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日霞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文章的开篇恰到好处地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往往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增强文章的吸引力。那么,如何在文章的开篇设置悬念呢?对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一、通过提问来设置悬念
在文章的开篇,我们可以巧妙地提出问题,留下悬念,引出下文,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比如,在《文明,最美的风景》中,作者在开篇写道:“什么是世上最美丽的风景?是烟雨蒙蒙的西湖断桥,还是气势磅礡的黄河长江?是令人垂涎欲滴的风味美食,还是色香味俱全的满汉全席?是才华横溢的风流才子,还是闭月羞花的美貌佳人?……答案有很多。而我也一直在寻找心中那道最美的风景。”作者在文章开篇以疑问破题,设置悬念,引人深思。读者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才是最美丽的风景呢?”以此来吸引读者继续往下读。之后,作者引出下文,一步一步解开“谜题”,得出“文明才是最美丽的风景”这一结论,呼吁人们做文明人。
二、通过倒叙来设置悬念
在文章的开头,我们可打破常规,先点明事件的结果或人物命运的最终结局,以此来制造悬念,让读者感到疑惑不解,想要一探究竟,之后再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这样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在《背影》一文中,朱自清在文章開篇通过倒叙设置了悬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看似毫不起眼的一句话,却让读者的心中泛起了涟漪。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这位父亲的背影到底是怎样?为什么父子俩几年没有相见,儿子却独独对父亲的背影难以忘怀呢?”只有读完了这篇文章,他们才能解开心中的这个谜题。又如,在《红色网兜里的大红苹果》中,作者先写了这样一个片段:“夜幕降临,我匆匆往家里赶。在路过‘嗦婆婆的家时,只见大门敞开,明亮的日光灯下,两个小孩正啃着红红的大苹果。‘嗦婆婆坐在桌旁,一边削苹果,一边和小孙子们说笑着。桌子上面还放着一大网兜苹果,那鲜红的尼龙网袋看上去似曾相识。‘这可真稀奇,嗦婆婆竟然也舍得买大红苹果吃。我小声地嘀咕着。”为什么鲜红的尼龙网袋令作者似曾相识?为什么‘嗦婆婆突然舍得买大红苹果吃了?作者在文章开篇通过倒叙来设置悬念,能很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通过对比来设置悬念
在文章的开头,我们还可借助两个有着不同特征的事物来设置悬念;或者先提出一个观点,再提出一个与之相反的观点,以此来设置悬念,勾起读者的好奇心。
在《荔枝蜜》一文的开篇,杨朔写道:“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设置了悬念。蜜蜂是画家喜爱的事物,而“我”却不喜欢。那么,“我”为什么不喜欢蜜蜂呢?随后,作者很快就揭开了谜底:“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被蜜蜂蜇了一下,痛得差点儿从树上跌下来,从此看到蜜蜂心里总是很不舒服。”接着,作者将笔锋一转,由荔枝蜜的甜香,联想到勤劳酿蜜的蜜蜂,便有了去蜂场参观的想法。在养蜂场,作者知晓了蜜蜂的生活习性,对蜜蜂高尚的品质由衷地表达出赞美之情。读到此处,本以为文章到此结束了,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由蜜蜂联想到了广大的劳动人民,高度赞扬了劳动人民的“酿蜜”精神。最后,作者以梦中自己变成了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作结,使文章别具一格。
又如,在《一只想当猫的狗》中,作者在文章的开篇写道:“毛毛是一条狗,动作敏捷,对主人忠心耿耿;豆豆是一只猫,胆子较小,爱撒娇,整天懒洋洋地趴在沙发上。毛毛瞧不起豆豆,觉得它太懒。可现在,毛毛却十分羡慕豆豆,也想当一只猫!”作者通过对比巧设悬念。狗竟然想当猫!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强壮敏捷的毛毛为什么要羡慕胆小、懒洋洋的豆豆呢?为什么突然想当猫呢?接着,作者从毛毛的视角描写了狗所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狗想要成为猫”的想法看似荒诞可笑,但又在情理之中。
总之,同学们在设置悬念的过程中要注意紧扣文章的中心和主要内容,采用合适的方法,切不可为了设置悬念而“故弄玄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