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之拓展与整合初探

2022-06-28 20:48蔡文坦
考试与评价 2022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融合文章

蔡文坦

将小学语文课内外的阅读教学进行拓展和整合,是保证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满足社会发展所提出要求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扩展学生阅读思维、强化其自身学习能力、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但如何更好地将课内外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和拓展延伸,以确保这种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发挥出全部效用,仍是当前教师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所在。

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融合拓展的意义

要想更好地将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进行相应的扩展和整合,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这一教学手段应用的意义所在,进而明确课程革新的目标,从而为后续课改标明方向。

(一)多维度联系课文,能够强化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能力

从当前的课程发展状况来看,这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在课堂上就能够起到强化学生对文章理解的相关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因为当教师从更多维的角度,在课堂上进行课本教材内容与课外文章相连接的教学时,学生就能够通过对课外知识的了解,更为全面地感受到作者在文中所应用写作技巧的意义以及文章中的情感,这对提高学生的课程理解能力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对课内知识拓展,能够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除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外,将课内外阅读内容进行融合、拓展的这一教学手段,还能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因为当前小学生的阅读量是达不到国家既定的145万字课外阅读要求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融入部分课外文章阅读内容,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阅读补充。而且教师利用与课程相关的课外内容进行融合教学,还能够通过两篇或多篇文章之间的对比,来提高学生对不同文章形式或内容的了解,进而能够有效地扩大他们的知识储备量。

(三)大量的文章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打牢自身学习基础

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融入大量文章进行阅读的教学方式,还能够使学生利用从不同文章中所学习的基础知识,来打牢自身的学习基础,这对其后续的生活和学习都能够起到相应的辅助作用。因为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他们若遇到难懂的生字、生词,便会询问教师或家长,甚至能够利用自主进行字典查阅等行为进行探究理解。这对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丰富其识字量而言都有着相对积极的作用。而课堂上的大量阅读文章,也能够让他们在进行学习的同时,学习作者所应用的结构和技巧,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和叙述能力,为其后续的学习打牢了相应基础。

(四)不同的价值融合,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而最重要的一项意义还是在于,教师应用这种教学手段,能够将不同的价值观在课程中进行有效融合,从而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更为正确的价值观念,这对提高其语文核心素养、推动其自身的综合能力发展都存在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树立价值取向的阶段,而教师所选择的课内外文章其本身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优质思想。所以教师将课程内容进行融合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在将不同的优质价值观进行关联,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融合拓展的原则

在明确将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进行拓展融合的意义后,教师要想切实将这一教学手段在课程中加以应用,同时将原本的课程进行相应革新,就要了解能够使其加以利用的原则,以保证后续的课程开展更具实效性。

(一)相互关联性

其实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要遵循的融合拓展原则并不复杂,只需要在几个简单的方面加以相应的注意,就能够使得课内外的教学内容在课程中得到良好的应用。第一点教师要加以注意的原则就在于相互关联性方面,即教师应该着重注意在课堂上所应用的课内外文章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如相同的文章主题、相同的文体、相同的描写手段或相同的文章视角等等。只有当课内外文章存在一定的相互关联性时,教师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对比教学,进而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可供学习性

第二点需要教师注意的教学原则就是可供学习性,这一点原则的提出,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而要做到遵循这一教学原则,教师就要在课程开始之前,先对要应用于课程之中的课内外文章进行选取,之后再将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标记,由此掌握其中的可学习性。与此同时,这一项原则的应用教师要注意同另外两点之间进行连接,从而发挥出可学习性的最大优势,并有效避免直接开展可能会出现的枯燥问题。

(三)趣味故事性

第三點原则就在于,教师应该在对课内外的文章进行融合扩展的应用时,保证课程的有趣味和故事性,也可以在选取文章内容时便考虑到这一方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接受学习,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相对偏小,而当教师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课程教学时,若利用了过多刻板、深沉的文章,便会使其丧失对课程的兴趣,进而导致其整体学习的效率有所下降。而教师若能够对课程中的内容添加相应的趣味故事性,就能够使得整体课程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预期,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探究欲望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融合拓展的措施

教师能够更为直观地对新形式教学手段所应用的意义和原则进行相应的了解,这对其后续的课程革新措施制定也提供了相应的方向和基础,那么教师就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进行相应的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融合拓展:

(一)巧妙选取课外阅读文章,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首先,教师可以从选取课外阅读文章这一角度进行着手,巧妙地联系上文中所提到的原则,与课程内容进行关联,选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学习性和趣味故事性的文章,之后将其与课本内容相对比,在课堂上开展相应的教学,这样就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同时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对此,教师就可以先对当堂课上所涉及到的阅读文章进行相应的分析,包括文章主题、文体、写作手法、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等方面,从中确定可以进行课外拓展的线索;之后再根据上述角度进行课外读物的选择,保证课堂所读文章与课外读物之间高度关联。学生可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课堂所读文章的理解,且能通过课外阅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达成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融合与拓展。后续通过教师有计划的教学引导,借助课内外阅读文章增加语文教学容量,让学生自主完成多篇文章的阅读理解,进而使其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量得到同步提升。

以统编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人谈读书》为例,教材中这一章节的内容是由三个板块的文言文组合而成的,其中论语道:不耻下问;朱熹言:心到、眼到、口到;曾国藩曰: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由此可见,文章中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主题内容,即学习时应抱有怎样的心态。那么教师要想利用课堂上的教学来强化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基础,并利用本节课程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量,就可以顺着文章的思路,在课外寻求同样以不同角度的读书心理为主题的相应文章,与文章内容形成相互呼应,从而随着课程的展开来让学生掌握同一主题下不同作者的不同思考角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学习素材,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还能够在文章的内涵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为其自身的文化素养提供理论保证。

(二)转变整体教学相关形式,强化学生的对比学习能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从转变自身的教学相关形式上进行着手。因为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教师会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是会对其进行更为细致、直接的教材内容讲解。而传统的教学形式采用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来进行知识内容的传输,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直接接触到由教师剖析过的文章内容,确实能够使其自身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丧失了自身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而其自身的思维方式更是被束缚在了课本内容之中,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就可以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相应的转变,使学生能够在课程中接触到更多类型的文章,并让其通过自身对不同文章的对比探究,进行相应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非但不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他们的思维,更深刻地对文章进行理解,并能够有效地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记忆。

例如,教师在对统编版五年级教材中梁启超先生所著的文章《少年中国说(节选)》进行相应的教学时,就可以及时地转变自身教学形式,利用融合课内外阅读内容的方式开展课程。这篇文章所利用的表达形式为文言文,那么教师就可以先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替代译文”转变为“引导译文”,即利用引导的方式让大家自主进行相应的文章翻译。而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師就可以找寻一篇或多篇的类似主题文章对其进行相应讲解,从而让大家在对比中更好地对课本内容进行理解。之后为巩固学生对《少年中国说(节选)》中所表达情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寻求以文本中所提到的“少年强则国强”为主题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通过对这类文章的阅读更好地理解梁启超先生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的课程中,将课内外的阅读内容进行扩展和整合这种教学手段的应用,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价值观、强化其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扩大其自身的知识储备量、打牢其后续的学习基础。但教师若想切实发挥出这一教学手段的效用,还要将其应用的原则进行相应了解,进而完善后续课程革新的措施,做好教材文章的准确分析和课外拓展文章的合理选择,针对性优化阅读教学形式,引领学生高效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以达成上述目的。

猜你喜欢
语文课融合文章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语文课文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