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恒雷
金晓宇翻译的作品
金晓宇接受采访
金晓宇的老家在浙江桐乡,他出生于天津。
本来,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还都有稳定的工作,金晓宇的童年该是无忧无虑、快乐健康的。可是在6岁那年,他和邻居孩子一起玩耍时,被玩具手枪击伤了他的左眼,最后导致失明。父母心疼不已,他们在天津陪着金晓宇读完了小学,而后选择落叶归根,回到杭州生活。
岂料不幸再次降临。本来考上高中重点班的金晓宇前途一片大好,可突然有一天,他回家和父母说不想上学了,怎么劝也没有用。
父母虽然感到无比诧异和失望,但又无计可施。就这样,金晓宇辍学在家。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金晓宇变得日益沉默寡言,父母上班离开家之前,他坐在床上,父母下班回到家,他还是坐在床上。有一天,轰隆一声巨响,金晓宇把厨房的冰箱推倒在地,这是他第一次出现暴力行为。
金晓宇的脾气变得愈加乖戾。他常常控制不住自己去砸家里的各种东西,电视机、洗衣机、冰箱、桌子、书架、门……视线所及,无一幸免。
金晓宇的父亲是研究医药化工的,他感觉孩子的这些表现明显不是性格方面出问题了,便开始从书中寻找原因,结果发现金晓宇的症状与精神类疾病十分吻合。于是,父亲带着金晓宇去了几家医院,最后诊断为“躁狂抑郁症”。这种疾病也叫作“双相情感障碍”,病人会抑郁和躁狂交替发作。金晓宇厌学,情绪低落,晚上不睡觉,甚至有自杀行为,属于抑郁范畴;而无端猜测指责他人,狂躁不安,打砸东西,属于躁狂范畴。精神科专家说此病可怕之处在于,不知何时会发病,即使吃药也无法完全控制,唯一能做的,就是及时送医治疗。于是,父母从1992年起,基本每年都要送金晓宇去医院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
为了拯救金晓宇不幸的命运,金父开始自学有关精神类疾病方面的知识,当他看到美国一名精神病医师撰写的《躁狂抑郁多才俊》时,眼前顿时一亮。书中分析道:一是通常这类病人一两次自杀未遂后很少再有自杀念头,他们会比之前更加珍惜生命;二是这类病人会在精神领域有不同凡响的表现,甚至表现出天才性的创造力。书中还列举了25位患有此病的历史名人,都是所在领域的杰出人才。看到这些后,金家重新燃起了希望。但他们不敢奢求金晓宇成为什么天才,他能够好好活着就是最大的欣慰了。
而此时,金晓宇的人生也迎来了转机,他开始埋头自学,并对语言产生了兴趣。他报考了浙江大学英语系的自考专业,用了两年就拿到了毕业文凭。随后,他要求父母给他买书——英语、日语、古文、围棋、音乐、绘画、地理等,前后买来各种书籍累计两百多本。
1993年,金晓宇父亲冒着被砸坏的危险,花了一万两千块钱给金晓宇买了一台联想电脑。那天,久未露出笑容的金晓宇高兴地对着父亲说:“爸爸,谢谢你!”
金晓宇翻译的作品
之后,虽然金晓宇还会发病打砸东西,但他坚决不会触碰两样东西:一个是父亲给他买的电脑,一个是母亲给全家人做四季衣服使用的缝纫机。
金晓宇用六年时间自学了德语、日语,同时巩固英语。看原声外语电影时,他先看带中文字幕的,看懂后,做一个纸条挡住字幕再看。一部电影这样看了无数遍,直到完全能听懂为止。时间带来奇迹,他的语言训练法显然是有助于他的自我康复,不仅大大降低了他的发病频次与破坏力,还让他的外语能力越来越强。
2010年,金晓宇母亲前往南京大学参加50周年同学会。当一位留校任教的老同学听说金晓宇因生病在家待业时,问金晓宇是否可以在家做翻译,金母立刻表示可以试试,她说自己的儿子英语、日语都很棒。
金曉宇的父亲(中)感谢来家服务的志愿者
很快,南京大学出版社寄来了美国女作家安德烈娅·巴雷特的8篇短篇小说,让金晓宇尝试翻译一篇。金晓宇以最快的速度翻译了其中的《船热》,并在交稿时对出版社说,如果审核通过,剩下的也请交给他翻译。
金晓宇翻译的书稿寄到南京大学出版社后,编辑部沸腾了。众位编辑掀起了争抢给金晓宇翻译的书稿当责编的“混战”,因为金晓宇的译稿全书居然没有一处错字、错句、错译。一位翻译新星就这样横空出世。南京大学出版社迅速与他建立合作关系,并陆续给他一些翻译任务。从此,金晓宇开始了他的翻译人生。十余年间,他以每年两本书的速度出稿,一共翻译出了22本书、近七百万字,每本书都好评如潮。
金妈妈南京大学的教授同学打来电话祝贺,说你们培养了一个天才。面对金晓宇取得的可喜成绩,一家人无比欣慰。幸福来得突然,但却并不持久——金母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接着,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开始卧床。
金晓宇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母亲的日常生活,同时他也一直没有停止翻译工作,除了南京大学出版社,还有更多的出版社也慕名而来。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在改善,许多志愿者争相上门服务,帮助他们改善一家人的生活。
金晓宇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翻译好的书都能早日出版,因为他还要读给母亲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