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4 月中下旬,北京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又一次,疫情来袭;又一次,挺身而出;又一次,从流调人员到医务人员,从社区工作者到志愿者,从下沉干部到“双报到”党员……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很多人,他们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从这场战“疫”的“亲历者”变为“‘首’护者”,共同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强防线。
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供图
“封控区居民需要蔬菜、鸡蛋等生活物资,能够帮忙组织货源吗?”
“没问题,我们马上对接超市发北清路店。”
5 月2 日凌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海淀区西北旺镇屯佃村采取封控管理。由于此次疫情管控很突然,许多居民家中未储备米面粮油、蔬菜蛋奶等生活物资。
东城区总工会供图
超市发连锁公司北清路店店长张美龙在得知需求后,第一时间组织商品货源,分装“生活应急包”,安排配送车辆,紧急配送至封控区域。
由于送货车辆无法驶入,1000 多份商品经过消毒后,只能通过人力一点点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发放和售卖。这一干就已到晚上8、9 点,期间,大家与时间赛跑,顾不得吃上一口饭,喝上一口水。
北清路店有10 名员工就居住在屯佃村,得知小区被封控的消息后,他们主动联系村委会在封控区承担志愿者工作。就这样,超市发志愿小分队正式成立。
5 月3 日,早上不到7 点,北清路店和总部支援的员工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大家齐心协力为封控区居民分装蔬菜商品的“生活应急包”。
封控区内,为减少居民聚集,超市发志愿小分队也已早早开始准备就绪。10 名员工依据“331”原则安排分发和售卖点位,即3 个点位、每个点位3 人、1人负责总联络。面对大量的“生活应急包”,大家配合默契,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请大家排好队,保持两米距离。”
“请您扫描健康宝,提前准备好身份证。”
在得知核酸检测工作现场缺少工作人员时,刚完成保供工作的超市发志愿小分队立即变装成为“大白”,投入到核酸检测秩序维护、扫码登记的工作中。30 多摄氏度的高温,不到一会儿,前胸后背、手套里全是汗水,但大家依然为自己能奋战在抗“疫”一线而自豪。
北清路店的员工仅是超市发连锁公司抗“疫”保供的一个缩影,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超市发人全力保障社区居民生活物资供应的脚步仍未停歇。
特殊时期,一人多岗已成为超市发人保供稳价的常态。每一位超市发员工既是理货员,又是后勤员,同时也兼任客服人员,当需要快递拣货时,又是拣货员……全员每天从早一直忙碌到深夜。有的员工一直工作到晚上,回家仅能休息4 个小时;有的员工放弃婚假紧急返回工作岗位……“再苦再累,我们都要扛下去!”一位普通员工如是说。
在封闭管控的甘家口街道,超市发连锁公司甘家口店也正在忙碌着。为快速把商品送到居民手中,值班经理、部主任、员工及厂家促销员主动请缨,留守门店,为社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
电动车推、肩扛、手提……能用上的都“齐装上阵”。看到汗流浃背的超市发人来送货时,居民们连声感谢。持续多日的忙碌,员工们疲惫不堪,有的人吃着饭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尽管如此,一听到居民有需求,他们又精神抖擞地开始拣货、送货。由于来回不停地走动,导致有的员工双脚肿胀,但他们依旧咬紧牙关坚持着。“啥也不想,赶快把商品送到居民手中,有的居民们等着饭菜下锅呢!”
留守门店,就意味着吃住都在卖场。每晚闭店后,女员工就住在相对宽敞点的卖场或业务室,男员工们则睡在门店的出入口过道上。大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在社区居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做好民生商品保障工作。
4 月24 日晚8 时许,丰台区农村合作经管站办公室主任刘强接到了电话通知:25 日凌晨5 时前,作为下沉干部,赶到成寿寺街道支援核酸检测工作。
凌晨4 时,天蒙蒙亮,刘强赶到了街道等待工作分配。他所在的流动检测点主要负责到辖区内的大型企业进行集中核酸检测,“我们服务对象是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1000 多名职工,每个车间的人测完马上可以回去生产。”
“请您戴好口罩,保持距离排队”“请您提前准备好身份证”……在检测点,信息登记、名单核实、秩序维护、宣传引导等服务工作一个都不少,工作人员尽可能做好前置工作。
根据部署,每个检测点有一位“点长”和多位街道及下沉干部共同负责。刘强所在检测点有两张检测台,五名医务人员轮值负责。为了提高检测效率,检测点采用了专用的软件,通过图片识别扫描身份证读取号码,平均不到10 秒就能完成一次身份录入。
伴随着疫情不断发展,封控小区逐渐增多,下沉一线“抗疫集结号”吹响了。由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组成的“突击队”冲到了基层抗疫第一线,哪里任务重,“突击队”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我现在就是一个兵,服从组织安排,哪里需我就到哪里。下沉干部是到基层一线干具体工作的,没有任何个人要求”。5 月1 日上午,住总工程总承包部张明准时到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土桥PLUS 小区报到,参加防疫封控工作。
收发放快递和外卖发放入户、封控入户单采核酸、封控点位巡查……张明每天忙得就像一个陀螺。由于是封控封管小区,居民订购的快递、外卖等送到社区门口,然后由社区工作者派送至楼门口的货架统一放置,通知居民进行领取。780 人的民生商品要供得上、不断档,特别是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关爱更是不能少。土桥PLUS 小区的居民们经常能够看到身穿防护服的“大白”,手里拎着、腋下夹着七八袋蔬菜,送货上门,这样的背影感动了很多人。“服务要深入,温暖才会入心。疫情并不可怕,大家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请把口罩往下拉,张开嘴。”系统一位下沉社区的党员一边说着,一边用棉签伸进一位居民口中,在咽喉部位轻轻地擦拭了两下,然后将棉签插入试管,留下棉签头。自北京市本轮疫情发生以来,100 多名北京市总工会机关系统干部职工下沉社区防控一线,化身“大白”“小蓝”,增援基层抗疫。
汗水浸湿防护服,嗓音近乎沙哑,每日工作十个小时以上……在这个不同以往的“五一”假期,北京市各级党员干部下沉防疫一线,各类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就地“转岗”为志愿者,构筑起一道守护城市、守护生命的坚强防线。
“刚开始封控管理的时候,居民信息不畅,担心物资供应不上,出现焦虑情绪很正常。”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陈锋长期从事基层治理研究,他居住的朝阳区松榆里社区是本轮疫情中的高风险地区。
“社区党委牵头,在小区成立了‘牵家’志愿服务队,希望由党员带头,牵动居民和共建单位,最终达到牵引千家万户共渡难关的目的。”陈锋说,这是一种新型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志愿服务模式。作为“双报到”党员,他第一时间和50 多名党员加入志愿服务,与社区工作者并肩战“疫”。
“封控后北京物资充足吗?我们还能收取快递吗?”有居民在业主群里焦急地问。
“居委会、社区工作者要忙的事情太多,很难对每一条问询都做到第一时间回答。作为志愿者,我们就要发挥作用,及时补位。”陈锋和其他党员把从北京市商务局、交通委了解到的一手信息和照片,打包发到群里。看着陈锋转发的一辆辆大卡车载着蔬菜进京的照片,居民很快打消了疑虑。
“我们不担心北京没货,现在的问题是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如何解决?”很快又有居民提出疑问。陈锋马上进一步留言解释:“只要疫情不是大面积扩散,物流没停,(物资)能到我们社区门口,我想后面就要依靠社区党员居民自我组织起来了。”另外一位党员在群里紧跟着留言:“社区已有志愿者群,最后一公里和一百米有我们!”
志愿者线上及时“发声”,看似业主群里的普通交流,却在战“疫”期间发挥了稳定人心的重要作用。此外,志愿服务队还发起“就近结对帮扶”倡议,呼吁邻里之间相互关爱,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关注独居老人、行动不便群体。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邻里守望相助,大伙团结一心,咱们就一定能战胜疫情!”陈锋说。
与陈锋身处高风险地区,帮助居民构筑心理防线不同,由快递“小哥”组成的“东四新蜂范”的助理网格员们则在核酸检测宣传上下足了功夫。
绑上“参加全员核酸共筑抗疫长城”小红旗、贴上东四街道核酸检测点位信息……顺丰快递“小哥”们紧锣密鼓为快递车“变装”,不一会儿,15 辆顺丰快递车便“变身”成为核酸检测宣传车。随后,“小哥”们按照点位负责人李永蓓的布置,走入了熟悉的配送路线,“车车扫街、人人宣传”,点面结合发动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宣传车源自顺丰快递党员曲小松的号召。为此,“小哥”们连夜自发制作了“参加全员核酸共筑抗疫长城”的小红旗,打印东四街道核酸检测点位信息。曲小松则主动到二条社区当起了志愿者,前往人流最多的东四地铁站核酸检测点位维持秩序。居民们看到熟悉的面孔,都亲切地叫起了“老曲”“小松”,更加自觉地保持两米线距离、遵守核酸检测秩序。
“‘东四新蜂范’是东四街道打造的新就业群体服务工作品牌。”曲小松说,每次想起这个工作品牌建立的过程,总是提醒自己要主动参与,为地区建设作贡献。“疫情防控任务艰巨,我们快递‘小哥’要主动站出来,共同打好这场疫情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