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飞
仲夏时节,在金黄色的中原大地上,上万台联合收割机轰隆隆地忙碌着,全省8500多万亩小麦在半个多月内全部颗粒归仓。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暴雨侵袭的双重考验下,“中原粮仓”河南交上一份丰收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藏粮于地土生金。多年来,河南省耕地保有量稳定在1.12亿亩以上,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保量又提质的耕地为稳定粮食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寸寸良田寸寸金。“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的殷切嘱托,把藏粮于地落到实处,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进一步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同时还要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集约节约利用好耕地。”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治胜表示。
责任如山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守住耕地就守住了根。从兰考大地到尉州平原,从黄河岸边到南阳盆地……放眼中原,“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随处可见。
“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也是河南的一张王牌,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到河南考察调研,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提供了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时走进麦田察看小麦长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河南省之要者。2015年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耕地保护的意见,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配合、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工作机制。省、市、县、乡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党政同责层层压实,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立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自2017年以来,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小麦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近年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持续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旗帜鲜明从战略全局部署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将保护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作为必须扛稳的重大政治责任,严格实行党政同责、第一时间追责问责,使耕地红线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与此同时,河南省自然资源厅还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思路举措,坚持向规划要空间、向空间要空间、向结构要空间,划优划好城镇开发边界,加强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深入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整治专项行动,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推动转变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强化“亩均论英雄”用地导向,积极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开展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强化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容积率管控,以土地高效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田长上阵
织密耕地保护网
眼下,小麦已收割完毕,秋庄稼已经播种。在河南省滑县瓦岗寨乡小范庄村一处农田边,村级田长武生平刚巡查結束,用手机将巡查结果上传到“一网两长”应用平台上。
武生平不仅是小范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该村的田长。每天到村里的地块巡查,用“一网两长”手机App软件拍照上传小范庄村的耕地现状,是田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瓦岗寨乡共有耕地面积4496.85公顷,实行田长制之前,耕地巡查由乡自然资源所负责,所里5个人每天开展巡查,一个月才能将全镇的耕地巡查一遍。推行县、乡、村田长制之后,由县、乡、村领导担任田长,构建网格化监管责任体系。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我们将全县各乡(镇、街道)和行政村划为1042个网格,建立了自然资源监管一张网,实现各网格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监管。”滑县自然资源局土地执法监察大队负责人薛华乾说,“实行田长制后,群众耕地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全县违法占地案件大量减少,各类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奠定了坚实基础。”
田长制,是河南省近年来积极探索和推行的一项耕地保护制度,旨在通过建立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机制,实现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截至目前,河南各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担任总田(山)长,积极推进“落地”,5万余名田(山)长认领了责任田,3万多名自然资源系统工作人员担任网格员,违法占用耕地比例大幅下降,自然资源管理秩序持续向好。同时,注重建立保障机制,建立“一网两长”制办公室,与指挥中心联合办公,形成线索接收、交办、查处的快速反应链条,取得阶段性成效。
如今,在河南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要求,各级田长层层传导责任,推动形成上下一心的强大合力,以“田长制”推动“田长治”,“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耕地保护格局正悄然形成。
“天眼”助力
让违法占地无处遁形
3月22日,河南省“天眼”系统第一个监控点位在平顶山市宝丰县肖旗乡朱洼村梁胡庄的中国移动基站铁塔上安装完毕,并与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指挥中心连接成功。该点位的开通,标志着全省“天眼”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天眼”系统是河南省为助力资源保护监管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而专门建设的对违法违规行为和突发事件实时发现、实时推送、实时处置的智慧系统。
“天眼”系统建设主要包括监控设备布设、管理平台建设、数字高清影像制作和应用系统建设四项工作,在整合现有视频监控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在监控空白区域增设摄像头,实现视频监控省域全覆盖;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集立体感知、智能分析、快速反应、精准施治于一体的综合监管系统。系统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对自然资源和生态违法行为等事件的快速反应和精准施治,在有力有效保护耕地,扛稳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此次宝丰县肖旗乡朱洼村监控点位的成功开通,将依托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天眼+自然资源管理”应用系统,实现对监控范围内的土地、矿产违法违规行为和开发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生态修复项目进行有效监管,对地质灾害、森林资源等进行实时监测,对违法违规行为和突发事件进行及早发现、智能提取、自动推送、及时处置,大大提升区域内科学管理水平。
据悉,此次建设的“天眼”系统主要依托“蓝天卫士”现有2万路摄像头资源,并新建2万余路监控设备,整合提升蓝天卫士、雪亮工程、基本农田巡查管护车、“一网两长”等资源,在地质灾害隐患点、产业集聚区、开发区等重点区域和监控空白区域增设高空瞭望摄像头,整合利用全省现有的视频监控资源,有效实现“天眼”系统全省全域视频全覆盖,确保对自然资源监管的全方位、无死角覆盖。
“系统”上线
稳定耕地实现精准监测
打开河南省“稳定耕地动态监测及非农化非粮化动态监管系统”,不仅可以清晰地查到全省各地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情况,还可以精准地查出耕地的动态“去向”,全方位精确查询全类型分析耕地变化图斑合法合规性情况,实现了对稳定耕地的全周期监管和精细化、精准化管理。
为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日前开通了“稳定耕地动态监测及非农化非粮化动态监管系统”,对在全省范围内监测发现的耕地变化图斑,认真开展核实举证,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占用、破坏耕地行为,落实耕地保护屬地主体责任,真正做到违法占用耕地问题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
与此前的耕地占补平衡系统不同,该系统在严格做好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监测的同时,将重点监测耕地变为林地、园地、草地以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等情况,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上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的情况。在耕地上绿化造林、建设绿色通道、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等情况均属于重点监测范围。在耕地上以临时用地名义超期占用耕地、在临时用地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以及耕地闲置、撂荒及非法取土破坏耕作层等情况,也全部实行重点监测。
此外,河南省自然资源厅还建立耕地动态监测监管联动机制,定期会商研判、督察督办,根据卫星遥感、“天眼”系统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比对国土三调及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以全省现有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为基础,在套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永久基本农田、设施农业用地、补充耕地等数据后,形成疑似问题图斑下发各地。各市、县(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一旦收到疑似问题图斑,举证后迅速对问题进行整改。同时还将强化耕地保护年度目标考核,对突破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将严肃问责。
耕地保护任重道远。如果说粮食安全是一座高楼,那么耕地无疑就是下面的地基。我们只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严守“生命线”,护好“饭碗田”,才能从容不迫、自信满满地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