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义稳
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多发性口腔颌面骨折疾病,其主要因打架、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因素所致,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频发,临床颌骨骨折发生率明显升高。该病症对患者口腔生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引起吞咽、咀嚼等障碍与咬合错乱,对患者面部美观造成巨大破坏。目前,临床对其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坚固内固定是当前首选措施之一[1]。微型钛板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备生物相容性高、恢复快的优势,在颌骨骨折治疗方面被广泛应用。但大量研究显示,单纯使用钛板进行固位治疗,对于上颌骨骨折的愈合效果欠佳[2-3]。因此,临床上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基础上,多联合颌间牵引术辅助治疗,以改善手术效果。传统方法采用的牙弓夹板,虽然临床应用时间较长,在维持、恢复咬合关系方面作用显著,但该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如需要余留牙自身稳固且牙列完整,术后口腔卫生维护困难,操作不便,可能引起牙周、牙龈组织炎症,引起诸多并发症[4-5]。牵引钉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治疗技术,不仅可很好维持、恢复咬合关系,且有效解决牙弓夹板存在弊端[6]。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灵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牵引钉与牙弓夹板辅助治疗的价值与经济性,报道如下。
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灵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经CT摄片、X线片等影像学技术检查确诊;(2)入选患者年龄≥18岁;(3)患者能配合治疗;(4)术中无脑脊液漏;(5)无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1)陈旧性骨折、粉碎性骨折;(2)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3)合并免疫功能障碍;(4)治疗依从性较差;(5)存在急性感染性疾病;(6)合并认知、精神与沟通障碍;(7)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8)肝肾脏器功能不全;(9)合并凝血功能障碍,颅内高压、严重颅脑创伤、大量出血。患者对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0~65岁,平均(35.41±8.05)岁;病因:跌伤7例,斗殴打架2例,交通事故11例;骨折部位:上下颌骨联合骨折2例,上颌骨骨折5例,下颌骨骨折13例。研究组20例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1~63岁,平均(36.02±8.12)岁;病因:跌伤7例,斗殴打架1例,交通事故12例;骨折部位:上下颌骨联合骨折3例,上颌骨骨折7例,下颌骨骨折1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入院后接受相同基础治疗与护理,先行骨折切开复位处理,并进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选择直径1.5 mm、长5.0 mm螺钉,类型直线型、Y型、L型,0.6 mm 4孔或6孔钛板。术前协助患者进行相关检查。使患者取仰卧位,采取全身麻醉支持,根据预设手术方案,手术入路选择上下颌前庭沟,逐一切开黏膜、黏膜下组织,使骨折部位充分暴露。完全剔除骨折端肉芽、血凝块、游离碎骨等,固定、塑形处理骨折端;确认患者预计咬合关系、面部形态等,以确保恢复后患者颌面形态正常后,清洗切口,缝合切口。术中操作注意保护神经、血管等,预防病情加重。选用直径2.0 mm、长12.0 mm颌间牵引接孔钉,在影像学辅助下,仔细观察骨折部位解剖结构,根据患者情况选择5~10个置入点在牙槽嵴位置,注意避开上颌窦、下牙槽神经管等。
研究组采取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牵引钉治疗,全面消毒处理植入点,将牵引钉在第一前磨牙、两侧上下颌尖牙之间拧入,距离牙龈边缘0.5 cm,将牵引钉按旋入上下颌骨,牵引附着点选口腔内,用弹性橡皮圈对颌间牵引并固定处理,治疗中合理调整橡皮圈弹性,确保上下颌咬合关系的完整性。
对照组开展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牙弓夹板治疗,常规消毒铺巾,麻醉支持后,根据患者牙弓形态,对牙弓夹板进行预弯,保持形态弧度一致,牙弓夹板上钩方向需注意,采用分段结扎处理,骨折线两端位置,牙弓夹板就位后,在上下牙弓牙齿上用正畸结扎丝(0.3 mm)进行固定。
牙周情况:于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观察患者牙龈指数、软垢指数、菌斑指数。(1)牙龈指数评分。3分:牙龈出现明显红肿,探针出血,炎症较为严重,可伴有溃疡、自动出血倾向;2分:患者牙龈探针出血、颜色变红、水肿光亮,出现中度水肿与炎症;1分:患者牙龈探针不出血,颜色略改变,出现轻度水肿或炎症;0分:牙龈探针不出血,颜色正常,无炎症水肿。(2)软垢指数评分。3分:牙面超过2/3软垢附着;2分:牙面1/3~2/3面积被软垢附着;1分:软垢覆盖面积不足牙面1/3;0分:无软垢。(3)菌斑指数评分。3分:大连软垢堆积牙龈沟或牙龈缘区;2分:中等量菌斑堆积牙龈缘区与邻面;1分:略有较薄菌斑附着牙龈缘区牙面,可用探针从侧面刮除;0分:未见菌斑[7]。
采用自制量表评价患者咀嚼能力,问卷采取0~3分,4级评分机制。0分:无障碍、咀嚼功能正常;1分:进食时多数顺畅,咀嚼功能基本恢复;2分:影响患者进食,咀嚼功能恢复50%;3分:进食困难、咀嚼功能尚未恢复[8]。同时记录患者医疗费用,评价经济性。
咬合关系,优:患者治疗后恢复正常咬合关系;良:治疗后患者咬合关系基本恢复,个别牙存在干扰,经过调 能消除。差:治疗后,患者存在干扰、开颌、咬合错位等,无法调或牵引纠错[9]。
舒适度,优:患者术后无不适感;良:术后患者存在一定不适,可忍受;差:舒适度极差,难以忍受。
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价,问卷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前两组患者牙龈、软垢、菌斑指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牙龈、软垢、菌斑等指数均升高,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牙龈、软垢、菌斑等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牙周情况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者牙周情况对比[分,(±s)]
*与本组术前对比,P<0.05。
组别 牙龈指数 软垢指数 菌斑指数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前 术后3个月研究组(n=20) 1.10±0.21 1.29±0.33* 0.27±0.06 0.83±0.25* 0.32±0.10 1.05±0.25*对照组(n=20) 1.11±0.18 1.85±0.40* 0.30±0.06 1.44±0.40* 0.31±0.11 1.46±0.33*t值 0.161 4.829 1.581 5.783 0.300 4.428 P值 0.872 0.000 0.122 0.000 0.765 0.000
研究组患者术前咀嚼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咀嚼功能评分均下降,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咀嚼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咀嚼功能及医疗费用对比(±s)
表2 两组咀嚼功能及医疗费用对比(±s)
*与本组术前对比,P<0.05。
?
两组患者咬合关系优良率均为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研究组术后舒适度优良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咬合关系对比
表4 两组舒适度对比
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SF-36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对比[分,(±s)]
表5 两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对比[分,(±s)]
组别 术前 术后3个月 t值 P值研究组(n=20) 49.83±7.60 84.51±9.60 12.666 0.000对照组(n=20) 51.22±8.34 77.38±8.79 9.655 0.000 t值 0.550 2.449 P值 0.584 0.019
颌面骨解剖形态特殊,生理功能复杂,拥有极其丰富的血运。相比于其他部位,颌面骨骨折发生后,一般愈合速度相对较快;若患者未及时接受治疗,出现错位愈合后,对患者口腔生理功能、颌面部形态,对患者社会交流、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均造成严重影响[10]。因此,在颌面部骨折临床治疗中,早期正确、有效手术复位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外科医学技术发展,临床手术技术与坚固内固定理论十分成熟,在颌面部外科手术治疗、整形外科医师受到广泛的认可。同时,采用微型钛板作为手术材料,其具有良好可塑性、机械性能好、体积小等特点,提高三维稳定效果,可与骨面紧密接触,保持充足骨间压力水平;且人体排异反应率低、生物兼容性良好,可在损伤部位长期保留,在颌面骨折手术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11-12]。但随着研究深入,有学者指出,单纯依靠内坚定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对于患者咬合关系的恢复价值有限,无法做到精准恢复[13]。因此,对于颌骨骨折患者除坚固内固定治疗外,联合颌间牵引术,帮助患者恢复咬合关系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主要采取牙弓夹板、牵引钉进行咬合关系牵引复位。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咬合关系优良率均可达到100%,两组咬合关系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颌骨骨折患者使用牙弓夹板或牵引钉治疗,均可起到咬合关系复位作用。但牙弓夹板牵引复位,操作过程复杂,容易造成牙周组织的机械性损伤,且该方法稳定性相对较差,短期内患者需要限制关节活动,影响患者舒适性,且不利于口腔卫生的护理,可能引起各种口腔疾病,已不满足临床需求。寻求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牵引方式意义重大[14-15]。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术后3个月牙龈、软垢、菌斑等指数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咀嚼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基础上,利用牵引钉进行颌间牵引,可有利于提高患者咀嚼功能,且更方便维护患者的口腔卫生。经分析,牵引钉操作简单,无须打孔操作,极大缩短手术时间,可直接穿透黏膜置入,且拆除方便,无须麻醉;同时,该方法无须繁琐的钢丝结扎操作,减少牙弓夹板引起的针刺伤或皮肤黏膜穿透伤,预防感染发生,减少对牙周组织的损害[16-18]。此外,牵引钉支持稳固,可承受长时间颌间牵引力,改善患者咀嚼功能。研究组术后舒适度优良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30.00%(P<0.05),因钛钉体积小,口腔内暴露少,患者植入后,异物感觉较低,可提高患者舒适性。此外,研究显示,术后研究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使用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主要与患者舒适度、咀嚼功能恢复等存在关联性。而研究组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采用牵引钉治疗,经济性相对较差,可根据患者主观意愿选择。
综上所述,对于颌骨骨折患者,使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牵引钉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咬合关系,提高咀嚼功能,同时更方便患者维护口腔清洁,提高舒适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