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童话王国教中文

2022-06-28 05:22:15向蓓莉沈辉向蓓莉
中国教师 2022年6期
关键词:丹麦汉语课堂

向蓓莉 沈辉 向蓓莉

我1994年8月出生于天津市南开区,小学到高中分别就读于天津市昆明路小学、耀华嘉诚国际中学和新华中学,大学本科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201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攻读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2016—2017年,我有过两段教學实习经历。2016年6—8月,我参加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合办的暑期班,担任大学三年级的汉语教师。我接触了很多美国来华学习的学生,这是我第一段教外国学生的经历。学生们经常会问一些对当时的我来说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可怕”和“害怕”有什么区别,“告别”和“道别”有什么区别等。如今看来这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基本的词义辨析,但当时我还是狠下了一番功夫才找到答案。第二段实习经历是在硕士一年级暑假,我参加了中国和英国合办的“动感中国班”①,学生来自英国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专业,中文零基础,来中国学习的目的是了解入门汉语。开班前一个月,我和几位老师便投入了教材的研发当中。经过三周多的奋战,《启航汉语》终于新鲜出炉了。全英文授课远比我想象中的难度更大,用英文讲解字形的演变、汉字的构造更是让我费尽心思。这两段实习经历是我了解外国学生汉语学习状况的途径,我希望有更多的实习机会了解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况,也希望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硕士二年级期间,我提出赴丹麦奥尔堡大学(Aalborg University)创新学习孔子学院做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申请,随后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国家汉办(今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组织的考核。北京师范大学要求导师意见和学生意见统一;国家汉办则开展了全面考核,包括中文试讲、才艺展示、英文交流和心理测试四部分。中文试讲涵盖了对外汉语教师的基本要求,包括文化常识、古诗词、基础汉语拼音规则等考试内容。幸运地通过了选拔后,我于2017年5—6月参加了由国家汉办组织的“赴欧洲大洋洲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岗前培训”,培训地点在华东师范大学,持续了两个多月。培训期间我学到了课堂组织、课堂管理和游戏互动等专业技能,提高了我的教学设计能力。

2018年1月,我来到了号称“童话王国”的丹麦。

一、我的汉语课程和学生

我在丹麦主要有4项工作。第一项工作是去斯克平镇(Skørping),教九年一贯制斯克平学校(Skørping Skole)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的中文常规课,学生人数是14人,上课时间为每周五中午,持续16周。第二项工作是在奥尔堡大学教本科生和研究生HSK(汉语水平考试)的一级课,课程为选修课,无学分,两个班学生总数约40人,每周上两次课,上课时间为17:00~19:00,一共上8周。第三项工作是去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协助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准备HSK五级、六级水平考试,学生的专业是中文,班级人数约15人,持续8周。第四项工作是去北日德兰岛东北部约灵镇(Hjørring)的一所职业高中,代替因工作原因调往中国的外籍教师玛利亚(Maria),学生为6名高中生,中文水平差不多为HSK二级水平,学校要求教师用全英文授课,工作持续了2个月。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的专业能力。首先,体现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能清晰、准确、生动地传授给学生上。其次,体现在课堂管理和组织能力上。而丹麦学生认为有趣是最重要的。如果老师只是单纯地讲授书本上的内容,哪怕讲得很正确或者有理有据,学生也会认为老师讲得没意思,不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让我的课堂更加有趣,我会设计一些课堂活动,譬如提出竞争性问答题,设计文字游戏,先让学生动起来。我把班里的学生分成两组,把汉字贴在黑板上,点名让学生来拍字,先拍到字的小组加一分。我还设计过拼词成句的游戏,把字放到桶里让学生抽,抽出来的字拼成一段话,先拼成一句话的小组加一分。教学需要教师不断丰富课堂,知识竞赛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

斯克平学校的学生都是12~14岁的初中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很强。在课堂上我引入了更多的游戏环节,将中文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我曾经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将汉字和拼音分别印在两张纸片上,算一组,如“人”和“rén”,一共制作10组卡片,每个学生会拿到一张,学生要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持有另一张和自己相匹配卡片的同学,完成任务的学生要击掌并到讲台前大声念出手中的汉字,将两张卡片贴到黑板上。学生们很喜欢这个游戏。下课之后,还有学生跑来跟我说,谢谢老师精心准备的课程,这堂课上得特别开心。

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差异。对于奥尔堡大学上中文选修课的学生来说,中文并非他们的专业,他们把学习中文当作一种兴趣。很多学生认为中文很有趣,以前只听过中文很难学,想来挑战一下;还有一部分学生说要去中国旅游;也有少数学生说要与中国做贸易,所以学一学中文。他们中大多数人学中文的投入度并不高,只是把中文课当作一门兴趣课。学校也没有对学生提出太高的学习要求,只是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课堂了解中文,对中文产生兴趣。奥胡斯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则具有很强的学习动机,考虑到以后要来中国工作、实习或者教书,他们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HSK等级考试,因此比奥尔堡大学学生在中文学习上投入的精力要多得多。而且他们很有想法,经常向我提出辨析词语等一些非常具体细致的问题,教学过程中能看出他们在思考,为了学习而学习。

奥尔堡大学创新学习孔子学院采用的汉语教学方法有独特之处,与丹麦当地学习中文的方法有一定区别。孔子学院采用最多的是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也就是以问题为基础、为导向,提倡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学习过程对汉语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PBL教学法建立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例如,奥胡斯大学的学生是中文专业的,他们的中文水平相对比较高,我会在上课的时候适当采用PBL教学法,每一节课给他们留一个小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并合作,等到第二节课让学生做一个5~10分钟的汇报或者展示。我不强求学生做PPT,也不要很正式,只是口头表达即可,这样做的目的是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中华文化活动

除汉语教学外,我还参加了很多中国日或中国周的活动,通常是为期一天或者幾天的短期活动。我们曾前往克拉鲁普学校(Klarup Skole)、阿登学校(Arden Skole)、维斯特凯赫兹学校(Vesterkærets Skole)等开设课程,大多数都是体验类课程,学生的年龄从12岁到18岁不等,主要目的是让当地中学生对中国文化有简单的认识和了解。以维斯特凯赫兹学校为例,这是一所位于奥尔堡的中学,我和另一名志愿者曾经去这所学校进行过为期一天的中国日活动。课程安排主要是:介绍中国姓名,给学生取中文名字;讲解中国汉字,学生练习书法;教授中国厨艺(炒面),学生进行厨艺展示,等等。学生对学做中国菜这个环节十分感兴趣,我们先把他们分成几组,每组发一张菜谱和制作所需食材,接下来进行现场展示,随后学生们以组为单位开展合作练习,他们练习的成果便是当天的午餐。

2018年6月,我在奥尔堡参加了 “亚洲文化节”。这一次我们走出校园,聚集在市中心的广场上,以中国食物、书法和茶艺为主要交流内容,当地民众对于这类活动的参与度比较高。有很多人对汉字很感兴趣,他们让我们帮忙写下感兴趣的汉字。也有很多人好奇墨的用途,问是不是要在身上画卡通人物。我说不是,墨的用途是写字。当地民众对中国文化了解程度比较低,这样的交流方式恰恰能够尽可能地从多方面、多角度推广中国文化。

三、感悟与反思

在丹麦的工作经历十分宝贵,我见过学生们释放天性的样子,我认为那样的教育适合学生自由生长。

首先,丹麦实行小班教学。小班教学的目的是兼顾每一名学生,教师能够保证学生专注、有效地在课堂中听课、学习。丹麦一个班的班容量为十几人,教师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兼顾所有学生。所以,我认为小班教学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丹麦的学校不过分重视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成绩。我也认为,小学低年级阶段不要过分看重学生的成绩,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之后再来谈成绩的问题。如果学生在小学时期连学习的动力都没有,那么在之后十几年的学习生活里,将会非常痛苦。

2018年8月,我任期结束回国,继续完成硕士论文。2019年7月我获得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9月赴深圳任教,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胡玉敏

猜你喜欢
丹麦汉语课堂
学汉语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美在课堂花开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真相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丹麦Skovbakken小学
现代装饰(2018年2期)2018-05-22 02:50:13
追剧宅女教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