李璘嵩
摘要:在新时代环境下,初中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计算思维,促使学生以计算思维思考问题,以计算思维解决问题,进而掌握计算机建模的信息知识。信息技术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此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现代化与信息化思维,教师要利用此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最终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计算思维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进行研究,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思路。
关键词:计算思维;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探究
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人类行为理解等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信息技术作为初中生系统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具有积极作用。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计算思维发展要求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利用计算思维拓展知识学习,以推动学生思维发展。
一、设置开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计算思维
信息技术课程的抽象性较强,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设置开放性教学环境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开放教学情境的设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推动学生计算思维提升。例如在“制作动画”教学中,教师首先为学生展示若干动画类型,传授学生简单制作动画的方法,演示设计富有时代意义且内容丰富的动画设计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将绘画类型进行综合运动的技能。而后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规划设计,为学生提供较为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创设出多种动画场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设计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出现设计作品质量不高的问题,此时教师要注重引导,深入分析作品质量不高的原因,并让学生找出场景的关键要素,突出作品的动画核心,并在各要素之间形成一定联系,以此绘制出合理的动画图片。此过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思维的魅力,初步体验以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合理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生的年龄较小,学习抽象性较强的信息技术课程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对此教师要合理运用课程案例引导学生学习,通过生活化教学案例减弱学生理解难度,让学生及时跟上教师思路,当学生逐步进入课程学习氛围,并建立对课程一定了解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案例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等,通过循序渐进方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此方法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示课程内容,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学习后的消化,为学生未来信息能力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改变对象的大小”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讲解基础知识理论,而后引进实际运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建立对对象、对象属性等概念的认识。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文件进行操作,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出相应的探索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探究,针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寻求教师帮助。此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操作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进而促进其综合能力发展。
三、丰富课程教学情境,开发学生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可通过丰富教学情境方式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能力发展,进而逐步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同时有助于促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初中生的年龄较小,对计算机此类新生事物的兴趣较高,教师要利用学科优势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营造丰富情境将学生放置于质疑与主动思考的环境中,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另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肯定与学习状态的鼓励,以此帮助学生树立学科自信心,促使学生保持对学科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在课程开始前进行引导:“想必大家在生活中听说过修图,修图的本质就是对图像的处理,使用的工具便是Photoshop软件,但大家对它的功能是否有所了解呢?接下来咱们一起来学习图像处理的知识。”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随手拍摄几张图品进行处理,鼓励学生上传学习图片或生活图片进行演示教学,以此增强学生的计算思维。此环节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熟练应用学习软件,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四、結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计算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运用计算思维解决生活难题。对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挖掘学生内在潜力,让学生在丰富资源环境中获得成长,最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秀红.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实践研究——以初中信息技术课《认识计算机程序》为例[J].读写算,2021(36):197-198.
[2]肖燕.计算思维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6):40-41.20F40F07-4A3D-4370-B987-D13FE8FB6F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