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现代轨道交通装备运维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2022-06-25 05:38耿烽王磊王华苏超孔祥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18期

耿烽 王磊 王华 苏超 孔祥峰

摘  要  培养现代轨道交通装备运维技能人才必须合理设计教学体系。以现代铁路企业“2+1”高职专科生定向培养模式为例,从课程架构、教学策略、评价机制等方面阐述现代轨道交通装备运维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设计,分析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旨在为高等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性借鉴。

关键词  高职专科生;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现代轨

道交通装备运维;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定向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18-0120-04

0  引言

现代轨道交通装备运维技能人才必须具备新一轮科技革命引领轨道交通行业转型升级所要求的数字化适应能力和现代轨道交通装备运用与维护岗位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如何设计合理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并有效实施以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成为国内相关高职院校和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高职专科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为例,通过分析现代铁路企业“2+1”高职专科生定向培养模式教学体系的优点和不足,阐述现代轨道交通装备运维技能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期望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  现代轨道交通装备运维人才能力概述

在当今以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数字化时代,计算机实时控制技术、远程监控与在线诊断技术、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数字化精准检修技术、智能运维技术等新技术被不断应用于现代轨道交通装备运维工作的现场生产过程。这就要求现代轨道交通装备运维技能人才必须具备数字时代的适应能力,掌握从事现代轨道交通装备运维工作的专业能力。适应能力是专业能力提升的基础,专业能力是职业岗位的要求。专业能力不仅包括轨道交通装备运用、维护和检修能力,还包括轨道交通装备健康监控、运行数据读取分析、智能设备操作维护等数字化技能。可见,能够紧跟数字时代的发展步伐,熟练应用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是现代轨道交通装备运维技能人才的必备能力。

2  高职专科生定向培养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体系是培养现代轨道交通装备运维技能人才的关键因素。教学体系主要由课程架构、教学策略、评价机制等要素组成。长期以来,轨道交通装备运维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一直存在诸如课程架构与行业现状发展匹配度不够、课程内容不能跟踪现场生产新技术、教学方式与现场工作过程脱节、教学评价不能真实衡量学生能力等不足,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弱,专业能力不强,无法满足相关企业用人要求。为此,相关轨道交通高职院校提出一些改革模式,期望能够培养出满足企业现场生产需求的技能人才。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效果,也一直在不断探索新的模式[1-2]。

近两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结合现代铁路企业对技能人才的新要求,与铁路高职院校合作,在全国铁路系统推出“2+1”高职专科生定向培养模式。这是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学制为三年的高职专科学生的学习时间分为两个阶段: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前两年按照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学习理论知识,最后一年按照铁路企业要求完成岗位定向培养。这种育人模式将铁路企业岗前培训任务提前融入学生在校第三年的培养过程,使学生能够尽快成长为符合现代铁路企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等到毕业时,就可以拿到原本要在入职企业工作一定时间后才能拿到的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鉴定等级证书,一入职就可以按照证书等级直接上岗。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校技能人才培养定向满足企业需求,而且促使学生职业生涯起步更早。

铁路企业与铁路高职院校联合实施“2+1”高职专科生定向培养,企业提前介入高职学生的早期培养,能够有效提升高职生的技能水平,促进企业技能人才队伍结构性调整;高职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拟任岗位的资格性培训、跟班学习等,同时取得拟从事岗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入职时可以直接上岗,为企业发展提供现实人才支撑;铁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实现定向融合,促进铁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深度对接铁路岗位需求[3]。

3  教学体系设计与实施

培养能够满足现代铁路企业现场生产需求的现代轨道交通装备运维技能人才,必须合理设计教学体系并能够有效实施。本文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为例,阐述现代铁路企业“2+1”高职专科生定向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设计和实施效果。

3.1  明确培养目标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主要面向全国铁路机务段或机辆段等铁路企业,培养铁道机车乘务人员(机车司机)和检修人员(机车钳工)两类高素质技能人才。依据铁路现状和未来发展,这两类技能人才毕业时,绝大多数将走向电力机车副司机岗位,少数从事电力机车检修工作,还有个别从事内燃机车的运维工作。这就要求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熟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及有关规章,了解铁道机车运维部门的生产组织和技术,具备从事铁道机车驾驶和检修岗位技术工作的专项技能,能够管理和操作铁道机车,对其技术状态进行日常检查、测试,并进行维护和故障处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调适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识图绘图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创新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国际视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公文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一线岗位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3.2  搭建课程架构

明确培养目标后,搭建能够支撑培养目标的课程架构。现代高职专科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课程架构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等。整个课程架构以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基,基础课以提升能力为本,专业课以岗位标准为源,尽量做到课程内容与现场生产技术、教学方式与实际工作过程、技能训练与工作岗位标准高度匹配。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职业发展与就业、信息技术、美育、劳动教育等,主要培养学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核心素质,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持续发展奠定牢固的素质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基础、电子技术、机械设计、铁道概论等,为学生筑牢宽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机车总体及走行部、机车电机电器检查与维护、机车制动机检查与维护、机车控制系统、安全规章、机车乘务作业标准等,目的是夯实学生的专业核心知识。

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包括机车制动机实训、机车运用实训、钳工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等课程,充分衔接机车乘务人员和检修人员岗位职业标准,培养学生掌握铁道机车运维企业所需的专项技能。

3.3  教学实施策略与评价

教学策略实施采用校企合作方式,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校企双方教师共同授课,课程内容使用现场的一手资料,充分对接岗位作业标准、作业流程,以及生产一线的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利用学校的实训场所和企业提供的现场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沉浸式训练场景,使教学方式更加接近企业岗位生产现场的实际工作过程。

教学评价采用校企联合的方式,通过校企双方人员共同组建评价队伍,共同对教学体系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按照定向工作岗位标准的各个项点对每个学生开展考核,评价教学成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的“2+1”定向培养电力机车副司机的实践证明,明确培养目标,校企双方共同搭建课程架构,制定课程内容,组建校企师资队伍,安排学生定岗实习实训,以企业为主对学生进行理论考核和跟岗实习考核,既实现电力机车副司机岗位职责要求完全融入理论和实作教学中,又实现考教分离,最终取得2021届毕业生100%通过考核的优异成绩。整个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设计和实施效果得到铁路企业的肯定和赞扬,有助于解决铁路企业电力机车副司机人才短缺问题。

4  存在不足与改进措施

4.1  存在不足

中国铁路企业与铁路高职院校联合实施的“2+1”高职专科生定向培养工作,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一种新型模式,实践中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人才培养质量得到铁路企业的认可。然而,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在定向培养高职专科生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整个教学体系还是存在一些需要逐渐完善的地方。

4.1.1  课程架构设置不够合理,导致部分课程

内容重叠  主要表现在校企双方存在交流沟通不够,导致企业对学生在学校的“2”这个阶段的课程内容了解不够充分,学校对企业安排的“1”这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也不完全清楚,“2”和“1”两个阶段的课程搭建衔接不够合理,出现课程内容重叠现象。例如:教学过程中出现力学和机械基础,电工电子基础,电力机车基本构造、作用与原理,制动系统基本构造、作用与原理,规章,作业标准等部分课程内容重叠的现象。

4.1.2  部分教师能力不平衡,影响教学策略实

施效果  主要表现为部分学校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虽然经过现场实践锻炼,但毕竟实践时间短且系统性不够,现场工作实践经验不足,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企业教师实践工作经验和操作能力强,但是没有经过系统性教学工作培训和锻炼,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理论知识讲解不透。教师个人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的不平衡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与工作岗位要求有差距。

4.2  改进措施

铁路企业安排有经验的人力资源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学生整个三年培养周期的教学体系设计,促进“2”和“1”两个学习阶段的有机衔接,保证依据铁路企业发展和工作岗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以便人才培养能够实时跟上铁路企业发展,避免人才培养过程的盲目和僵化,从而在制度上保证培养的学生能够真正满足铁路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学校安排教师深入铁路企业生产现场和工作一线实践,通过参加生产技术培训、参与企业技术探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等途径,将自己所学理论与生产实际有机结合,以提升自身实践能力。铁路企业安排业务娴熟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企业教师到学校授课,同时参加学校的教学业务培训,开展教学方法交流,提升企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另外,校企双方聘请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为教学督导成员,通过重点听课、和学生交流等方式,诊断找出每位教师教学能力的短板,指点引导校企双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能力,不断满足师资队伍教学水平要求。

校企双方教师一起制订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编写教材、授课计划、授课教案、评价方案、考核试卷等教学文件,并充分利用学校教学条件和企业现场实训条件,共同确定教学策略,开展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切实做到技能人才培养契合铁路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实现工作岗位需要学生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学校就传授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标。

5  结束语

对于“2+1”高职专科生定向培养这一新型育人模式,铁路企业可以参与技能人才的培养,学校针对企业用人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以适应企业发展变化,所培养学生能够较好满足现代铁路企业需求。该育人模式的教学体系设计更能体现校企协同育人的特点,培养目标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课程架构与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岗位要求,教学策略与评价更加对接实际工作过程。以此实例可见,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必须紧扣时代和行业发展步伐,创新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具备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能力和现代轨道交通装备运维专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陆超.基于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订单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3(6):94-99.

[2] 陈辉,王磊.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两双四共”校企合作模式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8(Z6):19-22.

[3] 林景东.铁路企业“2+1”高职生定向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铁道运营技术,2021,27(4):51-53.

*项目来源:江苏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协同创新基地开放基金项目“新工业变革引领高职现代轨道交通装备运维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设计研究”(基金编号:GCXC2101)资助;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作者:耿烽,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车车辆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轨道交通载运装备技术与人才培养;王磊,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机车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车车辆机械装置与轨道交通载运装备人才培养;王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城轨车辆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城轨车辆牵引传动控制技术与轨道交通载运装备人才培养;苏超,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动车检修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动车组制动技术与轨道交通载运装备人才培养;孔祥峰,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车辆系主任,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轨道车辆智能维护系统与轨道交通载运装备人才培养(2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