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权
自主阅读是指学生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对阅读内容和阅读过程具有自觉的阅读意识和反应的阅读方式。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成为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从新课标不难发现,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和语文新课程理念中倡导的“自主”的学习方式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共同道出了现代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所应当有的自主阅读地位。在此,笔者对新课标初中语文自主阅读作了一定的探讨。
一、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自主阅读可称之为“自然阅读”或“感受阅读”。其基本理念是:读者(学生)凭需要、兴趣生动独立地阅读,而非被动强迫式阅读;阅读材料是读者不知道而又想知道的;阅读动机是以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或娱乐审美等满足实际需要为中心的,而非仅是章法、辞句、技巧、结构等形式化、技术性操作;阅读方式是重整体感悟、内在体验,而轻条分缕析、外来注入的,并且尊重感悟的个性,不求统解、甚解;阅读范围是开放丰富、大语文的,而非封闭狭窄、小语文的;阅读过程是放松惬意的,而非紧张负担的。因此,自主阅读要求把说明文当说明文来读——获取新知识,把议论文当议论文来读——了解新思想,把文学作品当文学作品来读——娱乐审美。如:朱自清先生写的散文《背影》,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透过《背影》的文字表象,学生可以感受到朱自清家境的窘困,感悟到世间最真挚的感情,体会细致的情节和安排的艺术匠心。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加深对家庭亲情的理解,这样就拓展了作品的意境,升华了主题,也即达到了文学意味上的审美效果。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介绍的读书四法中有一种叫“信马由缰法”,即抓到什么读什么,有兴趣就读,没有兴趣就歇,思想无负担,放松近乎惬意。这种读书之法,作为读者本人就一定对读书有强烈的兴趣,这种“信马由缰法”只是取决于对书的内容是否感兴趣。而当前的问题是不少初中生对上语文阅读课并不怎么感兴趣,再加上有些语文老师或采用填鸭式的阅读教学,或采用练习式的阅读教学,或采用导游式的阅读教学,没有还学生真正的自由,又怎能很好地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拓展学生自主阅读的范围
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一点一滴的积累。首先必须要有量的累积,然后才能形成质的突破。所以必须要增长学生的阅读量,扩展知识范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上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扩宽课下自主阅读。这既是对课上知识的一个辅助理解,又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社戏》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自主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风筝》《雪》《藤野先生》等。学生可以从这些作品中更加清楚地了解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更加深刻地理解其写作思想。这样一方面可以对课上学习的课文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扩宽了知识面,提升了自主阅读水平。但是教师在扩宽学生课外阅读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课外自主阅读必须要结合课内自主阅读,不可盲目海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毕竟有限,并且其对文章的辨识能力也比较低。如果任由其自主选择课外读物,可能导致自主阅读质量不佳。因此,在选择课外读物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尽量选择与课文相关度高、辅助性强的文章。例如,在讲授课文《背影》的时候,可以多挑选一些朱自清先生的作品,让学生体会其文章特点。同时也可以挑选一些其他作者的与《背影》手法相似的文章进行对比,从而获取对文章更深刻的认识。
三、注重个性推进自主阅读的深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获得阅读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时,有些同学对诗歌韵律美、图画美和情感美感兴趣,能够体会出这首诗歌的美感;有的学生对文章想象手法有深刻的理解……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又如《愚公移山》一文,从我们现实生活来看,“愚公”不畏艰险、坚定执著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不懂变通、一味蠻干,这不值得我们引以为戒吗?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探讨,可以让学生形成跳出文本的能力,从而真正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四、积极评价增强自主阅读的信心
在自主阅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与教师的评价有很大的关系。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能及时发现学生思维和阅读中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自主阅读的兴趣和信心。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我给学生的其中一个问题是: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位怎样的母亲?有学生说:“我认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关心儿子的、伟大的母亲,从这位母亲的身上我看到了母爱的伟大。”当时,我对学生的这个回答大加赞赏:“你读出了母爱的伟大,相信你也一定是一个懂得母爱的孩子,相信你的母亲一定很幸福。”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鼓励与赞赏,这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积极意义的。
总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其自主阅读能力是责无旁贷的,教师在实际教学研究中要不断钻研和总结,力求探索出一些能够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