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栋,李莹,赵松芳,刘金柱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随着高职医学院校招生模式的改革,网络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以及社会化媒体的高速发展,高职医学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了巨大挑战。本研究基于ERP思想,将思政教育路径精准拆分,循环优化,重构整合,把ERP思想与高职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探讨“ERP思政教育”在高职医学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以期为提高高职医学院校学生思政水平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美国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认为自媒体是在数字技术强化的背景下,全球知识和信息体系相连接,普通的大众提供及分享自身事实的途径,因此习惯用“Self-media”或者“We-media”来表示自媒体[1]。国内被广泛认同的自媒体包括微博、微信、微视频和客户端等。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是国内自媒体运行的开端,此后微信、抖音、快手等软件的问世和流行,使自媒体的发展趋于普及[2]。
自媒体信息的碎片性、自由性、大众性、发散性、及时性、直接性、交互性及传播的广泛性和主观性等特点,使自媒体突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性和专业性限制,直接参与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数据分析显示[3],自媒体的普及化使高职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更具有复杂性,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并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认同偏差、知行不一、理想信念淡漠、精神萎靡等一系列新问题,高校思政教育中难以控制和预测的因素日益增多;教育者自身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不相适应;教育方法与时代存在部分脱节。这些问题客观要求高职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统筹整合各方面思政教育力量,力争使高职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更加长期化、持久化、规范化、高效化[4]。
2.1 “ERP思政教育”原理 ERP作为系统化的管理思想,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为企业员工及决策层提供决策手段的管理平台,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和企业相关的外部资源的整合[5]。将课程思政、第二课堂活动、网络思政、实践思政教育、社团育人、主题教育、志愿服务教育、文化育人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供应链上的环节。将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教育资源分解成若干育人元素或模块,将各元素或模块整合到同一思政育人系统当中,按照系统化的原则进行整合,对相同或相似的元素或模块进行合并或重组,对各元素或模块的顺序进行调整,实现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交互式融合、无缝衔接,并根据多方反馈信息进行实时调整,实现教育资源最大化共享,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全覆盖、全包围的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形成了“ERP思政教育”原理。见图1。
图1 “ERP思政教育”原理
2.2 “ERP思政教育”在高职医学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将ERP思想中极力提高客户满意度的优化思想结合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代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即思想政治教育以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为目标。我校根据这一教育理念,首先构建学生思政水平的全方位测评体系,所有教育活动都围绕不断提高测评得分这一目标开展;其次利用自媒体工具,通过丰富的调查形式获得新生进行思想政治状况信息,分析入校新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对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业状况、思想状况等进行精准化统计和分类,并进行动态管理,将具有不同心理特点、现实需求和知识结构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不同小组采用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设计出合理的“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层次分类进行教育;然后对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构进行优化,提高组织机构的运转效率;再次分解和整合育人流程,将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教育资源分解成各个元素或模块,再把各类思政教育元素或模块统筹到一个整体化的思政育人系统中,使各类元素或模块实现系统化融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和育人水平;最后引入中间控制和介入优化思想,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反馈系统,对“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测,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阶段考核,对发现的不合理部分马上予以修正。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自媒体信息、其他网络信息、传统媒体信息、短信、电话、人际信息等干扰信息可触发信息反馈系统,“定制”方法根据信息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修改,从而构建因“人”而变、因时而变、因环境而变的思想政治教育动态调整系统——“ERP思政教育”系统。见图2。
图2 “ERP思政教育”系统结构图
2.3 “ERP思政教育”在高职医学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抽取我校2020级学生450名,随机分为A组(294名)和B组(156名),A组为ERP思政教育实践应用小组,进行“ERP思政教育”;B组为参照组,进行常规思想政治教育。在2020年10月对其进行了思政教育问卷调查,问卷开篇首先调查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程度,在受测试的450名学生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占48.13%,重要的占41.62%,一般重要的占9.05%,不重要的占1.20%。其中A组同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占99.31%,一般重要占0.69%;B组同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占44.14%,重要的占45.68%,一般重要占8.75%,不重要占1.33%。可见,在对学生进行“ERP思政教育”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在此基础上,对受测试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调查分析,通过比较两组学生在理想信念、党史学习、心理健康、专业学习、媒体娱乐、人生价值等六个方面的表现差异,探讨“ERP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2.3.1 理想信念方面 本研究将“思想追求”视为一项重要指标,通过两组学生对思想追求的选择,分析“ERP思政教育”对学生塑造理想信念的影响。由表1可知,A组同学理想信念选择“为国家做贡献”比B组同学理想信念选择“为国家做贡献”的比例多44.33%。A组90.48%的同学坚定地认为为国家做贡献是自己的思想追求,说明在思政教育的全过程中,采用“ERP思政教育”方法进行循序修正,达到目标效果有大幅度的增加。
表1 理想信念之思想追求 [ n (%) ]
2.3.2 党史学习方面 调查两组学生进行学习的频次和时长,由表2可知,A组党史学习每周时长3小时以上的同学比例为79.25%,时长2~3小时的比例为19.39%,时长1~2小时的比例为1.36%,时长1小时以下的比例为0%。A组达到最佳目标的比例为79.25%,并且呈增加趋势。B组党史学习每周时长3小时以上的同学比例为39.10%,2~3小时的比例为30.77%,时长1~2小时比例为19.87%,时长1小时以下比例为10.26%。B组各阶段分布比例较均匀,阶段之间的占比和A组比起来差额较小,能明显反映出一般思政教育的效果分布。在自媒体时代,“ERP思政教育”可以充分利用自媒体自由性、大众性和信息传播的广泛性等特性,进行随时随地进行思政教育,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长。
表2 党史学习频次和时长 [ n (%) ]
2.3.3 心理健康方面 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心理困扰进行调查研究,由表3可知,A组同学“过于担心自己的前途”“父母期望过高”“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的比例远低于B组;“没有困扰”的比例远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思政教育过程中,A组通过“ERP思政教育”方法划分了不同的小组,将不同思政元素重新组合,制定了更加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方法,通过一年的定制化教育,更加有效地提高了A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表3 心理健康之心理困扰 [ n (%) ]
2.3.4 专业学习方面 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调查研究,由表4可知,A组同学选择“一定要学好”的同学比例远超过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ERP思政教育”方法教育的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更加追求“精益求精”。“ERP思政教育”利用自媒体工具和信息把思政内容丰富到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相关课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增加对专业方向和专业认知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树立更加积极的学习目标。
表4 专业学习 [ n (%) ]
2.3.5 媒体娱乐方面 调查研究学生的娱乐方式,由表5可知,A组同学选择“纪录、纪实”和“国际形势”的同学比例远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A组同学对历史和世界局势的渴望远远大于B组同学,他们可以客观地分析国内外形势,理智分析自媒体时代的碎片化的信息,为世界观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表5 媒体娱乐 [ n (%) ]
2.3.6 人生价值方面 调查研究学生对于人生价值标准的认知,由表6可知,A组同学选择“人格是否高尚”“是否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对社会贡献的大小”选项的比例远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ERP思政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ERP思政教育应用到我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从理想信念、党史学习、心理健康、专业学习、媒体娱乐、人生价值等六个方面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数据量丰富,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经过数据对比发现,“ERP思政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认知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明显优于常规的思政教育方法。首先,经过“ERP思政教育”的学生(即A组)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自发地肯定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保证了开展思政教育的成效。在理想信念方面,A组学生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思想追求,90.48%的学生的目标是为国家做贡献,而采用常规思政教育方法的B组学生只占46.15%,说明“ERP思政教育”在培育爱国主义、涵养家国情怀方面有极为明显的优势。在此基础上,A组学生学习党史知识的积极性也大幅提高,79.25%的学生每周自发学习3小时以上。“ERP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较为积极的影响,A组中有85.37%的同学不存在心理困扰,而B组中有41.67%的学生因父母期望过高产生困扰,说明“ERP思政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特别是缓解家庭方面的压力有较为积极的作用。
“ERP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专业学习方面,A组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优于B组,且对学习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同时,“ERP思政教育”充分利用自媒体工具,将思政内容以更新颖的方式融入到专业课程中,提高了课程的育人效果。在媒体娱乐方面,A组学生中通过“综艺节目、电视剧、电影、短视频”等方式进行娱乐的比例明显小于B组,对“纪录、纪实、国际形势”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更多的学生开始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内国际形势。最后,在人生价值方面,A组学生普遍重视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出将“小我融入大我”的家国情怀。
综上所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运用“ERP思政教育”方法进行循序修正,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接受“ERP思政教育”的学生有着更坚定的理想信念、更远大的思想抱负和更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ERP”思政教育方法中反馈修正的频率与思政教育的成果存在一定关系,自媒体信息的及时性和发散性特点,使得修正系统的频率增加且需要更多的资源整合。因此,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方案,合理分配思政教育资源是“ERP”思政教育方法的关键环节。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ERP”思政教育方法是对现阶段思政教育的一次探索,也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