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性格的岭南园林理水风格探析

2022-06-27 01:57陈泽宇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建筑与文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造景水池岭南

文/陈泽宇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硕士研究生

梁明捷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副院长 博士生导师 教 授(通讯作者)

1 古典园林理水概述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运用在园林景观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园林理水是对自然山水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由于水无定形,它在园林中的形态是由山石、驳岸等来限定的,掇山与理水不可分离。同时理水也是排洪、防止土壤流失、稳固山体和驳岸的重要手段。

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从秦汉时期“一池三山”的生成期①,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山水园的转折期,到隋唐时期写意山水园的全盛期,再到宋、明、清时期文人山水园的成熟期。大约3000 余年的发展历程[1],水景理法是中国古典园林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岭南园林理水造景风格及其影响要素

2.1 理水造景风格概述

岭南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三大风格流派之一,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与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现存的“粤中四大名园”主要以清晖园、梁园、可园、余荫山房等园林为代表,产生于明清岭南园林发展的鼎盛期,具有畅朗轻盈、通透典雅的总体特征。

理水造景是岭南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岭南古典园林的整体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整体上具有畅朗轻盈和生活世俗性的风格,具体表现在几何状池形和石材驳岸、干栏式亲水建筑、绚丽多姿的建筑装饰小品、丰富多彩的生活娱乐空间等特色,呈现出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2]。

2.2 理水造景风格的影响要素

2.2.1 优越的自然条件

首先,岭南一带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这使得当地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树木体态高大,多以亚热带、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花果种类也十分齐全,这为岭南园林的理水造景奠定了良好的植被基础。同时,通风防热是本地居民要解决的主要生存问题,它反映在理水造景上,就要求尽量利用开敞的建筑布局和丰富的水景、植被等室外环境来达到通风降温的目的。

其次,岭南山地、平原交错,地形复杂多样,河流众多,自然风光婀娜多姿,既有气势雄伟的山脉,又有水网交错的平原;既有奇异的岩溶洞穴,又有碧波荡漾的海湾,这使得岭南园林显现出无园不山、无园不水的特点,丰富的水文资源为岭南园林理水造景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2.2.2 发达的地方经济

岭南气候温和,适宜五谷生长,重视经济作物和多种商业经营。岭南一带有着绵延的海岸线和对外开放较早的港口城市,同时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与东南亚、中东乃至欧洲的贸易往来,也带动了岭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岭南园林的理水建造运用了大量成本较高的造景材料,其中包括叠石、园林小品及引种植物等;另外,岭南园林强调实用性和休闲性,在理水造景上更注重舒适交往型空间的营造,这些都与岭南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浓厚的商业氛围密切相关。

2.2.3 多元的历史文化

由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历史发展综合形成的岭南文化四大特征可以概括为兼容性、务实性、世俗性和创新性[3]。岭南园林理水造景具有多元化和包容性特征,主要是受到了中原文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共同影响。

首先受中原隐逸文化的影响,岭南园林理水造景具有抒情写意的艺术审美风格;其次是本土商业文化、经世致用思想观念使得岭南园林不仅注重审美,更注重实用,主要体现在理水造景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最后是受外来文化影响,岭南规则的几何理水布局有模仿欧洲规整式园林的做法[4]。

3 岭南园林理水造景风格形式特征

3.1 理水的空间布局特征

岭南庭园理水的布局手法与造园规模、地域环境与文化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常见的岭南庭园理水的布局手法有环水式理水、聚合式理水、几何形理水三种[2],并大多与城市、村落河汊水网等活水相通。

3.1.1 环水式理水布局

环水式布局在岭南地区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范例有南越国宫署御苑方形水池及药洲观鱼台。近现代有晚清番禺余荫山房的八角形环水玲珑水榭、东莞可园环绕曲桥和可亭的可湖、澳门卢廉若花园的绕六角亭水池等。

岭南园林采用环水线状式布局理水是在以下客观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一是岭南园林占地规模有限,不能像北方及江南园林在平面上营造大面积水体或过多形式变化,故“以小见大”成为岭南园林的理水常用手法,环水线状式理水便应运而生;二是岭南地处热带,高温多雨,临水建筑出于增大自身空间的需要往往回挑出至中庭水域上,从而形成环水布局,案例有海山仙馆等行商园林;三是岭南地区水网密集,庭院理水往往会与外界河湖相接,从而体现其实用功能性,案例有广雅书院、开平立园等;四是岭南园林的环水式理水布局与当地人信奉的风水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1.2 聚合式理水布局

由于庭院面积限制,岭南园林池水面积一般较小,聚合式理水是为了使水面更大更整体,即所谓的“大分小聚”。如果像北方及江南园林分散式理水会使单个水域面积过小,布局破碎分散,视觉观感较差。在实际应用中,岭南园林中多数以聚合式理水的布局造景,比如清晖园碧溪草堂前矩形荷池、瑜园船厅前方形水池、潮州莼园水池、小画舫斋家庙前的六角形水池等。

而从岭南本土的风水文化上讲,聚合式理水本身也有“聚财”的深层含义,如番禺余荫山房深柳堂和善言邬公祠堂前“明堂”位置均比较开阔,前有宽阔完整的池面,寓聚气聚财之意。另一方面,游人置身其中,光线从中庭上透入,微风拂面而过,位于狭小庭院之中竟有心旷神怡之感;因此,心灵港湾的营造是聚合理水的深层含义,而不仅仅只是为调节气候设计的,从精神层面上使园林使用者感到自由与闲适,进而使园林整体生态环境充满活力和生机。

3.1.3 几何形理水布局

岭南园林的聚合式面状理水多为几何形,主要是受传统几何纹印陶和西方造园文化的影响。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岭南就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几何印纹陶,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几何纹样,而且发展程度高,存在时间长,对后世岭南园林的理水形式建造影响很大。

另外在近代岭南地区与外商贸易的过程中,法国、意大利等西方规则式几何形造园理念传入,当地商人造园主竞相效仿,带来了今日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几何形理水名园。岭南四大名园的主景水池无一不是采用方形及多边形等几何形构成的,这和江南园林的自然式水面有着本质的不同。除了主景聚合式理水外,岭南园林大量运用了诸如鱼缸、水景池、井等点状理水,这是在岭南园林占地狭小的客观条件下形成的。点状式理水经常作为聚合式、环水式水体的补充,一同构建起岭南园林的几何形理水布局(表1)。

表1 岭南园林理水手法分析(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3.2 理水的形态特征

3.2.1 水景的平面处理

岭南园林理水形式活泼,从早期的规整对称式布局,发展到不受程序规则约束的各种形态,这也与岭南不受传统约束、敢于创新的文化特性有关。

理水的水面形式多与建筑形态有机融合,使建筑沉闷的围合状态变得灵动自然,在形式上表现出“随曲合方”的特点,“方”主要是指水体环绕建筑而形成的几何形水岸,如番禺余荫山房的跨水桥廊连接了庭园的南北建筑,以建筑围绕长方形水池为主要空间,从矩形水池到玲珑水榭形成了一条南北对称的景观中轴线;还有顺德清晖园也是以矩形内庭水池为主景。而“曲”主要指自然形态的蜿蜒水岸线,如粤东潮阳西塘,水池呈几何矩形状,伴有山石驳岸,水池与假山交错布置,富有自然趣味;还有佛山梁园的曲形水池,都令人领略到变幻无穷的园林景观。以上这些随建筑形态变化的水面形态,充分体现了水体与自然地形、建筑相互依存、巧妙呼应的布局关系,也说明了岭南园林理水的实用性和灵活性[5]。

3.2.2 水景的立面处理

从理水的立面来看,岭南大多数地区日光照射充足,且常有台风暴雨,所以通风隔热及遮阳防雨成为岭南一带园林理水的重点。有相当一部分造园者运用了亲水游廊的形式,在观景休憩的同时起到遮阴避雨的功效。其次,园林要素被用于装点理水立面的各个层次,进一步突显了岭南园林理水的地域特色,如用精致的西式瓶饰栏杆装饰池岸景观,显得通透轻盈,亚热带水边植物在横向上呈点簇式繁杂配置,在纵向上呈垂直多层次绿化配置,都成为有效汇聚游人目光的手法。这种方式丰富了水岸立面,形成了各种错落有致的景观层次。

另外,水体岸线的立面处理对引导游人观景视线起到重要作用,如理水上的植被、池岸上的西式栏杆、石雕、石舫等丰富了水体立面空间层次。在实际应用中,造园者通常利用水中植物和鱼类将游人的视线向下引导,利用岸边建筑和景观小品向上引导视线,比如在东莞可园主体建筑可堂第四层的邀山阁向下观望假山、绿植和水池,有着十分丰富的视觉效果。

3.3 理水与其他造园要素的因借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园冶》中的精辟论断,强调如何巧妙地因势布局,随机因借,做到得体合宜、尊重自然。岭南园林理水配置和各种园林要素的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具有绚丽多姿、重利实惠的岭南园林景观空间。

3.3.1 水体与建筑

岭南园林规模一般较小,园林空间多以建筑为主,具有“庭园”的性质。其中岭南粤中庭园多以房水相伴的形式出现,房水相伴是指建筑物紧贴水面或悬挑伸出水面,这样伸入水面的建筑物打破了几何形水岸规整单调的布局,同时建筑体又可以通过水面来降温,视野也更加开阔,两者相得益彰。

顺德清晖园的六角亭和澄漪亭,番禺余荫山房的玲珑水榭、深柳堂,还有瑜园里的船厅等水边建筑,都是水体与建筑有机融合的成功案例[6]。

3.3.2 水体与山石

岭南园林的理水池岸多采用规整叠砌的驳石岸,如清晖园、梁园、可园、余荫山房、瑜园等庭园的水池池岸,主要因为园林空间小,池面不大,直立池壁可以节约空间,同时还可以起到稳固建筑物基石和避免雨后泥泞的作用。

驳石岸一般由条石砌筑,或由乱石砌成虎皮面等。驳岸材料一般采用白麻石和褐红色花岗石,这些石材坚实、粗糙、不易受水腐蚀,而且取材方便,广东各地都盛产。但由于其无法随意弯曲塑造成自由的形状,所以水池的形状多为直线组成的几何形状[6]。

3.3.3 水体与堤桥

为了增加人在水景中的游览趣味,岭南园林往往在面积有限的庭院水池中布置各种形态的廊桥以便观景。桥本身就是一道独立景观,不仅可以增加水景的层次感和划分水景空间,同时还可以营造诗情画意的水景意境。园林中的水与桥相映成景,融为一体,丰富了游人的视觉与想象空间;行走在桥上的游人可以不断变化视线和角度,产生“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满足了游人亲水的感官享受。

比如广州番禺的余荫山房,其中浣红跨绿桥廊在端午期间形成的“虹桥印月”景观,就是“水因器而成形”的充分体现。另外,东部池水绕八角亭环流,既可以遮阳避雨,又兼备良好的互通性,是园主人当年会客吟诗作画的绝佳场所,充分体现岭南园林浓郁的世俗性。

3.3.4 水体与植物

在岭南地区,园林中理水植物的配置和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及风格与岭南发达的经济和悠久的文化有很大关系,总体上具有绚丽多姿和重利实惠的风格特色。

首先,岭南地区处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区,植物种类多,四季常青且花期长,尤其是亲水植物,在整个岭南分布广泛。植物种类不仅具有多样性,同时注重经济性。比如经济作物有蒲桃、荔枝、阳桃等,同时观赏性植物有垂柳、沙柳、串钱柳、水翁等,落叶植物有鸡蛋花、木棉、落羽杉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岭南固有的理水植物群,使得岭南园林兼具艺术审美与实用功能双重价值;此外由于岭南园林较小的占地面积,其植物配置除了熟悉植物习性,还对色、香、形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若照搬北方江南堆山或密植的造园方式,必会造成庭园的臃肿和压抑,因此庭园应尽可能达到通透开敞、深远清新的空间效果。另外,鉴于岭南本地的湿热气候,造园时经常会在景观空间中置入大冠幅的常绿阔叶树种,如细叶榕、大叶榕等,这体现了岭南园林丰富繁茂的自然生态(表2)。

表2 现存清代岭南四大名园亲水植物名录(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3.4 理水的意境营造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除崇尚境生象外,还讲求情景交融,理水造景结合园林空间布局和景观要素为游者营造出一种思想感悟的园林环境,达到神、形、情、理的和谐统一。比如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东莞可园的水体周围种植了代表长寿的松柏、代表文人气节的竹子以及代表多子多福的石榴等,这些形态各异的景观小品植物在营造出园林意境的同时也传递了传统文化的吉祥意义[7]。

此外,源于西汉南越宫苑君臣同乐的世俗风格,岭南园林理水更多地让人感受到世俗生活的乐趣,相比江南园林多了一层水乡商业文化的滋养,造园者因势利导,刻意营造出花木常青、涧流潺潺、构筑精巧、色彩艳丽、通透开放的理水景观空间,充分的水资源奠定了岭南园林适于生产、宜于生活的轻巧通透、活泼随意、自然清新的理水文化意境[8]。

结语

理水景观空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重要的部分,影响着园林整体空间的布局结构和面貌特征。从地域文化等多种角度去研究和分析岭南园林理水造景,对于当代的景观及园林设计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当代景观设计师要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塑造出更加具有地域特色,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的园林水景环境。

注释:

①“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主要指太液池和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这种园林模式在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造景水池岭南
忆岭南
手法、奇观与现代生活:胡雪岩故居的园林造景
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与艺术手法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私家花园设计中的应用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雨岭南
小区的水池
叠山经典 雅韵流芳 艮岳与中国园林中的叠山造景
不辞长作岭南人
责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