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昌
摘要:高中校园内部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是保证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种全新类型的教育模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提高学生全方面发展的素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最终实现自我的价值,为人才培养做贡献。教师要以高中生劳动教育活动开展情况为核心,重点了解到校园内部,劳动教育工作开展的具体意义,在找到其面临的挑战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保证学生在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劳动思想意识,以此促进高中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中;劳动;教育
劳动是区分人与动物的关键,劳动是人类的生存之本,是个体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途径。马克思指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社会历史,同时也创造了人类自己。在教育中劳动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从而对于将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的学校来说,培养人的劳动素养提高人的劳动能力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此。文章对高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进行探讨。
一、高中劳动教育的意义
在我国高中校园内部劳动教育工作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智慧的形成还需要从指尖开始。热爱劳动的学生能够变得更加聪明,也能够拥有探究的智慧。通过动手所掌握的知识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技能时拥有高超的水平。所以学习和劳动的相同点就在于在劳动的时候也能够思考,这样才能够通过双手去感知,也能够在劳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造。
大脑的神经与手的神经是相互联系的,手的刺激就是对脑的刺激,削弱动手的能力,那么大脑活动的能力也会相应地降低。所以在劳动工作开展的过程之中,教师就需要不断地观察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之间的配合,制订有效的劳动教育活动方案,支持学生参与到劳动活动之中,以此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除此之外,如果仅仅依靠学生独立地进行劳动活动,那么很难实现劳动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所以教师也需要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融入集体活动之中,把每一个年级的学生真正地带人集体的活动中,在相互帮助下完成具有创造性、挑战性的劳动项目。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才能,发现自己的爱好,从而为自己未来的人生成长道路指明最新的方向。
二、高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创设特色化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
在校园教学活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课堂的教学工作能够实现教育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和宗旨,这也是教育工作最为主要的形式以及开展的途径。但是单一学科知识的讲解以及课程的内容,远远不能够让学生拥有综合发展的素质,也不能够凸显出学生劳动的价值和自我创造的能力,所以只有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生活社会和自然中,才能够激发起劳动的品质。在课堂教学的阶段,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解决问题的学科,学生可以把自己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融入其中,并且真正地找到最终解决的答案。
例如,借助生物学科在开展《泡菜的制作》这一课程中开发劳动校本课程,教师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劳动教育工作,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根据校园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特色,组织学生动手腌制一坛泡菜,从开始制作到泡菜成功,不仅能够发挥出特色的校本课程优势,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劳动后收获的喜悦,提高教育的效果。劳动课程的开展需要扎根于本土,充分地把地域所具有的文化进行汲取,创设体验性的劳动教学情景,以丰富多元化、具有异域风情的情境作为支撑,引导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各种各样的环境之中,感受到地方产业发展以及现代科技的亲近感,真正地产生劳动的体验感。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置身于劳动情境之中,构建与劳动世界相关的事物,也能够交织自己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对于劳动持续热爱和探索的情绪。
(二)组织社会公益劳动的实践活动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这个理念的提出,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基本性含义,第一种就是要求校园教育工作.与社会生活相互结合;第二种就是要求教育能够直接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对当今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也需要与校园教育相互交融,保证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真正地凸显出其中的价值,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阶段接受更多的知识点,也能够了解到具有社会教育属性的教学工作开展方式。在劳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其中公益的劳动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功德最为主要的途径,所以加强社会公德劳动教育与校园道德教育,是校园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例如:可以针对校园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所呈现出的不同层次性要求,发挥班集体的作用,使学生在校园劳动活动参与的过程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思想和意识。如,“我为校园环境做贡献”这样的主题活动,就能够让学生做一些捡垃圾、浇水、除草等简单的公益活动,在教师的有效带领下感受劳动的快乐。也可以设置“我是环保宣传小卫士”“我是文明交通劝导员”等主题活动,都能够让学生参与到不同的劳动之中,感受到勞动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以此在最佳的教育环境下,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家校合作为劳动教育提供实践平台
学校、社会、家庭是教育的三个主体,作为有目的、有计划组织教学的学校联系着两者。劳动教育要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抓中间带两边,学校是最终的操盘手,发挥着主导作用。首先可以通过家长学校课程,让家长树立全面发展的成才观,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与兴趣,鼓励孩子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其次革新家庭的教育方式方法,让家长舍得用孩子,让孩子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智慧、长能力;同时要联系家长、社区及其他组织为孩子提供劳动的场所,为孩子的职业体验活动、公益服务提供好的实践平台。
三、结语
劳动教育的引入是对现在教育的一种补充,而不是替代,故而需要立足高中教育的时代特征开展劳动教育。在德育中革新孩子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在家校互动中寻找孩子劳动教育的实践平台,从而实现为国育才的教育理想。
参考文献:
[1]茅怡斐.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校园农业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方案[]地理教学,2021(13):54-57.
[2]毛菊,王坦,牟吟雪.高阶能力的发展:劳动教育的时代召唤与回应[].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