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是个八九十岁的小老头,矮小的身材与他那件常年不离身的黑色呢子大褂搭起来,显得格外突兀,仿佛枯瘦的虬枝上挂了块破布,显得古板又滑稽。
祖父是个抠抠搜搜又爱占小便宜的幼稚鬼,每逢街坊邻居家里出了点儿事急得到处筹钱时,祖父便不情不愿地从兜里扒出几张揉得皱巴巴的钱票,抑或是直接锁上门让人家吃个闭门羹。村上每隔几天便会赶上一次集市,祖父便总拉着我到快收摊的菜贩跟前拎起几捆快蔫巴了的茴香跟摊主讨价还价,每次把小贩堵得说不出来话。那副“小人得志”的模样简直让人恨得牙痒痒 。
我討厌甚至是厌恶祖父的小家子气,可祖父对我毫不吝啬的爱,又给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
小时候,祖父喜欢煲鸡汤给我喝,我也喜欢跟在他身后静静地看着。他把捆好的细碎树枝一根根掰碎扔进火灶里,用火机一点,所有的树枝便一齐燃烧。灶上的锅热了,他便撑着椅子起身将腌好的鸡放进锅里,然后加水闷煮。我就拿一根细细的枝丫,蹲在地上漫无目的地比划,等着锅里唱出欢乐的歌儿,等着诱人的香气飘满房屋……
幼时我总对火感到好奇,于是便搬来个凳子与祖父一起坐在灶前。温暖的火焰燃烧着“噼里啪啦”地往外溅着火星,那些火星跳起又落下,火苗随着风的方向一会儿升起,一会儿又飘压下去,祖父脸上岁月荏苒的痕迹和满头苍白的发丝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晰。我从堆在地上的树枝里随手挑了几根扔进灶里,看着陡然变旺的火苗,只觉得十分神奇。祖父伸手在我头上轻拍几下,笑斥我胡闹,把我推出厨房,叮嘱我安分等他。他粗砺的掌心在我脸上摩娑,温热粗糙的触感引得颊边一阵酥麻。
不觉间,黑漆漆的夜幕中只剩下了一轮圆月,向广袤的土地遍洒银辉,鸡汤浓郁的香气也向四周弥漫开来。祖父盛好一碗鸡汤端到我面前,澄黄的汤底,软烂鲜香的鸡肉,轻咬一口,里面裹挟着的汤汁便在口中四溅,油而不腻,质嫩可口……夜晚,月亮掉入烟囱,乡村在麦浪中微微倾斜,蟋蟀的唧唧,夜雨的淅沥,伴我一同入梦。
后来,我离开祖父跟着父母去城里念书,便不再经常见面了。甚是想念时,也仅是打通电话彼此诉说,比如:前些日子祖父又捡来两只小猫崽,肥嘟嘟的甚是可爱,抑或是谁家女儿要远嫁啦、哪户人家又要添置新房啦这些琐碎小事。
如今我与祖父分别已三年之久。红杜鹃又开了满坡,远天深谷都装不下它的热情,而我对祖父的思念,不似这炽烈的花火,只似花木映照下唱不出歌声的深井。是北纬永不停歇的季风,把我压抑的思念吹远,吹向水天相接的空境,吹向世界的尽头。我的祖父,我会永远记住您,那是我永远深爱着的模样,也是永远深爱着我的模样。
‖湖南省长沙市湘一芙蓉第二中学
师生圆桌会
如何“欲扬先抑”写人物
李钰瑶:我对写作一直很感兴趣。文章也时常作为范文在班上展示,老师表扬我,语言流畅,用词华丽,但好像也止步于此。虽然是班上写作的“优等生”,但我常常因为想不到合适的素材而感到苦恼,也因为文章层次、逻辑不够清晰而感到困扰。
进入初三后,我遇到了徐老师。徐老师教作文颇有心得,尤其注重“写什么”“怎么写”两个板块。这次,我们班一起学习“欲扬先抑”写人物,在老师缓缓的讲述中,我想起了我的祖父,想起了祖父身上那些可可爱爱、带着傻气的小陋习,想起了他憨态可掬的身影,想起了他对我笨拙而又细致的爱。祖父与世长辞后,我偶尔去陪伴了祖父一生的小平房内闲逛,落灰的木桌,墙角的蛛网被风儿牵着上上下下地轻轻摇晃……想起这些,一股强烈的动笔的欲望,油然而生。
在确定了以祖父为写作对象后,结合徐老师教授我们的“欲扬先抑”的写人方法:首先,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可用“外貌描写”入题);接着,略写人物的小缺点;最后,通过事件,详写人物的优点(“抑扬”之间,注意过渡自然),秉承着层次清晰、情感真挚的原则,我完成了这篇习作。
徐景峰老师:李钰瑶同学,原本就是对写作有浓厚兴趣,且有一定语言功底的孩子。她的问题,在于如何深度挖掘生活,获取写作素材,以帮助自己在写作时写出细节,写出质感,同时,如何更有逻辑地组织材料,使得文章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这篇文章,优点有三:其一,情感真挚,选取童年时期的生活片段,暖暖温情如涓涓细流,缓缓流淌。其二,欲扬先抑,思路清晰。先写祖父有些小家子气,再写祖父勤劳、质朴,对“我”真挚的爱,层次分明,人物形象鲜明。其三,观察仔细,语言流畅,注重细节。比如:“矮小的身材与他那件常年不离身的黑色呢子大褂搭起来,显得格外突兀,仿佛枯瘦的虬枝上挂了块破布。”生动的语言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AF2D856E-8F0A-401B-9F4A-53406B05FF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