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 慧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广东 佛山 528137)
近年来,大学生资助政策不断出台,资助力度逐步加大,越来越多的寒门学子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大学生资助政策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措施,是党和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作为资助政策的一部分,进一步保障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但目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设置和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政策的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以梅州市丰顺县农村家庭为调查对象,以助学贷款政策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法,分析助学贷款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知晓度、认可度、执行度、诚信度和满意度,对如何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提出可行的建议。
针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设计调查问卷,随机选取梅州市丰顺县农村家庭作为样本。在2018年7月完成了问卷的发放与回收,2018年的8月完成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深入农村经济困难家庭,依据设计好的访谈提纲进行提问、交流,认真记录并整理访谈内容。
查阅有关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文献资料,了解相关内容及其重要性,为本调研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调研地点以梅州市丰顺县丰良镇西厢村为主,延伸至周边北厢村、东厢村、南厢村等。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9份,有效率为89.50%。
对调研对象的性别、身份、家庭人均月收入和身边人获批国家助学贷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见表1。调研对象中超过60%的为女性、家长,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约20%的身边有人获批国家助学贷款(见表1)。
关于经济困难家庭的认定,我们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于人均月收入<1 000元的家庭,40.00%的调研对象认为是困难家庭,21.67%的认为不属于困难家庭,38.33%的不知道怎么说;对于人均月收入≥1 000元的家庭,49.58%的调研对象认为不是困难家庭,33.61%的不知道怎么说,16.81%的认为属于困难家庭。由此可以看出,关于经济困难家庭的认定,大多数人并不清楚。相关部门应出台文件,明确不同地区经济困难家庭的认定标准,作为资助政策实施的依据,也能为相关家庭申请助学贷款提供指导,真正将政策落到实处。
3.2.1 对政策的了解程度 调研对象对助学贷款政策的知晓情况:约28%的人对该政策完全不了解,约69%的人只是听说过,只有约3%的人很了解。其中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了解较多,基本了解的占62.50%,这说明高校对助学贷款相关政策的宣传比较到位。但是高中生和家长中了解(很了解和基本了解)的分别占16.37%和20.37%,说明高中和社会上对于相关政策的宣传还有待加强(见表2)。
表2 调研对象对助学贷款政策的了解程度(%)
3.2.2 助学贷款类型了解情况 关于助学贷款的类型,62.57%的人并不清楚广东省可以办理哪些助学贷款,20.67%的人知道校园地助学贷款。调研发现农村家庭对国家助学贷款类型了解甚少,尤其是对于生源地助学贷款,知道的人非常少。这也表明需要加大助学贷款宣传的力度,特别是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生源地助学贷款,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家政策,从而让需要的人受惠。
3.2.3 其他资助政策了解情况 对于除助学贷款外广东省高校还有针对哪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这一问题,超过50%的人选择了国家助学金,约37%、36%、31%的人分别选择了勤工助学、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但对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绿色通道等资助政策了解甚少。可见资助政策涵盖内容的普及程度需要提高。
从以上数据不难发现,丰顺县农村家庭对于大学生资助政策了解程度普遍不高。
约60%的人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对大学生完成学业有很大帮助,能够解决上学费用问题;也有约34%的人认为有一些帮助,但仍有较大经济负担;只有少数人认为没什么帮助。如果家庭经济困难需要筹集学费,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和向亲朋好友借钱是大部分人的主要选择(均占27%左右),其次是勤工俭学和申请奖助学金,分别占22%、20%左右。
由此来看,大多数农村家庭对资助政策持认可态度。但是,我们在访谈中也发现一些人初次听到国家助学贷款时,容易与民间高息贷款混淆,以至于谈贷款色变。这也提示我们今后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时,要着重强调其合法性。
大部分人觉得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是有难度的,约占64%,还有约7%的人觉得根本申请不到。关于开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只有约50%的人认为容易。2018年国家已规定取消开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这是一项惠及民生的政策,对想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来说降低了申请难度。
对于助学贷款政策的了解途径,约18%的人主要通过电视、广告宣传知晓,约16%的人主要通过朋友口口相传知晓,约12%的人主要通过网络知晓,更多的人则是通过其他途径如学校对在校生的宣传、大学生下乡访谈调研等对该政策有所了解。农村家庭了解助学贷款政策的途径很多,要提高其对助学贷款政策的了解程度,就要拓宽宣传渠道,特别是加大村委会的宣传力度,发放宣传手册。调查中约15%的人认为广东省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很到位,约35%的人认为宣传基本到位,约31%的人认为宣传不到位,约19%的人表示根本没有看过相关宣传,这也再次说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工作需要加强。
从结果分析来看,相关工作者应提高政策执行能力,保障资助政策顺利实施,包括拓宽宣传渠道、完善资助政策宣传制度、简化程序等。
7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助学贷款是以个人信用为担保申请的银行贷款,必须按期足额还清;但是也有近20%的受访者认为助学贷款是一种纯福利的政府资助政策。这也说明有少数群体对助学贷款的性质并不清楚。未及时偿还贷款或利息将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将使贷款人无法获得其他贷款。对此,约89%的受访者认为会对自己产生影响。
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出大部分人诚信度较好,愿意及时偿还国家助学贷款。资助工作的初级目标是扶贫,终极目标是育人,诚信感恩教育也是资助工作不可或缺的内容。
近50%的人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总体评价较高,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约占24%、26%。
贫困生认定是实施助学贷款政策中最为重要的一步。目前,对学生家庭情况的评定标准混乱、界定模糊,很多受访者并不清楚自己是否属于经济困难家庭,这也导致很多并不贫困的学生冒充贫困生享受资助政策。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指的是经过向他人筹借资金后,其家庭依然不能承担或者无法负担学费以及学生在校学习的生活费等正常支出的学生。但是这个认定标准不够具体,实际认定过程中困难重重。
调查发现,高校助学贷款政策宣传相对比较到位,但是高中和社会对该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直接导致高中生和学生家长对助学贷款政策不了解。很多农村家庭对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及其申请流程知之甚少,因此错失了减轻家庭负担的机会。另外,生源地助学贷款是覆盖面最大、较有效、较长期的扶助措施,且风险小、切合实际、责任明确、贷款人心理压力小,是助学贷款中的最佳选择,理应成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资助形式。但是调查发现,农村家庭对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知晓度很低,可见其宣传力度仍有待加大。
约64%的人认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是有难度的,这可能与开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的要求有一定关系,约50%的受访者认为在村委会、街道办或乡镇以上民政部门开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较为困难,很多人觉得贷款手续烦琐,可能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而且填写相关贷款材料难度很高,申请通过率很低。可见行政化的程序无形中成为助学贷款申请的阻力。
调查发现,有一些人会把国家助学贷款误以为是民间高息贷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助学贷款的申请。另外,有少数人认为助学贷款是一种纯福利资助政策,不用偿还,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助学贷款未能及时还款的现象。
访谈中发现,至今还有部分农村家庭认为“读书无用”,在经济较为困难的家庭,培养一名大学生不仅是一笔极大的投资,而且其收益风险也比较高。这使得一些村民在无法支付子女学费的情况下,选择让子女回来干农活或外出打工。
全面贯彻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必须深入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包括拓宽宣传渠道、完善资助政策宣传制度。高校是宣传学生资助政策的主阵地,除此之外高中和社会也要担负起主要宣传责任。针对农村家庭,村委会应定期宣传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让贫困生家长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另外,可以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渠道进行政策宣传,实现高校、银行以及民政部门资源共享,让更多的信息化平台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为精准高效的资助提供信息宣传保障。
制订精准规范的执行程序,特别是对贫困生的认定程序。2018年国家已取消开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的要求,这对想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来说极为有利。但是如何准确认定贫困生仍然困难重重。建议从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在校期间生活情况、父母工作状况、是否拥有手提电脑或高档交通工具(如高档自行车)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对相关指标赋予权重,构建科学、公平、合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
应大力推进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一是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学生助学贷款信息化管理体系,特别是生源地贷款应实现受资助学生的信息化管理和网上评审,从而提高助学贷款工作效率和透明度,规范工作流程;二是通过建立动态数据库,实时掌握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程度、受资助情况以及现实表现,从而保证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信息化工作能力。
近年来,网络媒体经常报道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无动于衷,对给予过帮助的人群缺乏感恩意识。因此,加强对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的感恩诚信教育刻不容缓。要不断探索教育形式和方法,运用知行合一的方式,将诚信观念渗透到每一个受助者心中。同时,还要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纳入个人信用体系加以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