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功能选择:散文测评的另一价值取向*

2022-06-29 10:09吴怡超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题组例文命题

吴怡超|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当前,师生往往容易陷入“关注答题技巧有余,文本功能审视不足”的困境,而文本功能的选择恰是命题意图的重要体现。那么,如何避免文本功能选择的价值取向被消解在师生备考的技术层面呢?笔者尝试梳理初中散文测评的命题路径,发现文本功能定位的新价值取向,以期为散文等文学作品阅读的备考打开另一扇窗。

一、文本功能选择的价值取向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视域下的“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一致性地思考在目标统领下的教、学、评问题,它指向有效教学,其实现与否有赖于教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课程素养表现为坚持素质教育理念、确定和叙写清晰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合适的文本或活动、采用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实施基于目标的评价[1]。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文本和恰当的文本功能定位,是语文教材编写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测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对完善课程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选文研究和测评选文研究同属于课程实施范畴,二者内涵丰富,研究视角不同,研究旨趣各异。王荣生教授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按选文功能分出四种类型——“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以此指引阅读教学的路径。在注重“教—学—评”一致性的当下,测评选文可由此获得诸多启发。

在“教—学—评”一致性课程思维的统领下,笔者尝试构建文本功能选择与“教—学—评”一致性紧密相关的图式(如图1),关注散文测评文本的功能选择,充分观照师生主体,为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另一种可能的路径。

图1 文本功能选择与“教—学—评”一致性紧密相关

二、散文测评中的文本功能选择

作为语文学科文学作品测评中的重要文体,散文既感性又理性,既抒情又说理,是自我探索的工具,也是探索世界的工具。其测评文本的功能选择存在多种可能,笔者以“定篇”“例文”“样本”三种功能为角度,探讨散文测评的新价值取向。

(一)“定篇”功能:侧重读懂文本

“定篇”功能以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为意图,发挥方式丰富多元。测评中的“定篇”应选用能审美启智的文本——既是审美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该文本不仅能带给学生审美体验,也能启迪智慧。

【例1】2017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卷选用的文学作品是张承志的《天道立秋》,此文可谓奇思睿智,从节气的角度切入对天道有序的感悟,文笔雄健。题组在命题意图和逻辑趋向中强化“定篇”功能。以下是该散文的题组。

1.从苦夏到立秋,“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阅读全文,加以概述。

2.下面是文中关于“凉爽”到来那一刻的一组描述(语句略)。结合加点词,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这样描述的作用。

3.阅读散文可沿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脉络,读出文章的意蕴,获得自己的感悟。阅读下面句子(略),结合文章内容,联系阅读积累或生活经验,阐述你的理解和思考。

当学生遇到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时,他们的阅读姿态是不一样的。文体和文本功能选择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特定文本的特质。散文阅读就是一种文体思维,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表达诉求,它是个性的,丰富的。如果选择散文“定篇”功能,命题者须选择经典文本,尊重散文独特的作品风格与言语表达等。尊重文学类文本,需要学习任务的典型性来匹配:探究典型内容,经历典型过程,体会典型的方法与策略,体验典型的情感。教师要在题目的编制与文本的核心价值之间打开一条通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体验、分析、批判等方式,建构自己的阅读力,真正读懂文章。这可为培养较为专业的阅读者奠定基础。

(二)“例文”功能:侧重认知策略

根据夏丏尊先生的观点,“例文”功能的选文内容应该是一个个词句以及整篇文字所体现的词法、句法、章法等“共同的法则”和“共通的样式”。“选文”主要是说明“共同的法则”和“共通的样式”的“例子”[2]。作为测评文本的“例文”,仅仅是多个适宜范例中的一个,如果替换成另一篇,同样也能达到知识学习的目的。而由题组中提炼出来的概括性知识,在选择这一篇“例文”之前已经成型。测评目的在于通过题组的引导,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这一类散文的知识方法。

【例2】2021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卷的两篇《春》是互文性散文,新颖的文本组合既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依据文本特质选择恰当的阅读策略,又能较好地规避模式化的命题思路,促进真实、有价值阅读的发生。以下是该散文的题组。

1.阅读散文要善于联想。请从两文中分别摘录一处内容,写出你由此联想到的诗句或文章。

2.阅读散文要善于想象。请从两文中分别摘录一处内容,描绘你由此想象到的情景。

3.阅读散文要从字里行间体察作者的情感。结合加点字,品味下列语句(语句略)。

4.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的构思。唐弢引用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汉宫春》全文,丰富了文章的情感意蕴,请结合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具体分析(链接材料略)。

5.阅读散文要积累语言。从两文中摘录描绘春天的词句,连缀成一首咏春的小诗。

选择散文“例文”功能,即是关注这“个”文本带有文体“类”的特点。要关注该类散文的阅读方法、策略和习惯,这是现代公民阅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荣生教授提出:“阅读能力的核心是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即如何阅读,可概括为,应该看什么地方和从这些地方看出什么来。”例2的题组关注并积极引导日常真实散文阅读的策略方法,如阅读散文要善于“联想”“想象”“从字里行间体察作者的情感”等,让阅读成为学生主动认知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和学习的主人。

(三)“样本”功能:侧重习得方法

关于“样本”选文,在我国最早由叶圣陶先生提出。“样本”的知识(方法)是“溶解”在“选文”里的,它在读写活动中动态地产生,需要学生借助阅读的经验于揣摩中去发现,有待于生成和提炼。也就是说,作为“样本”功能的选文,其目标取向是生成性的,主要取决于学生读与写以及文学鉴赏的现实状况,随着学生对“知识”经验的增加,逐步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例3】在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模拟卷(三)的散文测评中,笔者选择了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一书中的《在卡车的车厢里》,并作了“样本”功能的设题尝试。以下是该散文的题组。

1.关于文章第22段画线句中“沉浸”一词的理解,小瓯和小越有以下赏析探究。

小瓯:我理解的“沉浸”,就如同《金蔷薇》中的另一篇文章所言:“整个生活,连同生活中乍一看来杂乱无章,实际却异常美好、异常丰富的光、色、声,便会纷至沓来。”本文的风景描写处处都有“光、色、声”一类的描绘,比如(选一处赏析):____。

小越:是的,但仅仅是对风景描写的感官理解显然还没到“沉浸”的程度,我觉得描写中还有丰富的想象,比如(选一处赏析):____ 。

小瓯:嗯,从文章第19至23段可知,作者之所以能把风景的美写得如此“异乎寻常”,还有其他原因,我认为“沉浸”还可理解为:____ 。

小越:由以上讨论,看来我们已经找到了第23段中所说的“正确的方法”。

2.共同探究后,小越借助学到的方法练习景物描写(略)。请你结合文章,评价小越是否已经“找到正确的方法充分地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了?

3.通过以上阅读和探究,小瓯发现这篇散文独具特色。请你选择合适的阅读对象,结合文章和你的阅读体验,帮助小瓯从选材特点和作品价值等角度进行推荐。

A.中学生 B.准备从事作家职业的年轻人 C. ____(自己填写)

《金蔷薇》作为一部探讨文学创作过程、方法和目的的散文集,一经问世,就彰显了其作为散文珍品的独特价值。当学生初读《在卡车的车厢里》一文时,即感觉到极大的陌生感,文章结尾部分完全超出学生对原有散文阅读的一般认知和经验,但细读下来,尤其在测评题组的引领下,学生发现,作者在如何培养观察力、如何进行风景描写等问题上有独到见解,对想象的必要性、细节描写的功能等作了生动的示范和深刻的阐述,这恰是对散文文本功能的有益补充。这样的文本不仅适用于准备从事作家职业的年轻人,也同样适用于中学生,它能引导学生基于命题意图,拓展新的知识领域。基于散文测评“样本”功能的选择,学生在读写活动过程中动态地习得风景描写的“正确方法”,大受启发,获益丰厚。

叶圣陶说:“文章是多方面的东西,一篇文章可从种种视角来看,也可应用在种种的目标上。”笔者将以上三组散文的选文功能定位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见下页),发现三篇选文特质不同,命题意图不同,功能定位不同,题组呈现样态亦不同,由此获得的测评功效自然不同。散文测评的文本功能选择当然不止于这里提及的三种,笔者以此为例,旨在唤醒师生关注散文阅读和测评的更多可能。

表1 散文测评选文功能定位比较

三、文本功能选择取向的备考启示

了解了文本功能选择的N种可能,我们就能从更高层次审视测评过程中的命题理念,引发对中考备考的测评导向性、知识结构化和素养培育性等价值的思考,最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测评导向性

长期以来,文本选择是基础,问题设置是关键,“因文设题”是命题的内在追求。而当下,“因文本功能选择设题”是散文测评的新视角,即根据选文正确定位其功能,明确“考什么”。其他文学作品测评也可由此获得启示。命题者不仅要充分挖掘文本核心价值,依据文本特质,设计出“这一篇”的专属题组,同时也要侧重文本功能选择,设计出“这一类”文体的专属题组和“这一种”文本的专属题组。定位“定篇”,应注重文本原生价值,即文本自身承载的文学、思想魅力等;定位“例文”,测评重点应聚焦在已成型的方法策略上;定位“样本”,则注重让正在读写的学生习得可操作的技能。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程思维,这种测评视角也将带来多层面的导向价值。比如,教师可依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学生可依据不同的阅读需求,选择不同的文本功能。

(二)知识结构化

我们曾经将课程、教师、学生之间视为线性传递关系,将教师视为学生习得知识的唯一来源。事实上,学生不仅可通过教师学习,也可通过使用课程中的教材选文、测评选文等直接学习。他们也可尝试以教师、学生、教材编制者、试题命制者等多重角色进行新的身份建构。而在分析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使用主体问题时,学生更需要得到关注。

笔者与学生一同探究散文测评试题命制背后的文本功能多样化选择。学生发现:题组呈现样态随命题意图变化而变化。那么,面对散文测评中文本功能选择的N种可能,作为学生,应该作怎样的散文知识储备?经过头脑风暴,学生聚焦散文知识储备中的具体一项,从细微处入手,制作对应的散文阅读图示,完成对散文阅读的多种知识建构。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能引发丰富的延展空间,知识结构化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素养培育性

“定篇”功能特征指明:学生应深入理解经典,透彻领会文本核心,理解和感受其中超越时代的思想、情感和杰出的表现力,从而积淀为文学、文化素养。“例文”功能特征,即通过文本阅读指导学生形成新的阅读方法。而“样本”功能特征,则类似于根据问题找到相应对策,侧重于动态过程中获得“授人以渔”的“渔”,学生可根据个人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达到知识迁移的学习效果。这些不同的文本功能都指向深度学习,能“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建构、学会问题解决、学会身份建构和学会高阶思维”[3],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最终抵达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

猜你喜欢
题组例文命题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商榷这道商榷题的修改题组
小学数学“题组教学策略”之管见
以“题组”为抓手,促进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
类正弦定理猜想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