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君
摘要:多年以来,教育界都在呼吁: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还是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整堂课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记。久而久之,学生发言论辩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越来越欠缺。笔者经过多年的摸索,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结合教学实践,略谈几种“以人为本”的英语自主学习的方式。
关键词:自主学习;思考
一、改变传统课堂模式的必要性
语言教学活动本该是学习者积极参与其中的,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教育为辅的。但在唯“分数论”的评价标准下,许多老师对让学生自主学习有一万个不放心 :我们教师总觉得学生是刚学会蹒跚走路的婴儿,总要有支撑物才不会跌跌撞撞,因此总不愿意放手,总害怕课堂脱离自己的掌控,更重要的是怕来不及完成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导致现在的课堂教学多以教师的“一堂言”为主,以书本内容为主、以强化训练为主,师生、生生很少甚至没有互动,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没有活力,课堂效率无从谈起。教师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知识灌输,让学生背单词、记语法、做习题,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和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精力,结果收效甚微。所以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改变这种状态,英语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老师起的作用不仅是传授基本知识,更应是引导、解惑和督促。只有老师的讲解,没有学生自主地去记忆、分析、领悟、模仿与实践,学生是不可能学好英语的。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创设“自主氛围”的几点思考
(一)还学生自主分析、归纳、总结的权力
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题目做了一大堆,老师滔滔不绝地分析了整整一堂课,好了,结束了,任务完成了。学生到底听进去多少呢?他们这次做错的同类型的题目下次还会做错吗?他们在完形,阅读中所犯的理解性的、技巧性的错误下次还会再犯吗?实践表明,这样的上课只不过是老师自己成就感的满足,对学生收效甚微。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让学生自己分析做题的思路,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看法、解法。而不是自使至尾都是老师在讲。那是老师在做题,而非学生。殊不知,平时所提倡的“精讲”的本质在于“少讲”。学生很多时候听是听懂了,但如果让他们自己做,就不知从何处下手了。要知道从“听懂”到“自己会”,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飞跃过程呀!这样的“飞跃”,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才能实现的。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只有学生自己“生产”出来的浸润着学生自己血脉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才会产生刻骨铭心的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做题、反思,进行“生产、归纳”知识,再将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我挑战,进一步实践提升自己的感悟,总结属于自己的“知识”。这样才会深入骨髓。(二) 课后“留白”还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堂好课的标准是“课堂上解决问题,把知识点讲深讲透讲全面,不给学生留下疑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方法到位。”孰不知这种好课的标准化与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格格不入。其教育模式把学生的思维完全束缚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的权利,压制了学生自由探索、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人都是有依赖性的,太精细的食品弱化了肠胃的消化功能;太优越的学习环境助长了平庸;太完美无缺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于是培养出一批“录音机”、“记录员”、“思维定势的人”。因此,从长远计议,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留一点“空白”才是明智的教育。
(三)引导学生的“表现欲”
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的表现欲。表现欲即“逞能”,学生的表现欲像一把双刃剑,利用好了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上Module 2 Unit 3 Computer 这一单元时,里面探讨的是电脑的发展史,现代化的应用以及踢足球的机器人球队。
说实话,我对这些话题不感兴趣,平时这一方面的知识也没怎么去了解,我有点硬着头皮上这样的课。于是我就把自己的情况如实地对学生说了,要求学生帮帮忙,课后从本单元的文章和其它的资料中总结出电脑的发展史以及应用,同时特请一些男同学告诉我一些足球赛方面的知识,必须用英语表达,以书面的形式写给我。做得好的同学我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并表示我的感谢。我委屈、求助的目光让同学们很诧异。“咦,老师也有叫我们帮忙的时候!”课后,同学叽叽喳喳议论开了,主动在课文寻找要表达的语言,齐心协力查资料,问同学。他们很快掌握了课文内容,甚至补充了很多课外的知识,大多数学生都圆满完成了任务,而且质量比我想象的要高。这样的学习效果比我平时一个人“满堂灌”好多了。所以实践证明:学生一旦意识到自己的探索研究取得了被认可的结果,那种由衷的喜悦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心,由此爆发出来的智慧潜力,往往是超出意料的。
长久以来,“师道尊严”让许多老师放不下架子,明明自己错了,也不服在学生面前承认,惟恐丢了面子。另一方面,“老师至上”让学生一直相信老师讲的都是对的,全盘接收,不敢违逆。“三人行,必有我师” 。其实这个师可以是我们学生中的一员,时代在前进,学生接受新鲜事物比我们快,更何况我们的教育本身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何不放下架子和同学们共同探讨、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做好学习上的引路人,这不是新课程要求这样做的?
从那以后,我经常有意无意的给学生留一些自己“不会的问题”,真的遇到自己不大了解的话题,我会坦诚地告诉学生,真诚希望得到学生的帮助。学生学习情绪空前高涨,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三、结束语
著名教育家提出“六大解放”,其中“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摈弃“满堂灌”,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放”、要“引”、要“探”、要“启”,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去挑战、去合作、去完成自己的目标。同时,老师和学生肩并肩地共同研究问题,共同探讨,消除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固定而僵化的关系,使师生更加了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才是我们21世纪英语教学的出路!
参考文献:
[1]費玉林,我眼中的一堂好课.人民教育,2007.6:26~27
[2]李汉云,课堂教学中的“为”与“不为”.教师博览,2008.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