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若琦
某公司通过多轮面试招到了一名海归人才,并提供高额薪资,但对方离职后,公司这才发现其学历造了假,于是要求当事员工返还工资30万元并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起劳动合同纠纷案引来广泛关注。面对一些公司学历的门槛,是否能走造假的捷径?
引人注目的张某自称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2019年通过面试入职北京某公司。公司根据其提供的工作经历,聘请他担任创意中心总经理一职。公司确认其转正后薪酬为税后9.1万元/月,远高于公司其他同级别管理者。
令人遗憾的是,高薪聘用的海归却未能如公司所愿,甚至还因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给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公司后来调查发现,张某的学历及工作经历都有造假的现象,为此,公司认为他在入职时构成欺诈,要求其返还工资30万元,并赔偿经济损失57万元。而张某则坦承,尽管存在虚构学历及工作经历的事实,但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胜任自身的职位,公司的主张无法律依据。最终法院一审判决张某返还原告北京某公司工资款30万元,驳回原告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之后,二审法院作出维持原判的决定。
判决一出,“公司起诉月薪九万高管学历造假”的新闻一下在职场引发热议。有人说,学历造假涉及诚信问题,后果很严重。而有人则表示,只要能力达到岗位要求,学历造假可以接受。
“一个人的学历和工作经历,是每位打工人的名片,也是求职的敲门砖,理应真实可靠。”不少网友说,张某为得到一个高薪岗位而随意造假拔高学历,有悖诚信原则,必须承担造成的严重后果。
“现在职场上,求职者学历和工作经历注水、造假,并非个别现象。”刘女士表示,一些求职者为达到目的,往往选择成本较低的造假,即便被发现,大多数辞职了之。这次对张某的判决其实不在于判赔归还30万元工资,其意义在于其警示和导向作用,明确提醒求职者要引以为戒,不要拿自己的诚信开玩笑。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便你能力足够强,学历造假反映出对自身还是不够自信,需要提高学历才能得到职位。这样心存侥幸虽然一时求职成功,但终究是一颗定时炸弹,一旦被发现,很可能在职场从此抬不起头来。
“外企晋升中层有明确学历要求,达不到就不能向上走。”如今是某企业中层的胡先生有切身体会。当年,中专毕业的他远赴东莞一家外企工作,因工作勤奋,第四年便升任科长助理,因科长一职长期空缺,他实际主持科里工作。胡先生于是更加努力工作,期待能借此升任科长。不过当他提出这一愿望后,公司领导实话实说:“对不起,公司明文规定,科长級必须要有本科文凭。”
这句话让胡先生明白,自己在这家企业遇到职业天花板了,经过权衡,他最终选择回镇江的一家民企发展。他感慨地说:“虽然从能力上看,当科长完全胜任,但外企规定的学历门槛是刚性的,无法逾越,因此只得另辟蹊径,好在民企主要还是看你的实际工作能力,对学历要求相对宽松。”
从事人力资源多年的黄先生坦言,从多年的工作看,一般大企业或外企在招聘时对学历要求高,有明确的条件,达不到要求的在简历筛选阶段便会被淘汰。而中小企业对学历的要求相对低一些,更看重应聘者的自身能力,来企业能用就行。因此,有些想到大企业的求职者由于学历不够,便会想通过学历造假,混进公司。
除了一部分人学历方面造假,不少人在工作经历等方面也常常会夸大其词。黄先生以前曾处理过一个这方面的案例,有个部门招总监,要求硕士研究生并有相应岗位经历。有位应聘者拿出毕业证符合要求,又自称曾在某公司做过技术总监,并拿出相应的名片,很快走马上任技术总监的岗位。但工作一段时间后,不少人反映其缺乏部门协调管控能力,项目推进缓慢。黄先生重新认真调阅他的人事档案,发现其职业发展不符合正常的行业逻辑,有造假嫌疑。再次经过背景调查,发现他根本没有干过一个部门的总监,最多当过一个项目组的临时负责人。发现问题后黄先生立即向领导汇报,并找他来谈话。他承认自己的工作经历经过包装,夸大职位层级。对此,公司立即予以辞退。
黄先生表示,求职者在简历中有些夸大可以理解,但对于最基本的情况如学历、工作经历等必须真实,造假不仅侵犯了公司的利益,而且也透支了自己的职场诚信。“一个在学历、经历等上弄虚作假的人,很难再被公司信任了。”
面对职场上时有发生的伪造学历应聘走捷径的现象,专业人士提醒,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劳动者必须诚信求职,按照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如实告知学历、职业技能、工作经历等重要入职信息,提供虚假信息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职场生涯,甚至还会因构成欺诈,可能导致劳动合同无效。而用人单位也应提前做好功课,认真核实文凭等证件,进行相关的背景调查,确保招到公司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