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荣
数学是一门重视逻辑运算能力的学科,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应把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作為教学的重点内容,尤其是简便计算能力的培养。因为小学四年级数学正是向高年级数学过渡的重要阶段,由简单计算向复杂计算的过渡,对学生后续数学学习的影响很大。因此,作为数学老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
一、坚持学生的口算训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的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计算结果,有的学生需要列式笔算,这是因为他们发现了简便运算的技巧,从而提高了运算的效率。
比如,35+45+55=135,一些同学发现了规律45和55相加等于100,再加上35就是135。而有的学生需要对三个数进行加法运算,才能得到结果,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这些学生对简便运算不熟悉造成的,而掌握了这个规律的学生就可以直接通过“视算”得到结果。
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要想提升运算速度,就必须重视简便运算能力的训练,主要训练的方式就是持续性训练,要求每日给学生提供一定量的简便运算题目,通过重复训练,由“笔算—心算—视算”,让学生掌握常规题型和数值固定模式,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拿到题目之后,马上就会调动思维活动得到结果。
二、把握运算规律
事实上简便运算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运算性质和规律,通过熟能生巧的持续训练,才能取得理想的运算能力。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对于简便运算只重视了练习题的训练,而忽视了运算规律的归纳与整理,从而影响了教学效率,学生没有掌握更多简便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学生一般都知道4×25=100,可是在计算8×25这个数式时,却不会把它分解成2×4×25,从而很快地得到计算的结果。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对乘法的“结合(交换)律”没有掌握,因此,在简便计算教学中,老师一定要让学生牢固掌握一定的运算规律,明确把握多种运算的规律和性质,这样才能大幅度提升自己的计算速度。
一般来说,常用的运算规律和性质有以下几种:加减乘除法的性质、差(商)不变规律、加减乘除法的结合、交换、分配律等,对于这些运算的性质和规律,老师要带领学生做好系统整理,进行细化归类,帮助学生提高运算的速度。
三、整理常规题型
有些学生的运算速度不快,其主要原因还是对简便运算的题型没有掌握好,在运算时思路方向出现了错误,导致计算速度慢,结果不准确。
比如,针对算式(8+4)×25,到底运用哪一种规律和性质,许多学生在做题时,把能想到的所有规律和性质都会梳理一遍,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思路,直接影响了计算的速度。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对常规计算题型做好整理,以备不时之需。在具体简便计算教学中,老师可借助思维导图把这些题型做好分类,并进行专项简便运算训练,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计算技巧。
一般来说,小学四年级可能涉及的简便计算题型有以下六种:
一是加法结合(交换)律的计算,二是乘法结合(交换)律的计算,三是乘法分配律的计算,四是减法性质的简便运算,五是除法性质的简便运算,六是“拆数移补”简便运算。如果学生掌握好了这六种简便运算的题型,可用于普遍的简便计算题中。平时老师要组织学生整理、归纳好这些常见的题型,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从而提升计算速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做好针对性训练
在简便计算教学时,老师切忌运用“平均式”的教学方式,因为这将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在进行加法计算规律学习时,如果学生已经全面掌握了这类题型的计算,就没有必要再花时间去重复讲解和训练,而应带领学生去查缺补漏,强化薄弱环节,做好针对性训练,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
比如,有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弱,针对这一点,老师可精心设计一些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题目,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计算下列式子:4×7=?25×4=?25×28=?这就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训练题目,仔细观察学生就会发现,前面两式的计算能成为后面式子的思维导引,明白了这一点,学生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从而快速地得出计算结果。
总之,在小学四年级阶段,学生的数学简便运算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快速计算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简便运算,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数学老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简便运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