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视角下国内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研究评述

2022-06-30 22:47卫垌圻 刘颖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2年3期
关键词:弱势群体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

卫垌圻 刘颖

摘 要:准确把握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梳理与分析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與缺陷,可更好地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参考。对我国公共图书馆领域未成年人服务的中英文研究进行文献检索发现,本领域3 226篇论文按照研究方法可分为实证研究类论文、比较研究类论文、综述研究类论文与其他非实证研究类论文四类。分别对每一类研究进行系统评述后发现,针对未成年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研究主题多样,内容广泛,契合国家要求与社会需求,既关注特殊群体的利益,又有自己的研究特色;但同时,其他非实证研究类论文比例过大,有深度和有持续性的研究较少,国际影响力也非常小。因此,未来应积极借鉴其他社会科学的实证范式,针对本学科的核心问题进行更多研究,将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研究做得更细致、更深入。

关键词:未成年人服务;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弱势群体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8502(2022)03-0062-14

作者简介:卫垌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潘菽图书馆馆长,研究方向为汉语阅读获得;刘颖,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心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学。

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都是校外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开展面向少年儿童的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并为学校开展有关课外活动提供支持”。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包含以公共图书馆为服务主体,面向未满18岁的公民提供的所有服务,包括基于资源的服务、基于空间的服务和基于活动的服务三类。在“双减”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无疑在未成年人公共教育服务的供给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虽然校外商业教培机构大幅缩减,但校外教育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因此,公共图书馆正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和专业特长,成为未成年人在校外的“聚集地”[1]。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实践日趋丰富、广泛、深入,相关的研究活动日益活跃。本文试从研究方法的视角对我国公共图书馆领域未成年人服务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评述,以期完整展现该领域的研究面貌和进展,以及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为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打基础。在方法上,本研究以“研究方法”为基本经纬,采取文献遍历与扫描的方法,对所有符合条件的文献逐一阅读和人工编码,形成对领域研究图景的整体认知,并重点评述代表性的研究工作。

一、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研究的检索与分类

(一)文献检索

中文文献检索时间为2020年2月23日,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检索平台,采用以下检索策略与步骤开展目标文献检索。步骤一:检索主题词为“读写”+主题词为“图书馆”,不包含主题词“RFID”,共检出109条;步骤二:检索主题词为(公共图书馆+未成年)OR(公共图书馆+儿童)OR(公共图书馆+幼儿)OR(公共图书馆+小学生)OR(公共图书馆+中学生)OR(公共图书馆+青少年)OR(公共图书馆+少儿),共检出4 003条;步骤三:检索主题词为“儿童服务OR青少年服务OR儿童教育OR未成年人服务OR少年儿童服务OR学前服务OR绘本馆”,并限定学科领域为“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共检出2 001条。以上步骤中,目标文献的发表时间均未限定。删除其中的英文论文和重复检出的论文后,剩余4 493篇。对4 493篇论文再次进行人工判定,以下四类论文被删除:与公共图书馆服务无关的论文,比如研究高校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论文;纯粹教育学、计算机科学的论文;新闻报道或工作总结类的论文;总论公共图书馆发展与服务,并不具体以未成年人服务为主的论文。最终,纳入分析的中文文献总量为3 223篇。

外文文献的检索采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作为代表性平台,检索时间为2022年4月6日,检索主题词为“Public Librar*” AND “Chinese”和“Public Librar*” AND “China”,合并结果,共检出75篇论文。其中,仅3篇论文与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有关。

因此,最终的总体文献量为3 226篇。文献获取步骤见图1。

(二)研究分类与标注

根据不同方法,可将3 226篇论文分为两大类,实证研究类论文和非实证研究类论文。非实证研究类论文又进一步分为比较研究、综述研究与其他非实证研究类论文。对每篇论文进行标注归类后,对每一类论文进行评述。一篇论文只属于一个分类。

实证研究类论文主要涵盖采用较为科学、严谨的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开展的研究,如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网站调研法。如果某一实证研究的样本来自国外某一家图书馆或某个国家,则归入比较研究。实证研究一共248项,占比7.5%。

比较研究类论文的侧重点在于介绍国外或境外某个国家/地区,或者多个国家/地

区的具体服务实践,并与我国大陆的情况进行比较,这类研究共371项,占比11.5%。比较研究类论文可能同样采用了综述研究方法或者实证调研的研究方法,但是因为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起源于国外,并且直到现在,国外未成年人服务依旧领先于我国,所以比较研究类论文的比例在本领域中相对较高,介绍国外未成年人服务发展的论文很多,作为单独的一类。

综述研究类论文主要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比较各类法规政策开展。如果综述内容涉及国外图书馆服务实践或研究工作,则归类为“比较研究”。综述研究共52项,占比1.5%。

其他非实证研究类论文包括经验分享类、理论类、案例报告类等,主要内容通常为倡导理念,发出呼吁,提出建议,引发思考,或者介绍一家或少数几家公共图书馆服务经验等。这类论文基本上没有采用任何一种专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其他非实证研究类论文共2 555项,占比79.5%。其他非实证研究类论文占比较高,说明这一研究领域与成为基于证据的社会科学间尚存在距离。

二、实证研究类论文量少质高

实证研究类论文的总数虽不多,但有许多出色的研究。按照研究内容分类,大體可划分为:阅读现状调查研究、阅读推广服务研究、少数群体阅读服务研究、空间服务研究等。

(一)阅读现状调查研究

最常开展的一类实证类研究是阅读现状调查,几乎涵盖来自各个省的未成年人阅读现状调查报告,以及针对不同儿童群体的阅读现状调查。这类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了解读者构成,图书馆所服务群体的阅读时间、阅读品种、阅读来源,对阅读的态度和认知等,形成对全民阅读状况的全景描绘,对了解图书馆现状有很大帮助。多数阅读现状调查研究的结构比较相似,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某一图书馆或者地区阅读情况,并进行简单的数量勾勒。但2011年以广州14家公共图书馆、9所小学和3所幼儿园为调查对象的一项研究稍显不同[2]。一方面,在同一个研究中涉及图书馆、幼儿园、小学3个群体,覆盖群体多元;另一方面,采用标准的统计检验。该研究检验了阅读时长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发现在年龄上不存在阅读习惯的差异,而性别上,女生比男生更喜欢阅读。更重要的是,该研究的结果和讨论部分与调查数据相关联,结论紧扣调查结果得出,没有做过度延伸。不少这类调查研究在讨论中常常抛开调查结果,为图书馆应采取的行动提建议,却没有意识到图书馆应采取的行动策略能否契合公众的阅读状况,需要大量实证研究阐释,而不能仅从公众阅读调研结果中直接得出。胡亚玲以长沙市181名幼儿园儿童和191名小学生为样本调研了课外阅读的开展情况[3]。该研究除调研阅读时间、地点和阅读来源等常规变量外,还关注课外阅读的个体因素,如儿童对阅读的态度和认知、儿童感受到的父母支持、阅读的动机等。只有这样的影响因素研究才能摆脱简单重复性的数量描述,对背后的机制机理进行探讨,从而给出切实、客观的行动建议。然而,目前由于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阅读现状和读者需求调查问卷供图书馆员和研究人员使用,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受研究者学术能力的影响,导致不同调查研究之间无法进行比较和数据汇集,无法形成知识的积累和演进,阻碍了对更大、更深层次图景的认知。

(二)阅读推广服务研究

另一组数量众多的研究主题为阅读推广。几乎每4篇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研究中,就有1篇论述阅读推广。安徽大学的一篇硕士论文以位于同一座城市的三家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开展阅读推广研究[4]。该研究实际测量并比较了三年级和四年级参加活动的97名学生和未参加活动的98名学生,分别测量了他们的阅读量、阅读技能和阅读习惯。结果显示,参加活动的学生各方面的表现都较不参加活动的学生更好。以往实证类研究更多针对图书馆员、监护人或教师进行测量,很少直接测量未成年读者。因此,该研究在国内图书馆学领域较为少见。还有一些研究专注数字阅读推广。南京农业大学的一篇硕士论文研究了一所省级数字图书馆的推广情况[5],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少儿对数字阅读的需求和满意度,勾勒出儿童读者对数字产品的主观需求,如儿童更愿意选择PC端阅读,而非通过移动端。不过,在儿童数字阅读产品异常丰富的当下,数字阅读推广不能局限于一家物理图书馆,也不能局限于图书馆提供的数字阅读产品,而应更多了解和研究数字阅读推广中更为基础性的问题。

阅读推广中的一些研究可以作为未来深入研究的基础或样板。南开大学陆晓红博士的研究在儿童阅读推广研究方面做得非常扎实,研究既采用了网站调研法,也采用了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法;既调查了儿童及家长,也调查走访了作为服务主体的图书馆,访谈了行业专家。在扎实工作的基础上,陆晓红提出的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推广模式更为系统而可信[6]。但由于研究问题宏大,在实践活动中能否应用这样的模式,并检验模式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探讨。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研究领域并不缺少宏观研究,不缺少优秀的策略研究、政策研究、综述研究,而缺少针对具体服务活动或关键要素深入挖掘与分析的研究。

在阅读推广评估研究中,王素芳等人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有重要的指导价值[7]。该体系采用德尔菲法,通过两轮专家评价,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用于评价儿童的阅读推广活动。这套多维度指标体系,既考虑了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评估,也考虑了引导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工作中整合政府、社会组织和家长群体的支持与参与,还设置了公平度指标。以往这些指标都被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所忽视。采用这套体系对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有非常重要的导向和指示价值。后续的研究工作应以这套体系为指导,通过实践证据评估和修正评价体系。然而,目前尚没有后续的研究跟进。

一些研究采用网络调研的方法关注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的服务措施,统计少儿图书馆开展了哪些阅读推广活动,从而了解与分析阅读推广的内容与策略。谢玉安在硕士论文中,通过对36家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所列阅读推广活动进行整理,勾勒出我国儿童阅读推广采取的主要形式、数量趋势以及经典案例[8]。2016年以后,出现了一拨研究公共图书馆微信平台阅读推广的论文[9-10],研究对象从网站换成了微信平台,对微信平台的传播内容和效果进行量化分析。网站调研法有助于勾勒描述国内外图书馆实践现状,形成对图书馆某一方面实践活动的全景性认知。但是,网站调研容易浮光掠影,很多更深层次的内容无法通过网站了解。如果一项研究只有网站调研的结果,则如同隔靴搔痒。网站调研作为一种手段,应与其他调研方法综合使用,这样才能把研究工作开展得更透彻。同时,网络调研只能显示一般性的整体景观,作者无法仅根据网络调研结果提出有逻辑、有证据的建议和策略。

(三)少数群体阅读服务研究

公共图书馆领域较多关注弱势群体。许多针对特殊群体、少数族裔和贫困地区的实证类研究体现出图书馆人一直秉持的人文关怀与平权立场。这些研究没有亦步亦趋地追随国外,而是根植本土,解决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问题,更多关注当下社会现实中的弱势群体。位于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有不少关于流动儿童的研究,而位于乡镇的公共图书馆则关注本地的留守儿童。这些研究实践以真正解决国内关切的重要实际问题为要旨。杨翠萍以青海省的初、高中生为样本,选取了8所少数民族学校的1 500名学生开展调查[11],充分揭示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阅读问题。该研究取样有特点,样本量足够大,调查内容包括阅读环境、阅读特征、阅读水平、阅读活动等比较丰富的面向,但存在调研结果与讨论脱节,“思考与建议”部分没有结合调研结果展开等问题。2017年湘潭大学的一篇硕士论文少见地将“阅读”看作一种个体“行为”,而非集体“活动”,对行为的动机、兴趣、自我效能等较深层次的心理变量进行了测查[12]。虽然该研究总体而言比较单薄,没有与对照群体进行比较,但显示出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的一些值得重视的阅读问题。比如,民族学生在阅读效能感上总体不强。这为破解民族学生的阅读困境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

(四)空间服务研究

图书馆的未成年人阅览空间研究也是重要的主题之一。以南京图书馆未成年人公共空间为例的实证研究[13],不仅重点阐述了南京图书馆的具体实践,还开展了深入的实证检验,力图在语言理解、语言表达、自主学习和人际交往方面找到公共阅读空间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研究采用未成年人自评、家长和教师他评的综合评价作为衡量方案,区分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结果令人振奋,实验组在4个评价维度上都好于对照组。虽然研究报告比较模糊,结果呈现不规范,但这样的准实验研究设计比较难得。

还有一项阅读环境研究区分了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了变量关系的探索[14]。作者通过200份问卷,研究了公共图书馆的区域环境、设施环境、资源环境、阅读环境、服务环境与儿童到馆阅读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儿童到馆行为作为因变量,其余作为自变量,探讨了各种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众多描述性调查研究中,看到一篇试图厘清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让人眼前一亮。

(五)其他研究

除以上较为集中的研究主题外,还有一些零散的主题,几乎遍及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方方面面和各类群体。比如,国内玩具图书馆的数量不多,但仍有不少相关研究的论文。其中,以广州图书馆为例的一项研究比较独特[15]。研究者想了解“玩具图书馆是否促进了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于是通过自行编写的包含18道题的问卷,调查了91名参加过玩具馆活动的读者,结果发现,大多数家长认为参加玩具馆活动对孩子的多元智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参加活动时间越多的家长,对此越满意。该研究为以实证的方法验证图书馆未成年人活动的效用做了有益尝试。

还有一些研究的主题为馆藏建设,但数量不多。以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例,戚敏仪提出一整套少儿文献评价指标体系[16],并基于这套体系,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读者对馆藏的满意度。结果发现,资源获取的问题较突出,保障能力则较令人满意。整个研究逻辑较清晰,不失为未来开展公共图书馆馆藏建设与评价的重要基础。多数对未成年人电子资源馆藏的研究采用网络调研方法。陶丽珍在2019年完成的一项未成年人数字资源现状调查是非常典型的网站调研[17]。通过访问国内50家少儿图书馆的网站,研究者将其网站上揭示的数字资源进行归纳、分类与统计,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类似的研究很多,比如《我国少儿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调查分析》[18]《省级少年儿童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调查与分析》[19]等,方法类似,研究结论也十分相近。

未成年人服务研究同样强调信息素养教育。曹福勇等人以广州8家公共圖书馆开展的青少年信息素养提升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实践效果进行了评估[20]。该论文首先较详细地综述了国内信息素养研究的进展和论文发表情况,随后报告了开展青少年信息素养活动的实践经验,并从六方面评估参加者对活动的满意度,是以实证方式研究信息素养教育开展的重要研究之一。

西南大学的一篇硕士论文也不同寻常[21]。首先,该论文提出一个本领域学者应重点关注但常常被忽视的问题:从读者能力提高的角度看,图书馆的服务效果到底如何?最合适的做法是通过直接测量读者能力的客观改变进行效果评估。这样的工作不仅在国内缺乏,在国际上也不多见[22]。其次,听书这一形式是以前图书馆较少专门关注的类型。最后,作者采用三组实验组—对照组的研究设计,探究了听书对不同年级儿童的阅读理解、想象力、阅读兴趣和认可度的影响。准实验设计的方案在未成年人图书馆研究中比较少见。沿着这样的研究思路,继续深入可以开展较多有价值的研究工作。

另有一些量化研究的思路很独特。在国家图书馆馆员解荣的一项阅读分级研究中[23],研究者让孩子在没有家长陪同的前提下,在图书馆里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然后研究孩子的人口学变量与阅读水平等因素对儿童书籍偏好的影响。这种以儿童为被试,在自然状态下开展的实证研究同样非常难得,研究的结果很有指导意义。例如,6岁儿童喜好的科普类图书平均总字数为5.1万,页数为76页,平均22个知识点,图片比例达72.6%;15岁儿童偏好的科普图书一般总字数为15万,总页数为188页,平均67个知识点,图片比例达44.9%。这些信息对开展阅读服务实践的图书馆员及童书出版从业人员非常有帮助。

三、比较研究类论文范围广泛、主题丰富

自改革开放伊始的1980年,国内就有论文介绍国外图书馆对未成年人提供的优秀服务案例[24]。随着我国日趋与国际接轨,对国外研究与实践的介绍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系统与扎实。我国研究者逐步放眼世界,对比国内服务现状,追趋势、找差距,探索更受读者欢迎的未成年人服务。通过对相关国家及地区比较研究类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比较研究涉及较广泛的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从全世界范围吸纳优秀的服务经验和研究成果,特别是未成年人服务实践较为出色的美国,相关的比较研究类论文达172篇。比较研究类论文的主题也日益丰富,包括专门比较介绍国外家庭作业服务辅导的研究[25],关注阅读障碍群体的研究[26],从体制机制上介绍国外阅读推广工作的研究[27],以及一些关注前沿主题的研究,如少儿创客空间[28]、代际沟通[29]等。

大部分比较研究类论文主要通过二手资料完成对国外服务的介绍,通常采用网络调研和文献综述的方法。郑州大学学者王平通过网络调研[30],比较了中国和美国各7家图书馆的网站内容,通过梳理服务对象和服务特色,发现两国公共图书馆在少年儿童服务上的诸多差异。由此,作者提出许多尖锐的观点,以及有待关注与解决的重大问题。一篇出色调研报告的关键在于,不止步于简单地呈现差异,而且能更进一步阐发,切中要害。另外一篇关于美国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研究调查的图书馆更多,取样也更规范[31]。主要调查内容为数字资源建设与推广的情况,对美国公共图书馆为儿童配备的数字阅读资源的类型和揭示方式、采取的推广形式培训与协作方案进行介绍,并提出一些对我国开展儿童数字阅读的启迪思路。文献综述类的研究中,张文彦与王丽在2014年完成一篇出色的文献综述[32]。作者将发达国家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分为8个主题,并分别展开论述。该论文对主题的区分十分细致,不仅介绍了国外的文献,还对比了我国的研究现状,提出当前国内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研究主题需要扩展,增加“未成年人个体的阅读认知规律研究”和“图书馆对学生整体性影响研究”两个方向。同时提倡更多地采用定性定量方法,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与创新性。这样的主张切中国内未成年人服务研究的要害。此外,还有不少专门论述某个具体服务项目的优秀综述论文,例如,《美国公共图书馆夏季阅读项目:动因、实践及启示》[33],《家庭参与的公共图书馆儿童早期读写服务研究——以美国ECRR项目为例》[34]《美国青少年和老年人志愿者参与的儿童阅读项目实证研究》[35]等。

一些研究者不满足于只凭借二手资料获取国外资讯,而是开展实地探访与调查。在一项以美国纽约汤普金斯郡公共图书馆为例的儿童阅读服务研究中[36],作者实地观察美国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开展情况,详细介绍了美国同行如何展示馆藏、如何组织阅读活动、如何营造空间、如何宣传等内容,细节丰富,内容直观,说服力强。这对国内图书馆在具体实践中进行借鉴极有帮助。

比较研究中的实证调查研究非常少。北京大学学者苗美娟开展了一项针对美国公共图书馆代际项目的实地调查研究[37]。采用邮件访谈、电话访谈和当面访谈等方法,对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公共图书馆(无论是否开展了代际项目)馆员做了访谈,还访谈了图书馆行业组织人员和代际项目相关专家。访谈对象全面,访谈报告完整而具体。对代际项目的实施效果、各方的利弊与图书馆的主体责任、可以开展的代际项目类型、图书馆未开展代际项目的原因与困难、实施代际项目的必要性等多个议题,有非常充分的讨论,把不同观点和各类主张密集而有结构地呈现出来,形成碰撞,令人印象深刻。不过,目前没有在两国或两地采用同样设计方案收集实证数据进行直接分析对比的研究案例。这是目前比较研究的空白点。

四、综述研究类论文中文献计量类扁平粗糙、文献综述类全面具体、法律法规类条理清晰

综述研究类论文大体可进一步分为文献计量、文献综述和法律法规三类。文献计量研究通过文献检索,获取未成年人服务相关文献,结合定量描述和内容分析勾勒研究主题特征和发展趋势。近年出现了一些以阅读推广为主题的文献计量研究[38-41],大部分以中国知网上的论文为分析对象,显示出阅读推广相关论文发表呈上升趋势,且主要在图书馆学领域的期刊上发表,不存在多学科交叉,不存在核心作者群等。最后,通过关键词的主题分析,勾勒领域主题。王丽的研究中,通过聚类形成了6个主题:面向全民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面向大学生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面向少儿读者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研究、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保障机制研究[38]。胡一樱的研究归纳总结出阅读服务完善化、推广主体多元化、地区差异缩小化、阅读方式多样化的四个趋势[39]。

相比计量研究的扁平粗糙,一般的文献综述因作者阅读大量文献、穿针引线、归纳总结,可读性更強。例如,束漫的有关公共图书馆阅读障碍服务的文献综述研究[42],从问题提出的背景,谈到图书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再到图书馆开展阅读障碍人员服务的方法和对策,全面地介绍了图书馆的阅读障碍人群服务,可作为该领域研究的纲领性指南。与此类似的还有束漫等人的《图书馆自闭症儿童服务研究》[43]。

在对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进行综述、分析、比较的研究中,比较典型的是范并思教授的论文《现有法律框架下的儿童阅读立法研究》[44]。论文分三部分,分别阐述国内现状、国内外立法研究以及作者对阅读立法的思考。作者没有像通常的法规政策综述一样罗列各种法规政策,而是进行了更具层次性的组织,将国内外儿童阅读立法的来龙去脉论述得非常有条理。作者列举政策作为证据说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从政策文本中做引申总结。全文贯穿一条逻辑脉络,十分流畅。作者对当前立法的思考也切中要害,提及阅读服务专业性、服务资源和安全三项关键要素。在论述服务专业性的时候,将图书馆阅读服务与学校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更凸显图书馆系统在规范性、专业性、科学性上的巨大漏洞,极具说服力。

五、其他非实证研究类论文量有余而质不足

非实证研究类论文在所有论文中占比较大,近80%。但在此类论文中,大部分内容比较简单,许多论文没有具体展开详细介绍工作的关键细节,论述较空洞,观点和结论也缺乏数据支持。有些论文即便有,也多为馆藏数据和到馆读者人数等一般性质的统计数据,缺乏细致的数据分析,数据的呈现与报告也较粗糙。不少论文的行文框架雷同,大体先论述某项儿童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关键意义,然后描述本馆服务的开展情况,最后针对目前服务中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或者由现有工作得出的启示、引发的思考。偶有研究论及其他图书馆的情况,但多限于从网络资源获取信息,一般以简述为主。这类论文更像新闻报道或某些图书馆的工作总结,从工作实践出发衍生的建议、启示和思考,并非基于数据的论证,个案的代表性以及由个案得出普遍规律的关键价值,都缺乏坚实的科学证据。

尽管如此,仍有优秀的研究者可以驾驭较宏大的题目,并提出新的服务思路,揭示当前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比如《加强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合理性论证》一文[45],作者对合理性的论证逻辑清晰、考证充分,从国际上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发展的历史和国内事业的起源与态势谈起,特别强调我国未成年人群体的需求与公共图书馆的任务与使命,最后总结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馆事业面临的问题。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深刻阐明当前我国加强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非实证研究类论文中有不少理论性的论文。这类论文容易理论脱离实际,或者理论过于缥缈,变成陈词滥调;或者移植其他学科的理论,南橘北枳,不伦不类。但有一些非常出色的论文将理论与具体服务实践结合得非常贴切,具有启发性。郝天晓介绍了一种原本用于教学设计的ARCS动机模型[46],强调在利用动机达成服务目标的实践中,重点关注“注意”“相关性”“自信心” 和“满足感”四个要素,并联系特殊群体的服务实践,论述了图书馆的具体做法。

非实证研究类论文中还有一些经验之谈。经验之谈容易被认为层次较低,也容易写得比较空泛,无法在水平较高的杂志上发表。但只要言之有物,把一个小问题谈深、谈透,仍可以带来不少启发。例如,论述“图书馆故事会活动如何遴选图书”这一问题非常实际且必要,深入探索的空间也很大。但是认真研究这一主题的学者与馆员却不多。除王岩的一篇会议论文外,几乎没有看到该主题的其他研究[47]。王岩主要关注集体低龄故事会的图书遴选,论述了三个关键的问题:遴选的基本原则,集体故事会与亲子共读的遴选差别,以及合适的图书类型。每个问题论述得非常细致,并列举了相应的例子。可以看出作者在这个研究主题上经验丰富、功底深厚。

与此类似的还有儿童图书馆规模研究。1988年的一篇论文关注城市中的儿童图书馆如何选址以及应设计多大规模[48],内容涉及潜在基本读者数量如何计算、地级市图书馆规模的主要基准指标等。作者通过经验调查,认为低幼读者的覆盖面只限于半径300米以内,小学高年级读者可以扩大到半径800米左右,初中学生扩大到半径1 000~1 500米。随后参照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标准与实例,结合考察与实践,提出大、中、小型图书馆的阅览室面积标准、藏书标准、人员规模和经费体量指标数值。尽管这些于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标准已不适用于当前国内环境,但这样的研究主题非常有价值。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少有类似的主题出现。2018年《公共图书馆法》颁布后,图书馆界应尽快就该法案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政策、行业标准与指南,将《公共图书馆法》中的“有关规定”“相关规定”细化落实[22]。《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根据其功能,馆藏规模,馆舍面积,服务范围及服务人口等因素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儿童图书馆选址和设计规模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制定与《公共图书馆法》相适应的配套政策,让《公共图书馆法》更具操作性,相关研究极其紧迫且必要。

服务未成年人的馆藏研究也十分欠缺。图书馆理应把馆藏作为核心对象开展研究,但是研究阅读推广的论文数量远比研究馆藏的论文多,为阅读推广评估制定指标的研究比对馆藏进行结构化分析的研究多。即便是馆藏研究,相关论述也是提出原则意见的不少,具有可操作性的不多。黄天助在研究中提出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合理馆藏六要素结构指标模型[49]。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而且该论文对具体实践提出不少有效的建议。

六、总结与展望

通过回顾,发现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领域研究者的视野逐步扩大,研究主题日趋广泛,几乎涵盖未成年人服务的方方面面。且本领域研究的重要特质是关注本土问题和特色群体的服务需求,研究工作贴近实际,与国家现实需求和社会发展紧密契合。整个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关心与关注未成年人服务的研究者越来越多,虽观点有差异,但都在积极地思考与表达,努力推动本领域向前发展。

与此同时,应注意到本领域研究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公共图书馆研究工作缺乏国际影响。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不再是亦步亦趋地跟随欧美发达国家的实践,而是越来越契合本土国情和本地实情,创造性地开展了较有价值的服务和研究工作。因此,应将中国图书馆的未成年服务工作介绍到国际上,让世界同行更多地了解中国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发出中国声音。其次,本领域的研究主题虽然广泛,但研究深度不够,研究问题不够具体,缺乏实证类研究。实证类研究中,有不少研究停留在对现状的描述,不断在不同地区的图书馆进行重复性调研,结论大同小异,缺乏演进,真正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还有待进行。最后,迎合潮流的研究比较多,潮水退去后,围绕同一主题开展持续性的研究不多,表现出一定的跟风态势。如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后,图书馆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论文在2004—2005年达到高峰,在知网上可以查到68篇,而2018—2019年只有6篇该主题类论文发表。网瘾问题也曾是研究热点。2007年前后,有多篇主题为未成年人网瘾问题的论文,之后类似主题的论文越来越少。

未来研究应走“里应外合”和“脚踏实地”的路线。“里应外合”的路线是希望整体增加本领域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一方面,鼓励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引入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开拓思路,从全新的视角开展研究。比如,通常图书馆学研究将“阅读”视为一种活动,如果将阅读视为一种认知过程、一种能力、一种手段,会带来视角上的巨大转变。另一方面,抓住图书馆的核心主题,突出自己的专业性,做深入的持续探索。“脚踏实地”的路线是希望整体增加本领域研究的普适性、科学性与说服力。应开展严谨、细致的实证研究,在有控制的条件下,抽丝剥茧印证科学假设,不急于提出各种“因素”“策略”和“方向”,而是把一种“因素”“策略”“方向”做深、做透;或关注未成年人服务的实际运作,开展具体而细致的实践研究与行动研究,使结论言之有物、言之有据。

【参考文献】

[1] 朱林. “双减”政策落地后图书馆成为热门选择地[EB/OL]. (2021-09-13). https://www.sohu.com/a/489668434_ 121117476.

[2] 馮莉. 为儿童构建一个“悦”图乐园——以广州地区绘本阅读现状为例 [J]. 图书馆建设, 2011(02): 63-67.

[3] 胡亚玲. 3~12岁儿童课外阅读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J]. 图书馆, 2016(10): 63-68.

[4] 李夏. 合肥地区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D].合肥:安徽大学, 2016.

[5] 姜爱萍. 面向用户的少儿数字阅读推广研究 [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7.

[6] 陆晓红. 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模式研究 [D].天津:南开大学, 2014.

[7] 王素芳, 孙云倩, 王波. 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活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3, 39(06): 41-52.

[8] 谢玉安. 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D].湖南湘潭:湘潭大学, 2018.

[9] 王祎, 姜洁. 少儿图书馆微信平台阅读推广服务效能研究 [J]. 图书馆学刊, 2019, 41(06): 102-106.

[10] 倪萍. 少儿图书馆微信阅读推广研究 [J].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7(06): 58-64.

[11] 杨翠萍. 西部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4(02): 95-100.

[12] 赵绮雨.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儿童阅读动机调查与对策研究 [D].湖南湘潭:湘潭大学, 2017.

[13] 程贇徽. 未成年人阅读公共空间的实践与评价——以南京图书馆未成年人“公共空间”构建为例 [J]. 新世纪图书馆, 2019, 6: 44-48.

[14] 蔡畯. 公共图书馆环境对少儿阅读的影响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J]. 图书馆学刊, 2019, 41 (08): 74-78.

[15] 宋昀真. 玩具图书馆对儿童多元智能发展的效能研究——以广州图书馆为例 [J]. 图书馆研究, 2019, 49 (02): 49-54.

[16] 戚敏仪. 少儿文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以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例 [J]. 图书馆研究, 2018, 48(04): 42-46.

[17] 陶丽珍. 国内少儿图书馆未成年人数字资源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J]. 图书情报研究, 2019, 12(02): 60-64+22.

[18] 宋艳. 我国少儿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J]. 图书馆学研究, 2015(23): 26-29.

[19] 袁梦群, 严贝妮. 省级少年儿童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调查与分析 [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08): 70-73.

[20] 曹福勇, 唐彩虹. 公共图书馆开展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探析——以“广州市青少年信息素养提升行动”为例 [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1, 32(01): 79-87.

[21] 陈博雅. 听书对小学生阅读推广效果的影响研究 [D].重庆:西南大学, 2018.

[22] 卫垌圻,刘颖.儿童图书馆促进读写能力效益评估研究[J].图书馆,2021(05):85-91.

[23] 解荣. 公共图书馆童书分级阅读方法研究 [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12): 61-64.

[24] 曹秋平. 一所面向幼儿的公共图书馆——位于格林威治村的“金矿” [J]. 外国教育资料, 1980(04): 60-61.

[25] 龚胜泉, 易守菊. 美国公共图书馆家庭作业服务研究 [J]. 图书情报工作, 2011, 55(13): 135-138+99.

[26] 苏丽平, 束漫. 亚洲部分地区“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研究 [J]. 图书情报工作, 2014, 58(12): 56-63.

[27] 霍晓伟. 日本少儿阅读推广的多元化合作机制研究 [J]. 图书情报工作, 2013, 57(S2): 176-179.

[28] 石剑兰, 廖璠. 美国公共图书馆少儿创客空间服务调研与分析 [J]. 图书情报工作, 2019, 63(14): 121-130.

[29] 陈桂香. 美国代际阅读推广的研究及启示——基于拉斯韦尔的5W模式 [J]. 图书馆建设, 2020(01): 132-137.

[30] 王平. 中美图书馆少年儿童服务实践若干对比研究 [J]. 图书情报工作, 2012, 56(11): 75-78.

[31] 严玲艳, 胡泊. 美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数字阅读推广实践调查及启示 [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 62(04): 137-144.

[32] 张文彦, 王丽. 发达国家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研究综述 [J]. 图书情报工作, 2014, 58(12): 136-143+89.

[33] 王铮, 左阳. 美国公共图书馆夏季阅读项目:动因、实践及启示 [J]. 图书馆建设, 2015(11): 52-57.

[34] 祝玲. 家庭参与的公共图书馆儿童早期读写服务研究——以美国ECRR项目为例 [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0(01): 36-40.

[35] 苗美娟. 美国青少年和老年人志愿者参与的儿童阅读项目实证研究 [J]. 图书与情报, 2019(02): 57-65.

[36] 沈敏, 王姝, 魏群义. 美國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服务研究与实践——以美国纽约州汤普金斯郡公共图书馆为例 [J]. 图书情报工作, 2015, 59(07): 106-111.

[37] 苗美娟. 美国公共图书馆代际项目的认知调查 [J]. 图书馆论坛, 2020(03): 1-11.

[38] 王丽. 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J].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9(01): 53-61.

[39] 胡一樱. 近十年来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领域特征分布及发展趋势——基于CNKI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05): 53-57.

[40] 陈凤娟, 秦广宏. 我国青少年阅读推广研究(2000—2015)的分析与评价 [J]. 新世纪图书馆, 2017(11): 87-91.

[41] 龚舒野. 基于文献计量的阅读推广研究分析 [J]. 图书馆研究, 2015, 45(04): 124-128.

[42] 束漫. 我国公共图书馆为阅读障碍人群服务研究 [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5, 24(06): 47-53.

[43] 束漫, 田花蔓. 图书馆自闭症儿童服务研究 [J]. 图书与情报, 2013(02): 21-25.

[44] 范并思. 现有法律框架下的儿童阅读立法研究 [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8, 27(05): 3-9.

[45] 張文彦, 王瀚. 加强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合理性论证 [J]. 图书情报研究, 2018, 11(04): 20-26+72.

[46] 郝天晓. 公共图书馆特殊儿童服务中的ARCS动机模式应用探究 [J]. 图书馆研究, 2019, 49(02): 55-59.

[47] 王岩. 图书馆集体低龄故事会的图画书遴选[C]//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15年卷),2015:363-372.

[48] 段启堂. 城市儿童图书馆布局与规模的研究 [J]. 图书馆, 1988(01): 30-35.

[49] 黄天助. 省级少儿图书馆馆藏结构指标模型 [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6(04): 107-110.

Review on the Public Library Services to Min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Method

WEI Tong-qi 1,  LIU Ying 2

(1.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 School of Medical Humanities,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research on the services for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in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 to sort out and analyze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ect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and to provide a better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Through a literature search of Chinese and English studies on this domain, 3,226 papers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research methods, and each category and its subcategories were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on public library services for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had a variety of topics. It has a wide range of contents and fit the national requirements and social needs. It mainly focused on the interests of special groups and had its own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portion of non-empirical studies was large, there were fewer studies with depth and persistence, and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was very small.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actively draw on the empirical paradigms of other social sciences to study the core issues of this discipline and make the research on library services to minors more meticulous and in a much deeper way.

Keywords: Library Services to Minors; Public Libraries; Reading Promotion; Vulnerable Groups

猜你喜欢
弱势群体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价值分析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论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民粹风下,台军成岛内“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