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知识传播載体在不断优化,但阅读的本质始终没有改变——内容。随着出版数字化的普及,由此产生“内容+技术”的主要架构,以融合发展为核心价值的图书出版。因此,在出版过程中,编辑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编辑需要和作者联系与沟通,确定读者群体和选题方案,对文稿进行加工处理,参与装帧设计及出版后期的宣传与营销,如何将数字媒体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整个出版过程中,是需要每个编辑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论述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结合编辑在工作中的出版实践,研究如何利用数字出版技术恰到好处地展现出版内容,并根据数字出版各时期的发展情况,了解数字出版的整个脉络和方向,分析编辑应具备的能力和作用,以提升出版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内容+技术;融合;图书出版;编辑能力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6-0209-03
一、引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阅读的本质始终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阅读的载体,目的是让知识传递变得更简单。媒体融合时代的图书出版融合发展,是以内容为基础,以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等为技术支撑,由此产生“内容+技术”的主要架构[1],以融合发展为核心价值的图书出版。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图书出版从最初的“铅与火”到“光与电”,发展到如今的“数与网”阶段。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让出版迈进了“数网融合”时代。展望“数与网”这一时期的发展历程,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到图书出版行业之初,一种革新的显示技术——电子墨水屏幕被成功开发。20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快速普及,许多作者通过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在网络上分享并连载个人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人们对电子设备使用量的大幅提升造就了电子世界,其中就出现了包含数字图书出版在内的很多新兴产业。这时的数字图书出版相对于传统形式的图书出版更加完善。技术在商品层、运营商、运营方式、服务平台上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运用。数字图书出版朝气蓬勃,为图书出版融合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数字图书出版是微观的、具体方面的图书出版融合。
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关于组织实施2022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的通知》,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有关部署,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巩固壮大数字时代网络出版主阵地[2]。这也是党和国家对图书出版行业融合发展趋势的整体规划和战略布局。至此,媒体融合早已成为出版行业的共识,如今图书出版业的融合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图书出版融合从最初数字出版试运行到如今的普遍应用,核心都离不开内容和技术这两个层面。在整个出版过程中,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都与“内容+技术”的主要架构息息相关。编辑只有掌握了图书出版融合的特点和相关规定,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升工作能力。编辑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符合出版融合具备的要求,才能在现代图书出版市场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二、数字出版时代图书出版的特性
(一)图书出版行业在数字技术运用的初期就体现了其特殊性
成功的出版物不仅要有使用价值,还要具有观赏价值。当然,使用价值是出版物的首要价值,使用价值体现在承载和宣传上,通过出版物特有的介质和传播作用使读者获取信息。观赏价值即该出版物是否符合出版价值,能否找到恰当的艺术表现方式。而前提是需要有承载价值的媒介。无论数字出版采用何种出版载体,采用何种形式出版发行,都需要运用数字技术来实现。2007年,amazon公布了第一代kindle电子阅读器。该阅读器配置了6英寸的电子墨水屏,这一新的显示技术的应用,让读者获得了如同纸质图书一般的阅读体验。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硬件配置的高效发展,移动设备进入功能性时代,之前在PC端的应用软件被微型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替代,在APP中,以最易让读者接受的方式为给予读者感受。与此同时,也提升了阅读的便捷性。现阶段盛行的阅读APP,如樊登读书、掌阅、微信读书、QQ阅读等,在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拥有较多的下载量。
(二)作为内容与技术显现的第一阶段,数字图书出版展现出复合性
在数字图书出版中,无论是图书出版的数字化还是数字化的图书出版,内容一定是核心影响力。这一环节的自主创新关键在于内容的展现形式。出版社将纸质书转为数字化图书(PDF、TXT等格式的文档),利用数字技术将数字化的图书传送到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上,读者可以在线阅读或下载阅读电子书籍。编辑还能够依据数字图书出版物的后台阅读数据进行自主创新,以全新角度思考出版物创作的主题,以恰当的艺术表现方式呈现给读者,改变了传统纸质图书单一的呈现方式。纸质书作为只能依靠视觉感知的内容载体,受制于纸张的特殊性,只能通过装订成册的方式展现给读者,遵循传统的装订和排版,呈现给阅读者的内容是平面的,只能通过目录选择自己想阅读的章节。随着数字图书出版的出现,传统阅读被显示屏取代,编辑应该从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的便捷性来考虑,根据读者的多重感官设计电子图书,让读者获得舒适的阅读体验。
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区别在于,数字出版在阅读中更强调与读者的交互性,做到“易用、易懂、易记”。“易用”就是利用移动设备显示屏的结构特征和技术,选用简洁、可读性强的界面,在读者阅读时可以根据需要放大字体、切换页面,还可以针对某一具体情节,展开详述(如点击关键字,跳转相应链接),方便读者使用;“易懂”即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读者接受并理解,以动态形式或音频来展现书中的内容,根据硬件配置在移动设备的阅读平台插入视频、语音、二维码、超链接等内容丰富读者的感官体验;“易记”,即好的设计便于读者记忆,以恰当的表现方式呈现给读者,可以加深读者的记忆,这就要求出版物不仅要做到写“景”,更要做到写“情”。
(三)“内容+技术”的构架经过第一个发展趋势后逐渐出現图书出版融合
这一阶段的图书出版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融合。传统的图书出版指的是传统纸质印刷出版。数字图书出版被视作出版行业融合创新的产物,而出版融合则更多是在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更深层次的融合,具体表现在出版内容、营销渠道、出版平台、营销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在出版形式中,不仅出现了“中央厨房”的编印发形式,还有如方正飞翔编校排一体化的出版形式。技术简化了出版流程,出版的更多时间就留给了编辑,在有效时间内,编辑应积极升华出版物,提高出版质量,在跨载体乃至跨界融合中实现更高端的图书出版融合。
三、数字出版背景下的编辑能力思考
(一)编辑的能力和作用
编辑能力是指编辑在与作者联络、策划选题方案、编辑处理文稿、书籍装帧设计、明确目标消费群体、预估书籍销量、编写图书宣传文案、制定营销策略等方面的能力。编辑要想建立自己的品牌,就必须有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3]。一本书从稿件到正式出版,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编辑留下特有的印记。这类编辑工作可以成功地体现编辑对稿件整体方向的把握。同时,需要编辑拥有观察社会发展和各行业协同发展的宏观视角,即“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编辑不仅要有对出版工作的热忱与担当,还要具备信息获取能力、行业动态捕捉能力,能够持续关注出版物的动态。什么样的书以何种方式出版发行,需要编辑拥有一双慧眼,才能够准确把握出版物的整体风格,结合社会热点,将好的出版物呈现给读者。
编辑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反映在图书选题方案的策划上。图书选题方案策划占整个编辑工作内容的30%,需要把握方向和行业动态,用读者的眼光策划选题,站在市场角度评估风险,用数据说话,不跟风,尽可能选择空白领域的选题。
如今,图书市场种类繁多,读者喜好广泛,编辑作为出版行业竞争中的主要参与者,应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信息捕捉能力,捕捉热点信息,紧跟时代;不断更新朋友圈,通过朋友圈,了解跨界与出版行业的关联性;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包括出版、营销的运营,如直播宣传图书等运营方式;产品闭环思维,持续关注已出版图书的信息动态,总结经验,运用到下一本图书出版中,形成高效的闭环工作;编辑要有好奇心、提问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学习中获取有用信息。
数字化技术迅速普及,图书的出版周期相比传统出版大大缩短,如何在短时间内保证出版内容的品质,这考验编辑的能力。显而易见,仅借助智能审校或黑马软件识别错误是远远不够的,编辑工作必须精雕细磨。这就需要编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积累,做到自省,总结编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升个人的艺术品位和修养,才能在新时代持续创新并提升出版品质。
(二)编辑对数字出版行业的重要作用
随着知识传播载体的不断优化,从最早的甲骨文、竹简、丝绸,到造纸术的出现,再到现在的移动设备,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出版物带来多元化的展现方式,也拓展了出版工作者的思维。据统计,美国电子图书的销量自2011年起一直呈直线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手机阅读。由此可见,电子阅读已被大众接受。
重新定义“读书”,可将其分为“无关形式”和“定义形式”,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内容与载体的交互性。“无关形式”通常指的是只有文字的出版物;“定义形式”是指文字中包含的视觉元素,也就是交互性,通过定义形式的载体传递给读者,往往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图书在出版之前,编辑通过加工、审稿,已经对其有了明确的设想,如该书的开本、装帧方式、纸张选择、成本控制、目标读者、定价、宣传推广方案、市场规模等[4]。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编辑需要就自己对装帧设计的构思与作者、美编沟通,交流设计思想,讨论适合出版物的最佳设计方式。例如,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编辑大家,其亲自设计《呐喊》《毁灭》等书籍封面,被视为中国书籍装帧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因此,想要让出版物在出版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编辑重视审美素养的培养,将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有效地融入设计之中,增强出版物的感染力,将其设计成读者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
在图书出版发行过程中,要想让出版物被大众接受,成为畅销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编辑参与营销策划。线上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宣传推广出版物,也可邀请作者到直播间,与读者在线互动;线下通过举办新书发布会或小型读书分享会宣传。这些营销方式都离不开编辑的协助。
编辑是图书出版过程中内容与技术的生产者和加工者。出版方式的多元化,是数字技术和信息内容融合和发展的全过程,只有内容和技术相互配合,出版融合才能高速发展。数字出版的出现促进了出版行业的出版效率,完善了出版环节。无论是数字出版还是结合技术的融合出版,在内容、出版方式、服务平台、营销策略、管理方法等层面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须借助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互联网媒体开展与之相关的业务。因此,编辑应把握内容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充分将二者运用到出版实践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出版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所以,内容是出版的关键,技术的运用是现在以及未来出版行业的必然趋势,技术始终服务于内容。
因此,编辑必须学会利用技术创新内容,依据内容精准定位出版物。数字出版的出现,让读者能够有良好的阅读体验与互动,更方便读者获取知识,而且电子出版物可以大大节约出版成本,减少材料消耗,即使学界认为数字出版物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出版物,但其优点是客观存在的。在摆脱“无关形式”阅读的束缚后,数字化的出版物在形式上更加多元化,一些难以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动画,甚至进入3D虚拟世界清楚地呈现给读者,通过触控技术,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实现出版物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以达到读者高效且美好的阅读感受。
编辑是出版过程的策划者,是连接出版市场的探索者。应依据数字出版各时期的发展情况,清楚地了解出版的整个脉络和方向。利用技术,恰到好处地展示出版内容,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技术浪费。出版界能否取得重大成果,取决于出版融合创新。融合发展是对出版业全方位的革新,与传统出版物的文字加工和装帧设计不同,它并不拘泥于传统出版在材料和装帧方式上的变化,不用拥有全局视野,才能把握融合发展的创新方向。无论出版的哪个阶段、出版工作中的哪一个环节,编辑都处于出版的核心位置。因此,编辑要把握住内容这一核心,以更广阔的视野研究出版的各个环节,以新的发展战略推动新的出版实践。编辑应寻求出版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跨界融合,扩大出版业的覆盖面,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四、结语
思想引领行动,专业认知推动实践,编辑能力的提升应时刻跟随出版行业发展的脚步,在内容与技术的融合中需求新的出版方向,实现更高层次的数媒融合产物。关键在于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将技术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推动出版行业迈向高峰。总而言之,好的编辑可以成为图书出版社的灵魂和品牌,他们不仅能给出版社创造经济效益,更能给出版社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是图书出版社的竞争利器。
参考文献:
[1] 张俊.论新时代编辑在出版融合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编辑学刊,2018(6):87-92.
[2] 尹琨. 2022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启动[EB/OL].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https://www.chinaxwcb.com/info/578299,2022-03-24.
[3] 董拯民.浅谈“匠人精神”在数字化时代图书编辑工作中的作用[J].视听,2015(7):144-145.
[4] 贺畅.探析编辑在图书出版中的作用[J].图书出版参考,2013(21):26.
作者简介?柳冉,硕士,编辑,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