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金
一、分层分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学生分层分组的组织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數学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能力,把学生大致分为三个层次:(A层优秀层)A层学生学习比较自觉,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具有较高的综合解题能力,占班总人数的30%左右;(B层中间层)B层学生学习还算自觉,基础中等,有一定的解题能力,占班总人数的40%左右;(C层后进层)C层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不能模仿,成绩较差,占班总人数的30%左右。
(二)备课与授课分层。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及教材,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实施分层备课。授课分层既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内容和问题在理解、运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从而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同时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在难度上有所不同。在分层教学中,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例题来体现分层教学。
(三)课堂练习分层。课堂练习是巩固新授知识的重要途径,设计多层次的练习,练习难度由易到难,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而实现分层提升。A层次的是具有灵活性和综合性的题目;B层次的以基础为主,并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C层次的只需做直接运用公式或直接模仿例题就能完成的基础性练习。
(四)作业与评价分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作业与检测也进行分层管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逐步缩小各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总体平均分。数学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只要学生是进步的,我们就应该表扬和肯定,尊重学生的差异是进行分层分组教学的前提。
二、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相互融合
(一)预习分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融合。在备课分层的基础上,分层设计预习案布置预习任务,以小组组长指导与组员轮流检查、批改双结合的形式落实指导、检查与批改,学生预习得好才能学得懂,然后才想学爱学主动学,成绩自然就会提高。
(二)授课分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融合。授课分层主要体现在对例题的分层方面,在对例题进行分层教学时,应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合作学习,防止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合作完成后要让每个小组去分享小组合作的成果,教师进行引导补充再形成系统的知识或者公式定理,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课堂练习分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融合。在分层分组课堂教学当中,小组内每个学生根据相应的层次都有对应的学习任务,组员应先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有问题的在经过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通过组内的讨论和研究解决,在讨论和研究当中提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解决不了的可举手请教老师。完成自己相对应层次的练习后可尝试做更高一个层次的练习,对于表现认真的学生我们应该及时鼓励与肯定。通过讨论同时可扩展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容量与深度。
(四)作业与评价分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融合。实行分层作业,学生抄作业的机会变少了,对于作业当中碰到的问题更多地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解决,学生在互帮互助过程中接触到了更多的习题,增加学生的思考机会,同时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实行了评价分层,大部分学生对老师制定的目标都能做到“跳一跳,够得着”,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肯定与鼓励。
三、结语
跟随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大潮,初中数学分层分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分组合作学习为中下层学生提供了解决数学问题的保障,让各层次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变传统的“接受式教学”为“合作探究式”教学,即解放了教师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了实验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数学成绩。
积极推动分层分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开展能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真真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