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摘要]当前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仍有一定改进空间。大学生党员认可党史学习的必要性,但党史学习教育模式有待更新;对基本党史知识有所了解,但党史学习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党史学习渠道日趋多元,但网络平台的学习成效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将从工作保障、内容供给、载体建设评价与改进等方面入手,构建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工作机制,力求提升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时代新人;党史学习教育;机制构建;党史观
[中图分类号]D26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28X(2022)01-0064-05
2020年,習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强调:“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这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指引和遵循,要在引领大学生党员形成正确党史观的同时,引导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的青年力量。
一、提升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成效的必要性
百年党史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对于大学生党员坚定使命与担当、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毛泽东曾指出:“现在大家在研究党的历史,这个研究是必须的。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这也印证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的必要性所在。
(一)有利于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相关工作要求,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第一,提升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成效,有利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发文,强调要在青年学生中加强党史教育,开展教育活动。多措并举提升当前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效果,有利于推进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精细化、体系化,促进大学生深刻理解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理性分析党史中的经验成就与曲折失误,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科学评价党史事件与人物,引导大学生对党史学习进行学思践悟有机结合,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落实落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
第二,提升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成效,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百年党史尤其是改革开放史是一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共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奋斗史与实践史。改进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成效,能促进大学生党员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优越性,促使大学生党员积极投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有利于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工作要求,充分彰显中共党史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第一,提升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成效,有利于推进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明确了立德树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地位与重要作用。百年党史涵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是一部具有理论深度与情感温度的历史教科书,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与经验范本。改进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实效,能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持续提升大学生道德水平与综合素质,同时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吸纳更多优秀青年党员投身于党的伟大事业。
第二,提升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成效,有利于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百年党史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涉及理想信念、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等方面,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与应用价值。通过改进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实效,将百年党史育人资源充分发掘并应用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大学生党员的价值判断、学风塑造、职业选择等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具有现实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党员学习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有机统一,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育人成效;也能使青年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成长智慧,真正做到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与个人成长成才深度结合。
(三)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党员的使命担当,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第一,提升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成效,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担当作为的能力。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性质与宗旨的真实写照。当代大学生党员多为“00后”群体,他们成长于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阶段,在改革开放中接受到多元文化影响,更汲取了精神营养,这样的成长环境使他们的个体意识、自主意识和创造意识更强,而在集体观念、吃苦精神、抗挫能力等方面相对弱化。通过提升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效果,使大学生深刻感悟党史人物的革命精神与担当意识,认识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将传递党史知识与塑造学生个人修养结合,引导学生学党史、悟党史、用党史,以党史教育强化大学生使命与担当。
第二,提升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成效,有利于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是时代新人的重要素养,但是少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党史观遭遇了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例如,党史娱乐化解读、西方不良意识形态宣传等,使大学生党员对党史的理解存在质疑态度与片面化倾向,严重影响时代新人党史观的正确树立。通过改进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效果,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共党史,从而形成正确的党史观。在此过程中,能够更好发扬大学生党员在高校中政治引领和行为引领的示范作用,展现勇于担当、积极奉献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风采,引领更多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向党组织靠拢。这不仅可以厚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也可以促进更多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的现状分析
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的现状,课题组成员走访了上海市8所不同层次的公办高校,对学生党员开展访谈,并以问卷调查形式对上海市20所公办高校发放约1500份问卷,问卷回收有效率达97.8%。调研结果分析表明,当前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但是仍有一定改进空间。
(一)大学生党员认可党史学习的必要性,但党史学习教育模式有待更新。目前,在校大学生多以“00后”为主,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见证者与亲历者,能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积极作为,使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高度认可。因此,他们有兴趣去了解和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能够认识到加强党史学习对于拓展自己的知识、提高党员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很多大学生党员反映,目前党史教学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传统说教层面,吸引力有限,党史学习教育模式亟待更新。部分学校在进行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时,仍以教师主题讲座、党员小组集中讨论学习为主要形式,学习教育形式没有及时更新。此外,部分高校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还停留在“学”的层面,实践性活动较少,大学生参与感不强,学习知识到实践成果的转化尚未找到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党员对基本党史知识有所了解,但党史学习效果有待提升。一方面,很多大学生党员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性质与宗旨等基本常识,但对百年党史缺乏系统性、全面性认知。他们中多数对抗战时期的中共党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较为了解,这与抗战题材优秀文艺作品及新时代以来出版的大量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通俗性读物有关。对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的历史相对陌生,需要进一步增加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的广度、深度,以培养学生大历史观,增强历史自信。另一方面,虽然大学生党员对党史知识有所了解,但他们对于知识的运用以及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入脑入心效果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部分大学生存在入党前后表现不一致,在入党后对党史学习有所放松,先锋示范作用较低,学习效果未能很好呈现;部分学生对党史学习停留在“死记硬背”阶段,入脑入心实效有待提升。
(三)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渠道多元,但网络平台的学习成效有待检验。调研结果表明,微信、微博、抖音、哔哩哔哩(B站)成为大学生获取党史知识的新渠道,对《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紫光阁”等平台或账号关注度较高,充分体现了网络平台逐渐成为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的主要阵地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网络平台的学习效果有待进一步检验。一是现代大学生处于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的时代,碎片化阅读泛滥。一些“标题党”信息、夸大其词的推送,使得大学生受到片面信息的侵扰,不能形成完整、全面、正确的认知判断。二是部分影视作品、短视频存在着泛娱乐化、庸俗化、西方意识形态化的倾向,对党史人物与事件的细节进行片面解读,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容易造成历史虚无主义。三是野史、秘史见缝插针,削弱了党史学习教育政治性的同时,容易诱使大学生丧失历史自信,形成错误判断,从而做出错误的行为选择。
三、全方位构建
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工作机制
针对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的必要性与现存的问题,本文拟从工作保障、内容供给、载体建设、评价与改进四方面入手,全方位构建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工作机制,以提升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一)构建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的工作保障机制。第一,加强顶层设计,确保育人成效。加强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成效需要建立覆盖高校组织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各学院与任课教师、辅导员、团委工作人员的领导保障机制,为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设立专项项目与资金,确保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稳步推进。
第二,联动校内校外,统筹教育资源。一方面,在校内统筹好相关院系学科,全面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研讨、设计工作,增强理论内容精准供给。另一方面,积极与上海市域范围内其他高校、学会、智库联动,搭建多元开放的学习平台,共享党史教学资源。在内外联动中,拓展学习路径、开拓教育空间,培养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学思践悟的综合素养。
(二)构建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的内容供给机制。第一,利用好上海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不能仅仅依靠书本知识,更要开拓入脑入心的多形式融合教育渠道,重视打造持续性、终身性的教育影响力。推广红色资源现场教学活动,让学生实地进入到党史事件发生现场,提高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开启多感官、沉浸式的学习模式。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资源禀赋深厚,城市中散布的遗址、遗迹、遗物记录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岁月与历史记忆。从调研结果看,很多大学生党员并没有实地参观过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陈云纪念馆等在上海具有代表性的红色场馆。在后续的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红色场所的教育意义与特殊作用,将上海市红色资源考察调研纳入到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的教学体系中,打造行走的党史教育课堂,展开多维互动式教学体验,形成对书本知识的有益补充,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优化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体系。
第二,重视高校自身的党史教育资源的发掘与利用。上海很多高校都有自身的党史文化渊源与传承,例如,复旦大学的陈望道校长曾经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出重要贡献;同济大学的殷夫主动放弃安定丰厚的生活,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于革命浪潮。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党员党史教育时,应重视利用校史校情资源,以文化环境熏陶拉近青年学生与党史人物的距离感,增强校园优秀文化的传承发扬。同时,可以邀请本校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与现场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历史事件与党的宗旨、方针、政策,将历史事件与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相关联,以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效果。
第三,打造“内容为王”的全方位党史学习教育知识体系。首先,设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增强教学内容针对性。百年党史时间跨度大、历史事件多,党史知识体系构建较繁杂,因此要依托相关专家、教授、教师等,开展细致周密的教研活动,立足实际情况精选党史学习教育内容,设计符合本校师生情况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坚持“内容为王”,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党史学习教育体系。其次,针对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大学生党员对中国共产党重点历史阶段、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学习基础,全面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实绩和实践历程。再次,将大学生党员的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统筹到学习“四史”的全局中,在党史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大历史观,增强历史自信,促使学生更加系统地认识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三)构建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的实时传播与载体机制。第一,不断更新党史教学中的工作方法,提升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成效。开展专题式教学。在对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内容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开展专题化、主题式教学,讲深讲透党史知识,避免“大水漫灌”,注重将党史知识与不断发展的社会时事相结合,以历史经验关注、分析社会现状,增强中共党史的说服力、生命力。开展交互式教学。针对调研中出现的“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充分依托和發掘上海市、本校的党史文化、红色文化育人资源,开展多场景交互式教学,带领大学生党员走进历史场景、重温历史片段,给予大学生真实的历史事件发生感,深刻体会党史叙事发展变迁过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第二,建立研学小组,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调研结果表明,随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持续完善,学生间涌现出了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红色作品的好风气,很多青年学生自觉建立了读书小组,研读《毛泽东选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党史重要著作。在后续的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中,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自觉性,鼓励大学生党员依托学习小组进行自我学习教育。同时要延展学习小组覆盖面,引导非党员的学生共同参与、研讨,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头雁效应”;另一方面,推行读书打卡、党史知识打卡等鼓励措施,调动学生学习党史的积极性,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趣味化、常态化。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引导学生回顾革命记忆、感悟领袖魅力,在自觉学习党史知识中汲取有利于自身成长的力量。
第三,构筑多载体的传播机制,形成宣传合力。针对当前网络传播载体在大学生党员群体中的适用性与受欢迎程度,立足不同网络传播平台的特点,多平台分众化设置党史学习教育网络热点。尤其注重结合历史节点、重要节日进行主题教育,占领网络阵地,引导更多大学生党员投入到网络学习中。同时,推动纸质的党史知识多载体、可视化、立体化传播,以年轻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拍摄短视频、打造微党课的方式,从讲故事、说道理等通俗易懂的角度切入,提高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积极性。
第四,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体系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板块,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课程知识讲授时,要提高自身党史素养,向学生主动讲、经常讲、讲透彻党史知识,引导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党史事件与人物,将历史事件与变化发展的社会实际结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百年党史涉及的领域众多,如中国共产党百年科技工作史、环境保护史等,这也需要任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结合相应的历史叙事、发掘党史中的育人元素,以课程思政的形式凝聚党史育人的合力,努力将党史学习教育和大学生的课程思政、思政课程融会贯通。
(四)构建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的效果评价与反馈机制。第一,对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展开多元评价。大学生党员对党史内容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因此重点是增强过程性考核与应用性评价。定期对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效果进行过程监测。考察大学生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是否积极参加相关活动、是否做到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个人专业学习、个人成长成才有机结合;是否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对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效果的应用考核。考察大学生党员在党史学习过程中,是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否吸收非党员学生一起学习、是否拓展党史学习的辐射面与覆盖面等。
第二,针对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效果,建立实时反馈机制。建立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台账制度,做好过程记录与考核。及时将大学生党员的学习效果反馈给授课教师、辅导员、团委书记等相关负责人员,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党员的党史学习补缺补差,并调整下一阶段的党史学习内容与计划。
经调研分析得出,提升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十分必要,不仅能增强大学生群体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也是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环节。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本文从构建工作保障、内容供给、载体建设和评价与反馈机制入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力求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的覆盖面、传播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