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禾 胡雅斌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现在治疗严重膝关节炎的最佳方案,据不完全统计通过TKA手术,患者的患侧膝关节功能得到改善,夜间疼痛等症状极大缓解,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但术后患者存在静息痛和运动痛,且平地行走、上下楼梯、蹲起站立等动作功能不一定能得到完全恢复[1-3]。长此以往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还会增加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如失眠、交感激活、疼痛不缓解引起的免疫抑制、慢性疼痛风险增加、心理疾病等,也会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并由此带来再入院风险、增加医保支出、增加医疗诉讼的风险[4]。因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南京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骨科收治的84例需进行TKA的膝关节炎患者,并于术后分别进行等速肌力及本体感觉训练,观察患者训练前后疼痛情况及运动功能等恢复情况,以期为该疾病的治疗工作予以帮助,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84例需进行TKA的单侧膝关节炎患者。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确诊[5];(2)18~65岁。排除标准:(1)其他部位骨折;(2)血管、神经损伤疾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近期具有激素治疗史及膝关节创伤史;(5)因精神或体质问题无法有效配合试验。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18~55岁,平均(35.41±6.23)岁;病程6~108个月,平均(36.22±3.75)个月;发病部位:左侧23例,右侧19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18~56岁,平均(35.52±6.33)岁;病程6~96个月,平均(34.25±4.26)个月;发病部位:左侧22例,右侧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情且患者自愿受试,签署受试协议。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进行膝部肌力评定,确定两组患者术前膝部肌力无明显差异后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并于术后第1~4天在助行器辅助下行走,即可由同一科室护士辅助进行康复训练。(1)对照组进行本体感觉训练,包括:平衡板(膝屈曲位,单腿双腿交互进行)、固定自行车(在固定自行车位双腿交替用力,可根据自身情况增加速度)、半蹲(单腿及双腿交互半蹲,同时手部做抛球动作分散注意力)、步行灵活性(双腿行前进步、后退步、侧向步等)及慢跑(双腿前进跑、后退跑、侧向跑、“S”型跑等),训练3次/周,每次45 min左右,可根据自身情况及医师建议合理分配训练项目。(2)观察组在进行本体感觉训练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等速肌力训练,采用等速仪器(德国D&R公司,型号为Isomed 2000)进行膝关节屈伸肌力训练,设置3个角速度,即:90°/s、60°/s、30°/s,每个角速度训练2~3组,每组10~15次。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分别于侧卧位、仰卧位进行膝关节内收运动)、直腿抬高(仰卧位进行直腿抬高动作)、加强肌肉训练(分别于俯卧位、侧卧位进行下肢后伸抬高动作),每次每个动作尽量保持10 s,训练2次/d,可根据自身情况及医师建议合理分配训练项目。两组均在院训练3周后评定效果,并于训练3周后复查评定膝部肌力情况,确定恢复良好后办理离院。
(1)疼痛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视觉模拟评分(VAS),VAS评分中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烈疼痛;静息VAS评分于患者卧床时评估,运动VAS评分于患者下床恢复训练时评估。(2)膝关节功能: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分为疼痛(30分)、活动度(18分)、功能(22分)、稳定(10分)、屈曲畸形(10分)、肌力(10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强[7]。(3)膝关节角度及平衡能力: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膝关节角度及平衡能力,采用GaitWatch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测量膝关节角度,包括膝关节摆动角度(摆动中膝关节角度)及膝关节支撑角度(支撑相末膝关节角度),采用Berg平衡量表判定患者平衡能力,Berg共14个项目,总分为5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及平衡能力越好[8]。(4)膝部肌力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3周后膝部肌力情况,采用Kinitech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进行测试,测试速度为60°/s屈伸6次,屈伸运动数值由仪器自动记录最大功率(MP)[9]。
两组治疗前静止、活动VA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静止、活动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疼痛评分对比[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静止VAS 活动VAS治疗前 治疗3周后 治疗前 治疗3周后观察组(n=42) 5.43±1.21 1.20±0.32*6.77±1.53 1.35±0.42*对照组(n=42) 5.36±1.11 2.66±0.41*6.72±1.48 2.89±1.01*t值 0.276 18.193 0.152 9.124 P值 0.783 <0.001 0.879 <0.001
两组治疗前肌力、疼痛、活动度、功能、稳定、屈曲畸形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肌力、疼痛、活动度、功能、稳定、屈曲畸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膝关节功能对比[分,(±s)]
表2 两组膝关节功能对比[分,(±s)]
组别 肌力 疼痛 活动度治疗前 治疗3周后 治疗前 治疗3周后 治疗前 治疗3周后观察组(n=42) 4.69±1.01 7.56±1.35* 12.61±2.84 18.51±5.36* 5.23±1.10 10.15±2.15*对照组(n=42) 4.88±1.23 6.03±1.24* 13.03±2.55 15.47±4.32* 5.20±1.12 7.66±2.12*t值 0.774 5.409 0.713 2.862 0.124 5.344 P值 0.441 <0.001 0.478 0.005 0.902 <0.001
表2(续)
两组治疗前膝关节摆动角度、膝关节支撑角度、平衡功能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膝关节摆动角度高于对照组,膝关节支撑角度小于对照组,Berg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膝关节角度及平衡能力对比(±s)
表3 两组膝关节角度及平衡能力对比(±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膝关节摆动角度(°) 膝关节支撑角度(°)Berg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3周后 治疗前 治疗3周后 治疗前 治疗3周后观察组(n=42) 42.21±5.26 62.31±5.21* 4.21±1.21 2.55±0.76* 29.41±3.41 50.14±3.21*对照组(n=42) 42.33±5.21 56.22±4.26* 4.12±1.11 1.65±0.30* 29.45±3.55 45.41±4.21*t值 0.105 5.865 0.355 7.139 0.053 5.790 P值 0.917 <0.001 0.723 <0.001 0.958 <0.001
两组治疗前M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周后观察组MP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MP对比[W,(±s)]
表4 两组MP对比[W,(±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2周后 治疗3周后观察组(n=42) 56.15±5.26 65.21±4.12* 70.25±2.14* 78.21±3.11*对照组(n=42) 56.20±4.22 60.12±2.52* 65.11±2.45* 70.24±2.31*t值 0.048 6.830 10.240 13.333 P值 0.962 <0.001 <0.001 <0.001
膝关节炎是以关节局部反复损伤、炎症或慢性劳损引起膝关节软骨面退行性变,软骨下骨板反应性增生,形成骨刺,常用治疗方式为TKA,TKA是在近代人工髋关节成功应用于患者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新技术,它能非常有效地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0]。国外有研究表明,TKA术后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较为不佳,患者术后恢复较慢,因此容易产生抑郁,焦躁等心理疾病[11]。因此可使用等速肌力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TKA患者进行术后恢复训练,故本研究以此展开讨论。
本次研究中治疗3周后观察组静止、活动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肌力、疼痛、活动度、功能、稳定、屈曲畸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等速肌力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效果优于仅本体感觉训练,其因为本体感觉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平衡力,同时可帮助患者了解自身情况,从而改变训练节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等速肌力训练可有效提升患处关节周围的肌力,对各种运动系统伤病及康复有重要作用[12-13]。等速肌力训练的优势在于可根据肌力恢复的程度,选择不同的训练模式,通过加速运动来增强肌力、稳定关节,从而提高训练效率[14]。孙孟凡等[15]发现通过本体感觉训练及等速肌力训练可改善FAI患者踝关节的功能及平衡能力。
另在本次研究中治疗3周后观察组膝关节摆动角度、膝关节支撑角度、平衡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在于覆盖膝关节的肌肉有股四头肌、胴绳肌、胭肌腱、髂胫束等肌群,等速肌力训练中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是通过进行简单地动作来达到拉伸肌肉及筋骨的目的,配合本体感觉训练中平衡力及运动能力恢复训练,更有利于肌肉、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的稳定,从而达到更好的支撑作用[16-17]。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1、2、3周后观察组MP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在于等速肌力训练是利用人体肌肉、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对肌肉、筋膜、韧带、关节进行正向调整,刺激患处失衡的肌肉、筋膜、韧带、关节达到兴奋或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同时配合本体感觉训练来判断患者自身恢复的具体进度,从而制定相对应的恢复训练,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18]。另外本次研究仍存在一定缺陷,因受到时间限制未能纳入更多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因此后续需扩大样本量,为临床提供更多详细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等速肌力联合本体感觉训练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及肌肉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