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分娩前与分娩后的阴道微生态情况分析*

2022-06-30 02:24罗立权陈曦妍林玉仙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过氧化氢分泌物菌群

罗立权 陈曦妍 林玉仙

阴道微生态系统是女性微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由阴道内微生物菌群、阴道解剖结构、人体内分泌调节系统和局部免疫系统共同组成,在女性的生活健康与生活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妊娠期与产褥期女性生理状况特殊,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发生变化,阴道内菌群的多样性、密集度、优势菌种等也随之变化,这一系列的改变影响着阴道微生态平衡状态,阴道微生态失衡会导致阴道对致病微生物的抵抗减弱,增加阴道感染发生的可能[2-3]。本研究对女性分娩前后的阴道微生态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相应阶段女性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在阴道微生态诊疗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在分娩前1周内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的女性58例,其中25例分娩后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纳入标准:分娩时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分娩后恶露干净;如发生阴道感染尚未治疗。排除标准:采样前24 h发生性行为、盆浴、阴道灌洗及局部用药。纳入研究的58例女性平均年龄为(28.31±4.84)岁,其中分娩后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的25例女性平均年龄为(28.04±5.12)岁,两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纳入研究对象均知晓同意。

1.2 方法

研究对象取膀胱截石位,用干棉签从阴道上1/3侧壁刮取分泌物,置于试管内。及时将分泌物标本送至实验室行形态学检测及功能学检测。

1.2.1 形态学检测 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待干后使用株洲康乐试剂有限公司妇科白带涂片多功能染色液染色镜检。显微镜下观察:(1)菌群密集度:油镜(放大倍数10×100倍)观察每个视野的平均细菌数,Ⅰ级:1~9个;Ⅱ级:10~99个;Ⅲ级:100个及以上,光镜下则查见细菌满视野;Ⅳ级:细菌聚集成团或密集覆盖黏膜上皮细胞。(2)菌群多样性:涂片中能辨别的细菌种类,Ⅰ级:1~3种;Ⅱ级:4~6种;Ⅲ级:7~9种;Ⅳ级:10种及以上。(3)优势菌:涂片中种群密集度最大的细菌。(4)病原微生物:涂片中是否存在滴虫或真菌等。

1.2.2 功能学检测 使用江苏硕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PR-2014A阴道炎自动检测工作站及阴道炎联合检测试剂盒(干化学酶法)对阴道分泌物中的pH值,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醛酸酶,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过氧化氢进行定性检测。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弱阳性或阳性时,如pH值≥4.8,提示滴虫性阴道炎;如pH值≤4.6,提示念珠菌性阴道炎。β-葡萄糖醛酸酶阳性提示感染需氧性阴道炎。唾液酸苷酶弱阳性或阳性提示感染细菌性阴道病。白细胞酯酶弱阳性或阳性提示阴道炎症。过氧化氢阴性提示可能有大量乳酸杆菌存在,阴道菌群正常,弱阳性提示可能有中量乳酸杆菌存在,阳性提示阴道菌群失调。

1.2.3 正常阴道微生态 正常阴道微生态的菌群密集度为Ⅱ~Ⅲ级、菌群多样性为Ⅱ~Ⅲ级,优势菌为乳酸杆菌,阴道pH值为3.8~4.5,乳酸杆菌功能正常(过氧化氢分泌正常)、白细胞酯酶等阴性。其中任何1项出现异常,即诊断为微生态失调状态[1]。

1.3 观察指标

分析分娩前后女性阴道微生态整体情况,分娩前后阴道分泌物形态学检测情况及功能学检测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连续校正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娩前后女性阴道微生态整体情况

根据正常阴道微生态定义,分娩前58例均处于阴道微生态失调状态,7例(12.1%)诊断患阴道感染性疾病,其中6例(10.3%)诊断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例(1.7%)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分娩后25例均处于阴道微生态失调状态,4例(16.0%)诊断患阴道感染性疾病,其中2例(8.0%)诊断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例(4.0%)诊断为滴虫阴道炎,1例(4.0%)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

2.2 分娩前后阴道分泌物形态学检测情况比较

分娩前女性阴道优势菌为大杆菌的占比高于分娩后(89.7% vs 64.0%),优势菌为短小杆菌或球菌的占比低于分娩后(P<0.05)。分娩后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是否查见真菌及滴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分娩前后阴道分泌物形态学检测情况比较[例(%)]

表1(续)

2.3 分娩前后阴道分泌物功能学检测情况比较

分娩前白细胞酯酶阴性占比高于分娩后(44.8%vs 16.0%),弱阳性和阳性占比低于分娩后(55.2%vs 84.0%)(P<0.05)。分娩前后女性 pH 值、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醛酸酶、唾液酸苷酶、过氧化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分娩前后阴道分泌物功能学检测情况比较[例(%)]

表2(续)

3 讨论

女性阴道微生态组成复杂,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着动态变化。目前研究显示,阴道微生态平衡影响因素包括乳杆菌的作用、雌激素及孕激素的影响、机体免疫调节、抗菌药物的使用、性生活、个人卫生习惯等[4]。健康女性阴道中寄生着数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维系着阴道微生态平衡。正常情况下,占优势地位的是乳杆菌,革兰染色后在形态学上表现为革兰阳性大杆菌。乳杆菌的主要营养来源是阴道上皮细胞的糖原,上皮细胞糖原的合成主要受雌激素的控制,雌激素可刺激阴道上皮增生变厚并富含糖原。乳杆菌通过产生乳酸、过氧化氢、细菌素、类细菌素和生物表面活性剂抑制致病微生物的黏附、定植与生长。此外,乳杆菌通过竞争作用对阴道黏膜上皮细胞形成空间占位保护,通过改变病原菌黏附性干扰其在阴道黏膜上皮细胞的定植,乳杆菌还能刺激宿主局部免疫维持阴道微生态健康[5-7]。

女性处于妊娠期时,雌激素升高增加了阴道上皮细胞糖原水平,乳杆菌菌落随之增多,阴道整体菌群多样性减少、菌群密集度降低、稳定性增高。但在性激素作用下,阴道分泌物增多,黏膜充血水肿,通透性增加,整个阴道湿润而脆弱,有利于致病菌的入侵[3-4]。由此可见,阴道微生态随机体生理变化在妊娠期会发生较大改变,一些变化利于保护阴道微生态,另一些变化不利于阴道微生态平衡,具体情况与女性妊娠期生活习惯与状态也有一定关系。对于产褥期女性而言,因其活动量较小,可能影响子宫复原;产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较长,导致阴道微生态异常;分娩后营养摄入不均衡,使一些微量元素缺乏,机体免疫力下降等,这些都增加了分娩后阴道感染的机会[8-9]。阴道微生态状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个体间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在本研究中,所有纳入分析的女性阴道微生态均处于失衡状态。这应该和其处于妊娠期或产褥期有一定的关系。但由于本研究未纳入健康非妊娠期女性进行对比,参考石慧丽等[10]的研究,815例健康体检女性阴道微生态也均处于失调状态,因此考虑研究中分娩前与分娩后女性100%出现阴道微生态失衡情况的原因也可能与任何1项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出现异常即定义为阴道微生态失衡,而阴道分泌物功能学检测受标本情况、试剂稳定性等影响较大有关。研究中分娩前阴道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为12.1%,与黄振宇等[11]的研究相比,低于其研究中早孕组14.50%的发病率,高于其晚孕组11.08%的发病率,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纳入的女性为分娩前阶段的女性,如在孕期出现了有症状的阴道感染,则进行了相应治疗,妊娠期间阴道微生态改变未在本研究中体现。此外,本研究纳入研究病例数有限也对统计结果有一定影响。

与分娩前女性相比,本研究中分娩后女性诊断患阴道感染性疾病比例为16.0%,比分娩前高。分娩后女性阴道优势菌为短小杆菌和球菌的比例显著高于分娩前女性(P<0.05),白细胞酯酶弱阳性与阳性的检出率也显著高于分娩前女性(P<0.05)。除分娩后女性处于产褥期的相关因素影响外,这可能也与分娩时阴道冲洗消毒、分娩过程中出现的创伤、产后使用抗生素、分娩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等,使阴道乳杆菌数量下降,这给了外源性有害微生物侵入及内源性致病菌繁殖定植的机会,进而导致阴道菌群失调有关[8-9]。在王晓娜等[12]的研究中,分娩后女性阴道优势菌为大杆菌的只占4.5%,更是远低于本研究中的64.0%,这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有一定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分娩前与分娩后阴道分泌物在过氧化氢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娩前女性过氧化氢阴性率仅占3.4%,弱阳性率10.3%,阳性率86.2%;分娩后女性无过氧化氢检测阴性者,弱阳性率16.0%,阳性率84.0%。根据检测试剂盒结果解释,过氧化氢阴性提示可能有大量乳酸杆菌存在,阴道菌群正常;弱阳性和阳性则提示菌群不同程度上出现异常。过氧化氢可直接杀灭细菌或在过氧化物酶催化作用下产生次氯酸灭菌,如乳杆菌缺乏,则过氧化氢浓度降低,将给致病菌创造生长条件[5]。本研究标本分娩前与分娩后女性过氧化氢只有极少部分正常,可见妊娠期与产褥期女性阴道菌群异常程度较高。本研究研究范围有限,仅能反映出女性在分娩前后阴道微生态的大致状况,但也显著表明应加强对妊娠期和产褥期女性阴道微生态的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妊娠期、分娩、产褥期对于女性而言是一段特殊的时期,生理心理都需要被给予更多的关注。妊娠期与产褥期女性极易出现阴道微生态失衡的情况,与此同时,分娩也对女性阴道微生态有一定影响。及时监测阴道微生态情况,关注女性分娩前后阴道微生态健康,可以促进女性阴道微生态平衡的恢复,减少因阴道感染带来的不适对身心的困扰[13]。

猜你喜欢
过氧化氢分泌物菌群
索尔维授予三宁化工过氧化氢技术许可
从畜禽粪便菌群入手 降低抗生素残留造成环境风险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过氧化氢体外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构建和分析
褐色分泌物一直不干净是怎么回事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注意事项及改进
细菌群落的“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