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为不教”教学观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实践研究

2022-06-26 21:16季春燕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7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季春燕

摘要:“教为不教”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对于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教为不教”教学观的指导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和探索的焦点性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为不教”;深度学习

“教为不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对于我国现代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样具备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价值。具体来说,“教为不教”要求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可以说,“教为不教”思想既是我国当前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方法。基于“教为不教”的思想,我国教育领域陆续提出了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方法,成为了实现“教为不教”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阐述了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最终达到“教为不教”的效果和目的。

一、深度学习的概念

从概念来说,深度学习的重点和核心在于“深度”二字,具体来说主要由四方面的内涵:

首先,深度是指知识和问题的难易程度,利用有难度的、有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此类问题能够为学生制造出一定的认知冲突,进而为深度学习的进行和展开奠定基础和条件;

其次,深度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程度,具体来说就是学生是否有效且深入参与到学习当中去,这也是深度学习是否发生的过程性表征;

最后,深度还指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度,通过深度学习,学生是否能够抓住知识的本质、举一反三、发散思维等都是深度学习是否产生成效的重要表征。

总之,深度学习就是指引导学生深入、有效的学习知识,实现知识的纵向深化和横向拓展以及思维的由浅入深和由窄及广,使学生能够灵活的掌握各项知识并能灵活的学以致用。从这个角度来说,深度学习的方式是实现“教为不教”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二、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实践设计

深度学习的教育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其养成正确的数学观念。通过深度學习,可以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有效的激发,对于部分学生不想学、不会学、记不住以及不会用等现象可以进行有效的解决。这种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核心素养育人的基本理念,使小学生们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达到“教为不教”的效果。

(一)以数学问题为抓手,进行自主学习课堂设计

以数学问题为抓手来进行课堂设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自主学习的课堂设计,分别是发现问题、生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由浅入深的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进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以《分数的基本性质》课堂设计为例,教师以“小猴分饼”故事为例,由浅入深的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故事中老大分了1/4,老二分了2/8,老三分了3/12,此时学生就可以发现三兄弟分的饼是同样多的。此时教师就可以提问:“为什么会同样多呢 ”,并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学具进行探索和展示,学生可以利用线段表示和图形表示的方法进行对比证明三兄弟分的饼同样多。此时教师可以继续提问:“那么同学们,怎么能创造出一组相等的分数呢?”,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不断的探索,最终可以得到某种数学规律,例如每个分数都有无数个与它相等的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与相同的数相乘大小不便等等。

(二)以现实情境创设为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深度学习当中,为了达成学习目标,往往会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引导学生代入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使其可以能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必须要确保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如果问题脱离实际,则是严重影响学习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探索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例如“小明和父母去电影院看电影,成人票40元一张,儿童票20元一张,那么2张成人票和1张儿童票,一共要付多少钱呢?”通过问题中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能够通过对生活常识理解迁移到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当中去,既有利于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又锻炼了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通过数学探究活动,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探究活动开展和实施深度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首先,教师需要以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为基础,参考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基础,设计出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其次,教师还需要提前预设和思考探究活动中可能出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准备好应对方法,充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交流和讨论;最后,在数学探究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不断的提问、追问等方式,来促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学习,最终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以《100以内数的认识》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课前“羊群”主题图,主题图中羊群不断移动,教师提问:“谁能数清羊群有多少只样呢?”,此时由于羊群不断移动,学生很难数清,教师可以再次提问:“那么怎么想一个办法来解决呢?”,此时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与探究就能够想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教学法、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以及设计数学探究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对于学生现有数学能力的提升以及未来的数学学习可以起到很好的基础性作用,而这也是“教为不教”教学观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袁怡娴. 浅谈教师如何把握”教为不教”理念下的角色定位[J].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7(4):80-81.

[2]苏巧真. 走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度量教学[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2(1):39-41.

[3]于然,赵世恩. 深度学习的内涵与教学实践——以小学数学为例[J]. 数学教育学报,2021,30(1):68-73.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