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喜,梁淑霞,贾海慧,张红,李艳梅
(德州学院,山东德州 253023)
基质栽培是用不含土壤的固体基质固定植物根系,采用滴灌技术提供水肥营养的栽培技术。滴灌技术是发展设施农业和现代高效农业的新途径,可利用非耕地进行栽培,因果实洁净卫生,适合于观光采摘,可立体栽培,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单位面积的产量,减少地域条件限制。采用滴灌提供营养液,固体基质可固定根系,草莓通过基质吸收营养、水分和氧气,基质本身不含有害成分,不与营养液发生化学反应并采用防渗漏措施。由于基质可更换,便于改变草莓的生长环境,减少土传病害及连作障碍,草莓的品质从而得到改善。同时,滴灌技术的利用,可以避免大水漫灌造成的肥水流失。
无机基质有蛭石、珍珠岩、岩棉、沙子、聚氨酯等,其缺点是废岩棉的处理比较困难,污染环境。
配比基质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孔隙度、增加微生物活力、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实际生产中,常选用2~3种有机和无机基质混合使用,常用的基质配比有草炭∶珍珠岩∶蛭石=3∶1∶1,草炭∶蛭石=2∶1,草炭∶珍珠岩或沙子=3∶1,草炭∶锯末=1∶1,草炭∶炉渣=2∶3等。理想的基质其固相∶液相∶气相=2∶1∶1,土壤疏松肥沃,p H 5.7~7,理想的p H 5.5~6.5。目前生产上常用的草莓栽培基质体积配比为泥炭土∶珍珠岩∶河沙=4∶1∶1,碳化稻壳∶发酵秸秆∶炉渣=2∶2∶1,草炭∶蛭石∶珍珠岩=4∶1∶1,再在以上配好的基质中,每1 m3加入腐熟的鸡粪10 k g,硫酸钾型复合肥2 k g。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原料的丰富度来调整栽培基质。微生物在有机质的矿化、腐殖质的形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壤微生物的多少反映出土壤肥力的高低。根际土壤是作物与土壤养分、水分、空气进行交换的场所,因此对不同基质配比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基质土壤的营养状况。草炭∶珍珠岩∶蛭石=3∶1∶1,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利于草莓的生长、提高草莓的产量[1]。泥炭∶菇渣∶珍珠岩∶蛭石=1∶1∶2∶0.5可以代替草莓专用基质,而不影响草莓产量和品质,从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
有机基质是采用农业生产的生物质经腐熟和消毒而成,如泥炭、草炭、菇渣、作物秸秆、稻壳炭、木屑、椰糠、腐熟的牛粪或猪粪等家畜粪便经发酵和高温处理,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并具有缓冲作用的全营养栽培基质原料。可选用当地资源丰富的腐熟的农业生产废弃物代替草炭作为基质,实现资源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栽培过程用的有机肥可用腐熟消毒的粪肥和饼肥,无机肥可用缓释肥和复合肥。若生产有机草莓,应遵循相关的有机生产标准施用肥料。用腐熟消毒的菇渣、锯木屑、玉米杆筛选出生态型栽培基质,其中菇渣∶锯木屑∶玉米杆=4∶3∶3配比生产的宝交早生草莓的产量、品质与神农草莓专用基质效果相当[3]。用稻壳∶鸡粪∶发酵秸秆∶炉渣=4∶3∶2∶1的处理植株的光合速率、根系活力、果实产量及品质高[4]。
温室草莓半基质栽培通过传统土壤栽培与基质栽培相结合,发挥二者优势,既解决了土壤连作障碍又提高了保水保肥保温的能力,上层基质通气性和保温性好、下层土壤保水性能高,从而提高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草莓栽培槽可用砖块或聚乙烯板或P VC板等建造,栽培槽进行南北搭建,槽底宽50 cm,上部槽宽40 cm,槽深40 cm,横截面呈正梯形,槽内壁铺塑料薄膜,槽外每隔1~2 m打入地面钢筋进行加固,槽的长度依据设施的跨度而定,栽培槽埋入地下5 cm便于固定,栽培槽之间留40 cm过道便于日常操作。上层放基质,下层放土壤。栽培槽中央放置土壤,为等腰三角形,占总体积的2/3,其余空间用草炭∶珍珠岩∶蛭石=3∶1∶1的基质填充,基质厚度15~20 cm,占总体积的1/3。每槽栽植2行草莓,草莓苗只接触基质不接触土壤,基质利于定植后草莓根的生长,后期草莓根扎入中间的土壤,土壤对温度起到调节作用,2行草莓间铺设2条滴灌管,用于水肥的补充(图1)[5]。
图1 半基质栽培草莓
若单个温室占地面积为667 m2,槽内部长根据温室跨度定,宽0.5 m,深0.4 m,栽培槽间距为0.35~0.40 m,便于日常操作走动,在槽内铺上塑料薄膜,与地下部土壤隔绝,避免地下微生物的传播及保持基质中的水肥,防止流失。
坚持服务强军、服务打赢的创作方向。为兵服务、为巩固提高军队战斗力服务,历来是我军文艺工作的优良传统,是军事文艺的价值所在。军事文艺创作要把打牢官兵听党指挥的思想情感基础作为首要职责,把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作为军事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用心用功用情书写我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的新史诗,塑造我军有血性、能担当、敢亮剑的英雄形象,引导官兵积极投身强军兴军、备战打仗的伟大实践。
根据当地的资源,基质用腐熟的玉米秸秆、麦秸、废菇料等,基质配比为蛭石、草炭及锯末各5 000 k g(按照667 m2温室面积计算),按照1∶1∶1的比例混合或者秸秆∶废菇料∶蛭石=1∶1∶2;或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商品基质,再加入腐熟的牛粪或羊粪3 000 k g和氮磷钾比例15∶15∶10的复合肥50 k g,将配料均匀混合,倒入栽培槽中整平,每槽栽植2行草莓,铺设2条滴灌管。
基质消毒可利用太阳能配合药物给基质消毒,药物用滴灌随水施入基质,随水施入42%的威百亩水剂50~75倍液,让基质全部湿透,栽培槽上盖上塑料薄膜并压实,封闭温室15 d左右,利用高温达到基质消毒的效果。
品种可选择长势较强、果形好、口感酸甜适口、花芽分化良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生育周期较短的早熟品种,如土德拉、达赛、丰香、章姬等。北方地区8—9月份定植。选择主茎粗度达到0.5~0.8 cm、具有4片以上展开叶、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壮苗,株距13~15 cm,行距25 cm左右,667 m2温室栽植5 000株左右。做到下不露根,上不埋心,将秧苗主茎的弓背朝向栽植槽外侧。栽植完后,应立即浇水。当外界最低气温降到8℃~10℃时日光温室覆盖棚膜,一般扣棚10 d后,在栽培槽上盖上塑料薄膜,让秧苗露出薄膜。覆膜能降低温室内的相对湿度,提高基质温度,避免果实与基质接触,提高草莓果实品质。
3.4.1 打破休眠。可用升温的方法打破休眠,密闭温室,白天温度保持在28℃~32℃,夜间9℃~10℃。或在保温后1周喷施赤霉素可以防止植株进入休眠,使用赤霉素5~7 m g/L对水喷施,尽量喷在苗心,喷赤霉素7~10 d后,草莓秧苗明显增长,促进花芽发育。
3.4.2 温度管理。花芽分化期,华北地区约在9月中下旬,花芽分化时间为30~40 d左右,花芽分化适于低于17℃,日照时间在12 h以下进行,温度高于30℃或低于5℃,花芽停止分化。在夏季高温和长日照条件下,只有四季草莓才能分化花芽。草莓各生长阶段的温度指标(表1)[6]。若温度高于30℃,可用放风的办法来降低;温度过低可用覆盖棉被或增加一层塑料薄膜来解决。昼夜温差大,光合产物积累多,产量高,品质好。
表1 草莓栽培各生长阶段的适宜温度 ℃
3.4.3 水肥管理。
(1)草莓整个生长期尽可能降低温室内的湿度,以减少病害的发生。主要通过覆盖地膜、膜下灌溉及通风换气来降低湿度,开花期白天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利于传粉;果实膨大期与成熟期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根据基质墒情,每隔3~4 d滴灌1次,使基质湿度保持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还可以根据叶片边缘是否有吐水现象来判断基质的湿度,如果叶片没有吐水现象,说明应该灌溉。
(2)施肥管理,草莓定植前施入基肥,11月底至12月初,当温度降至5℃以下时,草莓进入休眠期,追1次肥,氮磷钾比例15∶15∶15的复合肥25~30 k g,结合滴灌施入,以利于草莓提前结束休眠期。在整个生长期根据植株需肥情况进行追肥,追肥时期为:顶花序现蕾期、顶花序果开始膨大时、顶花序果采收前及顶花序果采收后,追肥与灌水结合进行。根据植株长势情况可喷施叶面肥2~3次,开花期喷0.2%尿素+磷酸二氢钾,间隔10~15 d;开花后叶面肥浓度降至0.1%,间隔7~10 d。
(3)花期追肥,单个温室面积为667 m2可追施肥料,结合灌水施入氮磷钾比例15∶15∶15的复合肥12~15 k g,在花期,间隔10 d左右喷施1~2次0.3%的硼砂,硼能刺激花粉的萌发及花粉管的伸长,使授粉顺利进行。
(4)果实膨大期,结合灌水追施含磷酸二氢钾0.2%~0.4%的液体冲施肥10~15 k g,7~10 d追施1次直至果实成熟。当连续采摘草莓10~20 d后,结合滴灌再追施1次氮磷钾比例15∶15∶10的复合肥10~15 k g,以利于后期果实膨大、增加产量及提高品质,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3.4.4 花果管理。
(1)辅助授粉,温室内温度低、湿度大、日照短、风速小,对花粉传播不利,容易造成授粉不良,成为畸形果,根据天气状况尽可能多通风换气、降低相对湿度外,需要放蜂授粉,一般每667 m2日光温室放置1~2箱蜜蜂,蜜蜂总数在1万~2万只。放蜂时间为开花前5~6 d。或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开花期,用人工点授等方式辅助授粉。
(2)疏花,疏除过密的花蕾、同一枝上后长出的花蕾,保证坐果率和单个果实的质量,在疏花的同时摘除匍匐茎、老叶、病叶,以防止病菌的传播。
(3)疏果,主要疏除病弱果、畸形果,同时除去枯黄叶及新长出的匍匐茎,保证每株草莓7~12个正常果实。
3.4.5 光照管理。为了维持植株后期的生长势,在12月份至翌年的1月下旬用补光灯延长光照时间,每667m2安装100 W白炽灯泡40~50个,每天傍晚覆盖后,补光3~4 h,花芽分化期要求每天光照10~12 h的短日照;开花结果期和匍匐茎抽生期需要12~15 h的长日照。也可在后墙内侧挂反光幕,增强光照强度,提高果实品质。
3.4.6 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及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利用通风降湿、膜下灌水等措施减少病害的发生,摘除病叶、病果、病株并带出园区深埋或烧毁,减少病虫害传播源。
(2)化学防治,在草莓开花初期,用硫磺熏蒸防治灰霉病和白粉病等真菌性病害,每隔5 d熏蒸1次,熏蒸时间为每天晚上20:00到第2天早上8:00,采摘前7 d停止用药。
(3)在病虫害严重时,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用10%的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稀释喷施可防治白粉病、褐斑病等真菌性病害。用25%噻虫嗪水分散剂2 000~3 000倍液喷施可防治烟粉虱、蚜虫、斑潜蝇等害虫;用1.8%的阿维菌素乳油防治红蜘蛛。为生产绿色产品,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如用0.3%的苦参素水剂8 00~1 000倍液或1.5%的天然除虫菊素水乳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虱。
(4)物理防治,可悬挂黄色、蓝色粘虫板以粘住蚜虫、白粉虱、潜叶蝇及红蜘蛛等飞虫,蚜虫、白粉虱对黄色趋性强,多数蓟马对蓝色敏感。或利用杀虫灯诱杀。夏季进行高温闷棚。在上下通风口安装40目的防虫网,可减少虫害的发生。
3.4.7 二氧化碳施肥。草莓适宜生长的二氧化碳浓度为800~1 500 m g/k g,补充温室内的二氧化碳,能促进光合作用,增强植株的生长势,增加产量,提高果实品质。在覆膜增温到第2年3月撤膜期间,采用吊挂式二氧化碳发生剂进行二氧化碳施肥,110 g二氧化碳发生剂释放的二氧化碳覆盖面积约33 m2,每667 m2温室约挂20袋,吊挂距离草莓植株上方0.5 m处,当袋内只剩余残留物时,及时更换二氧化碳发生剂。
根据草莓品种和用途安排采收,当果实呈红色、散发出果香、果色鲜亮时就可采收,适宜采摘的时间为上午露水散发后的8:00—10:00,下午的降温后的16:00—18:00,避免运输、贮藏期果实腐烂。带果柄采收,采收、包装及运输时尽量避免机械伤,以保证果实的品质。
基质无土栽培草莓可以克服土传病害及连作障碍,大幅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有机无机配比基质的锯末、碳化稻壳、发酵秸秆、腐熟牛羊粪及炉渣等的合理应用,不仅改良了草莓的生长环境,还实现了工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通过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管理、花果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配套栽培管理,获得健壮的草莓植株和优质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