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泠
摘要: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小学生来说,它既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同时也掺杂着不同的价值观,对于控制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无底深渊。在学校教育理念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同样也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大趋势背景下,学校教育融合互联网形成独特的教育方法,道德与法治德育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道德与法治德育课程与互联网理念相融合,将会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树立优秀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道德;法治;互联网;小学生
引言
在互联网和教育理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和互联网相融合产生新的教学方式,小学生在互联网中出现的问题也将被很好的解决,本文将分析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和互联网能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德育教育的有利工具的相关策略,来探讨“互联网+”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的德育实践,以期为相关小学道法专家和小学道法老师提供一些帮助。
一、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中出现的问题
1、缺乏辨别能力
互联网中正能量信息和黄赌毒信息掺杂在一起,由于社会各方面监管薄弱,不良信息时常出现在网站、软件、短视频平台中,小学生处于智力发展阶段,且对世界的认知尚未清晰,在遇到这些不良信息时,缺乏辨别能力,长期发展下去将对学生的三观产生不良的影响,也会影响到学生道德品质和遵法守纪思想的培养。
2、产生封闭性人格
由于网站和各网络平台所运用的个性化推荐技术,导致学生所接受的信息内容单一、僵化,致使学生处于封闭的状态,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间,小学生长期的在互联网环境中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致使他们产生封闭性人格,逐渐不与他人交往,且产生自我的性格特点,这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且由于互联网大环境的影响,网络上大量的恶评和虚假信息引导着学生产生不良的思想行为,且责任感逐渐变弱,处于跟风的状态,在互联网环境中发布虚假信息和恶意评论,造成学生违法乱纪现象的出现,道德品质的败坏。
3、行为习惯异变
在互联网环境中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口语表达到行为习惯,学生产生不良的言行举止,无论是在家庭生活环境中,还是学校学习环境中,对亲人和朋友的行为习惯也产生了异变,极大伤害了亲人和朋友的感情,不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礼仪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互联网将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的有力工具
1、为学生传播正能量
“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是对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2]。将互联网和小学道法教育相融合,利用互联网的教学价值,运用互联网为学生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创建班级群聊,并安排班干进行监管活动,如果发现学生产生不良的言行举止,可以及时向老师反映,老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这些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网络中有大量的正能量资源,如红色资源,老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红色题材的影片和短视频,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也可以为学生播放禁毒影片,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培养良好的人生观。
2、利用网络学习资源
利用互联网延展特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拓展[1]。网络中存在大量的学习资源,老师通过创建情景教学方法,进行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通过为学生播放相应的微课资源和影片短视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提升学习效率,此外,网络中也有大量的实时热点,老师可以通过引用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引导学生利用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言论,并在相互探讨中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在激烈的探讨中,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邀请学生表达个人观点,老师给予指正和点评,有利于全班同学进行学习,树立良好的家园情怀,热爱国家,关心时事热点,培养辨别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增强个人素养,培养道德品质。
3、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在互联网+教育理念下,老师进行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可以引導学生通过参与实践的方式加强道德品质的培养,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安排学生观看道德与法治德育情景剧,或者安排学生阅读道德与法治德育书籍,将情景剧或书籍编排成话剧剧本,引导学生参与话剧表演,通过话剧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剧中或书中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德育中人物的行为和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
4、加强家校沟通交流
学生运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和休闲,需要家长的监管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与法治德育精神,需要家校加强合作和沟通交流,让家长知道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也让家长知道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引导家长监督学生在家手机、平板、电脑使用情况,家长要引导学生合理控制互联网设备使用时间,引导学生注重保护眼睛,形成良好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引导学生要明白互联网的利与弊,学会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解决学习问题,也应该避免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对于不良信息要学会采取举报等措施,坚决制止不良信息的传播,培养正确的互联网认知习惯,引导学生辨别信息的真假,注意学生不要上当受骗,且遇到危险时,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培养认知能力,和虚假信息辨别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德育的教育目标。
结语: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互联网中容易缺乏辨别能力、产生封闭性人格也会导致自身的行为习惯产生异变,运用互联网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的工具,有利于为学生传播正能量,并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涵养,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加强家校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摆脱在互联网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助力迈向更远的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1]余长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教学的创新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8(08):73-75.DOI:10.16681/j.cnki.wcqe.202208022.
[2]兰兴玉.“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0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