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西部年代》彰显航天伟大历程

2022-06-29 11:50娄敏
工会博览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两弹一星胡杨油画

□本刊记者 娄敏 文/摄

从1956 年起步,到1964 年,历时八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终于研制成功。1967 年6 月17 日,罗布泊的上空再次绽放了一朵蘑菇云,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氢弹。1970 年4 月24 日,在西北大漠深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从“东方红一号”奏响中国探索太空的序曲,到如今的载人航天、北斗组网,再到嫦娥探月、火星探测一次次谱写崭新乐章。这一个个傲人的航天成果离不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西部汇聚十几万科研人员和参试部队的一场伟大的征程,那就是“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

艺术家骆根兴在2001 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西部年代》,虽然已过去了二十多年,如今再看依然是熠熠生辉、振奋人心,即便是有了岁月的记忆,但是所表现出来的“两弹一星”的爱国主义精神历久弥新。此画当年一经问世,便引起中国油画界的强烈关注和一致好评,先后荣获“建军七十五周年第十届全军美展”一等奖;“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中国油画艺术奖;“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问鼎了中国美术展览的一个又一个高峰,终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一幅作品构思三十年

油画《西部年代》长2 米5,高1 米95,是艺术家骆根兴的代表作之一。画中有四位人物,分别是聂荣臻元帅、科学家钱学森、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司令员李福泽和政委栗在山。画中四位人物个性鲜明,极具历史意义,这是艺术家对生命在时间与空间里深刻的记忆。作品艺术地再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西部导弹和卫星研发基地的一个“真实”瞬间,表现了那个时代为国家强大而艰苦奋斗的创业者形象。

无法想象这样一幅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艺术家骆根兴从一张豆腐块的小稿到完成创作仅用了18 天。画面的人物造型严谨生动,色彩丰富浓郁,亲切温暖的生活气息向人们展现出一幅精彩的军事题材的油画作品。画面中激荡的笔触似乎还在诉说着当年艺术家创作过程中迫切的情感,强烈的表达欲望顺着笔尖在画布上流淌。作品中的线与色块时而交融,时而分离,一气呵成的忘我状态使画面气息更为通畅,宣泄情感更为自由。画家在精神与品格的提升中,生动而深刻地记录了《西部年代》的情感历程。

艺术的动机或许常常是心里念念不忘的记忆,《西部年代》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生动的艺术效果,与艺术家骆根兴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他本人正是“两弹一星”事业的亲历者。骆根兴早年入伍,在国防尖端科研部队系统有着26 年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当基地有试验任务的时候,他都会随战士们下到部队和机房。在测控中心的机房,看到工作人员通宵达旦抓紧科研攻关,累了就在一旁歪倒睡觉的场景,他被深深地打动了。画家能够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为“两弹一星”事业奋力拼搏的人群,以此催生了骆根兴大量反映和表现那一时期航天科研领域的艺术作品,譬如《戈壁新城》《当代人》《静默的世界》《明亮的眼睛》等。而《西部年代》就是在那个阶段萌生的创作想法,但却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表现形式而迟迟未能动笔。

直到1999 年,骆根兴再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烈士陵园,当他看到聂荣臻元帅的部分骨灰就安葬在这里的那一刻,他心中酝酿二十多年的种子,瞬间破土而出。正如骆根兴说:“我创作《西部年代》,最原初的情感萌动是从70年代开始的,后来才渐渐进入酝酿创作状态的,作品是画家履行对历史的承诺。”

胡杨成为“两弹一星”的精神代表

艺术家骆根兴说:“胡杨有顽强的生命力,千年不死,死后屹立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腐烂,正好和‘两弹一星’事业联系在一起,有一种象征性。”用胡杨象征“两弹一星”精神,这也是骆根兴在创作《西部年代》中满意的地方之一。这是因为在“两弹一星”题材类的创作中,具有现实客观的局限性,特别是利用写实主义的油画语言,去表现人物工作的场景时,环境与人物有着不可比拟的关系,譬如四五十米长度的洲际导弹、上百米高的发射塔等,这样的问题一直困扰骆根兴许久,获得满意的构成形式寥寥无几。

在酒泉试验基地附近就有一片胡杨林,每到十月,金黄色的树叶在湛蓝的天空下显得明媚灿烂,在贫瘠、酷热的沙漠地带彰显着顽强的生命力以及自强不息的高贵的品格。骆根兴年轻时候并没有在意身边的这些胡杨,等回到北京工作,回想起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念念不忘那片胡杨林。在一次创作间,骆根兴豁然发现,那片胡杨不正是象征着“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的精神吗?用胡杨林代表“两弹一星”人物的工作环境,用胡杨精神象征“两弹一星”精神,更能彰显老一辈航天人的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科学技术领域攻坚克难的精神。

细节彰显人物性格

2021 年拍摄于中国美术馆“伟大征程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美术作品展

骆根兴在作品中以表现崇高与激情的艺术理想,画面中“两弹一星”事业的总负责人聂荣臻元帅坐在正中间。建国以后,聂帅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国防科技事业,他是“两弹一星”事业的主心骨,坐镇全局。慈祥淡然的聂帅戴了一双白手套,手中拄着拐杖,嵬然如山,表现出他鞠躬尽瘁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整个画面最高点的人物是科学家钱学森,也说明核心科学技术是“两弹一星”成功的关键,寓意着钱老对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有着至关重要的贡献。当年骆根兴曾经聆听过钱老的讲座,因此对钱老的刻画也有着画家独特的角度,钱老对生活一丝不苟,衣服和生活用品基本都是从北京带过去的。画中钱老的军大衣和帽子与前面两位军人的不一样,无论是从面料和款式与酒泉基地存在着差异,这小小的细节,足见骆根兴对人物刻画的敏感度。左边的司令员李福泽戴着一幅墨镜,粗犷的面部一副不在乎的神情,口中还有一颗金牙,双手插口袋自在的站立姿状,不讲究的棉军服,显示出人物的豪爽、果断的性格,棉袄双袖和棉裤的急骤叠加的横线条,更彰显了人物的艺术张力。李福泽是一个脾气火爆的军人,同时又是一位严谨负责的指挥家,处处显示出粗犷豪迈之气,与右边政委栗在山的儒雅气质迥然不同。四位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被渲染在色彩浓烈、苍凉壮阔的西北戈壁之上,炽热的岁月沧桑之感跃然画布上。

油画作品《西部年代》再次弘扬了“两弹一星”的精神,它也将穿越时空,激励、鼓舞着我们不断朝着科技强国和航天强国的目标前进。

猜你喜欢
两弹一星胡杨油画
“两弹一星”民族骄傲
从“两弹一星”研制历史看“国之大者”
一张油画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青海举行
千年胡杨
大美胡杨
油画《塬下》
油画
胡杨 美术作品欣赏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