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2022-06-30 23:59牛小丽
天津教育·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读图时代读图文字

牛小丽

基于小学学生的注意力特点和兴趣特点,小学语文教材的图画占比较多,形成了“读图时代”。教材上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掌握“读图”的特点,才能有效应用新的教学方式积极展开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一、“读图时代”与小学语文课堂“读图”模式

读图,即偏向主体内容为图片、图像等直观图案模样的阅读,以获得信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为教师以书本图片、PPT以及多图视频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以教材为基础充实学生的直观感知,从而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与教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读图时代”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学生对图片的依赖性显著增强。“读图时代”在方方面面影响着学生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学生在家庭环境和学龄前环境中所受的影响尤为显著。据美国约翰霍普斯金大学的权威调查显示,现代人生活在多图片、多媒体、多色彩的“视觉读图世界”,对幼童具有极其明显并且有固定概率延续终身的影响。在结束学龄前生活,进入小学之后,当代小学生对图片的依赖性显然相较前几代人更为强烈,这是由于儿童在充斥图片与色彩的习得性环境中成长,已经习惯于首先从图片中获得信息,在课堂上获取一些并不有趣的新知识更是如此。

第二,“读图”学习模式高效便捷,已成为教师的首选教课方式。在进行备课时,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会将搜索与本堂内容具有强关联性的图片作为首要备课方案。尤其是在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多次改编、增添内容之后,在有限的课堂和小学学生有限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中,将繁杂的知识有效地使学生进行记忆、背诵、理解,已成为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图片的概况性较文字更强,且对于学生而言更加形象,无需太多死记硬背或者充塞式的强迫便能记忆,对小学生学习语文来说是十分高效的方式。

第三,“读图”是与时俱进的语文教学方法,符合当前科技进步与教育改革的特征。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讲为主的,教师讲解内容权威性强,学生自我理解和消化的空间较小,“填鸭式”教学无处不在,效果却不佳。在“读图时代”,多式多样的PPT和与语文知识有关的图片素材进入课堂,成为教学的焦点,而承载图片等素材的媒介就是现如今进入小学课堂的新科技,比方说电子白板、电脑,更有条件的还有VR/AR系统,学生通过科技接触图片,科技改变课堂环境,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在“读图时代”下的语文课堂等同于科技进步和教育理念进步的小学课堂,新课改与“双减”政策下达之后,一个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是教师们所追求的,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减轻负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是创新课堂的关键。其本质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符合当前培养人才、打造生动课堂的目的。语文是中国教育的特殊课程,必要的科技进步与教育改革要素体现其中,能够培养符合新时代的新型人才,这也是“读图”模式能站稳脚跟、扩大实施的特点之一。

二、“读图时代”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图片与内容不一致

在使用“读图”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所使用的图片素材应与教学内容尽可能保持一致,从而少让学生绕弯路、进行过度思考,或者增加学生联想记忆的难度。然而,尽管经过多次改编,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仍然存在一些图文不一致的内容。以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为例,在第一课“识字”中,第二部分的“金木水火土”背景图是一张颇有雅韵、颇为古典的水墨画图,其上大部分内容是辽阔的天空,下有两人站在悬崖边缘的互动景象。对于教师和教材编排者而言,这幅图像与该页教材“日月照今古”有相得益彰之功效,蕴藏着丰富的内涵;然而,鉴于这是一本为小学一年级儿童编排的教材,在富有内涵的同时必须关注学生的特征和理解能力。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很难将“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与该图进行联系记忆。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也很难将其发散到道家的“一生万物”,从而与图片进行关联。挑选适合的图片进行课堂教学,是“读图时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其不但有利于学生进行记忆,也有利于学生建立逻辑化、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思维方式。

(二)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受限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尤其是以文字表达思维中感性和理性统一事物的能力。然而,“读图时代”下过多的图片引导和过多的图片信息,往往对学生组织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起到反作用。在高效快速的信息接收下,学生无法进行深一步的思考与理解,习惯于将已有的图画和已储存的文字联系起来,而不主动进行新的文字储备和练习,使自身的文字表达能力受限。以二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为例,在第七课课后的口语交际中的“做手工”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为了高效地进行课程教学,而直接使用PPT图片让学生对图片中的手工物品进行描述,从而忽视了学生在自我动手实践和思维构造中进行文字表达能力训练的过程。让学生按图索骥、按图说话,尽管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文字使用能力和使用量,却无法真正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独立地使用文字表达想法。

(三)教学中学生注意力分散

注意力的分散,事实上并不仅限于小学语文课堂,而是整个“读图时代”的通病。大量的图片和直观信息,甚至让成年人都过多地依赖于碎片化信息的获取而非知识本身的提炼,更不用说对于缺乏自我认知能力和独立系统思维的小学生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思維水平,使学生拥有在纷杂的文字、图片等内容中能够抓住重点的能力。然而,教师过多地使用图片、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内容,使学生的知识学习零散化、碎片化,学生在学习时将会更多关注图像本身而非其蕴含的意义,将图像而非其上的文字作为重点记忆的对象。在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六年级的课本中,图片图像的使用有显著的减少,这点正是为了避免“读图”使学生的注意力过度分散。但许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本末倒置,让图片占据主导地位,在打基础的阶段使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回到文字和知识上来,非但对教学质量有极大影响,更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有极大的影响。

三、优化语文“读图”教学的有效途径

进入“读图时代”后,语文教学效果虽然有所提升,但依旧有教材内容与图片不符、学生表达能力不足、学生注意力分散这些问题存在。为此,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解决,通过“读图”教学的优势来化解问题。以部编人教版教材为例,教师可以从丰富阅读体验、增加自我表达、增强教师引导三方面来优化“读图”教学。

(一)用“读图”教学进行情境创设,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典型的图文结合教材,拥有“读图”教学的基本,但是一些教师在授课中依旧存在教材图片与内容不一致,且教师教学脱离图文内容的情况,让“读图”效果受限,同时教学主动性依旧在于教师。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巧用班级内配备的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仅仅在于播放课件,或者相关音频。在“读图时代”中,为了优化“读图”模式,教师可以组合图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制作图片故事,增加情感意境,通过图片学习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立足于教材并且远远丰富于教材,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得到提高。比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时,“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的开篇语颇有意境,但是学生无法体会,教师就可以展示图片营造意境,先激发学生对美的喜爱,对美的自我体验,然后再进行审美、描写、表达等技能的学习。在教学《海上日出》这一文章时,教师可以根据日出的时间展示不同的图片,从尚未日出,到一点点升起太阳,再到太阳的光芒照耀世界,这些激动人心的变化,再配合音乐,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自然情感,明确循序渐进的写作手法和不同的环境描写。

(二)在“读图”环节中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自我表达

学生虽然根据“读图”教学吸收了课文内容,但是部分学生依旧没有转化为自我的表达能力,图片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突破点则在于教师的教学思路,“读图”环节的有效利用。因此,教师可以先利用“读图”来添补空白认知,让学生产生想象力,然后安排学生组织语言对自身的想象进行有效表达,写出自我的感悟,及时总结,及时点评。比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教师对北京春节的风俗进行图片展示后,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以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比方抛出问题“你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在你的印象中,春节最有趣的是什么?”“说说你知道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春节习俗”,让学生对图片进行对比,进行自我思考和总结,进而在文字运用上和思维逻辑上不断进步。此外,强调学生在“读图”环节中的自主性尤为重要。传统授课方法下,教师往往出于课时不足、学生自身素质不足、教学内容不重要、教师自身引导心切、性格较急躁等原因,在学生正常自我表达环节下对学生的读图进行干涉,如一幅图有多种解法,教师有时会反驳学生自身的联想和想象,而让学生依照“标准答案”来进行表述。然而,在小学学习阶段,相较获得知识摄入、获得应试技巧、获得语文分辨的标准能力,小学学生更需要进行自身创造力与个性发挥的发展。尤其是在“读图讲话”阶段,本就该是小学学生应当着重思考和独立表述的环节,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干涉,对学生自身发展天性的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就会对创造力十足、个性十足、富有生命力的学生造成不利影响。要培育高素质人才,首先必须以多样化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其所作、所为、所想是有意义的,而非单纯地以应试和符合标准的程度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在教书的同时,教师不宜忘记“育人”。

(三)對“读图”时间进行合理控制,加强教师引导功能

有些教师在不熟悉教材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省时省力,根据自己的一厢情愿设计“读图”教学,或者是为了迎合学生的偏好设计“读图”教学,这些都是不良的教学现象,有可能会养成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对时间的控制,明确图片的作用,以提升学生兴趣、锻炼思维为主,不能取缔或者减少教师的引导作用。比如,在《鲁冰逊漂流记》这一课中,教师利用图片创设情境之后,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图片过渡到自身的感想和表达,促成文学品味的形成,让学生对图片和文字有自我的客观评述。一方面,教师不能以引导为名,对学生的思考过度干涉,以抹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必须对学生进行适度引导,如控制学生的读图时间、控制学生思维发散的程度、控制学生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合理表述、对学生一些不恰当的用语以及联想及时作出纠正等。适当的干涉有利于学生在正确的读图框架内发展自身的看图读写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比发挥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在进行想象、表述、思考的同时,在给定的范围内作答的逻辑框架能力,要将自身的能力充分发挥,离不开这种框架内的叙述能力。教师作为教导者,更应当负起责任,将学生自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在读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引导,例如首先应当给出一个“读图”的模式区间。以《海上日出》一课为例,教师应当在教学开始时向学术阐述教学故事的概况,如发生的背景、所涉及角色的大体画像、所进展的情况、开端与结局等,以小学生能够理解的形式进行讲解,通过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进行初步引导,以“这样的事在你们的生活经验里会发生吗?”之类的问句,引起学生对于发生框架的引导和读图时标准化的思考。针对某些天性叛逆、乐于叛逆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特别关注,并对这些学生进行合理、善意的纠正。例如,有学生在进行春节相关图案的解读时,会发散到家长曾教给他们的西方新年知识,教师就应当首先问学生对自己国家的新年有多少了解,其次给予他们足够的机会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最后提出“你可以说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吗”之类的问句,在给予学生足够尊重的同时,巧妙地让学生对自身的思考进行发展和规范。

综上所述,“读图时代”是新时代的象征,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是助力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必然会对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能力有所影响,并且能潜移默化地改善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产生个人素养和个人学习技能模式的积极影响。在新时期,语文是基础课程,不仅能增加阅读量,拓宽视野,更能为多种学科打下根基。因此,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分析课堂教学现状和教学中所反映的问题,并且进行针对性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到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内容过于分散等问题,丰富课堂中的互动环节、学生的思考环节,形成有效“读图”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读图”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中。

(邱瑞玲)

猜你喜欢
读图时代读图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梦中的文字
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读图
读图时代城市画报发展策略探析
读图
读图
“读图时代”视觉传播的利弊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