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
你有多久没有读过一本书了?
这个看似轻松的问题,回答起来却透着一丝无奈。
很久没有完整的看过一本书了,互联网时代,影音成了大众消遣的手段,阅读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
麦可思公司是一家教育管理数据与咨询的专业公司,他们做了一项“大学生日常阅读习惯研究”的调查。
調查显示,在阅读工具选择上,电子产品虽能轻松装下浩如烟海的文字,但纸质书仍然是大学生读书的首选。
在读书时间上,日均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的大学生比例超过半数,占比为54.1%;日均读书1至3小时的学生占比为34.3%。
在读书数量上,每月能读完1本书的学生占比为58.3%;月均读书量达到3本的学生占比为42.8%。
在影响学生阅读时间的主要因素中,电子产品干扰(手机游戏、短视频、电视剧等)位列第一,有79%的比例。
抖音、快手这些短视频平台的异军突起,符合了一些年轻人的精神需求——更加注重个性发展、更加追求娱乐满足,加之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快餐文化”成为了一种社会潮流。每天,我们身边都是一些刷段子、看抖音的人,并乐此不疲。说回读书,很多人现在也不愿意去读,而是去“听”。目前市面上就流行着很多“听书”软件,但只是看起来解放了眼睛,实际上却又束缚住了耳朵。
阅读真的落伍了?当然不是。有一种说法认为,人类是视觉动物,人生来就会听、会看,而读写技能,却需要经过多年教育才能掌握。这恰恰点明了阅读的分量。
“视听”带来的享受固然有其独特魅力,但这种愉悦并不能够满足内心的全部的需要。刷累了,关上手机,迎接的可能就是下一场空虚。时间被压榨,认知停留在虚幻的空间,会使我们忘了去感知世界的多元。
阅读带来的好处却是显而易见。阅读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更能启发我们思考与明理。如果把现在的网络“碎片化信息”看成是对这个世界的浅层认知的话,那么阅读则会带你进入这个世界的深处,让你深刻理解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并能自如穿梭其中。
阅读是一种习惯,需要积累和培养,至于说是纸质书好还是电子书好,其实大可不必争论,这不过是阅读手段的一种呈现,其本质还在于阅读的目的。
如果你把阅读看得很累,那么不妨换个角度。《越读者》的作者郝明义提供了一个很有趣的想法。他把阅读比作给头脑的饮食,划分成四种:主食阅读,是“生存需求的阅读”,对应食物中的主食;美食阅读,是“思想需求的阅读”,思考问题或现象的本质就像在品味一道大餐;蔬果阅读,是“工具需求的阅读”,很像是饮食里的蔬菜、水果;甜食阅读,是“休闲需求的阅读”,很像是饮食里的甜食或零食。
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网上流传着一个很有意思的问答——“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答:“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我的骨头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