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晶
语文素养指的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教育家叶圣陶说:“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由此可见,在培养孩子语文综合素养方面,除了学校里的语文课学习,孩子小学乃至幼儿阶段的语文基础积累很重要。家长作为陪伴孩子最多的人,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引导意识,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出发,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提升语文素养。
培养“听”的能力
听是理解的基础,听的能力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能力。家长在生活中要引导孩子感受语言的美、理解听到的语言的含义,培养孩子“听”的能力。一首诗、一篇散文、一则寓言故事,不同的文体拥有不同的语言特色,能抒发作者不同的情感。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朗诵一首爱国主义诗歌,共同体会情感的热情洋溢,可以和孩子一起听童话故事录音,感受不同人物角色高兴、悲伤时的情感起伏,让孩子从听觉上感受、理解情感的变化。
孩子能听懂话里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体现出听的能力和水平。此外,如何在一大段冗长的语言里迅速提炼出表达者的重点信息和主要观点,对孩子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多和孩子沟通,多让孩子去往集市等地方和不同的人社交,锻炼孩子听的理解和提取能力。
训练“说”的能力
说是自我意志的表达。拥有较高语文素养的孩子,能通过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会说、能说、敢说也是孩子日后拥有良好社交能力的基础。语言混乱、表达不清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孩子的思维是混乱的。如何教会孩子会“说”?家长可以在孩子小的时候训练孩子“说”的能力,想说什么?该怎么说?怎么说更合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家长可以逐步帮助孩子理清语言思路,训练孩子先说好一句话,再说清楚一段话,最后到能说好一场即兴演讲。在此过程中,不断增强孩子“说”的自信心,在循序渐进中教会孩子会说、能说、敢说,勇于表达自我。
增强“读”的能力
良好的语文素养离不开广泛阅读。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阅读书籍能汲取他人的知识养分,帮助自己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小学阶段的孩子应该要广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终身阅读打下基础。家长不应该限制孩子阅读书籍的种类,只要是无害的书都应该让孩子读一读。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做孩子读书历程中的引导者和榜样,帮助孩子建设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和孩子一起开启“家庭阅读时间”,亲子共读,一起说一说读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等,让孩子在阅读中锻炼自己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开阔眼界,增強各类知识和文化储备。
提升孩子“写”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孩子在写的能力上的考察方式主要是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这些都要求孩子拥有较高水平的写作能力。孩子写不好作文的原因,归根结底有两个,一是孩子不知道写什么,二是孩子不知道怎么写。针对不知道写什么的情况,家长要在生活中帮助孩子积累写作素材,生活里的大事小事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观察生活里的万物,院子里的李子树一年四季都有什么变化?蜗牛是怎么爬的?让被孩子忽略掉的写作素材重新回到孩子的视野里,丰富孩子的写作内容。其次,对于不知道如何写,可以参照增强孩子“读”的能力的方法,广阅读、多学习别人优秀的写作方式、方法。
语文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间的事情,家长在生活中要巧用“听说读写”的方法,持之以恒,帮助孩子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为孩子今后的成长之路助力。
【参考文献】:
[1]高红.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江苏教育.2022,(33).
[2]储三平.以经典诵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J].江西教育.2022,(03).
[3]谢思杭.优化读写结合 培育语文素养[J].新课程导学.2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