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意识培养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始终

2022-06-26 12:09兰全贵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生

兰全贵

摘要:创新是竞争与发展的最原始动力和不竭源泉。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能力提升,应与一个人接受的教育同步共振。本文以“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命意,从“提高兴趣”“贴近生活”“实践交流”“质疑求异”和“拓展思维”五个方面探讨了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数学教学

创新之于个人、民族和国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堪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兴旺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升,应顺应人的成长规律,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势在必行,而且要与教育教学过程相与而行。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培养着力越早越有成效,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应成为重要的培养载体。

要确实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应该有扎根于课堂的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努力。

一是从提高兴趣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稳定性差的性格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会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学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理论知识讲解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就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对产生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应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提高兴趣。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有趣的数学故事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教学展现数学的神奇魅力和趣味性。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数学与实践相结合,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是从贴近生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把一些数学知识和概念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贴近生活实际去学习数学,使其主动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小学数学“百分数”的教学中,外面可准备几种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如:饮料瓶、食盐包装袋、超市的打折宣传页等,在讲解了百分数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在以上物品上印刷的数字中寻找百分数并说明为什么它是百分数,百分数的特征是什么。通过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更好地理解了百分数的数学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是从实践交流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实践,采用实践交流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变教师的“教”为“引”,边学生的“被动学”为“主动学”。教师的“引”要符合学生实际,创设学生动手动脑、实践交流环境。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让学生分组实验,每组采用1个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3个圆锥体,将圆柱体中盛满的红色液体倒入圆锥体中,同学们会发现什么?再将三个圆锥体盛满的液体倒入圆柱体,又能发现什么?通过学生动手实验、互动交流,讨论得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存在这样的关系:圆柱体体积=圆锥体体积×3。由此得到圆锥体体积公式,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公式,在自己实践中获得扎实知识。又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中,“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时,教师拿出活动角,让学生动手操作:①使活动角变大,边是不是变长?②使活动角变小,边是不是变短?③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角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动手,剪活动角的边,得出结论: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探索规律,突破难点,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是从质疑求异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的能调动学生思维感官的数学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使学生质疑求异,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中:“一根铁丝正好围成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现在如果要改围成长8分米的长方形,宽是几分米”?学生一般能有以下两种答案:(5×4-8×2)÷2=2(分米);或5×4÷2-8=2(分米)。通过引导,学生又想出新解法,5×2-8=2(分米);5-(8-5)=2(分米),并指出长方形的一条长边与一条宽是原正方形的两条边。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求异,打破常规去思考问题,在數学学习中多问为什么,同时向学生宣传哥白尼、爱因斯坦、哥德巴赫等科学家尊重科学、敢于质疑挑战、坚持真理的好品质,使学生认知质疑求异与思维创新的关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五是拓展思维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数学被称作是“思维的体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是极其重要的,小学一二年级里,简单计算和认知是主要的学习方向,到了三年级数学题目难度增加,仅有计算能力是不够的,而且要有解答“高难度”题目的能力。这类题目往往是考察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题:①△+□=19,②□+○=18,③△+○=17。“△□○”三个图形分别代表什么数值?很多小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我们看能否想办法先求出其中一个的数值,先把△+□=19,□+○=18合并相加得△+□+□+○=19+18,调整一下顺序后,□+□+△+○=37,这样就比较直观了,□+□+17=37,□+□=20,□=10.由此得出△+□=19,△=9;□+○=18,○=8。通过此题,可看出计算并不难,解题思路才是难点,所以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尝试多做一些思维能力拓展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需要教师有担当肯探究,不断创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教学,2012(04);

[2]徐万年.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才智,2018(06);

[3]张兵.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 科学咨询,2019(03).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