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新媒体成为公众接收新闻信息的主要方式。在便捷公众生活、带给公众丰富新闻信息的同时,新媒体也加大了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影响力。互联网中隐含大量良莠不齐的新闻信息,这些信息会给公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带来消极影响。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引导舆论正向发展尤为重要。基于此,文章立足新媒体视角,阐述了新闻舆论监督的价值、特点,剖析了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索了相应的应对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舆论监督;特点;问题;应对思路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8-0119-03
舆论监督是公民宪法权利(监督权)的体现和常见形式。舆论监督常与新闻媒体联系在一起,不过新闻舆论监督只是舆论监督的一种。新闻媒体承担着传播新闻、正向引导社会舆论的职责,并成为最适合实施舆论监督的“操盘手”,新闻舆论监督也自然成为舆论监督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发布的门槛大大降低,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与传播者,这导致网络存在大量不良信息,给公众价值观带来消极影响。新媒体让新闻舆论监督面临严峻挑战,只有不断完善优化新闻舆论监督思路,才能维持正常社会秩序。
一、新闻舆论监督的价值
新的時代背景下,新闻舆论监督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缓冲矛盾、社会预警这两个方面。在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民众需要借助平台来发表意见、宣泄情绪,而新闻媒体可充当民众的泄气阀,让民众能够顺利实现为自己、为他人不幸发声的愿望。这里的缓冲矛盾主要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可通过倾听民众心声、解决民众之急难愁盼等方法,舒缓民众的负面情绪,减少因民众不满、愤懑情绪较多而给社会造成的一系列恶劣影响,进而达到缓冲、减少与化解矛盾的目的。所谓社会预警,即大众媒体通过监督,对公职人员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揭露、报道、评论等,以向全社会发出预警的一种作用。新媒体时代,为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价值,就应当做好、做细、做实、做强新闻舆论监督工作,提升新闻舆论监督的质效。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
(一)舆论监督范围更广泛
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监督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舆论监督范围更加广泛。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受到媒体数量、技术手段、新闻发布速度、新闻传播时效等客观因素影响,新闻媒体并不能对社会中发生的各种事件进行事无巨细的舆论监督报道,只有在涉及一些典型事件时,才会进行舆论监督报道。从此角度来看,新闻舆论监督的范围相对狭窄。在新媒体背景下,公众可以借助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及时性、高效性、共享性,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随时发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新闻事件。全媒体、全主体参与的新闻舆论监督局面极大扩展了新闻舆论监督的范围。新闻舆论监督范围的扩大有利于真实地折射出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1]。
(二)舆论监督主体更积极
新媒体时代,一种新的监督主体,即草根监督主体出现并活跃于新闻舆论监督的舞台中。
草根监督是一种与媒体监督截然不同的监督方式,其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可谓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新媒体环境下,草根监督主体参与社会生活、行使自身权利的意识进一步提升,态度也愈加诚恳。草根群体会对社会中的一些腐败行为,以及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发出预警,用自己的方式及早公布这些行为,以达到新闻舆论监督的目的。草根监督积极参与新闻舆论监督主要通过两个方式,一是积极主动向电视、广播、报刊等主流媒体提供重要新闻信息;二是自己将收集到的新闻信息,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出去,以践行监督职责,行使自身权利。
(三)舆论监督方式更多样
新闻舆论监督可通过传统媒体方式落实,也可通过新媒体方式落实,这意味着,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舆论监督方式更加多样化、多元化。
传统媒体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具有较强的公信力与权威性,但手段、渠道过于单一,在新闻事件及时、快速、立体化报道呈现方面存在不足。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丰富了新闻舆论监督的手段、方法,拓宽了监督的途径,如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平台既能承担新闻舆论监督的任务,也能为传统新闻媒体进行监督辅助,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整体效果。新媒体丰富了新闻传播手段,提高了传播的速度,这让新闻舆论监督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媒体监督这一种形式,而是更丰富多样。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新闻信息质量参差不齐
新媒体虽然扩大了新闻舆论监督的范围,但同时也降低了新闻信息发布的门槛,这导致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负面言论激增。质量参差不齐的新闻信息干扰了公众的分析与判断力,容易让公众产生焦躁情绪,引发公众不安心理,这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极为不利[2]。新闻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表现在网络“三俗”信息持续泛滥,另一方面表现在虚假信息难以遏制。一些网民为吸引流量,不惜发布一些低俗、媚俗、庸俗的新闻信息来博得关注。一些浏览者在自身素质较低、信息甄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这些“三俗”信息吸引而无法自拔。另外,一些人为牟取个人私利,不惜发布大量虚假信息,极大扭曲了公众的价值观。
(二)网络暴力对社会影响较大
新媒体下的网络舆论监督虽然能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震慑一些不法行为,但不当的舆论监督容易引发网络暴力。新媒体平台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加自由的网络言论发表渠道,让人人都能参与到新闻舆论监督中。但是,我国网民的受教育程度不一、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极易出现一部分群体针对某个个体进行非理性、大规模的舆论攻击,引发网络暴力。一些舆论监督者往往打着“正义”“爱国”的幌子,对攻击对象进行非理性猜测,言论打击与侮辱,给攻击对象造成严重的心理与生活负担。网络暴力的发生与舆论监督主体的嫉妒心理、仇富心理、虚荣心理等有关,但从根源上来说,主要是因为舆论监督主体的综合素质不高[3]。
(三)负面舆论对行政机关造成干扰
当今时代,国家虽然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也成绩斐然,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中依然堆积着大量的负面舆论。网络中的负面舆论极具破坏性,不仅会给民众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带来消极影响,而且会干扰行政机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很多情况下,网络上集中爆发的舆情民意,特别是一些不理智、不公正且具有煽动性的负面舆论,会对我国行政机关处理事件造成影响。
当大量不良负面舆论爆发时,如果不对这些舆论进行及时管理,不法分子便会利用负面舆论的力量蛊惑群众干扰行政机关行政权力的实施,让民众对行政机关失去信心。
(四)新闻舆论的相关规定不够健全
互联网的隐匿性、开放性虽然为公众进行舆论监督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为网络虚假、不实信息的传播搭建了平台。目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相关规定还不够健全,无法确保网络新媒体舆论监督信息的真实、客观与公正。一方面,对信息的审核与把关不严,导致很多负面、虚假信息泛滥。另一方面,网民自我监督、互相监督的意识薄弱。在新媒体时代,国家应健全新闻舆论监督的相关规定,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不同监督主体的责任,强化其参与舆论监督的意识,并借助这些制度对网民、各大媒体组织的行为进行约束,从根源上杜绝不良信息传播。
四、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监督的应对思路
(一)提高网民这一监督主体的综合素养
应提高监督主体的综合素养,使其客观、真实进行网络信息发布,公平、公正进行新闻舆论监督。首先,重视网民综合素养的提升。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落实,应从网民这一重要监督主体上着手,对网民进行线上或线下的舆论引导教育[4]。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网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网民的思想、行为等进行正向引导,以避免网民在舆论监督时出现思想偏颇、言语过激的“网络暴力”行为。其次,培养网民网络自律,以及甄别判断新闻信息的能力。对网民开展规范发布新闻信息,以及不良信息甄别、剖析、判断等的教育活动,使其既能够科学发布言论,又能够不随波逐流。最后,对网民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法律教育、道德教育等,约束其行为,构建绿色的网络环境。
(二)全方位强化新闻舆论监督的效果
新媒体时代,为保证新闻舆论监督取得良好效果,就需要多途径、全方位地实施监督。第一,公众应充分发挥新闻监督的作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舆论监督的范围得以扩大,为保证监督效果最优化,每个人都应参与到新闻舆论监督中,扮演好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舆论监督主体的角色。鼓励公众通过新媒体渠道进行舆论监督。第二,媒体平台加强自主监督。各大网络交互网站、网络媒体平台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自身网络信息审核机制,严格审核程序,规范审核标准。媒体平台积极回应公众揭发和举报信息,并深入调查举报事件的真实性,及时向公众反馈以防不实言论、负面信息飞涨。第三,政府应加强舆论工作,进行正向舆论引导。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对新媒体、自媒体、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传播途径等进行合理的管理,使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与观念。第四,媒体人应增强自律感。作为重要的舆论监督主体,媒体人应坚守职业道德,秉承公正、客观的态度发表健康真实的言论,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言论,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
(三)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监督的权威性
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新闻媒体虽然在新闻时效性方面略逊色于新媒体,但在新闻质量、新闻传播公信力、专业性与权威性方面却更胜一筹。当各类新闻事件在网络中迅速传播时,传统报纸、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应凭借新闻报道专业、客观、深度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势与新媒体形成互补,进行正向舆论引导[5]。传统媒体如何发挥自身的专业性、权威性呢?首先,提高政治站位,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传统媒体应明确自身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提高政治站位,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新闻舆论监督。同时,要尊重新闻传播的客观性、真实性特点,能够在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中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人民群众思想的领航者与引路人。其次,传统媒体工作者应经常学习新的法律法规,避免报道失误、出错。最后,积极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与新政策,提升新闻报道的专业技能,保证报道的公信力。
(四)完善新闻舆论监督的相关规定
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将直接导致新闻舆论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为确保新闻舆论监督质效,有必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新闻舆论监督的相关规章制度。首先,细化规章制度建设,补齐新聞舆论监督规章制度方面的短板。要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完善并细化新闻舆论监督的相关管理制度,为网络舆论监督规范化、标准化推进提供明确指导[6]。具体来说,主要可从网民舆论监督的权利与义务制度、网民安全文明上网相关规定、网络监督管控相关制度,以及网络舆论监督责任追踪制度、网络犯罪惩戒制度等方面予以完善。规章制度的制定不仅约束了网民、媒体人的行为,使其增强网络监督自律意识,而且还有助于减少网络犯罪的发生。其次,提高新闻舆论监督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相关部门应对违反新闻舆论监督相关规定,涉及网络犯罪的责任组织或个人进行严厉惩处,以儆效尤。
(五)强化新闻舆论监督的信息化建设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监督应实现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7]。首先,政府应进行信息化的新闻舆论监督。政府部门应借助便民服务与政务APP对一些新闻信息及时公开与透明化,如对相关行政处理结果、最新政策等进行公开宣传于解读。针对新媒体平台中流传的一些不实言论及时辟谣、及时更正。其次,相关监管部门应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对网络新闻舆情进行搜集、监管控制,一旦发现有不实、不良言论,应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最后,电视、广播等要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对新闻信息质量进行严格审核把控,在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报道。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舆论监督呈现出很多新特点,舆论监督的范围较之前任何一个阶段都更加广泛,各大舆论监督主体舆论监督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舆论监督的方式也突破了单一、陈旧的局限性,逐渐朝着多样化、多元化发展。纵观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监督现状,我国新闻舆论监督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从提升网民这一舆论监督主体的综合素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强化新闻舆论监督效果、发挥传统媒体监督的权威性、强化舆论监督的信息建设等方面来应对和改善,以确保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舆论监督能够更加规范、有序、高效化展开。
参考文献:
[1] 吴迪,董宁.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监督问题与优化对策[J].传媒论坛,2020,3(23):42-43.
[2] 孔维佳.新闻舆论监督法治路径分析[J].中国报业,2021(24):42-43.
[3] 黄昕洋.浅谈新闻舆论监督报道如何既显力度又有建设性: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J].新闻传播,2021(24):22-23.
[4] 李鑫.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提升新闻舆论监督效果[J].新闻传播,2021(16):110-111.
[5] 方舟.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监督问题与优化对策[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4):49-51.
[6] 赵晨民.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发挥社会新闻舆论监督的导向作用:以苏州日报报业集团“晚报锐新闻”项目为例[J].记者观察,2021(11):90-91.
[7] 范永松,易守华.新时代新闻舆论监督的价值、内涵和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7):24-27.
作者简介?康丽琳,本科,编辑,研究方向: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