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翔 ,陈舒月 ,朱玉珍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2.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上海 200234;3. 上海市园南小学,上海 200231)
为实现让学生享受运动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锤炼意志的“四位一体”目标,近年来,学校体育不断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并逐年提高体育在中考中的分值。目前,已有36 所高校实行高考招生“强基计划”,把体育作为选择人才的重要参数指标。政策文件还特别强调了运动风险防控,要加强学校安全事故预防。2021 年1 月21 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 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要进一步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准确研判风险,聚焦关键环节,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事故发生。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 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载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102/t20210203_512358.html,最后登录日期:2021 年 10 月 15 日。但运动伤害事故的突发性和偶然性一直是学校体育面临的巨大挑战,尤其诸如篮球、足球之类同场对抗较为激烈的项目,运动风险更高。
2019 年9 月2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全面推动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的普及和提高,打好青少年训练基础。2020 年9 月22 日,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探索中国特色“三大球”发展路径,凸显它们在整个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带动作用。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三大球”在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也成为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但篮球和足球项目运动强度高、对抗性强,极易发生运动伤害。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过程的调整,实现运动风险的防控,是摆在学校、教师和学生面前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对82 例裁判文书进行内容分析,试图发现篮球和足球运动的高风险动作,以及造成伤害的主要责任人,以期为中学同场对抗项目教学提供安全运动启示。
研究显示,篮球和足球是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中的高风险项目,尤其初高中阶段,篮球导致伤害事故的数量最多,足球次之。①李云翔,李雅风,朱玉珍:《中小学体育伤害事故:特征与风险规避》,《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1 年第1 期,第228-234 页。新疆地区民族中小学体育风险事件发生率最高的是初中学生,引发事故的主要运动项目是篮球和足球,主要时段是体育训练与竞赛。②李宝国,张朋,吴建华:《新疆地区民族中小学体育风险管理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 年第5 期,第16-19 页。重庆市18 所中小学生体育事故数量最多的为初中,其次为高中,体育课的教学风险最高。③黄晓灵:《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现状及成因——以重庆市为例》,《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 年第4 期,第82-87 页。学生运动风险集中发生于体育课、体育训练以及课外体育活动中。④刘水庆:《论学生体育伤害事故中的校方责任及其追究限度》,《中国体育科技》2019 年第6 期,第71-80 页。58 例裁判文书显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主要集中在初中阶段,足球和篮球运动发生风险的几率最高。⑤闫建华:《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特征、法律归责及风险防控措施研究——基于对58 例裁判文书的荟萃分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 年第 5 期,第 13-19 页。综上,中学是体育课教学风险的高发阶段,篮球和足球是易引发事故的高风险运动项目。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多为项目固有风险,即篮球、足球等项目本身就具有高风险的特点⑥方芳:《学生伤害事故责任认定及风险防范——基于2017 年510 例司法诉讼案件的实证研究》,《复旦教育论坛》2018 年第6 期,第 27-33 页。,但这些高风险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鲜有报道。也有研究显示,学校存在过错,未尽到教育保护职责,导致学生发生运动风险⑦庄静:《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法律归责及预防措施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 年第1 期,第53-56 页。,或者学校管理不到位,场地器材存在安全隐患、教师因素等都可能存在运动风险,继而引发运动伤害事故⑧谭静:《试析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 年第8 期,第90-94 页。,但明确学校责任的边界是关键。⑨唐勇:《我国学校体育伤害案件的司法实践与法理评析——基于91 份民事裁判文书的统计分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 年第 4 期,第 61-67 页。为深入探索中学体育教学的风险及其启示,本研究以篮球和足球两种同场对抗性项目为例,对2014 年至2019 年初高中体育教学中发生的事故的裁判文书进行挖掘,梳理高风险专项动作及主要责任方,分析其与中学体育教学以及中学生运动能力的关系,以期为中学篮球和足球教学、学生安全运动提供实践参考。
篮球和足球是中学体育课上事故发生率最高的项目,运动的高风险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影响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本研究以2014—2019 年中学篮球、足球伤害事故案件作为研究对象,对82 例裁判文书进行内容分析,厘清不同项目的高风险动作及责任方,得出针对性较强的安全运动启示,为体育教师安全开展课堂教学、维持正常的体育课秩序提供参考。
司法裁判文书是案件最重要、最严肃的法律材料。⑩梁成,韩小雨:《学生伤害事故司法案件司法诉讼现状及特征分析——基于517 份民事裁判文书的实证研究》,《教育学报》2018年第 4 期,第 47-55 页。本研究以裁判文书网上的判决案例为样本,探索出的中学篮球和足球导致损伤的动作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够为篮球和足球的正常教学提供参考。
首先,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伤害”为案由,时间设置为2014 年1 月1 日至2019 年12 月31 日,检索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的相关案件裁判文书;然后,对检索结果进行全文包括“体育课”的二次搜索,共得裁判文书1115 份。剔除幼儿园、小学、大学的案例和“因交通事故无法上体育课”“运动学校、武术中心造成伤害无法上体育课”等无关案例后,得到学校体育课伤害事故裁判文书308 份,其中涉及一审和二审的案件,以二审判决书为最后结果。根据研究目的,筛选体育课上篮球和足球导致的事故案例分别为40 起和42 起,纳入最终数据分析。
采用文献资料法,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检索“伤害”事故的裁判文书,接着对检索结果进行二次检索,检索条件为全文包括“体育课”;然后剔除与研究主题无关的裁判文书,有一审、二审的案件,只取二审判决结果,确定并下载最终纳入分析的裁判文书。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裁判文书进行内容分析,梳理初中、高中篮球和足球伤害事故的损失类型,析取这两项运动的高风险动作与责任方,最后提出相对应的安全运动启示。
采用数理统计法,利用EXCEL 2016 软件,将案例内容分条录入软件,转换为表格内容;运行EXCEL 2016 软件,厘清所需各项内容,通过计算、统计,得出数据;最后采用对比、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对结果进行逻辑分析。
篮球和足球是中学阶段的高风险项目,容易导致损伤。为深入剖析初高中体育教学中篮球、足球项目的高风险动作和相关责任方,对82 篇裁判文书进行梳理发现,初高中篮球教学发生事故的案例数分别为30 例和10 例,足球教学分别为23 例和19 例。其中,只有9 例未构成伤残,其余73 例均造成不同程度的伤残,占比为89.02%。损伤类型呈现多样性,主要是骨折和眼睛损伤。篮球、足球导致骨折的数量分别为24 例和21 例,眼睛损伤为6 例和10 例,其中初中篮球、足球导致骨折的数量为21 例和15例,足球导致的眼睛损伤分别为5 例和4 例。
为进一步了解篮球教学存在的具体运动风险,本研究对案例中造成损伤的高风险动作进行了梳理,结果见表1。
表1 篮球运动中造成伤害事故的高风险动作
(续表)
表1 显示,篮球教学中,相撞受伤和犯规受伤数量最多,分别为25 例和7 例,共占比80%。相撞受伤中,教学比赛相撞、抢篮板球和争球致伤的概率最高,这可能与学生的身体对抗能力和冲撞缓冲技巧的掌握有关。犯规致伤中,推人犯规和防守犯规是致伤的主要原因,这与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有关。被器物伤3 例,可能与学生的反应速度不高或应对经验不足有关。其他受伤6 例,占比15%,这类受伤的偶然性较高,防不胜防。
我们对足球项目教学案例中造成损伤的专项动作进行了梳理,结果见表2。
表2 足球运动中造成伤害事故的高风险动作
表2 表明,犯规致伤、相撞受伤、被球打到和摔倒受伤是足球项目导致损伤的主要原因,共占比98%。其中,犯规致伤14 例,主要为踢伤和被侵犯摔倒受伤,这一方面反映学生的足球规则意识不强,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倒地缓冲技巧不足;相撞受伤11 例,可能因为学生的身体对抗能力较弱,未能熟练掌握冲撞缓冲技巧;被球打到9 例,学生未能及时躲避来球,表明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较慢;摔倒受伤7 例,占比16.7%,属于足球项目的意外伤害。
综上,在同场对抗项目教学中,导致损伤的高风险动作具有明显的共性特点。其中,动作犯规和身体相撞在两个项目中均占有很高的比例,需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高度关注。
为继续探索中学同场对抗项目高风险动作的主要责任方及具体原因,本研究对裁判文书进行了内容分析,结果见表3 和表4。
表3 篮球项目高风险动作责任方及原因
表4 足球项目高风险动作责任方及原因
结果显示,学生是篮球项目的高风险动作责任人。其中,其他学生导致的两人相撞、受伤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薄弱、自我防控能力差是导致损伤的主要原因,各12 例。篮球项目的高对抗性位居其次,两者共占比95%。篮球教学比赛对抗激烈,学生易发生身体碰撞,导致受伤。在有些篮球比赛中,学生遵守了比赛规则,教师也按照体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特点组织了教学比赛,但仍有学生发生运动伤害,这是因篮球自身的对抗性太强所致。因其他学生动作不规范、动作犯规发生运动损伤的数量位居第四,也是高风险动作责任人的具体行为。
表4 显示,在足球运动中,学生是高风险动作的主要责任人。受伤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薄弱、自我防控能力差和项目自身的强对抗性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各11 例。有学生在运球跑动的过程中摔倒造成损伤;也有学生因控球能力差导致自身受伤,这可能是由学生未能熟练掌握足球基本功、专项运动能力较低造成的。其他学生动作不规范、动作犯规或行为失当导致他人受伤有5 例,这提示教师在足球教学中,要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正确的运动规则意识。
综上,学生是同场对抗项目导致运动伤害的主要责任人,受伤学生安全意识薄弱、自我防控能力差,其他学生动作不规范和动作犯规是主要原因。但两大球的高风险动作责任方及原因又呈现不同的项目特征:篮球项目中,受伤学生和其他学生的行为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而受伤学生的各种不规范行为是足球项目损伤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结果显示,身体相撞和动作犯规是篮球项目损伤的主要原因,运动受伤的数量也最多,占比高达80%,动作犯规、身体相撞、被球打到和摔倒是足球项目导致损伤的主要原因,共占比98%;参与运动的学生是主要责任人,篮球占比75%,足球占比67%。综而观之,相撞受伤多与学生身体对抗能力较弱、未能熟练掌握冲撞缓冲技巧有关,犯规致伤则与学生的运动规则意识薄弱有关。基于此,下文提出同场对抗项目教学中的安全运动启示。
篮球和足球之类激烈的同场对抗项目,需要大量的身体对抗作为前提,才能在同场竞技中夺得球权。身体碰撞/对抗是教学和比赛中最常见的动作,也是极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动作。因此,在同场对抗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重视身体对抗技能的教学,增加身体对抗练习,规范身体对抗动作,加强身体对抗技能。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学体育教材中篮球和足球项目的教学内容大多侧重技能动作,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也都过于注重单个动作的掌握,而忽视比赛情境中运用基本技能所需要的身体对抗能力。如果在教学中加强身体对抗技能的练习,学生之间的交互竞争不仅会激发其练习热情,有效提升学习效果,还可在无形中增强抗损伤能力,值得中学体育教师予以关注。
研究表明,我国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性弱,尤其力量素质欠缺。①欧岳山,刘艳芳:《析当代竞技篮球比赛身体对抗特征——兼论我国男子篮球队身体对抗差距与成因》,《中国体育科技》2010 年第 3 期,第 34-38 页。这提示,相撞受伤可能与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相关。一方面,说明学生的身体素质可能无法匹配项目的需求,例如力量素质综合反映了学生的骨密度、肌肉围度等指标,如果学生这些指标不达标,被撞时就容易导致骨折等损伤。同场对抗项目比赛激烈,学生需要集中精力,时刻关注场上形势,及时做出合理的预判,还要一直注意球的运动轨迹,以便球来时快速做出反应,这要通过长期训练,不断提高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以及灵敏素质,才能及时避免被撞受伤。另一方面,身体相撞/对抗能力也是身体素质的综合反映,运动员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在身体对抗中运用基本技能的高低,每一回合的胜负最终都体现为身体素质的强弱。力量素质强可以顶开防守队员轻松上篮,速度素质强就可以将防守队员甩在身后,灵敏素质强可以让防守队员的身体对抗着力点打在“棉花”上,协调素质强可以用幅度更大的假动作“骗过”防守队员。因此,提高身体综合素质,加强身体对抗技能,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比赛能力,这应该成为中学同场对抗项目的教学重点。
相撞受伤或摔倒受伤,说明学生缺乏应付身体冲撞或摔倒的策略,如果学生熟练掌握了减轻重撞或摔倒的缓冲技巧,即使来不及避免相撞或摔倒,也能有效降低损伤程度,甚至避免损伤的发生。因此,身体缓冲技巧的学习与练习也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综上,在同场对抗项目教学中,增加身体对抗和冲撞缓冲技巧的专项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两项技能,可以减轻冲击和倒地的力度,防止撞伤或摔伤,降低甚至避免运动伤害。
无论篮球还是足球,动作犯规都是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动作犯规、动作不规范和行为失当等是同场对抗项目的高风险动作,极易导致学生自身及其他学生发生运动伤害。因此,正确的运动规则意识也是中学生安全运动的重要条件。表3 和表4 中的其他学生犯规、动作不规范或者行为失当,表明中学生运动规则意识较为淡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对运动规则知之甚少,不清楚哪些行为属于犯规动作、违例动作等,当比赛进行到白热化阶段,就出现了各种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极易造成自己或对方队员受伤。(2)对运动规则的明知故犯,此类行为常发生在运动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身上,尤其是比赛呈胶着状态或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时,很多学生就会用犯规行为达到阻止对方的企图,相比对运动规则一无所知的学生,这种明知故犯的失当行为更加“有的放矢”,极大地增加了对方队员受伤的几率,这种现象尤其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及时发现并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尽最大可能防患于未然。
因此,在中学同场对抗项目的教学中,要始终把运动规则当成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强化项目规则的教授,培养学生的运动规则意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强调动作技术的合理性与规范性,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运动风险,对其后续的运动成长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是高风险动作的主要责任人,除了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素质,强化学生的运动风险防控能力外,还要加强学生课堂管理。本研究结果显示,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听从教师教学安排,也易导致运动伤害。在案件中,有的学生不听从教师教学安排,私自在体育课上打篮球受伤;有的学生在体育课中,在队尾追逐打闹,将正在练习篮球的其他学生撞倒受伤。因此,学校和教师要进一步细化《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学生运动安全教育,并依据教育部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外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守法、守规、守纪的意识;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区的作用,采用多种教育途径,保证学生安全运动。
另外,学校未安排专业教师授课(见表3)、场地器材设施不符合标准(见表4)均可导致学生运动损伤,这种现象虽少,但体育课相比其他学科,具有很高的运动风险,学校要依据教育部办公厅的各项通知,高度重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消除运动场地器材设施的安全隐患,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最大限度地确保教育教学活动安全有序开展。教师未尽到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职责(见表3)、上课期间擅离工作岗位(见表4)也是运动伤害发生的原因。体育课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明显的特点,学校一方面要注重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其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培训,使其掌握突发事件的应急和运动损伤的急救等;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依据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印发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载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811/t20181115_354886.html,最后登录日期:2021 年 10 月 15 日。,对体育教师的行为准则进行细化,明确岗位要求,规范职业行为,增强体育教师的责任感,提高教学安全性。
身体对抗是同场对抗项目的核心特征,它既是此类项目的看点,也是运动风险较高的根源。数据显示,有89.02%的案例造成不同程度的伤残,其中,身体碰撞和动作犯规是篮球和足球的高风险动作,学生是高风险动作的主要责任人。
结合中学体育教学的实践,其原因可能在于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形式化,表面上学生在学习篮球和足球技术,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掌握身体对抗技能和身体缓冲技巧,也没有意识到运动规则的重要性,这是损伤致残的根本原因。
为此,提出中学同场对抗项目教学安全运动启示:强化学生身体对抗技能,使其熟练掌握冲撞缓冲技巧,以防止撞伤和摔伤;增强学生的运动规则意识的培养,将正确的运动伦理贯穿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并熟练识别犯规动作、违例动作等。只有在规则规范的框架下,学生才能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降低运动风险,这既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利于我国篮球和足球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学生作为高风险动作的主要责任人,除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素质,强化其运动风险防控能力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课堂管理,强化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使其安全运动。在此基础上,消除运动场地器材设施的安全隐患,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规范其职业行为,也是体育教学安全运动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