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贞,黎秀云,梁嘉敏
(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 广东佛山528211)
消化内科类的疾病发病部位较广,主要发生于胃、肝、胆、大小肠、胰腺、食管等部位,该类疾病自身免疫力较差,护理不当可提高患者感染率[1]。由于消化内科患者病情较特殊,根据患者病情、每个阶段治疗后的反馈情况,调整饮食、用药等,造成患者从就诊至出院多次变动饮食、药物,任何一个环节遗漏都会影响治疗效果。护理质量是影响患者病情恢复和安全的最重要因素,而品管圈活动则被作为改进护理质量的重要方法。有资料显示,该活动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依从性,还有效改进护理质量,其操作较简单,参与该活动的人员具有较高的积极性[2-3]。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将人性管理和科学管理有机结合到一起,保证组内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激发了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进一步促进小组成员在交流中发挥新的思维,提高了整个团队协作力[4]。由于品管圈活动是从不同层次对患者进行管理,与传统护理模式比较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近年来,品管圈活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及应用,证明对患者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讨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消化内科患者依从性、护理工作质量及交接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消化内科疾病者;②无智力障碍,沟通正常者;③无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者;④自愿主动参加者。排除标准:①曾有过吸毒史或滥用药物者;②合并有肝、肾等器官严重身体疾病者;③临床资料记录不全或中途退出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男14例(45.16%)、女17例(54.84%),年龄(45.16±4.74)岁;住院时间(10.63±2.52)d;疾病种类:消化道出血12例(38.71%),胰腺炎7例(22.58%),慢性结肠炎和胃炎4例(12.90%),其他8例(25.81%)。对照组男16例(55.17%)、女13例(44.83%),年龄(46.37±3.17)岁;住院时间(10.22±3.06)d;疾病种类:消化道出血11例(37.93%),胰腺炎6例(20.69%),慢性结肠炎和胃炎5例(17.24%),其他7例(24.14%)。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①病情观察:详细了解患者病情,询问患者是否存在有以下症状,即腹痛、腹泻、呕吐、便血、便秘等,若患者存在腹痛情况,确定患者疼痛的位置、疼痛的时间、饮食习惯等。②基本护理:针对患者病情程度给予不同的指导,若为肝硬化、溃疡患者或因腹腔积液导致的胰腺炎患者,给予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低盐饮食;若为轻症或重症患者,适当增加运动量;若为危重症患者则要求卧床休息,减少活动。③转科交接: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情况,若需转入其他科室进行治疗者,应确认转入时间,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填写转科交接单、撤销各种医嘱执行单,转科前确认患者各种信息,如药品、费用、病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具体活动方式如下。①现状分析:护士长组织所有护理人员学习品管圈知识,确保每位护理人员通过学习后充分掌握品管圈活动的内容,分析探讨当前医院护理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方案。②设立品管圈小组:按照组别分类分为感染管理组、药品管理组、沟通协调组、质量控制组和安全管理组5个小组,各组人员安排保持在4人左右即可。③管理计划拟定与实施:确认各小组管理目标,以组为单位分别展开讨论,明确组内各成员的职责,并将制订好的具体实施计划以书面的形式提交到护士长处,然后护士长对计划可行性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计划内容确认好后,即可将其应用到实际中,护士长不定期检查管理计划进展情况。④不定期培训考核:不定期培训、考核品管圈中各组护理人员,帮助护理人员提高护理管理能力,识别各种疾病的不同症状,在遇到异常情况时,可以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1.3 观察指标 ①依从性: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5]评价两组依从性,依从指标包括检查配合情况、患者运动执行情况、饮食方面等,若患者在治疗期间完全遵照医嘱为完全依从;若患者大部分行为能遵照医嘱执行,其遵医行为>80%为部分依从;若患者大部分行为均未遵照医嘱执行,即遵医行为<80%为不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②护理质量:采用医院护理部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评估表评估两组护理质量,其中该表各部分所占分值比例标准如下:护理操作技术占40%、护理文书书写占20%,疾病健康教育、急危重症管理、突发情况处理以及服务态度各占10%,采用百分制,最终所得总分值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③交接时间和问题:记录两组具体交接时间,以及在交接过程中药品及物品核对不清和交接单书写错误情况。④满意度: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护理满意度评价表评价两组满意度,均填写护理满意度问卷,采用匿名形式进行评价,包括专业技术、医疗环境、服务态度,问卷总分为100分,评价得分90~100分为护理满意,得分70~89分为护理较满意,得分<70分为护理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依从性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依从性比较
2.2 两组交接时间和交接问题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交接时间和交接问题比较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2.4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消化内科为操作不易管控的科室,通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可使护理工作更加有效,故在护理工作中能提高效率和质量是十分必要[6]。而品管圈活动作为改进护理质量的重要方法,通过这个活动可使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和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不仅有利于医护人员发现各科室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还可以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解决各科室存在的管理问题,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安全。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各医护人员的参与感,还使参与人员在该过程中进一步改进不规范行为,降低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和缩短治疗周期。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团队的合作能力、攻坚能力,改善患者治疗效果[7]。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患者依从性,与万丽等[8-9]研究结果一致,均证明品管圈活动可改善患者依从性,因为开展品管圈活动的观察组,从患者进院开始,即对患者在每个治疗环节进行较科学的教育,有利于患者深入地认识疾病,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治疗依从性,能够更好地管理。同时,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提高护理满意度,进一步改进促进护理质量。因为在品管圈中成员,均经过专业的培训,更熟悉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程序,另外对患者自身而言,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患者所能接受的护理质量也更优。观察组交接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P<0.01),物品核对不清、交接单书写错误、交接用药未执行等交接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说明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提高交接效率、交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