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辉 王子源 刘妍
随着普惠金融发展不断深入,保险在普惠金融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相较于金融体系其他组成部分,保险具有独特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本质上更具有“普惠”性质。在此背景下,普惠保险的风险保障属性更加突出,它为被排斥在传统金融服务系统外的弱势群体提供保险保障,同时因其派生的投融资功能,增加弱势群体获得更多金融资源的机会。近年来,国家对普惠保险发展较为重视,《关于做好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规划》等相关文件明确指出,应大力发展普惠保险,积极开发各类保障适度、保费低廉的小额保险产品。由此可见,我国普惠保险正处于起步开发阶段,依据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普惠保险后续发展具有现实必要性。
江苏作为全国首批参与农业保险试点及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积极响应国家普惠金融改革政策,大力推进普惠保险发展,普惠保险发展规模及品种位居全国前列。保险业蓬勃发展为江苏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助力,对推动江苏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江苏省普惠保险发展依然存在市场不完善、地区差异大和普惠保险品种单一等问题。从多维度了解省内各地区普惠保险实际发展情况,对推进地方保险普惠发展意义重大。
作为普惠金融的衍生产品,普惠保险研究大多基于普惠金融视角,了解普惠金融发展历程有助于理清普惠保险的定义。自“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提出以来,我国对普惠金融的定义不断深化,2016年周小川沿用《规划》对普惠金融的界定,认为“普惠金融是为每一个人在有需求时都能以合适的价格享受到及时、有尊严、方便、高质量的各类型金融服务”,其中“每一个人”主要指弱势群体,主要包括贫困群体、老年人、残障人士等,服务类型主要包括小额信贷以及微型金融(星焱,2015)。
保险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研究多基于普惠金融视角,随着普惠保险逐渐从普惠金融体系中被剥离出来,与普惠保险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国外学者界定普惠保险时,普遍认为小额保险是普惠保险最主要的险种之一(Microinsurance,2010)。有学者指出普惠保险发展目的是为低收入和贫困人群提供适当的保险服务(Heenkenda,2016),并让保险服务不断向弱势群体深入,达到减少和消除贫困的目的(Claessens,2006) 。在2018年“普惠保险发展十周年”会议上,普惠保险也被定义为小额保险,并提出各地政府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农村地区中普惠保险发展状况,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需求。
国内学者在界定普惠保险时更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董冬(2017)认为普惠保险主要是为我国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提供保险服务,但并未从理论层面对普惠保险定义进行系统性梳理。孙蓉等(2019)通过罗尔斯主义,从伦理学的视角对普惠保险概念进行辨析,认为普惠保险旨在以普惠理念为向导,通过市场化发展和政策引导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利益最大化。尹晔(2020)认为普惠保险发展应基于无歧视原则,进一步丰富了普惠保险定义,并认为普惠保险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地区平衡发展。徐妍超(2021)通过梳理普惠保险发展机制,认为普惠保险应区别与普通保险和政策性保险,区别于直接的政府救济并同时满足商业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目标人群方面,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普惠保险目标人群为弱势群体或低收入人群,也有学者通过年龄、收入、抗风险等因素将对应人群分为低收入人群、老年人、小微企业、农业生产者和贫困地区人群等五大类(王静仪,王国军,2021)。从发展方向来看,普惠保险主要包括具有普惠性质的农业保险和小额保险(孙蓉,吴剑,崔微微;2019)。农业保险作为衡量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指标(李建军,韩珣;2017),能够有效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张晓琳,董继刚;2017),降低农业生产中面临的各类风险(庹国柱,2018);也有学者提出应将小额保险与“普惠”概念相结合,小额保险“风险管理”和“资金融通”的功能将增加普惠金融多样性(张晓琳,2018),其扶危济贫的本质属性与普惠保险帮扶弱势人群的目标不谋而合,是减轻穷人和低收入人群的贫困和脆弱性(吴洪,罗承舜;2019),增强其抵御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徐淑芳,何江波;2014)。
基于以上对普惠保险的分析,本研究将普惠保险定义为立足于普惠金融下,通过政策积极引导,基于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丰富的形式为广泛弱势群体提供可负担的保险服务。
我国普惠保险发展时间不长,实践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各地方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马学琳(2021)通过“千村调查”调研发现,农民商业保险消费的提高显著促进其参与金融投资活动的意愿,有效促进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岳一帆(2017)通过对环长株潭城市群普惠保险的功效研究发现,普惠保险对提高群众生活保障,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良好效果。傅珏(2021)在对江西省十家代表性保险公司的调研分析得出,普惠保险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时间较短且缺乏相关试点经验,存在成本收益错配、风险责任不明确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目前,衡量普惠保险发展指数相关研究较少,其构建方法大都基于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构建方法。因此,对普惠保险发展指数测度的文献梳理主要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的相关文献出发。最早指标构建考虑了金融机构网点、ATM机等8个指标对地区普惠金融指标进行构建(Beck,2007),随后普惠金融指标构建得到了进一步简化,从可及性、可用性和实用性三个维度进行衡量(Sarma,Pais;2008),有学者进一步考虑成本的因素,增加了成本角度对指标进行构建(Arora;2010),在综合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普惠金融体系,将多维度因素加总成指数,衡量每一个维度对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贡献度(Gupte,2012)。Ambarkhane et al. (2014) 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在多个维度中均考虑到了与保险机构相关指标。
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学者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对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进行衡量,一是直接通过Sarma指数或将其改进完善后进行测量。王婧和胡国晖(2013)通过“金融服务的范围”和“金融服务的使用”两个主要方面使用变异系数法对我国31个省份普惠金融进行测量,焦瑾璞等(2015)对我国普惠金融指数构建进一步完善,从“可获得性”“使用性”“服务质量”这三个维度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测量,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加入了农业保险普及率以及商业保险普及率两个测量角度。二是通过各地金融排斥程度来对各地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测度。例如田霖(2007)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方式,对我国金融排斥水平进行分类,将我国金融排斥水平分类为5个等级,以此衡量各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目前我国学者对普惠保险指标构建有不同的方法,在我国专门以普惠保险为研究对象的学者中,张艳萍(2016)最早提出从“渗透性”“接触性”“使用效率”三个方面进行衡量,但该指数主要表现了我国保险业整体发展水平,未能完全体现出普惠保险普惠的性质。董冬(2017)借助“每百平方公里保险业机构数”“保险密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因素测量我国普惠保险发展指数。也有学者从“渗透性”“接触性”“使用效率”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普惠保险的测量(孙蓉,吴剑,崔微微;2019),尹晔(2020)在前者构建的基础上,通过变异系数法赋予各指标不同的权重,合成了我国各省份的普惠保险指数,并进行异质性分析。
通过梳理以上文献可以发现,目前对普惠保险的研究主要基于三个方面:一是对普惠保险相关理论进行辨析;二是通过构建指数对各地普惠保险发展情况进行测度;三是以“普惠”视角研究保险发展与各地实际发展之间的关系。但目前研究依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首先,目前已有学者通过构建普惠保险发展指数体系来对普惠保险发展指数进行测度,但是目前构建方法尚存争议,各指标构建方法依然存在争议,在部分指标构建时未能达成一致标准;其次,现有研究大多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进行测量,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各地级市的普惠保险发展情况被平均,从而不能准确反映各地发展实际情况;最后,目前学者以“普惠”视角研究保险发展时,大多从保险公司视角对保险供需关系进行分析,少有从地方发展出发,研究地方普惠发展差异。
因此,本研究以前人研究为基础,构建符合江苏实际情况的普惠保险发展指数体系,并通过对江苏省普惠保险发展指数测度,考察江苏各地级市普惠保险发展实际情况,并依据地方发展特征提出合理建议。
普惠保险旨在帮助弱势群体获得持续的风险保障,从目标群体需求来看,主要包括风险保障需求及资金融通需求。
1.医疗健康保障不断完善
2014年,国家相关部门接连发布了诸如《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意见和纲要,提出发展商业健康险。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原保费从2015年的241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7600亿元,占总保费比重10%增长到约18%,商业健康险已经成为保险业内发展最为迅速的险种之一。深圳和江苏部分地区开始对以惠民保为代表的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进行积极试点。
江苏各地区也在此趋势下积极尝试,截至2021年江苏已经有约20个惠民保类似产品推出。惠民保价格亲民,相较于普通商业健康险保费更为低廉,且对重大疾病基本上做到全覆盖。2021年,江苏省医保局会同13个设区市医保局和11家商业保险公司,在省内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推出了一款名为江苏医惠保1号的保险产品。这款产品投保简单易行,不限参保年龄、健康状况、既往病史和职业类型等,理赔更为便捷,只要符合赔付条件即可按规定赔付,是省内首款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补充和衔接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产品。发展模式经历了由单独一家或者少数家承保模式,逐渐向共保模式的转变过程。惠民保的出现扩大了重特大疾病保障范围、增加了保险的赔付额,进一步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参保人员医疗保障范围和程度进一步扩大。
2.老年人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健全
2019年《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指出,要鼓励保险公司设计适合老年人投保的意外伤害保险,鼓励商业养老保险机构发展养老保障管理业务以满足长期养老需求。随着江苏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建立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2012年由省政府牵头联合保险公司开展了“安康关爱行动”,专门为老年人量身定制费率优惠的意外综合保险。2020年《关于深入推进2020年“安康关爱行动”的通知》中提出,实施“安康关爱行动”要着眼扩面提标,确保老年人承保覆盖率达到70%以上,有条件的地区提高到80%以上,老年人意外险得到进一步发展。这种具有普惠性质的意外伤害保险,减少了老人在面对意外来临时的风险,通过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了商业保险发展,充分保障了老年人的生活,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在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老年人失能失智、患慢性疾病比率持续上升,其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巨大。2011年我国首次正式提出发展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16年长期护理险开始试点,江苏省苏州市及南通市成为首批参与试点城市,为江苏省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积累重要经验。2020年《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江苏长护险试点地区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江苏摸索出政府牵头,保险公司经办,第三方机构提供服务的三位一体运作模式,截至2021年,全省参保人数超4000万人,近21万人享受待遇,有效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负担,为老年人生活保驾护航。
3.涉农群体防灾防损能力不断提升
江苏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具有农业产品数量多,分布地区广,南北差异大等特点。自2007年启动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以来,江苏省农业保险取得了显著成就。江苏银保监局和各级政府共同推进了“公司+村+农户”“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金融模式的发展。江苏银保监局出台的《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银行保险机构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对接试点乡镇金融需求,加强对乡村新业态、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新主体的金融支持。
保险模式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使乡村弱势群体抗风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有效缓解了乡村产业融资难题,降低贫困地区出现因病返贫、因意外事故返贫、因自然灾害返贫等问题,使弱势群体能够更好地得到社会金融系统地支持,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中小微企业处于价值链底端,产品价值量低,缺乏竞争力,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近年来,在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江苏保险业进行了积极尝试。例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江苏分公司与省财政厅、省商务厅联合成立“苏贸贷”融资平台,打造基于“政府+银行+保险”的融资模式,利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杠杆作用,帮助中小微企业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获得银行融资。
普惠保险通过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担保,一方面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贷款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鼓励小微企业更加积极申请贷款。从风险防控的角度来看,普惠保险的介入有效减少了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政府、银行、保险多方主体的有效配合,使得小微企业的经营更加稳定,在社会公平和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准确衡量各地普惠保险发展指数是对各地发展情况提出政策建议的基础。普惠保险涵盖多个维度,故目前学界大多通过构建指标体系的方式来进行测度。本文也将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渗透性”“可得性”“使用效率”三个方面对普惠保险发展指数进行构建。本文构建普惠保险发展指数时主要考虑农业保险和小额保险,指标构建主要基于这两类保险服务类型,考虑到农业保险发展时间较长,体系较为成熟且所占比例较大,故本研究在构建指标体系时以农业保险为主,暂不考虑小额保险,所测的指数水平也会因此较低。
Sarma在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时提出指标选择应能体现金融服务的多个维度,且应具有综合性、适用性、通俗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
第一个维度是保险服务渗透性。在供给视角下,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保险企业是弱势群体获得保险服务的重要途径,所以衡量一个地区普惠保险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人口覆盖以及地理覆盖,具体指标包括每百万公顷农用地农险公司数和每百万农村人口农险公司数。
第二个维度是保险服务可得性。主要描述保险消费者可以接触到普惠保险的程度,尤其是“三农”和小微企业等普惠保险的重点目标人群。普惠保险是否符合目标人群的收入状况是一个重要参数,具体指标有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农业保险赔款和农村人均农业保险保费支出。
第三个维度是保险服务使用效率。在需求的视角下,普惠保险服务的实际使用状况越好即风险保障、资金融通越好。此维度主要选取各地区农业保险赔付率。
首先,由于各个维度之间的量纲不同,需要对所得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原本各维度的数据换算到[0,1]之间。计算公式为:
其中xijt表示在第t年份i指标j地区的实际值,mj为j项值的最小值,Mj为j项指标的最大值。
其次,由于我国目前相关普惠保险的研究较少,为避免主观权重影响,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计算变异系数的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vi表示各指标的变异系数,σi表示各指标的标准差,为平均值。
最后,对所得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得各项指标变异系数之和为1。具体各指标权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wj为各个指标权重。
表1 江苏省普惠保险指标详情
在将各项指标标准化和确定各项权重后,需要对普惠保险发展指数进行构建。考虑到欧式距离变换法更能够满足单调性、一致性等众多数理特征,本研究采用欧式距离变化公式来合成普惠保险发展指数(IIDit),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wj*Aijt体现出在t年第i个地级市在第i项指标的发展情况,(wj*Aijt)2体现出各市发展水平距离最优发展水平的距离,若Aijt越接近1则其在j项指标上发展水平越接近最高点,反之越接近最低点。
表2 江苏省各市普惠保险发展指数
南通0.147 0.180 0.192 0.190 0.177 0.192 0.262苏州0.069 0.067 0.116 0.318 0.165 0.122 0.256泰州0.161 0.203 0.180 0.589 0.263 0.288 0.380无锡0.216 0.221 0.172 0.431 0.168 0.230 0.332宿迁0.225 0.231 0.225 0.242 0.246 0.275 0.371徐州0.162 0.170 0.189 0.182 0.197 0.282 0.389盐城0.190 0.214 0.198 0.210 0.202 0.213 0.310扬州0.170 0.182 0.190 0.204 0.242 0.274 0.359镇江0.283 0.182 0.265 0.351 0.307 0.368 0.465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得出2013-2019年江苏13个地级市的普惠保险发展指数以及“渗透性”“可得性”“使用效率”三个分指数。下文将根据所获数据从不同角度分别对江苏省13个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维度的发展状况进行细化分析。
图1为2013-2019年江苏各地级市普惠保险发展指数平均值和中位数的相关情况。总体来看,江苏省普惠保险发展处于稳定增长态势,且增速较快;截至2019年,江苏省各地级市普惠保险指数平均数已经达到0.341,中位数为0.351,相较于2013年的0.183和0.171分别增长了46.3%和51.2%,整体来看增速较快。同时,2018、2019等年份出现普惠保险发展指数中位数大于平均数的情况,说明整体数据呈左分布状态,大部分地区普惠保险发展指数较高,但小部分地区普惠保险发展指数远低于平均值。具体分析年度数据可以发现2016年普惠保险发展指数相较于2015年发展速度显著,结合三个维度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2016年普惠保险“可得性”增长迅猛,拉动指数快速增长。2016年前后普惠保险发展指数大体处于发展增速阶段。
图1 江苏普惠保险发展速度柱状图
图2为2013-2019年江苏各地级市普惠保险分指数平均值的柱状图。通过对普惠保险三个维度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渗透性”和“可得性”两个分指标在7年内发展成效显著,分别增长131%和158%,但2016年“可得性”指标明显异于其他年份,该年份内各地普惠保险收入和赔款支出明显增加。2015年间江苏省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相关产业受灾面积显著增加,普惠保险为灾后重建和恢复居民生活提供巨大保障,2016《规划》的出台极大地刺激了各地积极发展普惠保险,故2016年各地普惠保险保费支出与保费收入同时明显增加。从整体来看,普惠保险发展指数快速增长的动力主要为“渗透性”和“可得性”两个方面,两个分指标在7年间基本处于增长趋势,但“使用效率”发展因受各地受灾、受损等意外事件影响较大,变化较为不规律,难以持续为普惠保险发展提供助力。
图2 普惠保险发展指数分指数柱状图
图3为2019年江苏省各地级市普惠保险发展指数热力图,从图中可以清晰看出江苏省普惠保险发展的区域特征,图中颜色较深的地区即代表发展水平较高,反之代表发展水平较低。总体来看,江苏省普惠保险发展的地区差异较为明显。整体呈现出中部及北部地区发展较好,南部地区发展较弱的现象。对比江苏省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发现,各市普惠保险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不同地区在保费补贴方面存在政策差异,因为政府的补贴对普惠保险发展刺激效果显著(尹晔,许闲,王颖俐;2019)。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徐州普惠保险发展指数达到0.389,而连云港指数为0.311,两者地理环境、经济情况及文化背景皆较为相近但在城镇化率上差别较大,故城镇化率之间的差异有可能造成同区域间普惠保险发展水平的差异;从时间角度来看,2013年各市之间差距较小,但2019年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逐渐加大,因为普惠保险在弱势群体中更受欢迎(孙蓉,吴剑,崔微微,2019),且江苏省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造成了地区间差距越来越明显。
图3 2019年江苏普惠保险发展指数热力图
图4是江苏省各市普惠保险渗透性的热力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苏南部和中部地区可以凭借更好的经济基础和更加完善的保险市场,来吸引更多保险机构和保险人才聚集,因此江苏南部和中部地区的保险渗透性要优于北部地区;同时,对各地区渗透性依据年份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苏南及苏中地区凭借其更加完善的金融设施基础和金融资源积累,普惠保险渗透性发展增速较快。反观苏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保险基础设施不完善、保险人才较少等因素,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且与苏南、苏北地区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扩大。
图4 19年各地普惠保险渗透性热力图
图5为江苏省各市普惠保险可得性热力图。从“可得性”的角度来看,苏北及苏中地区整体要优于苏南地区,苏南地区的经济基础和保险设施要明显优于苏北及苏中地区,但在“可得性”维度中,苏北及苏中地区发展却较优。这可能与江苏省政府对13个地级市采取了不同比例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有关,为了鼓励保险机构在经济较不发达地区开展业务,政府往往会对这些地区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以及财政补贴。例如在《江苏省省级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省政府对省内主要养殖业保险采取不同比例的补贴,对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补贴比例分别为10%、20%、30%。在这样的激励下,苏北及苏中地区农业保险和涉农相关群体参保比例会大幅上升。同时,普惠保险“可得性”表现出地方涉农群体对普惠保险的需求程度,参考各个地方第一产业占比,可以发现,第一产业占比较高的地区,普惠保险“可得性”发展明显较好。综上可见,影响普惠保险“可得性”的主要原因有政策因素以及涉农群体需求因素等。
图5 19年各地普惠保险可得性热力图
图6是江苏省各地级市普惠保险使用效率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徐州市、盐城市、淮安市、扬州市等地在“使用效率”方面发展状况较好。整体上看苏北地区整体状况较优,这体现出普惠保险在苏北等发展较弱地区使用场景较广,能够有效帮助弱势群体获得保障。此外,苏北地区经济发展较弱,弱势群体广泛,普惠保险实际运用场景较多。
图6 19年各地普惠保险使用效率热力图
本文基于构建的普惠保险指标体系,以江苏省为样本,测算2013-2019年江苏省13个市普惠保险发展水平并对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13-2017年,江苏省整体普惠保险发展呈现较好趋势,整体处于增长加速阶段,各市普惠保险发展指数也都没有出现0的情况;从地理区位来看,苏北苏中地区目标人群以及市场需求较大,整体普惠保险发展较优,但在普惠保险渗透性方面要略劣于苏南地区;同区位地区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地区发展不平衡;根据各市发展情况,个别地区普惠保险发展指数波动明显,存在发展不稳定的问题,随着时间推移各市发展状况分化明显。
基于研究结论,结合江苏省相关数据,提出以下优化江苏省发展普惠保险的政策建议:
近年来在江苏省普惠保险发展过程中,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发展模式,例如:“政府+银行+保险”的融资模式,利用政策的优势引导资金走向小微企业,帮助小微企业获得低成本和高效率的资金。随着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的不断兴起,江苏保险业也要与时俱进,加快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有效利用云计算、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解决普惠保险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等难点,依靠金融科技在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的优势,帮助保险业与实体产业紧密连接,推动保险公司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
江苏省同区位间普惠保险发展情况存在地方差异,在苏北五个地级市中,徐州、宿迁和淮安发展情况较好,排在全省前列,但是盐城和连云港发展情况和上述三个地区差异较大。发展状况较好地区要发挥好“带动效应”,将其先进的普惠保险理发展念和措施引入其他市,也可以通过“一带多”的形式推动其他地域普惠保险发展,另一方面在制定相关普惠保险政策时也应注意区域间的协调,对于普惠保险发展不发达地区进行适当倾斜。
苏北苏中地区普惠保险渗透性较差,基础金融服务供给不足,故应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鼓励更多的保险机构开设“普惠”相关业务,提高普惠保险覆盖程度;同时,对普惠保险发展整体较弱的苏南地区,应积极鼓励金融创新,培育活跃的保险市场机制,进一步挖掘目标人群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