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东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代汉语表达中口语与交际是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活动,其核心之意为“交际”,即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功能,语言虽是一种符号,却是负载情感与意志的指向性活动工具。小学语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笔者在此结合现实情况探讨了口语交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优化口语交际教学的路径对策。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存在偏差
1.课程设置不能满足目标要求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小学语文“重读写,轻听说”的教学模式被社会广泛认同,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缺少相应的政策引导,只开设了一门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则根据课标要求涵盖了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但教师不能很好地将口语作为重点专门进行教学,教学设计中也没有明确教学学时、教学组织、教学考核等具体要求,教师授课自主性强,课堂缺失必要的教学规范,小学生接受口语交际训练的时间得不到保障。
2.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从开发利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资源情况来看,除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些口语交际话题外,教师没有专业的指导用书和辅助教材,再加上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没有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或培训班,教师对新课标“口语交际”阶段性培养目标的认知又存在个体差异,导致口语交际教学缺乏一定的专业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3.教学设置话题的目标性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有差距
小学语文课本中,话题设置缺乏时代感,与学生的日常联系不紧密,兴趣吻合度不高,较难使学生产生共鸣。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内容“名字里的故事”,注重听、说、问、答和转述的训练。但现实中并非所有的名字都具有特殊含义,为了完成“讲”的任务,家长现编现造的故事也就脱离了实际,学生自然也很难产生共鸣,从而导致口语交际训练成效不佳。
(二)课堂教学质量亟待提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了新的要求与实施策略。但在我国教育考试评价制度大背景下,升学率、成绩排名带给教师的无形压力使得课堂教学聚焦考点展开,对未纳入考试范围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课堂教学时间随意化
新教材中口语交际从课后习题中分离出来,平均每两个学习单元后独立设置一个口语交际教学环节,并提出教学目标。独立的教学环节在某种程度上明确了课时要求,但在训练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的计划进度授课,教学时间基本穿插在语文课堂上,对其重视的则利用一节课或半节课的时间,不重视甚至忽视的则一带而过,以课后习题的方式取代课堂教学。因此,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没有固定时长。
2.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化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以课堂提问替代口语交际教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很少有教师引入翻转课堂、课堂讨论、主题演讲等训练模式,教学模式呈现单一化、简单化。课堂问答对教师而言,专注点落在学生是否掌握理解了知识点,而非学生的发言是否有逻辑,其他学生是否会认真聆听等。对小学生而言,作答则是机械地重复课程知识点,是一个被动接受与记忆输出的过程,问答没有形成良好的交际语境,缺乏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交际互动,较难实现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
3.课堂教学评价格式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与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引导与指向作用。对学生客观适度的鼓励性评价,可以调节学生从心理上对学习价值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科学的评价让学生建构起学习自信心,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基本采用口头表扬的方式,如“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表达流畅、你真棒!”等,偶尔也会通过奖励小红花、学习用品等方式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评价形式单一,内容格式化且枯燥乏味,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教师将部分课堂教学内容转移至课后练习,借助网络打卡等形式辅助教学,对学生的评价统一使用表情包、模板式评语等,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没有发揮教学评价的育人功能。
(三)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足
1.自我信心不足
一个小学班级里,课堂上能积极主动举手发言的同学仅占少数,且一般是固定的几个同学。他们思维活跃、心理素质好,发言时不紧张、不胆怯,口语表达能力较强。但大部分学生在课堂或特定场合发言时会表现出胆怯、紧张、表达不流畅等问题。他们认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好,羞于交流,长此以往也错失了锻炼自己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提升,自我效能感低。
2.口语交际素养缺失
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一些学生不善于听别人讲话,不耐心去听,喜欢插话或打断别人发言;公共场所不注意礼貌和举止文明,大声喧哗打闹,影响他人;不主动或不愿意与长辈、朋辈等打招呼问好,对长辈不使用敬语;在特定场合公开发言时,声音不够洪亮,害羞,缺乏自信等问题,口语交际素养亟待提升。
3.口语交际环境欠佳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设备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口语交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通过肢体、表情、语言等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方式被微信留言、表情包、网络符号等互联网交际行为所弱化,口语交际的逻辑性、条理性、流畅性等要素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优化对策
(一)推进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设置,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语文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的格局。而语文课本作为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资源,按单元主题设计的话题内容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拓展口语交际教学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学校可组织教师立足时代特点,围绕国情、省情、校情,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情景、课外活动等编写口语交际校本教材,增强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操性。另一方面学校还应注重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推进慕课、微课、电子画报、短视频等教学资源建设,加强网络学习平台、手机App等客户终端的开发利用,起到规范标准、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互帮互学
协作和交流学习的好处之一是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和促进。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愿帮助”同学的思想,其次是教会学生“会帮助”同学。平常在没有教师介入的自然状态下,小学生之间的帮助无非就是互相给出答案。鉴于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尽量避免这个缺点,教师要选好“帮扶对象”,视实际情况而帮助同学。
在学校里与班级中,学生的交流机会是很多的。上课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同班同学可以进行口语交际活动,互相学习,彼此促进。下课时不同班级之间的学生也有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学生要借此机会发现同学口语的优秀之处,借鉴它、学习它。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场所,处处有知识之花的绽放,时时有知识之果的馨香。学生要多留心、多观察、多学习、多体会、多应用,这样口语交际水平会很快提高。教师也要利用好学校课外时间,倡导学生多学习。此外,教师要与学生家长联系,让学生适量看一些电视,或上网学习一些优秀的口语交际情景,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定会取得令人惊讶的效果。
(三)建立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包含教师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学生学习态度等诸多因素,具有引导、诊断、鉴定、反馈、育人和选拔等多种功能,是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要结合小学语文新课标,结合新课改评价方法,构建口语交际教学的规范与流程,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以科学性评价为原则,以全面性评价为范畴,以激励性评价为支撑,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素进行全面评价。二要把握评价主体的多样性,评价主体不仅只是教师,还可以是同学、家长等。三要把握评价形式的情境性,置身特定的情境中,被评价人的口语交际能力会在情境发展中真实反映出来,这样的评价才会客观、全面、有效。教师或家长在评价时也应注意以鼓励为主、以多提不足之处为手段,引起学生对不足的认识,避免小学生产生自满骄傲的心理。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还需推动评价结果的合理运用,将结果纳入学生课程考核、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审等考评体系,确保教学评价体系落实落地。
教会评价的正确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师的主导性身份要让位于学生,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与交流为主。学生共同探讨时常会有“走过场”的情况发生,只是形式上的学习。这时,教会学生评价同学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包括讨论期间的评估(同意、分歧、补充学习)和家庭作业期间的评估。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必备的重要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要加强口语交际训练,以科学性与学生主体性为原则,强化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質,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语文教师要在学生的口语教学中采取积极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