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樟子松红斑病
1.1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樟子松叶片尖端与边缘部位,在病害发生初期阶段,呈现褐色病斑,随着病情不断发展,病斑逐渐增大,并转变成红褐色,针叶发病较重的叶片都发生病害,导致针叶全部枯萎变黄,并有明显的脱落现象,分布于下部的叶片病害更为严重,且不断向上蔓延,导致植株整体发病,呈现火烧状,严重影响樟子松的健康生长,慢慢死亡。
1.2病原物
樟子松是松针红斑病主要的危害对象,其病原主要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真菌,该病有着很强的传染性[1]。
1.3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通过菌丝体于樟子松受害叶片中越冬,第二年发生病害,在风雨条件下,分生孢子发生传播,通过松针气孔及伤口造成危害,气候因素与该病发生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尤其是降雨较多的时节病害发生更为严重。
1.4防治方法
可运用1 500倍液50%异菌脲喷施防治,同时也可运用800倍液28%灰霉克喷施防治,还可选择50%多菌灵喷施防治,另外也可运用600倍液75%的百菌清喷施防治,以上药剂每7 d喷施1次,持续应用3次便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需在晴天喷洒药剂,上午7~10时是最佳防治时间,若药剂喷洒后遇到降雨天气,需再次喷药。
2樟子松幼苗茎腐病
2.1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樟子松幼苗,尤其是对2~3年生幼苗危害更为严重,4年生幼苗发病相对较轻。在病害发生初期阶段,茎部有褐色水渍状的小斑出现,而病害上部枝叶一般没有明显症状,随着地温逐渐上升,病斑不断扩大,若干个病斑融合在一起,病斑纵向发展相较于横向发展更快,病斑呈梭状,颜色为褐色,边缘部位出现一定增生,皱缩的烂皮不断下陷,如同海绵状,并析出一些松脂结晶,颜色为白色,叶片呈现灰绿色改变,长时间不脱落。
2.2病原菌
镰刀菌是引发该病的主要病原,自然条件下这种病原在土壤中长期生存,因持续性的连作,致使土壤中病原菌不断积累,当樟子松抗病能力较弱时便出现病害。
2.3发病规律
危害樟子松幼苗,5月中旬是该病的初始发病期,病害发生盛期在7~8月,9月后病害停止。当地表5 cm以下土壤温度为20~28℃时,更容易发病。
2.4防治方法
一是首选排水条件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块作为苗圃地,实施容器育苗,配置营养土,必须要认真落实轮作制度,不可在相同地块连续培育同一种苗木。二是有效杀灭病原菌,在育苗前,向苗床上均匀撒上枯枝落叶与干草,并将其点燃焚烧,能够将土壤中的大量病原菌杀死,也可在苗圃地每公顷施入300 kg硫酸亚铁或375 kg石灰粉,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合理应用有机肥,将家畜粪便充分腐熟后,当做基肥施用,有效增加土壤肥力及提高苗木抵抗能力,减少病害发生概率。合理搭设荫棚,高温时节将遮荫棚设置于苗床上,控制和降低苗床温度,避免苗木出现日灼伤。遮荫时段以上午11时~下午4时为最佳,降雨天气不必进行遮荫,遮荫时间太长会对苗木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进入9月后,将荫棚撤除。另外,在夏季合理进行盖草、浇水与松土,为幼苗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控制病害发生[2]。
3樟子松立枯病
3.1发病症状
受害部位有褐色椭圆形病斑出现,而且发生缢缩腐烂,上部位置出现膨大。在较为潮湿的条件下,菌丝体呈现蜘蛛网状,褐色,白天枝叶呈现萎蔫状,夜晚恢复,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叶片枯死,立枯病可导致樟子松的根部与根茎部位出现腐烂,并不断扩展至植株上部,引发叶腐病[3]。真菌立枯丝核菌是引发该病的主要病原,病菌一般没有无性孢子产生,仅出现菌丝体与菌核。
3.2发病规律
病原以菌丝体或菌丝核在土壤与病残体中进行越冬,对幼苗造成侵害。病菌菌核可以长时间生存在土壤中,借助土壤中的有机质腐生,若气温较为温暖,一年中均可发病,可通过降水、浇水及没有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农具等各种途径传播。
3.3防治方法
可选择1 2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进行喷施防治,同时也可选择1 500倍液50%异菌脲喷施防治,每7 d喷施1次,持续应用3次,便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4樟子松纵坑切梢小蠹虫
4.1危害症状
对于樟子松松梢及树干基部危害较大,同时风倒木、枯立木、风折木、病腐木等受危害更为严重。害虫成虫对樟子松梢头不断蛀食,引發枯梢,幼虫危害树干韧皮部位,产生很多坑道,影响树叶流动,引发松树衰弱出现死亡,成虫于每年11月到第二年6月蛀食树干形成很多母坑道,雌性成虫和雄性成虫交配,将卵产于坑道内,第二年1~7月孵化出幼虫,2~8月羽化成成虫,飞离母树,对其他林木造成危害,5~12月成虫从危害的松梢向另一个松梢转移再次为害。
4.2防治方法
(1)将遭受危害的枯梢、死梢全部去除,并集中销毁。(2)新梢在遭受成虫侵害前,利用1 000倍液80%敌敌畏进行喷施防治,同时也可选择1 500倍液50%磷胺进行喷施防治。(3)确保林地有较好的卫生条件,为林木生长创造有利条件。(4)加强抚育管理,及时运出采伐后的原木与枝丫。
5松梢螟
5.1危害症状
这种害虫常广泛分布,主要通过幼虫对樟子松主梢钻蛀引发危害,并出现丛生状的侧梢,树冠如同扫帚,对树木健康生长威胁极大[4]。球果遭受幼虫蛀食后,对种子产量影响较大,同时对幼树树干也造成危害,最终引发死亡。
5.2防治方法
(1)针对樟子松幼树,应当强化管理工作,保证幼林早日郁闭,合理修枝,保证切口平滑,避免形成较大伤口,以免成虫于伤口部位产卵。并将樟子松虫果干梢全部摘除,集中焚烧,使虫口密度控制在最低水平。在防治成虫过程中,可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加强天敌保护。(2)可以选择50%杀螟松1 0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也可选择20%三唑啉500倍液防治,每7 d喷施1次,连续应用3次便能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耀林.樟子松病虫害防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45(1):153-154.
[2]李建国.樟子松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18,5(3):103.
[3]张俊东.樟子松病虫害防治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8(1):66-68.
[4]宁亮丰.樟子松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村科学实验,2019(8):51-53.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庞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