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成
近期,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也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影响加大,而且这种冲击已经切实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在人们应对经济预期不确定带来的风险时,商业保险有哪些用武之地呢?
当经济发展不再一如既往平稳时,习惯如常的生活可能经历什么?
近年来,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变得严峻和复杂,经济发展速度呈现放缓迹象,这不再是大多数国人数十年来所熟悉的生活环境。面对未来经济预期的不确定,人们的生活可能会遇到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呢?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简单回顾其他国家经济不确定性期间国民经历的情景,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启迪。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衰退,1994—1996年,居民月均收入下降了31%, 月均消费支出下降了25%;政府的医疗卫生支出的比重由3.6%降至3.3%。关于经济不确定性与健康之间关系,《身体经济学:是什么真正影响我们的健康》列出了经济动荡期间部分国家人们健康状况发生变化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危机夺走了俄罗斯100万男性的生命,欧债危机让欧盟成员国连续20多年稳定下降的自杀率戛然而止,欧债的重灾区希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增加了52%”。经济动荡给普通百姓生活甚至身体健康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见一斑。
经济预期不确定,哪一群体的生活状况可能最受冲击?
对于尚未经历过完整现代经济周期的我国群众,在积极吸取其他国家教训的基础上,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显然不无裨益。
首先,经济动荡通过影响收入增加健康风险。
“收入较高的人群有更多的机会拥有健康的食物、良好的居住环境及医疗资源,以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资源,这也就意味着这个群体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好。”有研究表明:从不同社会阶层来看,居民的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都对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现在来考察下经济动荡时期不同群体收入所受影响程度的差异。
其次,谁是经济不确定情形下收入受影响最大的群体?
经济不确定情况下,极端富裕人群的收入受经济波动负面影响较小,他们有能力在更广大范围内分散资产,甚至享受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带来的红利。本身就具备丰富的投资知识和风险意识基础上,也有能力依靠专业人士为自己提供有效理财服务,甚至可能利用经济不确定带来的机会,获得低价资产、超额利润,实现既有财富快速增长。说到商业保险理财功能,对于他们而言,不是必需品,可替代性很强,说到商业保险保障功能,他们自身资金足够充沛,购买保险的必要性不强。
而对于那些贫困群体,他们本来生活资料就不多,能够吃饱穿暖、有地方睡觉就是他们生活的基本追求,也不具备富余的资本进行投资谋求收益的能力,与金融理财等市场基本脱节,受各式各样经济动荡带来的直接冲击反而较少,对经济变化敏感性不强。即便危机来了,在现代科技发达的文明社会,政府也对这部分群体有基本的兜底能力。他们难以仅仅通过社会基本保障获得高质量应对生老病死风险的能力,也并无相应的意识、必须的知识和多余的财力去追求更为完备的风险保障能力。
中等收入群体一般受过较好的教育,收入较为稳定,在一定规模的市场主体中就业以维持生活。这部分人恰恰是各式经济动荡中承受冲击最直接、生活改變可能最严重的群体。据统计,在2007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最有钱的100名富豪,在2012年财富增加了2400亿美元,而中产阶层的财富却不断缩水。在俄罗斯,金融危机导致国内工资水平骤降,其中“白领 ”受苦最重。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白领”的工资平均减少20%~30%,而在个别部门,如金融和贸易领域则减少40%以上,在某种情况下则下降近工资的一半。
第三,依靠传统的保障方式,足够应对更大的风险压力吗?
政府提供的基本社会保障在经济动荡期间又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呢?事实上,不仅个人收入可能会受到严重波及,动荡期间,政府为国民提供医疗和养老保障的财力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2021年12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汇编的证据表明,COVID-19大流行可能会阻止全球二十年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进展,超过5亿人正因个人负担的医疗服务费用而被迫陷入极端贫困。经济动荡期间,财政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各国政府做出保护和增加卫生预算的选择也将十分艰难。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发布《中国各地区财政发展指数报告2021》称:受疫情复工复产税费减免政策影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大幅缩减,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又具有刚性特征,导致当年基金盈余率较大幅度下跌,与2019年相比,2020年各省份社会保障基金可持续能力均有所下降。
我国传统的血缘和家族保障方式又如何呢?且不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主要生活在中大城市里,很大程度上早已脱离了成长的生活圈子,即使亲朋好友之间,经济动荡期间人人自危,互相支持的意愿和能力都会遭到削弱,经济互助的信用风险也会提升。况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足够的金融工具可以很好的替代这些功能,而又不必难为朋友和家人,欠人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商业保险可以帮助平缓经济动荡给生活带来的不确定性吗?
答案是肯定的,特别是对于广大的中间收入群体而言。2022年4月,《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一文也强调了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是水涨船高的关系,水浅行小舟,水深走大船,违背规律就会搁浅或翻船。同时,该文也指出,政府主导并负责管理的基本保障“一枝独大”,而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承担的补充保障发育不够。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经济预期不确定期间,以往可以依靠的保障手段均不同程度上受到削弱,而这时候个人的健康、养老风险又有所增加,生活保障更为脆弱。为了保证生活不被过于剧烈的、难以接受的改变,首要关注的是人身安全。人身商业保险的配置远比正常情况下更为必要,特别是对承受经济冲击最直接、最剧烈的中等收入群体而言。另一方面,从保险需求来看,中等收入群体通常需求较强。研究表明,持有股票、基金、债券、银行理财产品等风险金融资产的家庭具有更高的商业人身保险需求,符合中等收入家庭的情况。中等收入群体向上攀升艰难,背负着较重的房贷、高昂的育儿成本,一有风吹草动则很可能一蹶不振,而且各类新闻媒介报道的中等收入群体因病致贫的事例并不鲜见。
那么,什么样的人身商业保险方案可以为他们应对经济预期不确定提供合理性价比的风险保障呢?从逻辑上来说,一是尽可能地提供足够的风险保障额度,同时呢,对于未来收入增长并不乐观,甚至还有缩水之忧的预期出发,所付出的保费也应该是相对低廉的。我们从这个逻辑圆点来审视下市场上令人眼花缭乱的人身保险产品的选择原则。
最近两年各地政府指导推出的、商业保险公司承保的普惠型医疗保险,因为投保要求的健康门槛低,很受欢迎,建议身体健康状况不符合一般商业保险投保要求的人士购买,因为它是一份不错的保障。
至于一般的人身商业保险,从险种上来说,与经济稳定情况下选配原则并无区别,特别是在保险回归保障趋势日益强化的情势下。商业保险的本质是风险保障,聚焦保障功能的配置,原则是优先规避一些人身重大风险,甚至摧毁性风险,在此基础上,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保障全面。寿险、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这些转移身故风险、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住院治疗等风险的种类需要优先配置。家庭经济支柱的身故、家人不幸患上重大疾病,导致的主要经济来源的中断、带来的巨大的治疗和康复费用,均需要大笔的经济补偿以勉力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更遑论在经济预期不确定这样本就如履薄冰的时期。
更进一步来看,既然经济稳定时期和经济预期不确定时期这四种人身商业保险都应该优先配置,那么,在预期不确定的时期,涉及这四类保险的具体选择上又有什么区别呢?既然难以面面俱到,不妨着力抓主要矛盾发力:经济预期不确定时期优先选择支出费用相对低廉,聚焦人身风险最大时段、对抗冲击最强风险去配置保险。
具体选择产品时哪些操作有利于做到上述搭配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选择适合的产品。
缩短产品保障时段。通常可以选取上有老、下有小、房贷偿还完毕及孩子成年之前的家庭整体风险最大这一时期集中强化保障,考虑到经济负担,其他风险较小时期的商业保障可以暂时缺失。这一阶段对于夫妻双方来说,任何大一点的风险冲击,都可能给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灾难。而等到房贷已经偿还完毕,孩子成年后具备独立经济来源时,即使夫妻双方收入下降甚至部分被打断,带来的风险也会小得多。选择一定保障期限区间的定期寿险、重大疾病保险,与购买同类型的终生保障产品相比,保费负担轻松得多。
拉长产品缴费期限。一次性交完全部保费,经济压力较大。在风险保障期限内尽可能拉长缴费期限,可以降低每次缴费的压力,有利于经济预期不确定期间的数年内减轻经济压力,在获得期望的风险保障额度下,手里留取满足其他需要的备用金比例可以更大。待經济恢复和好转,届时即使承担高一点的保费支出,相对于更加殷实的收入,负担也可以得到减轻。
降低产品保障额度。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自然是购买产品的保障额度越高,保障项目越充分,费用支出就越高。可以主要将伤害性最强,又有一定概率的风险纳入保障范围,选择保障额度高低时应结合自己现实和预期经济条件,以及家庭现实负债和未来需求,不需要盲目追求保障内容的广泛,保障额度的过于充沛。一是貌似全面的保障中一些病种发病概率极小,一是保障额度过高既没有必要,也会带来较重经济负担。
选自然费率方式缴费。自然费率,是根据被保险人所处的年龄、所面临的风险确定保费的,产品的保费是会跟着被保险人的年龄变化的,随着年龄增大,身体素质不断下降,保费也随之增长。均衡费率,是指在投保时保险公司将被保险人在每一个年龄段的风险进行评估,计算出均值的保费,投保之后,每年只需要按照计算出的确定的均值保费缴费即可。如果当前比较年轻,经济压力大,就选择自然费率,同样的保障费用支出比均衡费率的要低。如果打算购买长期的险种,比如长期重疾险,可以选择均衡费率。面临经济预期不确定时,合理的建议是寻找两种费率支付的最佳组合方式,既降低保费支出,又能获得相对充足的保障。
在竞争愈发激烈的人身保险市场里,不少保险公司“产品+服务”的销售模式越发成熟,根据自身需要,可以选取一些产品附加的保障服务,如视频医生问诊、定期健康体检等服务,可以帮助自己更加科学地管理自身健康风险。
人身安全高于一切,在人身风险进行合理保障之后,再去考虑其他必要的财产保险。一般家庭最大宗财产是房产,可以考虑购买保障房产安全的财产险,以便房产受到意外损害时,获得一定的补偿资金去修缮或者重新购买。其他一些简单的责任险,比如监护人责任险,由被保险人(家长)的监护对象(被监护人)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时,可以由保险公司根据约定承担赔偿责任,即可以转移儿童造成对他人财产或人身伤害的赔偿风险,产品价格相对低廉,可以根据具体情形进行组合。
总之,对于经济冲击下处于风口浪尖,也有相当金融素养的中等收入群体,以市场经济的方式强化自身保障来应对意外、疾病等风险的波及,“越是经济预期不确定,越要买保险”这个判断无疑是合乎逻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