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健 许琳 赵岳庆 赵科印
摘 要: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在提升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将红色文化与文旅产业进行结构性耦合,正成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本文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镇红色文化与文旅产业融合现状为出发点,分析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性优化路径。通过培育和引进红色旅游人才、构建“红色联盟”模式、打响特色品牌等方式,进一步实现刘老庄镇红色文化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红色文化;文旅融合;刘老庄镇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传承红色基因 繁荣社区文化——以刘老庄镇社区文化建设为例”(202110323018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推进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旅游演艺等创新发展”,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淮安市刘老庄镇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红色基因库,随着红色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刘老庄镇文旅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对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红色文化融入文旅产业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境。因此,进一步提升研究理念、创新研究路径、加强合作开发,是刘老庄镇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淮安市刘老庄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新四军八十二烈士殉国之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高度评价新四军“刘老庄连”这个英雄群体的历史伟绩,由衷称赞他们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作为淮安市重要的红色基因库[1],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始建于1955年,占地约0.32平方千米,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荣誉称号,年均游客量50万人次以上。近年来,政府十分重视园区的开发建设,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经费进行园区改建扩建工程[2]。截至2021年底,为改善硬件设施,园区协调并投入了20余万元资金,及时更换了八十二烈士纪念馆报告厅的电子屏和音响,并投入约50万元改造游客接待中心的公厕。
随着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文旅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刘老庄镇发展的必然趋势。除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外,刘老庄当年农家旅游文化度假村等一批红色旅游景区也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学习参观。但刘老庄镇红色文旅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包括3个方面。一是缺乏人才要素支撑。在人才培养方式上的不足,导致管理服务方面薄弱,极大限制了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二是资源融合度不高,发展模式单一化。景区缺乏创新意识,导致景区项目具有相似性,缺乏新意。三是品牌特色不鲜明。刘老庄镇虽有深入人心的英雄故事,并建立了一系列文旅产业,却没有打造品牌的核心定位,缺乏地域文化特色,导致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足。因此,针对红色文化与文旅产业的融合现状,地方应着力激发红色基因库活力,增强文旅产业生命力。
(一)专业文化人才缺失,服务体系有待优化
红色文化要想真正传播出去,发挥教化作用与价值功能,离不开红色文旅专业人才的努力[3]。以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为例,该园区基础设施完备,但却缺乏高素质红色文化类、讲解与宣传类人才,导致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游客对其文化意蕴缺乏深入了解。
1.专业文化类人才短缺
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缺乏相当数量的红色文旅专业人才,景区文化服务体系内生力不足。一些管理人员专业性较差,责任意识有待加强,工作效率不高,并且部分管理人员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现代文旅产业的发展。
2.讲解、宣传类人才缺失
由于刘老庄镇交通不便,导致讲解、宣传类人才缺失,仅靠現有宣传队伍进行红色文化讲解,很难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由于景区组织、培训和扶持经费缺乏,使得服务群众的能力较为有限。
(二)发展模式单一,区域规模效益不足
刘老庄镇红色文旅产业在布局方面考虑不足。各个红色景区之间的差异不大,不利于红色文旅产业的个性化发展,使得区域发展规模效益不足。部分红色旅游景点建筑设施同质化严重,缺少淮安市地方文化特色,这使得许多游客对红色文旅景点失去兴趣,重游率不高。各个景区之间联系较少,使得旅游线路大受限制,游客辗转各个景点之间,食、住、行不便,甚至会产生放弃旅游的想法。例如,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公共交通仅有乡镇公交汽车,没有专门的旅游公共交通,可供游客居住的宾馆数量也较少,导致当地红色文旅发展滞后,辐射范围较小。各红色文旅产业没有统一建设规划,整体性欠佳,不利于形成一体化的红色文旅产业链。
(三)品牌特色尚不鲜明,产业创新能力滞后
品牌是产业形成规模、扩大影响力的载体。刘老庄镇虽有正确的品牌观念,具有一定的品牌建设基础,但却未能及时转变思维、抓住机遇,导致文旅品牌特色不鲜明,未能将红色品牌做大做强,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一,刘老庄镇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未能及时转变思维、放大品牌效应。2013年,在刘老庄红色影视基地拍摄的电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上映后反响热烈,该时期本应是刘老庄镇放大品牌效应的良好时机,但是由于对文化品牌效益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导致品牌建设规划时缺乏全局眼光,未能紧跟《刘老庄八十二壮士》电影的脚步放大品牌效益,扩大经济效益。此外,刘老庄镇部分景区单纯以广告、推介会、宣传片等单一方式对外宣传,未深入了解、深挖红色文化内涵。
第二,品牌特色不鲜明表现在产业的创新能力滞后方面,没有与当地特色民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刘老庄镇虽然有当年农家文化旅游度假村等文旅产业,但其基础设施尚不完备、价格偏高,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同时,缺乏创新点与本地特色,未能充分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将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为刘老庄镇战略性支柱产业,可以从培育人才团队、构建“红色联盟”模式、打造品牌特色3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刘老庄镇红色文旅产业的发展。
(一)培育和引进红色文化旅游专业人才
红色人才是红色文化开发利用与宣扬传播的主力军和践行者,也是文旅产业发展的支柱性动力来源。首先,建设优秀的文化人才队伍,政府应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支持[4],引入培训体系,开展现有队伍文化人才的集中培训,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的综合素质。其次,改进人才引进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更加先进的人才引进模式,通过项目合作、岗位聘用等多种方式,吸引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组建一流团队。在吸引人才方面,可通过设置一系列制度保障措施,如解决红色文化人才的住房、医疗等基本生活问题,让优秀人才安心落户,长久扎根。再次,应激发当地居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各社区成立文化人才队伍,以充分满足基层民众的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
培养红色文化人才也可以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为重点抓手。高校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应积极引进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的育人精神融入专业建设,为红色旅游业培养政治觉悟高、专业能力强的专门人才。一是建设强有力的师资队伍,这是高校培养红色文化人才的关键。教师应在传授旅游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不断加强党政方针、时事政策与红色文化历史的知识学习,提升学生的红色文化理论水平。二是开设红色文化课程,编写适合红色旅游人才培养的特色教材。教材编写应围绕理论性和实用性,涵盖规范的红色旅游讲解词、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红色文化产业管理与规划、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多方面内容,让学生掌握具体且可操作的实用性知识,加深学生对红色旅游行业的理解。还可把红色文化适当融入相关的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并邀请校外红色文化专家进校开展系列讲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加强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培训。高校可以利用具有重点纪念意义的节日时间,组织学生走进革命历史老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自觉在活动中践行红色精神理念,培养红色旅游服务意识[5]。
(二)构建“红色联盟”模式,活化区域发展结构
第一,针对发展模式单一同质、各文旅产业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刘老庄镇应深挖红色文化内涵,与周边城镇形成“红色联盟”发展模式。要积极构建条融于块、优势互补的区域化新格局,变“单一发展”为“多元融合”,构建多样化、创新性的发展模式,形成完整的红色旅游路线,由各地共同建设完整的服务体系,集游、食、住、行于一体,从而带动地方产业的发展,活化区域发展结构。2021年10月25日,“传承红色基因、共筑军旅荣光”红色联盟·苏北小延安推介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刘老庄镇与涟水县“苏北小延安”军旅小镇、盱眙县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周恩来精神研学基地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苏北红色文旅联盟”,合作发展红色文旅产业[6]。
第二,推动红色文旅产业与地方农业一体化发展,活化区域发展结构。刘老庄镇应转变单一的观光旅游发展模式,积极将“红色文化”与“绿色产业”结合起来。刘老庄镇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蓝莓湾生态园、千亩碧根果园产业园与草莓采摘园等农业绿色产业,要把刘老庄红色基因与绿色产业的结合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础与重点,依托现有生态资源,积极整合零散土地,在积极发展地方产业的同时,注重绿色环保,着力开发绿色能源、构建绿色产业,盘活村庄集体收入,促進刘老庄镇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打响特色文旅品牌
第一,打响特色文旅品牌,归根到底应深挖红色文化内涵,以红色文化为内核,做大做强文旅品牌。进行创造性的内容拓展,强化文化旅游品牌意识;加快文化旅游产品平台建设,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完整的传承、创新、转化体系,扩大文旅产业集聚效应,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形象,实现文化旅游全域化发展。另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结合红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农业休闲观光,满足游客对旅游、休闲的新需求,开展如文化宣讲、生态旅游等有文化体验的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刘老庄镇有红色影视基地、研学中心等众多文化活动中心,但由于资源过于分散导致产业发展情况不佳,因此应大力构建红色旅游联盟以提升客流量。春节期间,刘老庄镇为推进田园乡村建设、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与南营奶油草莓种植园、蓝莓湾生态园联合举办嘉年华灯展项目,每天游客总量达1万多人,带动了春节期间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刘老庄镇应以农业特色产业为主导,融合红色文化旅游,形成“一体两翼”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打响特色文旅品牌。
第二,要依托互联网创新文旅表达机制,搭建红色文旅智慧服务平台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刘老庄镇应借助网络宣传改善当地文旅形象,提高知名度、影响力,塑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形象。如今,线上“云参观”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新模式,可满足不能亲临现场游客的参观意愿。可实行网上参观的方式,扩大受众群体,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第三,深挖红色文旅品牌的特色内涵,增加有创意的传播表现形式,让红色旅游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听与看。应密切关注民众的群体诉求,开展融入人民群众生活的地域性红色文化活动,设立富有当地民俗特色的文化节,将红色故事、红色文艺活动带入寻常百姓家。此外,还可以举办红色运动会、红色故事分享会等灵活性较大的活动,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
目前,刘老庄镇红色文旅产业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针对红色文化融入文旅产业所面临的困境,需要改善人才机制,健全文旅产业体系,打响特色文旅品牌。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基础上,推动红色文化和文旅产业有机融合,从而创造双生共赢的良好局面。
[1] 新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2022-03-30].http://www.xinhuanet.com/2021-03/13/ c_1127205564.htm.
[2] 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 淮安市淮阴八十二烈士陵园.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EB/OL].(2020-11-16)[2022-03-30]. http://www.hy82ls.com/bygk/188.html.
[3] 韩晓菲,王志凯,邓琳琳.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助推乡村振兴[J].经济研究导刊,2022(1):16-18.
[4] 卜红双,王太明.扶贫工作队伍人力资源开发困境、成因及路径:以精准扶贫为视域[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7-104.
[5] 王金伟.红色旅游蓝皮书: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4.
[6] 赵晓帆.苏北红色文旅联盟正式成立[N].淮阴报,2021-1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