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持续诊断改进为目标的单元教学表现性评价探索

2022-06-29 07:10:42余彦蓉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表现性深度目标

燕 艳,余彦蓉

(1.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教务处,广东 广州510405;2.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国际商务学院,广东 广州510405)

2016年,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在参考教育部相关工程类专业质量认证体系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要求基础上,出台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框架)》(简称《质量标准》)。基于《质量标准》,推进专业和课程质量标准建设,探索将《质量标准》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推进教学常态下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诊断改进。

推进教学常态下的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关键在于推进单元教学中的教学评价改革。目前仍普遍使用的单元教学评价方式如传统的通过简单的选择、问答题进行的重知识的结果性评价,或者是引入出勤率、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简单课堂表现的过程性评价,很显然无法有效支撑持续诊断改进的实现。

2020年10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既评估最终结果,也考核努力程度及进步发展。方案还指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方案提出的教学评价改革建议,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也为单元教学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教学常态下的持续诊断改进目标与表现性评价

(一)新型学习观下的教学与评价

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和社会文化观对学习的认识日益回归人的内在本性,学习被认为具有以下特征:主体驱动性,即人是能动的学习者;情境化,人通过情境活动发现并掌握知识;具身性,学习是学习者身心与世界互动中展开的;社会文化限定性,学习是在特定社会和文化场域中发生的实践活动,社会互动和协作不仅是学习的影响因素,更是学习本身。

基于新的学习观,行动导向模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主流教学模式:基于真实的或创设的复杂任务情境,与同伴进行协作、交流并在相互的情感支持下共同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与学。新型学习观也对学习测评范式和路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型测评不再限于考查学习者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深度学习能力。在测评方式上,强调与学习有机融合的过程性或嵌入式的测评方式,更注重收集真实情境下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数据。表现性评价正是这样一种适应新型学习观的新型评价方式。

(二)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结果作出判断[1]。表现性评价的运用特点如下: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嵌入教学过程与单元教学同步的学习评价方式,它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表现或与结果的行为表现做出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注重评价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学习评价方式。它致力于通过设计高质量的行为表现期望列表和评价规则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反思、监测学生学习效果。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逆向设计的学习评价方式。逆向设计首先明确期望的学习结果以及达成目标的证据,将评价放在学习活动之前,在思考教什么和如何教之前就思考如何评价,可保障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目前国外已经存在不少运用表现性评价的成功教育案例,国内文献中介绍较多的有美国中小学STEM项目学习[2]、美国高校STEM课堂教学COPUS评价量规[3]、美国维思学校的成功项目学习表现性评价体系[4]、美国斯坦福大学的NGSS评价项目。可见,表现性评价方式已经在美国大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得到了普遍地运用。

(三)表现性评价是实现教学常态下持续诊断改进目标的有效手段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基于 “学生中心、结果导向、持续改进” 的质量保证理念展开。依据人才培养质量内适与外适质量观开展培养目标达成度分析和毕业生岗位匹配度分析。其中培养目标达成度分析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单元教学目标达成度、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其中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最微观的基础。作为嵌入单元教学的表现性评价方式,因其本身具备的运用特点,为单元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单元教学实现持续诊断改进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手段。

二、持续诊断改进目标下的单元教学表现性评价探索——以 “市场调查” 课程为例

为了实现课程教学常态下的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 “市场调查” 作为试点课程在建立表现性学习评价方式上,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 “市场调查” 课程 “三维三级” 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

学校《质量标准》将课程学习效果界定为以下几个方面:知识、能力、态度、创新、对所学专业所对应职场情况的认知、国际视野、对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各种变化的认识。其核心思想就是学习效果不再仅仅关注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关注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对人对事态度包含价值观等内在特质及驱动力,职业认知、创新精神等职业素养。这与前文所述的新型学习观是一致的。

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未来从事营销工作的职业人,应具备的关键核心能力是社会能力,面对具有高度人际和业绩压力特征的营销业务工作,诚信友善的人格、强大的情绪控制能力和自我激励的内在成就动机是最关键的职业核心素养。当今世界新技术全面冲击旧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快速适应变化的职业岗位、社会环境及客户行为心理,学生需要具备整合已有知识技能、观察学习新环境、创造性地应对和解决问题的强大适应力;需要持续的学习能力以适应变化和实现创新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快速变化也要求他们具备与不同群体通过沟通交流快速建立关系、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简单说,营销职业特点决定了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强素养导向,这也是专业课程改革探索表现性评价的内在原因。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营销岗位能力素质设定,包括三个维度:知识、技能、素质目标。为了开展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借鉴人力资源领域能力素质辞典[5],在开展目标岗位职业能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 “市场调查” 的三维三级目标体系(见表1)。

表1 “市场调查” 的三维三级目标体系

表1中,1级是学生应达到的最低标准,体现在成绩分数上是60分—69分,即及格档次;2级是学生应达到的质量底线,体现在成绩分数上是70分—89分,这是课程教学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即达标档,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就采用70—89的中位数80分作为内适基准进行计算;3级是学生学习的优秀标准,体现在成绩分数上是90分以上。

(二)单元教学表现性评价设计

1.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能够运用深度访谈开展市场调研” 是课程的能力目标之一,该模块总共6学时,分3次课完成教学任务。3次课的总体目标概括如下:深度访谈方法认知、访谈提纲设计、深度访谈实施。下面,以第3次课 “深度访谈实施” 为例说明单元教学目标设计(见表2)。

表2中,本单元教学目标也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在明确知识目标前提下,技能目标设计是将课程总目标中深度访谈技能的三级目标具化为学生开展深度访谈实践时所期望达到的行为表现列表;素质目标设计主要是依据学生在深度访谈实践中表现出的不同沟通能力具化为三级。

表2 “深度访谈实施” 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2.单元教学设计

仍以深度访谈教学第3次课 “深度访谈实施” 为例说明单元教学和评价活动设计。 “市场调查” 课程整体的教学设计以贯穿调研项目完成为主线,班级学生分成若干项目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某类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开展调研,小组为完成调研项目开展协作学习。深度访谈方法的学习延续项目学习活动,第1次课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学习掌握深度访谈方法运用的相关知识要点;第2次课的活动设计是让学生进行访谈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访谈提纲的设计和同学间试访来完善提纲;第3次课则是正式的小组访谈实施。

访谈情境设计,在教室里或沟通实训室安排访谈空间,邀请若干学校其他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访者(因为访谈通常是和陌生人开展的)开展访谈。

访谈过程设计,学生项目小组选择1⁃2人进行访谈实施。学生对邀请来的陌生被访者展开深度访谈,时间大约为30分钟,访谈过程按要求录音或录视频。学生按照上次课制作的访谈提纲进行访谈,在访谈开始前教师将《深度访谈表现性评分表》发给学生,此评分表主要是基于表2单元教学目标中的行为表现来赋予不同的分值。

3.单元教学评价设计

对学生单元教学中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运用课前课中课后的在线答题进行评价。对技能、素质目标的评价,则是根据《深度访谈表现评分表》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在小组进行访谈的过程中,老师、学生依据评价表对小组访谈的表现进行打分。打分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学生访谈表现达到的一级、二级、三级水平的项数,最终确定学生的技能、素质水平达到的级别,并最终分别给出一个相应级别的分数。教师也会针对各小组访谈时典型性、代表性的表现进行点评。这样设计的嵌入教学的表现性评价,发挥了引导学生学习及反思,促进学习提升学习效果的作用。教师也会对照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和反思,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地持续改进提升。

4.单元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

单元教学评价完成时,每个学生会有三个成绩:知识、技能、素质。如前文所述以80分作为质量达标底线,可以用学生个体成绩除以80分计算学生三个维度的目标达成度情况;也可以计算全班学生在三个维度方面的平均分,用平均成绩除以80分计算全班学生三个维度的目标达成度情况;还可以将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维度以一定的权重计算整体的学生个体分数和班级平均分,然后计算学生个体和全班总体的单元教学目标达成度情况。

三、总结与反思

表现性评价是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方式。首先,表现性评价方式的前提是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学习、反思,这需要有高质量的学习情境创设和学习活动组织,既要符合项目任务完成的真实情境,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教学中需要突破的难点;其次,表现性评价目标和评分规则的完善,是一个不断总结、深入的过程,目前的设计还是不完善和粗浅的;最后,通过表现性评价方式实现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通过反思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即基于表现性评价进行增值评价,让学生产生学习获得感,是未来需要探索的方向。

猜你喜欢
表现性深度目标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国画家(2021年4期)2021-10-13 07:32:04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新校长(2018年7期)2018-07-23 02:58:58
我们的目标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