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2022-06-28 03:38:43谭嘉慧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乐土瓦片百草园

谭嘉慧

泰戈尔曾说:“儿童喜欢尘土,他们的整个身心像花朵一样渴求阳光。”儿童时代,似乎一切都沐浴在暖融融的春光里,就算有挫折,也只是艳阳天里的一丝毛毛雨。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中拜伦写道:“呵,幸福的年代,谁会拒绝再体验一次童年生活。”童年是我们记忆中的一片乐土,当我们经历过了太多纷杂的事情,童年总是给我们提供可以让心灵暂时放松的港湾。我们总是忍不住怀念童年,那今天我们就尝试着,把我们心中这片乐土,展现在笔下。

【范文引路一】

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片段)

◎鲁迅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方法点拨一】

動静结合,描绘“乐土”之景

动静结合写景,指的是将动态与静态的事物放在一个场景中。这种方法会让画面不仅有静美,还有灵动的感觉,整体来看场景更真实,更富有生命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挑选了大量的静物,如“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这些事物有丰富的色彩,有富于质感的描绘,生动展现了静物之美。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动景,如“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和“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等等,让优美的画面有了动态,有了声音。这样的一片“乐土”才更引人向往。

【小试牛刀一】

我的童年里,偷藏着一方河塘,那是我儿时的乐园。

还记得那一颗颗光洁嫩滑的鹅卵石,高大的、亭亭玉立的柳树,雪白柔软的柳絮,或浅或深、青绿青绿的嫩草。还记得麻雀在地上蹦跶着啄食,公鸡高昂着脑袋傲立于栏上高歌,白鹅训练有素地踢着步子,鸭子摇摇摆摆、懒洋洋地溜达着,却趁外公不注意,一个猛子扎向水里,在河面欢快地摇着露出来的一小截尾巴。最难忘的却是那块小小的、神秘的河塘。风轻轻撩起柳树的发丝,一大片一大片的柳絮纷纷扬扬,静静地、均匀铺开在塘面,与塘面映衬在一起,如同一块上好的水纹绸缎,里面总有鱼儿游来游去,很是好看。

——长沙市怡雅中学初2114班 曾语澄《那一方河塘》片段

一时间,水花四溅,水面上蹦着一些洁白的珍珠。“哗啦,噗滋”“快过来呀”“去哪儿去哪儿”的声音此起彼伏,一阵阵翻滚的白浪轻拍着岸边的泥土,水花声、嬉戏声响成一片,破坏了池塘的宁静。那是个屋子下个坡便到的池塘,清澈的池水中有欢游的野鸭,小鱼在它里面穿梭,光滑的鹅卵石和掩映的青草簇拥在两岸。每天傍晚,我喜欢在池塘边走走,残阳铺在水面,倒真是“半江瑟瑟半江红”。四周炊烟渐起,轻飘飘飞上天边。天上的晚霞像五彩的锦缎,灰紫、金黄、绯红交织在一起,映在池塘里,池塘水波轻荡,那花瓣跟着飘荡。炊烟、晚霞、池塘像一幅印象派的巨作,池塘周围被一群小山包围,那小山应是画框吧?

——长沙市怡雅中学初2102班 赵乐瑶《池塘如画》片段

【范文引路二】

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片段)

◎鲁迅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方法点拨二】

镜头分解,详叙“乐土”之事

镜头分解,就是将一个动作进行分解,分成多个部分进行详细描述,让叙事更为详尽细致,读者能够清晰感受到在这个动作中的细节。因此这种方法能让事件展现得更为清晰。

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将捕鸟这一事件细分成很多个镜头,如“扫开雪”和“露出地面”,这样的细分便可以让读者理解其中动作的意图,即扫开雪是为了空出地面来完成接下来的布置。又如后面设置好陷阱捕鸟时,镜头被分解成鸟雀走到竹筛下啄食、人拉绳子、鸟雀被罩住。这样的方法会让事件详细,读者在看到陌生事件时能充分理解,更能感受到作者的“乐土”之美好。

【小试牛刀二】

白日最喜在稻田中与农人收谷子,手提一把镰刀,摇摇晃晃地走在田埂上,放眼望去,尽是金灿灿的。小心地拨开稻子,向前奔去,我仿佛是冲锋中的将军,用镰刀指点士兵。信步走到稻谷旁,弯腰,笨拙地扶住稻子,用镰刀前后磨着,饱满的颗粒在眼前晃动,“咔——”稻子一折而断,我抛开镰刀,举起稻谷在空中挥动,似一面招摇的旗子,在空中时高时低,时起时伏,牵引着整片稻田。我肆意奔跑、玩耍,似乎是稻田的主人。

——长沙市怡雅中学初2102班 周婧婷《故乡的稻田》片段F5AE8A8F-B509-46F1-9EB3-D7DA081D71C0

【范文引路三】

失乐园(片段)

◎师陀

孩子们有着自己的世界,那就是禾场。每当秋后,场上已收拾得干干净净,月亮照着光光坦坦的场面,晚饭后就热闹起来了。此刻,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禾场一被孩子们占领,就绝不会再是简单的了。他们会翻出许多花样。其中有一种叫做“老鳖晒盖”,是要四个人前后左右四角站正,一个人上去,脚蹬住后两人的肩膀,手抓住前两人的肩膀,一气向前跑去的,有些类似叠罗汉。还有多种是摆起阵势,双方一问一答,然后以力量的大小决胜负的。这些游戏大都非常幼稚、简单,可是孩子们是真心地在玩,确给宁静的乡村添上一抹生气。

我失去乐园是因为父亲送我进学校,随后他故去了,我也到了成年,便不得不按一般成年人那样去生活,所以是极其平常的。倘若仍跑到那叫做乐园的禾场上,参进那小小的队伍中去,纵然是月下的夜间,恐怕也要引起不平常的反响的吧。我已经不是孩子。

前年偶尔因着变故回到家里,第一个想起的便是禾场上的乐园。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天气还不很冷,一地好月光,连树木也都照得像童话中才应有的;想来场上一定大热闹,该藉以温一温旧梦。可是禾场上一个人影也看不见,连吵闹声、唿哨声像一起被冷然的月光扫去了个干净。

那些“无有家教”的孩子呢? 当然不会绝种的,那么有事情? 也不至于都这般凑巧。然而第二天事情就弄明白了。在土谷庙前,我看见一个孩子,十一二岁光景,瘦小身量,面容枯槁。他昂首眺望着原野,正悠然地吸着烟。虽然他并不留神四近,然而任谁也会伤感的吧:模样是那样像一个盼望着故土的水手,可是不更像一个大人吗?

【方法点拨三】

今昔对比,抒发“乐土”之情

对比,是将有明显差异的双方放在一起,产生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将现今的情况与昔日的情况对比,更能衬托出昔日的美好,时光无法倒流,昔日“乐土”更令人怀念,情感更为浓厚。

例如《失乐园》一文中,作者往昔的童年是热闹欢快的,晚饭后禾场上便聚集着一大帮小孩,玩出许多花样来。作者回忆道:“这些游戏大都非常幼稚、简单,可是孩子们是真心地在玩,确给宁静的乡村添上一抹生气。”这样简单的快乐、热闹的禾场与后文中作者长大后因变故回家看到的大为不同。禾场上不见人影,冷冷清清。这样的对比,让作者对曾经的“乐土”有了无限的怀念,在冷清的地方怀念着热闹,更显寂寞。

【小试牛刀三】

记忆中的故乡,有坦荡开阔的原野、宁静旷达的村落、袅袅升空的炊烟。在稻田间的阡陌穿行,清风徐来,水波澹荡。草丛深处偶尔“扑棱棱”地飞出一只小雀,从眼前飞起又旋即隐没。等到了万物肃杀的季节,只剩下稻茬的田野更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翻来几块断砖围砌成小灶,将枯黄的野草摘下来,用火柴点燃,燃烧的火光映着我们紧张又兴奋的脸庞。可是现在,当我站在这片理应熟悉的土地上,却只感受到了一丝陌生。稻田上遍布杂草,水渠也只剩下浅浅的水,几只水虫有气无力地蹦跶着,我一时竟有些不知自己想回来追寻些什么。

——长沙市怡雅中学初2102班 李则霖《记忆中的故乡》片段

【学生佳作】

童年与青瓦屋

长沙市怡雅中学  龚祯依

流年似水,岁岁年年间,人间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洗净了童年的影子,但每一次回忆童年,心中便多了一抹色彩。

故乡庭院里高大的梧桐树、缓缓流过的小溪、木制的长椅、高高悬在枝头的柚子,午后的阳光将它们笼罩。屋后院旁的草丛里,这是昆虫们极好的驻扎地,单是在夜晚,便有无限趣味。蟋蟀们拉小提琴,蚯蚓们在地里敲起了鼓,合奏出一首独特的交响曲。还有西瓜虫,你若捡一根树枝,刺向它那似弯弯小桥一般的身体,小桥便会立刻蜷缩成一个小球,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你的眼前滚走。传说这院中曾经是仙人的故居,仙人走后留下了满院的灵芝,灵芝现在倒早已没有,菌类却很多,瓦片上、草丛里、青竹上,全被我们摘下,切碎后当天女散花般扔去了。

最有趣的当属夜晚爬上屋顶了,每个睡不着的夜晚,在屋檐下搭起梯子,轻手轻脚地爬上去,抓住瓦片,两脚一蹬,便可以爬上屋顶,横躺竖躺,随你。仰望湛蓝的星空,对星星们眨眼睛,将瓦片翻来覆去地看。因为相传有两位大仙曾在房檐上打斗,留下了残落的仙力,这仙力便浸入了瓦片中。我便常觉得这瓦片是珍贵的,因此,总翻来覆去地看瓦片里除了石灰还有没有类似金子的东西,然而每次都一无所获。

风带过树林,伴着喜鹊的欢叫,回忆喷薄而出:翻过斑驳的围墙采蘑菇,用狗尾草配上喇叭花编织五彩花环,踩着田梗捉滑来滑去的泥鳅,把井绳拴在树丫上荡秋千,在仿佛无穷无尽的田野里撒欢儿奔跑,抓蝴蝶、摸蟋蟀……

不知何时,那片树林已销声匿迹,儿时翻过的围墙也失去踪影,瓦房屋也被风雨侵蚀得不成样子。凝望着远处的高楼大厦,一抹潮湿忽然掠过我的眼。无数次,我静静地倾听远处麻雀欣喜的欢叫,而眼前的一切,却那么朦胧。

西瓜虫、故居、瓦片,这些事物在我童年回忆的长河中流淌。每当我回到故乡的青瓦屋,再一次触摸到那潮湿的青瓦片,晃一晃溪里清凉的水,摘一丛蘑菇,站在瓦顶上,试着触摸星空,睡在屋顶上,感受故乡的脉搏……一切,便回归本然。

【评点】

作者的“乐土”便是童年的青瓦房,作者首先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故乡的庭院风光。这里静立着梧桐、长椅,但在這静物之中,昆虫不断穿梭,不停地发出鸣叫,这让故乡美景在优美之余更有了孩童眼中世界的活泼。而在讲述自己童年趣事时,作者采用了镜头分解的方法,爬上屋顶这件事被拆解成许多动作,首先要搭起楼梯,然后要轻手轻脚地爬,接着要抓住瓦片,双脚一蹬。这样的一系列动作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就算从未做过此事的读者,也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最后作者在文末突然转回现实,这种现实与往昔的强烈对比、高楼大厦与青瓦屋的对比,让作者对心中“乐土”的种种怀念更为浓厚。

‖湖南长沙市怡雅中学F5AE8A8F-B509-46F1-9EB3-D7DA081D71C0

猜你喜欢
乐土瓦片百草园
学校里的“百草园”
小主人报(2022年3期)2022-03-11 08:26:44
盈江 中国犀鸟的一片乐土
云南画报(2021年6期)2021-07-28 07:10:48
一种基于主题时空价值的服务器端瓦片缓存算法
惯性
扬子江(2019年1期)2019-03-08 02:52:34
展演期间基本功考核
影剧新作(2018年3期)2018-10-30 07:11:54
中国,外资挂车企业的乐土?
专用汽车(2015年1期)2015-03-01 04:04:23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语文知识(2015年12期)2015-02-28 22:02:08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0
乐土
云南林业(2014年5期)2014-02-28 21: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