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实验下小学课堂深度学习现状分析

2022-06-27 18:41陆逸茹
新课程·上旬 2022年21期
关键词:实验班生活化深度

陆逸茹

根据文献资料显示,虽然深度学习的内涵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由于学者关注深度学习从而理论研究成果颇丰,而课堂实证研究并不多。本文将深入小学课堂教学第一线,调查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现状,探析其问题成因,尝试提出优化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背景分析

小学阶段以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点,这在教材中随处可见。生活中的数学也是学生学习效率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数学中“生活化情境”是基础,也是现在的重点和难点,但这类实际问题反而成为学生畏难的“磐石”。

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尚在培养和加强阶段。课堂中如果要体现生活化情境,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过程:以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为素材,创设一个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学习数学,以此来体验身边的数学。但是结合现实教学发现,单纯地在几节课中表现生活化情境,并不能使学生很好地解决生活化情境问题,忽视了学生解决生活化情境问题需要的训练有素的阅读力、知识深度的理解力、有效运用的迁移力。

二、对比实验

通过一份实验卷设立对照测试学生小组,经过实验后对相关试卷的得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统计图进行数据对比,结合文献总结实验结论。利用表格软件录入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试卷得分情况,形成实验班和非实验班测试卷统计表,利用公式计算每道题的整体平均得分情况,形成平均分的数据对比图。

选择题第6题是一道概念理解题,考查学生的研究水平。学生可利用已经学习的公倍数知识和排列间隔知识,完成选择。具体题目是:在一条60米的长廊一侧,每隔4米挂一个灯笼(首尾都挂)。现在要将每两个灯笼之间的间隔改为5米,共有(4)个灯笼不需要移动。

从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班关于第6题选择题“挂灯笼”问题的得分高于非实验班,且差距较大,实验班研究水平较高,公倍数和间隔问题知识掌握能力较强。

解决问题第2题是一道信息整合题,五个小题分别考查学生的认读水平、概述水平、串联水平、辨析水平和研究水平,让学生调动所学相关知识、采取多种途径和多样方法完成解决问题。具体题目是:某市改革用水收费标准:每户每月的用水不超过6立方米时,水费按“基本价”收费;超过6立方米时,不超过的部分仍按“基本价”收费,超过的部分按“调节价”收费(以每立方米计)。(1)改革后,每户每月用水不超过(  )立方米,按“基本价”收费。(2)改革前用6立方米,需收费(  )元。(3)改革前,每立方米收费多少元?(4)小张家上月用水10立方米,其中(  )立方米按“调节价”收费,一共收费多少元?(5)改革前与改革后,用多少立方米水收费是一样的?

从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班解决问题的信息整合得分情况略优于非实验班。因为题目比较贴近生活,且计算简单,有图像辅助,所以从数据上看两个班显示的差距不大,但是在批改试卷过程中明显能够感觉到实验班答题比较规范、答题步骤也比较符合要求,非实验班的答题技巧在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多加指导和练习。同时批改时还发现,“改革前与改革后,用多少立方米水收费是一样的”这道题大部分学生能够从图像上找到答案,但是另外一个答案只有两个学生回答出来,说明小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答案的非唯一性有待强调与重视。

以上是选取了部分题目的数据作为可视图进行分析,从两个班的平均分来看,实验班的整体成绩的确优于非实验班。

经过教学参与,实验班学生课堂参与感增强,回答问题活跃。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课堂教学方式和内容是一致的,但是自习课10~15分钟获取的内容不尽相同,渗透的深度教學思想和获取的深度思考方法有差异。虽然两个班的教学进度一致,但实验班的学生对生活化情境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有显著差异。同时,因为实验班的“数学阅读”在每单元开始有导学单,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能够发现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关于课前预习阶段的完成程度不同(实验班预习作业完成较好);每个单元结束有思维导图总结,所以两个班关于课后巩固阶段的总结反思完成程度不同。

实验班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疑惑后会查阅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更加主动地与教师交流,能够做到尽量不留问题到课后,学习任务当日甚至当堂能够完成;课后实验班学生有部分学生会询问笔者课外知识,并且班级同伴中经常能见到讨论的画面。

因此,教学中重视生活化情境问题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确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知识。实验班学生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团队合作都表现出了优势,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实验班近一学期都是相对高效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相对更牢固,班级数学学习氛围相对浓厚。

三、主要结论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着力点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习惯,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和知识联结,并且有效地推动学生深度思维和自我反思。

要培养深度学习的学习习惯,学生首先要树立深度学习意识,明确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将学习动力逐渐激化为内在动力;其次,深度学习能力与后天的努力相关,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中要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就好像解决“单位‘1未知”的实际问题,有的学生喜欢用方程解答,有的学生喜欢用按比例分配解答,有的学生喜欢画图解答,有的学生喜欢用算术方法解答,每种方法没有优劣,让学生找到自己最习惯想到的、不容易出错的即可。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问题的解决有多种思考方式和解决策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方向,从而形成自己的深刻学习思维习惯。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关键

教师本身需要掌握多种方式方法才能灵活地针对不同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技术辅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教学结果和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

教师提高对深度学习的理论认识,才能时刻保持状态来在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意识。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阅读文献和各级各类培训来充实自身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观摩深度学习的课堂总结教学经验,并且结合自身与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策略。

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意识才能带领学生有效掌握深度学习的方式,思维深度方能有层次。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障

学校作为发生师生教学行为的主阵地,对于促进学生课堂深度学习具体重要的保障意义。首先,学校要保障师生能够有深度学习的环境,一方面学校可以安排专家讲座、教学研讨等活动,来普及深度学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学校要提高教科研质量,让教师有发展深度学习教学能力的提升空间,让教师能够获取成长的养分,得到成长的空间。

同时,深度学习不仅要求教师个人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还需要一系列科学规范的目标、策略、评价来指导师生行为,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制订一系列保障深度学习持续运作的措施,建立完善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在“双减”政策指导下,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这部分有别于考试定量评价方式的定性评价方式展开讨论与研究,发挥长效的发展观指导下的评价机制,如通过问卷、作业分析、情感分析等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积极发挥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以及监督作用。

四、主要收获

(一)转变知识观和学习观

生活化情境的深度学习的基础是知识观和学习观转变,这种转变已经在现在的教研活动中多次被提及。教学要强调知识处理过程的深度和知识间的关联度;教学要凸显层级性、递进性,增强课堂活动生动性和促进学生批判反思。

(二)提高数学素养

数学课堂教学既然要摒弃对知识的简单传授和机械训练,克服课堂教學的浅表化、形式化,那么教师的教学更应当引导学生从表层的知识学习进入对学科本质属性和系统建构的领悟,这也是数学素养教学的内涵。因此探究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现状、分析其成因便是为提高师生数学素养而努力。

(三)修正数学教学思路

纵观国内外学者的诸多定义,总的来说深度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对已有知识不断进行批判、反思、重组,在不同情境中顺利迁移应用,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2015基础教育版《地平线报告》对“探索深度学习方式”达成共识,其中明确指出开展深度学习策略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日益深远。研究小学生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现状,了解存在的问题,剖析可能造成的原因,尝试提出可行的解决策略,对教师教学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意义,同时更希望对提升学生学习品质、改变学生学习状态起到一定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思维,对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供了有效途径,可以使学生养成深度学习的良好习惯。这对学生自身的成长意义重大。由此可知,小学数学教师研究探索深度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猜你喜欢
实验班生活化深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