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墁
摘要:为提升高职课程教育质量,本文主要针对高职课程改革相关内容展开研究,对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研究现状加以了解的同时,收集高职课程改革及建设中的相关内容,明确高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推动社会发展,并从宏观的角度展开分析,立足于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确定高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制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背景下的优质路径,确定与“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体系,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国家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增强,提升高职学生社会服务能力,保证科研产出效益等打牢实践基础。
关键词:双高;高职;课程改革对策
前言:
双高建设主要是我国教育部在2018年提出的高职学生教育制度,通过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学校建设与专业建设计划,通过扶优扶强的方式与整体保障性结合,建设一批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符合国家发展,满足国际交流的高职学校。双高计划的展开以每5年为提个支持周期,自2019年展开第一轮建设,直至今日,以已经是第一轮建设的第4年,处于收尾阶段,是检验该项政策实践与实施效果的最关键阶段,各高职院校工作人员需提起高度关注,切实展开教育实践,通过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升级的目标,为学生、学校、教师之后的发展都提供相应的理论与实践支持,并为2035年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做好过渡与准备工作。
一、高职院校背景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课程改革并未获得应有的重视
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就以往的高职院校教学工作来說,学校的教学方法与课程改革并未受到相应的重视。因此,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方面,高职学校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以考试为主,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皆以考试成绩评定。实际的教学活动展开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评价,会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之中,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为目标,用心研究考试技巧与考试规律,教学工作展开也是以此为主。如果学生考试成绩及质量优先,教学素质将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部分教师的观念已经逐步开始发生转变。但是,在教育模式的转变之中,教师已经开始逐步开始实践与改革,并从中发现了一定的阻碍,但时间内难以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与教育评价仍旧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
(二)高职学生缺乏主动性,课程改革受到相应的影响
传统教育模式之下,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之中已经养成了相应的学习习惯,接收内容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学习缺少积极性,不能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之中。因此,在整个高职课程教学之中,学生的对于教师的依赖性相对较高,同时高职课程改革的改革方面,本身就是一种新的尝试,要想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努力,保证教育质量不受影响。
二、基于“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课程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
就当前的教育来说,学生在专业学习之中,学习过程受到多方群体的重视,不同的学科设置与不同的教学方式应用方面,最本质的目标就是为了保证学生的专业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提升,使其在之后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能力,为之后的发展作出保证。但是就当前的教育工作可知,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点,因此课程教学需要保证与教学环境、学生特点的相符合,以提升专业教育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达成有效性的目标。按照时间周期来看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可知,不同的时间段中,教育教学内容发生变化,教学模式也发生转变,教育问题也在此中显现出来。目前,在“双高建设”的整体环境之中,我国高职院校教育问题随之凸显,课程教学呈现滞后性教育现象,这和多方面因素都呈现相关性的状态。因此,在高职课程教育改革工作展开中,高校需要保证教学课程的有效性,深度挖掘教育本质,减少形式化教学模式,明确课程改革最初的目标,做好高职课程教育改革的准备工作。
(二)循序渐进性原则
从目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展开的特点可以看出,教师在课程设置之中,更加关注实践教学与应用。对于社会需求较高的学科来说,高职院校展开教学工作中,会适当增加课时,这是在高职院校出于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作出的判断,相应的其他课程数量课时也会随之减少,这也是“双高建设”背景中高职课程改革作出的权衡方案。对目前高校课程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可知,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学仍旧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要走,切不可急于求成。因此,从教育改革的展开直至教育改革的完成,需要制定相应的教育体系与方案进行支撑,在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实践中,完成落实工作。教育体系与方案的建设可以参照以往的教学改革模式,通过吸收借鉴,完成新方案的制定,教育工作者在其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展开,遵循当前的教育规律,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提升。
三、基于“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高职课程改革实践中融入核心素养相关内容,确定高职课堂发展路径
教育改革工作展开中,我国新阶段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步形成,教师的教育意识在此中发生转变,课程教育实践能力在以往的教育经验上获得加强,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获得提升的同时,学生的综合发展也获得了正向的影响,综合素养不断丰富,综合能力提升。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来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教师与学生都需要提升自身的耐心,做好展开长时间教育的准备,在教育改革的思想下进行有效融合,并最终达成预期的教育目标,保证教育改革质量。除此之外,教师展开教育活动的工作之中,教师仍旧需要加强对于“双高”的了解,提升自身的认识,完成思路的梳理,结合高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中发掘出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从实践练习中出发,将传统教学方式与核心素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在教育改革中获得提升,同时也能发挥出传统教育模式的效果。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之中,尽管学生受到的培养方式不具备相应的优势,但是要想在短时间内达成预期的教学质量,仍旧存在诸多的困难。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此之中若想要保证教育质量,就需要遵循教育有效性原则,使学生自身专业技能获得提升的同时达到综合发展的目标,为之后的综合能力提升打下基础。
(二)基于马斯洛需求,建设高职课堂特色发展体系
展开高职课堂特色发展体系的建设之中,教师可以通过趣味课堂的建设环节展开。因此,具体实践中,教师为达到课堂创新的目标,首要的工作就是对学生的实践需求有所了解,通过学生需求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的形式完成课堂建设。教师的具体实践中,对于学生的需求可能了解度有限,为保证教育需求的全面性了解,教师可以从教育心理学中内容出发,利用其中的“马斯洛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的,并在《人類激励理论中》有明确的解释,其将人了的需求从低到高分成五种,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这五种需求以金子他的形式由低到高向上排列,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吸取,自我实现需求也是最终的目的所在,其中也解释了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情况下,安全保证、情感需求、自我尊重以及具备创造力并接受事实的能力提升支部提升的情况,该理论适用于生活中的各种情况,人们都希望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为社会人群贡献出自身的能力,并实现自身价值,马斯洛需求金字塔模型具体如下图中内容所示)展开分析,在课堂中吸引学生注意力,为高职课堂特色发展体系的落实提供基本框架,也可明确之后教育的基本教育方向,创建新型教育路径。
由于高职教育阶段学生接触的知识内容较为枯燥,比较容易出现抵触情绪,且难以调节。为减少学生此种情绪,教师需要向学生明确其自身价值,减少施加压力对学生造成的影响。由于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以及个人特点各不相同,为减少此种情况,教师需尽可能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展开教学,通过学生的心理需求发掘,与学生建立情感连接,使学生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带着目的展开学习,抓住学习知识中的重点,达成自身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提升的目标。同时为满足教育课程的创新性与趣味性,教师仍旧可以从利用骂死洛需求挖掘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提升教育课程的丰富度,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教育中获得相应的成长。同时,“双高建设”在教育工作展开之中,相关人员需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展开差异性课程教学工作,使学生在展开学习中具有相应的参与感与积极性。
(三)进行科学的课程内容设置,确定高职院校办学特色
内容设置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学校的办学特色也可以从其中确定与发展,为此,教育工作者在“双高”建设背景之下,需要对于课程内容提起重视,在科学的课程设置之下,保证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若教育内容存在不合理性,无论该学科对于学生有何种发展好处,在合众教育环境下,教育效果都难以保证。因此,高职院校在展开课程改革之前,首要工作就是了解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进行专业的评估,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特点与对于学生在不同课程下的需求,进而整合出相关的知识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处出发,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
在此之中,高职教师需要进行课程教育计划的制定,专注吸收其他学校在课程改革与教学方面的优势及特点,进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完成有效整合工作。同时,课程教育教学计划制定之中,需要教育实际情况相匹配,其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加强总结与分析,找出其中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并实施针对性的改革,确认其中存在不合理的内容,施以解决方案,为之后“双高建设”背景中的高职课程改革提供相应的建议。
在有效性原则与循序渐进原则的支持下,教师也可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解,这不但有助于教师建设特色课堂还可以帮助教师完成课堂各个中的内容设置,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获得调节,保证教师课程改革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展开。学生的心理状态调节可以从教育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相关内容处展开,学生此阶段正处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阶段,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范围更加广泛,好奇心浓重。因此,学生的专业学习可以在调整学生任职的基础上展开。当前学生在自身发展中处于步入社会的关键时期,自身会出现矛盾心理,认知在该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失衡情况,不能明确学习目标,找不到自身定位,只能盲目跟从教师的教育进行学习,在学习中也不能明确自身在该专业中的价值。因此,教师在课程内容设置工作展开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存在的矛盾进行课程内容的补充。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校课程教育改革想不安内容展开研究,以在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上升,在明确教育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法,完成创新型、特色的教育课堂建设,为学生之后的成长与发展打牢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然然.“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初探[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1):66-69+76.
[2]徐志彪,叶梓.“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钢结构施工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4):67-69+82.
[3]周豫湘.“双高”建设背景下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餐饮市场营销课程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5(06):59-63.
[4]唐贻发,韦柳丝.“双高”建设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诊改的推进策略探讨[J].广西教育,2021(19):109-110+139.
课题基金:本文系2022年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项课题《高职院校“双高”建设赶考之路研究》编号:2022XCBYB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