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新慧
校园文化能够体现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还能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有助于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校园文化不但包括物质文化,还包括精神文化。和谐、美丽校园建设,需要充分实现文化育人价值。以文化的包容力和亲和力塑造学生品格,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深入剖析文化育人之内涵,经过实践探索出文化育人环境的优化策略。
一、文化育人内涵解读
文化是信念的源头,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民族的强盛,都需要文化支持。营造文化育人环境的重点就是塑造学生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校园文化育人的灵魂所在,可将其融入文化建设过程当中,组织教学活动和班会活动,引导学生内化校园文化,践行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塑造文化育人环境的关键之处是使用学生较为认同的文化形式,提高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能够从内心对校园文化产生认同感,这样才能将文化内化于心,并且外化于行,彰显文化的育人价值。此外,创建文化育人的环境突破点在于转变师生行为。文化和人类行为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营造文化环境,需要从行为改变角度入手,使文化真正和师生的身体、心理相互融合,进而提高个体的文化素养。
二、建设美丽校园,优化校园文化育人环境的主要策略
(一)树立文化育人观念
美丽校园的建设应该发挥文化教育价值作用,以文化引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文化不但是具有固态形式的文字,而且还能体现人们的行为和处事态度。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从教师育人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优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学校方面,应该自上而下树立文化育人观念,明确办学宗旨和定位,树立人本观念,将学校育人核心价值观体现出来,让全校师生能够自觉遵守。与此同时,教师应该主动了解与学习校园文化,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肩负文化育人使命,将校园文化和教学实践相互融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和文化有关的校园活动,提高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创新意识与文化自觉。只有教师树立文化育人观,才能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二)以人为本丰富育人内涵
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以人为本。教育者属于文化的创造者,学生是文化的享受者和传承者,文化环境的建设应该遵循人本理念。新时代,为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教育者应该按照学生成长规律探索育人路径。具体而言,文化建设应该从办学理念和特色方面入手,考虑教师能力成长和学生成长的客观需求,明确文化育人观念,建立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实现文化育人的价值。同时,还需将文化内容和校本课程或者教育实践相互融合,使校园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能够实现文化层面的融合。教育者应该重視课堂当中文化的渗透,营造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此外,学校方面应该兼顾校园物质、精神、制度、环境等文化的建设,还需关注行为文化的打造,让师生能够身处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中,不断提高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
(三)创新文化育人载体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和文化活动相结合,不断创新育人载体,以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丰富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明确文化育人价值。与此同时,文化建设内容较多,不但有物质文化,还有精神文化,还包括制度文化,无论重点建设哪种文化,都需要形成一致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影响师生行为。核心价值观建设有助于校园文化凝聚力的提升,以此为主线,将校园文化的建设贯穿其中,防止文化建设出现口号化或者标语化等。除此之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也不断发展,让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更加丰富。为实现文化育人目标,还需着重利用网络优势打造“互联网+文化”育人环境,准确把握学生思想与行为,找到文化育人切入点,发挥网络载体作用,使文化育人过程和内容更具特色。
(四)建设长效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为小学校园文化的重点内容,制度文化的建设对于以文育人具有引导作用。对此,可制定长效的育人制度,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具体而言,可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三全”育人理念,整合文化育人体系之内所有要素,制定制度,增强文化的育人功能。同时,还需建立育人平台,将教师的示范作用发挥出来,创新文化育人方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总之,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阶段,需要教育者树立文化育人的意识,融入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创新育人过程载体的运用,通过制定完善长效的文化育人机制,树立文明校风,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完成美丽校园的建设目标。
注:本文系酒泉市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自筹课题“立足美丽校园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的行动探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