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普丛书封面设计的实践与探索研究

2022-06-28 08:33王谦妮
艺术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探索海洋实践

摘要:为探索海洋科普丛书封面设计方法,明晰设计流程,进而分析丛书封面设计在出版企业品牌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并对封面设计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应用进行探索,文章以设计学为理论依据,运用调查法与个案分析法,对市面上现有的海洋科普丛书设计风格进行种类划分,通过对设计前期的风格构筑与图书品牌战略的分析,针对海洋科普丛书“跟着蛟龙去探海”的封面设计过程展开探讨,为海洋科普丛书的封面设计提出新思路。海洋科普丛书封面设计既是图书主题内容的艺术化载体,又是出版企业出版品牌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探索并分析海洋科普丛书封面设计的实践路径与解决方案,为海洋科普丛书封面设计的创新和传播提供新的参考。

关键词:海洋;科普丛书;封面设计;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TS8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6-00-03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是以海洋与水产科学为出版特色的高校出版社,致力于海洋科学和海洋文化普及事业的图书出版。先后出版了“畅游海洋”科普丛书、“中国海洋符号”科普丛书、“珊瑚礁里的秘密”科普丛书等一系列主要面向青少年群體的海洋科普丛书,多年来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打造海洋特色出版品牌。

根据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结果,2021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阅读状况向好,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93本,比上一年增加了0.22本,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也有所增加。2021年,我国14~17周岁青少年课外图书的人均阅读量最大,为13.10本,高于2020年的13.07本;9~13周岁少年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21本,高于2020年的9.63本。青少年的课外图书阅读市场向好,市面上面向青少年的海洋科普丛书种类相对于其他科普丛书,饱和度不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目前关于深海探测的科普类图书很少,而且多是单本形式。于是中国海洋大学组织了强大的专家、编辑、发行团队协同联动,出版了“跟着蛟龙去探海”科普丛书。笔者有幸参与其中,担任该项目的美术编辑,负责丛书的整体装帧设计。现结合实际工作与过往的实践经验,对海洋科普丛书封面设计的实践与探索展开探讨。

1 海洋科普丛书装帧设计风格的现状分析

图书市场现有的海洋科普丛书,其装帧设计风格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种。

1.1 以摄影作品为封面设计主体,与丛书名、分册书名等文字信息进行图文结合

海洋科普丛书封面上用到的摄影作品,既有单幅的大幅图片,也有大幅与小幅图片或者多幅小图通过创意编排的组合形式。其优点是摄影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水平,采用摄影作品作为封面,能够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在短时间内吸引读者的目光,并直接明确地展示图书的相关内容;其缺点是摄影作品过于写实,表达较为直白,在视觉冲击之后没有更多的细节可供细品与回味。

1.2 以插图为封面设计主体,与书名等文字信息进行图文结合

此类图书封面通过插画对图书内容进行艺术转化,通过绘画展现出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插图作为封面主体,其优点是所描绘的内容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现实与想象之间的界限,能够较为自由灵活地根据图书封面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插图与文字信息的结合也更为灵活多变[1]。但插图的视觉冲击力与摄影作品相比较弱,读者在阅读时需要更多耐心去品味,以理解插图所要传达的信息。

1.3 综合类封面设计

此类封面将摄影图片、插图以及抽象图形等元素,通过拼贴、裁剪与组合,结合书名等文字信息,创造出有韵律、有层次、有系列感的封面设计作品。此类丛书的封面设计形式相较于前两种形式,呈现的内容更为丰富,设计可发挥的空间更大,需要美术编辑合理规划版面布局,准确传达图书主题内容,并做到各层级信息主次有别。无规划的图像与文字堆砌会使封面过于杂乱无章,呈现出不必要的花哨感。

海洋科普丛书封面的设计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设计形式各有优点与缺点,只有结合图书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封面设计形式,才是最好的形式。

2 构筑丛书封面设计风格,延续海洋特色出版品牌战略

海洋科普丛书的封面设计是项目团队协作的成果,不仅需要美术编辑发挥想象,还需要作者、责任编辑、项目负责人的共同参与,团队成员集思广益,在准确传达图书主题的同时,共同把握封面设计的风格与基调。且丛书的封面设计也要保持从出版品牌战略的角度出发,做到整体性与个性化之间的统一。

2.1 明确图书主题,明晰设计风格

大海航行靠舵手,图书的主题就是封面设计的灯塔,为封面设计指明方向。封面设计必须以图书的主题为根本出发点,进而发散思维[2]。

“跟着蛟龙去探海”丛书以深海探测为主题,以我国深潜器“蛟龙”号及其深海探测活动为背景,从深潜器本身、深海底部奇异现象、深海奇妙生物圈、深海资源等角度,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深海探测相关科普知识和重大收获,是主要面向小学高年级及初中阶段青少年读者的海洋科普丛书。在明确图书主题后,团队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梳理,逐渐明晰设计风格。

在“跟着蛟龙去探海”丛书装帧设计初期,由图书项目负责人、各分册责任编辑以及美术编辑组成团队,通过多次交流,一同明确丛书主题内容,并结合图书的市场定位,对市场上现有的同类图书进行调查研究;对已有的文稿与图片素材加以整理,逐步对丛书的整体装帧风格进行轮廓描述,并充分认识丛书设计所面临的限制条件,最终确定方案设计方向。

丛书中涉及大量的深海相关图片,图片在色彩及分辨率方面都有局限,深海环境下拍摄的图片光线普遍偏暗,部分图片还有明显噪点,有些图片虽然内容非常切题,但是分辨率无法达到封面印刷质量要求。图片方面的限制缩小了封面设计的风格范围,使封面设计方案的方向性更加明确,最终团队确定了主要聚焦于小幅图片、插画与抽象图形相组合的设计思路。

2.2 延续海洋特色出版品牌战略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海洋科普丛书主要以青少年为读者对象,打造鲜明的海洋特色出版品牌是出版社一直以来的追求。该套丛书既是一个独立的项目,同时也是海洋特色出版品牌战略线上重要的一环[3]。丛书既要在內容上延续海洋特色,也要在设计风格上与已出版的海洋科普丛书保持一致,比如封面设计所呈现的内容须积极向上,且要凸显海洋特色与时代特色;丛书的开本大小要与已出版丛书保持一致,以便于丛书作为一个大的品牌项目进行集中展示。由于图书阅读对象主要为青少年,所以设计风格要紧跟时代潮流,灵活多变,不能“过时”。

美术编辑在设计丛书封面的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项目本身,还应该从出版社的品牌战略角度通篇考量丛书的封面设计,做到既凸显图书的海洋特色与个性化主题,又与已出版的丛书形成风格差异,做到海洋特色出版品牌图书的多样化。

3 海洋科普丛书封面的设计实践与探索

3.1 初次进行方案设计,确立丛书设计风格

由于缺少高质量、大尺寸的摄影图片,所以丛书在设计之初就确定了将小幅摄影图片、插图与抽象图形相结合的设计方向。

在最初的设计阶段,由美术编辑提供两套封面设计方案。第一套方案以手绘插图为主,结合醒目的丛书名与抽象图形。封面以蓝色为大背景,象征着广阔无垠的大海;丛书名“跟着蛟龙去探海”通过灵活的编排放置在封面中央;大小不一的圆形,既像翻滚的浪花,又像深潜器下潜时泛起的小小气泡,围绕着丛书名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形,将各分册图书中的内容以插图的形式进行串联;丛书名右上方是手绘的“蛟龙”号彩色卡通插图,它朝着封面中央打开探照灯,迫不及待地想要带着各位读者一探深海,发现深海里的奇珍异宝;各册图书根据自身主题内容,选择四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进行概括绘制,以简化的白描形态呈现在圆环的不同位置,比如《探海重器》这册书中,用白描的手法绘制了载人潜水器始祖——贝比和巴顿的深海潜水球、“蛟龙”号在海底工作时的机械手臂、海中的水母以及水下飞机型潜水器。白描的表现手法与“蛟龙”号的彩色卡通风格在视觉上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虽然都是插图形式,但其视觉分量有所区别,美术编辑通过这种表现形式的差异来保持封面的设计层次与韵律。

第二套方案以藏宝图为设计灵感。此方案以“蛟龙”号的摄影图片结合各分册图书中的小图片为主要设计内容,对各分册图书的小图片进行精细抠图后,再进行艺术处理;在封面中心位置铺开一张藏宝图,将从各分册图书中抠出的小图如同藏宝图上的宝藏一样进行灵活排版,充满趣味。

在设计过程中,美术编辑根据具体设计方案同步提出对封面的印刷材质与印刷工艺的要求,不同方案所采用的工艺也有差异,合适的印刷材质与工艺可以为方案增添不少光彩。

3.2 围绕初稿方案展开讨论,延伸设计思路并完善方案

初稿方案设计完成后,美术编辑向作者、项目负责人以及各分册责任编辑进行方案阐释,并根据方案展开探讨,明确倾向方案后,以该方案为基础,展开头脑风暴,发散思维,提出新的想法。美术编辑在最初方案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再依照此种设计思路提出新的方案设想。经过多轮的探讨和尝试后,丛书的封面方案才最终定稿(见图1)。

团队各成员之间紧密联系并保持良好的沟通,是设计项目顺利推进的前提。丛书封面从无到有,大致需要十余次的调整和修改,美术编辑既要耐心听取意见和建议,也要有精益求精的恒心与发散的思维,对设计细节进行推敲,以保证丛书封面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水准。

4 全媒体时代丛书封面设计的创新应用

海洋科普丛书封面设计方案的完成,既是项目的结束,也是项目在不同领域应用与探索的新的开始。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带给图书封面更多的应用场景。为了配合丛书的推广与传播活动,美术编辑需要根据发行部门与网络运营团队的具体需要,设计丛书在线下与线上的宣传物料。封面作为图书的门面,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多样化的创新设计。美术编辑通过对封面中所呈现的视觉元素进行筛选和组合,在不同平台上以独特的展示方式突出丛书的设计特色,打造丛书独有的视觉识别度。

线下的图书推广,比如书展、版权交易会、首发现场、图书宣讲等活动,图书封面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X展架、灯箱、现场演示文稿、宣传视频等。以“跟着蛟龙去探海”丛书为例,在丛书推广活动中,根据发行部门的推广营销方案,需要为丛书设计宣传推广视频。美术编辑以丛书的封面与内文为设计素材,为丛书设计视频短片,在视频短片的开始画面中,将封面设计中的主体——圆环、插画以及丛书名等文字信息的组合嵌入动态的视频,作为丛书的特征符号进行展示。

线上的丛书推广,比如出版社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当当网、亚马逊网等平台,都离不开丛书的封面设计。多场景的应用,比如出版社官方网站中的Banner,就需要美术编辑根据网站Banner位置的实际尺寸,提炼封面的色彩与某些特殊符号,转化为适合网站首页推广宣传的电子形式。如果将场景转到微信平台,那么美术编辑则需要重新考虑图书配图的布局,以及推广文案的字体、字号等元素的选择,以优化手机用户的阅读体验。打开当当图书网站,一些面向青少年的图书在封面展示环节用尽巧思,在小小方寸之间,巧妙地通过简单的动画设计,让封面上的人物或动物等形象动起来,读者在浏览图书信息时,动态的图书封面展示一下子就与静态展示的图书封面拉开了距离,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从而拉动图书销量增长。

美术编辑通过对丛书封面中素材的编辑和再加工,实现封面设计在多应用场景中的多样化设计,不断提高丛书的品牌视觉识别度,打造丛书独有的视觉形象,如同品牌视觉识别形象系统的设计一样,将整体性与个性化的统一原则贯穿设计始终。

5 结语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海洋科普丛书的封面设计风格与应用场景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同质化产品间激烈的竞争,必将对海洋科普丛书的封面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美术编辑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掌握最新设计动态和流行趋势,关注印刷材料与工艺的更新,拓宽业务范围,在项目实践中不断增强综合能力,并探索更多的设计可能,以适应多领域对封面设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千雪.视觉文化语境下插画图像语言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J].北京:艺术与设计(理论),2021(8):42-44.

[2] 薛菲.国内书籍版式设计及封面设计的现状分析[J].北京:中国民族博览,2021(17):210-212.

[3] 周睿,孙杉.青少年科普期刊封面的视觉体验探析:以《万物》为例[J].太原:文化产业,2020(11):60-64.

作者简介:王谦妮(1987—),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编辑,研究方向:设计学、美术学、美术编辑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跟着蛟龙去探海”科普丛书入选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22X-008

猜你喜欢
探索海洋实践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