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2022-06-30 11:02谭嘉慧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2年27期
关键词:明喻莲花范文

谭嘉慧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莲出没于野外荒郊,也生长在人家院内。正是因为如此,无数各个领域的创作者都将其纳入自己的作品之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大量诗词中,它愿意忍耐贫苦人家,也可以生于富贵皇家不改本性,无数文人都从它身上得到或多或少的道理,就让我们看看文人们如何写莲、如何赞美莲。

【范文引路一】

清塘荷韵(节选)

季羡林

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草,我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的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的范围,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的这个局面。

【方法点拨一】

点面结合,铺开莲池画卷

点面结合,是在文中兼顾大片莲花构成的画面美感与对画面某一角的细致描摹。在面的描写上注重整体氛围与意境,在点的描写上注重细腻。两者结合,让莲池画卷既有篇幅又有细节,逐渐在读者眼前铺开。

范文中作者巧妙运用动词,在点上塑造出了莲花的情态。如“跃出”展现了莲花突破水面的力量感,暗含作者对于莲花的喜爱。这些动词让莲花细节上更为细致,更具情态美。

而在面的塑造上,作者并未细致刻画每一朵莲花,而是抓住了大片莲花发展成莲池这一面的过程。如范文中莲花是“蔓延”开的,方向是朝着东南西北四处扩散,遮蔽了半个池塘;又如大片莲花高而直立,在风中摆动,让莲池风景更为具体形象。

【小试牛刀一】

比起荷塘月色的温婉袅娜,或是迎着曦光时亭亭玉立的大方,我更喜欢立于雨中的荷花。雨中的池塘好似一幅水墨丹青,晶莹的雨滴如大珠小珠在碧绿的玉盘上跳动着,荷叶似是不满于雨丝的活跃,微一歪头,水珠滴溜溜一转,聚成一个小水晶球,往下翻几个跟头跳入水中,“啪”地漾着点点涟漪。荷花经过这水的洗涤,宛如蒙尘的明珠刹那间绽放了风华,于清丽中又多了几分楚楚的韵致,和着微风细雨,与蛙声的节奏,在水中翩翩起舞。那一瞬,我仿佛看到蒙蒙细雨,小桥流水,青砖黛瓦,素衣素裙的清婉少女,打着油纸伞,踏着青石板缓步走来,脸上是宁静淡泊的神色,属于江南特有的朦胧风致。

——长沙市怡雅中学初2102班 李则霖《莲》片段

夜深,睡意散去,在恍惚中想起了那片池塘。清澈的池塘被绿色的莲叶覆盖,叶托起几朵白色的浪花。月倾撒下轻柔的、淡淡的薄纱,盖在了莲叶身上,仿佛若有霜,却没有那般寒冷。月用她轻柔的手指抚摸在莲的花瓣上,又似流水,于花瓣上流淌。莲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香远益清”说得没错,随风飘来的清香轻轻落在鼻尖上。那香味仿佛远山上传来的歌声,清幽旷远。等香气散去又觉是音乐停止后,空中的袅袅余音。夜晚的风从池塘上拂过,吹动静默的莲,浓密的叶之间有些波动,月光乘着这间隙钻进叶中,照在清水上,反射出星星点点的闪光。走近池塘,才能看清莲花那优雅的倩影。莲花的白,并非颜料中的白,那种白是纯粹的白,淡雅的白。莲的叶,青翠欲滴,其上似乎还有一滴露水滚动,滚向叶尖,缓缓落入池中。

——长沙市怡雅中学初2102班 庞有正《一路生莲》片段

【范文引路二】

莲恋莲

余光中

身为一半的江南人,第一次看见莲,却在植物园的小莲池畔。那是十月中旬,夏末秋初,已凉未寒,迷迷蒙蒙的雨丝,沾湿了满池的香红,但不曾淋熄荧荧的烛焰。那景象,豪艳之中别有一派凄清。那天独冲烟雨,原要去破庙中寻访画家刘国松。画家不在,画在。我迷失在画中,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没有找到画家,找到了画,该是一种意外的发现。从那时起,一个绰约的意象,出现在我的诗中。在那以前,我当然早见过莲,但睁开的只是睫瓣,不是心瓣,而莲,当然也不曾向我展现她的灵魂。在那以前,我是纳息塞斯(Narcissus),心中供的是一朵水仙,水中映的也是一朵水仙。那年十月,那朵自戀死了,心田空廓者久之,演成数丛沙草,万顷江田。那天,苍茫告退,嘉祥滋生,水中的倒影是水上的华美和冷隽。

对于一位诗人,发现一个新意象,等于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中,泛起一闪尚待命名的光辉。一位诗人,一生也只追求几个中心的意象而已。塞尚的苹果是冷的,梵高的向日葵是热的,我的莲既冷且热。宛在水中央,莲在清凉的琉璃中擎一枝炽烈的红焰,不远不近,若即若离,宛在梦中央。莲有许多小名,许多美得凄楚的联想。对我而言,莲的小名应为水仙,水生的花没有比它更为飘逸,更富灵气的了。一花一世界;没有什么花比莲更自成世界的了。对我而言,莲是美,爱,和神的综合象征。莲的美是不容否认的。美国画家佛瑞塞(John Frazer)有一次对我说:“来台湾以前,我只听说过莲。现在真见到了,比我想像的更美。”玫瑰的美也是不容否认的,但它燃烧着西方的朗爽,似乎在说:Look at me!莲只赧然低语:Dont stare,please.次及爱情。“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方面的联想太多了。由于水生,它令人联想巫峡和洛水,联想华清池的“芙蓉如面”,联想来自水而终隐于水的西子。青钱千张,香浮波上,嗅之如无,忽焉如有,恍兮忽兮,令人神移,正是东方女孩的含蓄。艺术、爱情、宗教,到了顶点,实在只是一种境界,今乃皆备于莲的一身。

【方法点拨二】

明暗比喻,交错呈现韵味

明喻是指直接点明喻体、本体、比喻词的比喻,暗喻相对隐晦,不言明本体和比喻词。明暗比喻交织,能减少太多比喻词带来的疲乏与杂乱感,明喻清晰易懂,暗喻含蓄婉约,两者交织,让文章韵味悠长。

范文中将诗人发现新意象比作天文学家在黑暗中发现一颗新的星星,这样明确的比喻清晰直观地展示了作者在发现感知到莲后的惊喜异常。此外范文还在其中交织着暗喻,在直观而具有冲击力的明喻之外,为文章增加了含蓄之美。如“在清凉的琉璃中擎一枝炽烈的红焰”,隐去本体,让读者读起来更有意境美。

【小试牛刀二】

夏,众荷喧哗,它们青叶如盖,朵朵粉的、白的荷从泥沼的浅地中昂然抽出,傲立于田田荷叶之上,开出一句美丽的音符。爱荷之人总能寻得最静、最温婉的一朵,看它撑着一把碧油伞,从水中升起。秋,众荷寥落,便“留得残荷听雨声”,满池青叶在雨中翻飞,大者如鼓,小者如掌,雨粒劈头盖脸洒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节奏急迫而多变化,这是暴雨。若是小雨,便多了一层恬淡宁静的感觉,雨点像泪珠,打在荷上,荷叶的头一低一低,淅淅沥沥,奏出秋的乐章。这样的荷,这样的雨,可以让人回味一整年。

——长沙市怡雅中学初2102班 邱可馨《荷之不朽》片段

【方法点拨三】

由物及理,感悟生活哲思

由物及理,其实就是抓住事物中的某个特质,放在社会与生活中进行延伸感悟。在使用此方法时应当注意特质应当直观,延伸向感悟的过程必须清晰而有逻辑。

范文中抓住莲“水生”这一特点,联想到各个不同水域的莲留下的艺术佳作;花香,若有若无,清新自然,作者由此联想到含蓄的东方女孩。莲不管在什么领域都能让人感受到它的丰富内涵,就像人一样,不论什么领域,做到极致便成了一种境界。这种有根据的由物及理的感悟,让读者感到新颖却不觉虚浮,更有说服力。

【小试牛刀三】

莲的清香在鼻尖生花,当然也在心尖生出了一朵淡雅的花;莲的婀娜多姿点缀着池塘,当然也可淡化每一个人内心的喧闹;阳光透过翠绿的莲叶照亮水中涟漪,也可以照亮每一个人的生活。修心如莲,是一种淡泊,是一种高洁,是一种乐观。有一颗向善的热爱生活的心,即使在世俗的淤泥中也可不朽,也可结出灿烂生活的花蕊与花瓣,也可拥有充满希望与生机的绿叶。生活中的每一丝快乐、愉悦、伤感或悲哀,都会助自己心中的那株高洁的莲,越长越奔放,越长越潇洒,越长越清高。

不知不觉,生活中的每一个碎片都染上了花瓣的粉白、茎叶的翠绿、花蕊的淡黄……且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

——长沙市怡雅中学初2102班 毛楚程《修心如莲》片段

【学生佳作】

尘嚣中的那朵莲

谌廷轩

长沙市怡雅中学初2102班

从前,只认识诗中“映日荷花别样红”,但真正看到荷花,是童年的那个夏夜。

乡下的莲花总是开得很朴素,从来守着固定的花期,每个柄上长成着固定的一片叶或一朵花,颜色也是固定的微红。月色朦胧,很自然地用清辉凝织为白色的影,似雾的缥缈。几株莲花就这样隐匿于如梦似幻但又愈显清晰的缕缕清冽中。莲花中有的只在花瓣间张开一点窥视的缝隙,渴望着自由的空气;有的已向着明月,绽开了所有花瓣:柄上单独的一朵花,有孤高傲世之感,但其散布的清香,似乎能蔓延整個世界。那渲染在莲花上的淡红,似诉说无尽的心事,那种含蓄婉约,融在月光、花香、蝉鸣中,承载着一切美好。

后来,我从莲蓬中取出一颗莲子,种在窗台一角的青缸里,也有追求淡雅之意。我种植物,向来随意,只管种下,存活或死亡皆由天意。但出乎我的意料,只是偶尔换水,便让这株幼小的植物,在我读书写作时,慢慢盘绕出根,生长出叶。更惊人的是,有一天,它开花了。小缸本是狭窄之处,长出这样一朵花,却不显得小气与彷徨。绽放出的那一抹淡红、那一抹清香,在车马喧嚣的街道高楼中,不经意间散发出独特的美。

古往今来,爱莲者,不只我一人。南北朝那《西洲歌》有名的“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辛弃疾那“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再到吴文英高雅的“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自宋朝来掀起的爱莲之风,延续至今,成为我们刻在骨子里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是静默的坚韧、平易的典雅。所谓君子之风,应该就像莲一样,选定了君子的路,便“上下而求索”,在这世间生根长叶。就算尘世间纷扰无数,喧哗着周遭,亦可“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不露声色地养精蓄锐,“和光同尘,与时舒卷”,而最终,必将点燃那道闪电。然而,此时,它已不再想要其他,只是于满目烟雨中,亭亭地散发着清香,那抹微红,便成了跳动的不灭之火。它,可以在淤泥中消去自己离开的脚步,遂放下一切,走向不朽。中华文化,传下五千年的美德,亦是如此。

推开窗,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莲,已绽于我心中。

【评点】

作者抓住莲花之美与其坚强生长的过程,与坚韧高洁的文人风骨相联系,从观景到说理一气呵成。在观景时作者交叉使用明喻暗喻,暗喻如省去本体只留下颇有清雅古韵的喻体油纸伞等等,明喻则是直白地写月光的清辉如雾气,直接突出环境清幽。在铺开画面时,写每一朵莲花或开或闭,或含苞欲放等多种姿态,是点的细腻;而在面的构成上,作者巧妙采用颜色,以不同的大片的淡红或青绿来构成清雅的莲花图。

猜你喜欢
明喻莲花范文
从语言符号象似性比较隐喻和明喻
中国文学“译出翻译”的修辞研究
——以《三体》明喻翻译为例
云莲花灯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莲花湖『变身』
隐/明喻的恰当性-规约度-熟悉度多维择选实证研究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春色几许(简谱)
莲花岛:清净与欢喜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