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研究

2022-06-24 08:51刚宪约
关键词:专业评价大学生

国 睿,刚宪约

一、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面临的困境

伍安春等在研究中指出,当代大学生发展指导存在理论指导与实践教育脱节、人才导向与社会目标错位、个性指导与全面发展对立的现实困境[1]。 盛磊等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学业发展指导面临注重外在形式、忽视现象本质,工作开展不及时、存在滞后性,指导内容碎片化、欠缺系统性,注重群体指导、忽视个体差异的困境[2]。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存在以下困境。

其一,产业需求同培养目标不匹配。 当前发展理念的转变、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调整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部分大学生存在就业能力不匹配、就业心态未调整、职业发展无目标的现象也表明当前部分高校的学习与发展指导落后于产业需求。

其二,学生管理与专业教学“两张皮”。 教与学是矛盾统一体,其对立的一方面使得当前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体系有待完善,“教学的归教务、思政的归学工”成为部分工作开展的绊脚石,教学联动中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协作关系不明晰的“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在一些方面还未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其三,个性指导与群体指导不平衡。 当前高校学习与发展指导过多注重一对多、集体化的群体指导,而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忽略学生发展的特殊性和阶段性特点,存在缺乏精准化指导、个性化学习指导和有效性跟踪的短板。

二、以工程教育认证理念指导大学生学习与发展工作的意义

工程教育认证倡导三个基本理念,其中学生中心理念,强调一切教育教学过程和环节都应该以学生为本[3];产出导向理念,强调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以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为目标[4];持续改进理念,强调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5]。 以“学生中心”的理念开展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活动,有助于引导其确立发展目标,提升学业水平,实现全面发展[6]。同时,“产出导向”的理念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契合性,与工作取向具有统一性,与工作内容具有一致性,与工作目标具有耦合性[7]。 “持续改进”的理念要求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要形成“PDCA”闭合循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通过改进和解决质量问题,达到以持续保证和提高质量为目的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8]。

“学生”部分是工程教育认证七个通用标准之一,其中二级指标“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地执行落实”是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的要求[9]。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开展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工作,有助于分析并改进目前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促进指导工作规范化体系化发展。

三、构建“四维多段”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体系

(一)四个维度划分学习发展指导的实施主体

加强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实施主体建设是开展大学生学业发展指导的前提,要建立一个包括组织架构、指导教师管理、部门协作关系、考核评价、业绩奖惩等内容的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体系[6]。 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应贯彻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从专业教师、教学学工、行业专家、朋辈团队四个维度划分实施主体,实施专业学习指导,改进教育质量监督,具体见图1。

图1 四个维度划分学习发展指导体系

1.专业教师开展产出导向的专业学习指导

以班级导师、班主任或专业负责人为实施主体的专业教师关注产出导向,解析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指导学生了解学科专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动态、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自信;倒推分解需要培养的专业教育内容,指导学生熟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及其与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专业学习的规律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育优良学风和诚信考风。

以各任课教师为实施主体的专业教师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和要求,聚焦“学生学到什么”的“学生产出”目标,以学生预期能力获得为导向反向设计、正向实施课堂教学,强化课程指导。 任课教师在第一次授课时应向学生讲解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与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与学习方法、考核方式与要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纪律、学习状态、理解掌握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堂节奏和授课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注重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知识发现过程的再现,知识应用训练的互动,学习效果的评价反馈,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2.教学学工协同开展持续改进的教育质量监督

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教学、学工联动,搭建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协同育人的桥梁,建立“评估—反馈—改进”闭环,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增强能力和提升素质,持续改进学习发展指导。

任课教师通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制定设计合理充分的过程性考核项目内容,针对理论课程、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四类课程,给出形成性评价指导意见。 形成性评价一般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过程性考核由平时成绩评定,有课内实验的课程还应有实验成绩;终结性考核通常由期末考试、综合性大作业、实习成果成绩或设计成果成绩、答辩成绩进行评定;对于毕业设计,形成性评价一般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指导教师评价、评阅人评价和小组答辩五部分。 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如果发现个别学生没有达到阶段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个别辅导。 组织包含考核评价和学生主观评价两部分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 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学习形成性评价数据;学生主观评价是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对选课学生进行调查,由学生对个人学习达成课程目标情况进行主观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结果用于专业跟踪评判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客观进行自我评价,查找自身问题,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对于学生个人或班级整体暴露的问题,约谈问题学生、班干部,或向辅导员、班级导师提供反馈意见。

学工人员建立主要由班级导师、任课教师、辅导员参与的学生指导交流平台,协同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工作,经常性地交流、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态和突出问题,任课教师等教学系统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馈至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在课程考核结束后及时反馈课程形成性评价考核结果,以促进学工人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对学生在阶段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学生学情分析、综合测评工作,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至专业教师和学生本人。 学工人员接收反馈情况后,及时开展评先树优和学业预警或警告等学习发展指导工作。 学生也可以通过形成性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情况,获得学习上的反馈,借以肯定或修正自己的学习方式。

3.行业专家合力育人共同体延展学习指导

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离不开专业所在行业专家的介入指导和专业对口用人单位的前置教育。行业专家加入学习发展指导队伍,形成高校、社会共同体合力育人格局,从行业发展趋势、社会人才需求、专业职业素养、企业前沿技术等方面,延伸了人才培养目标的社会属性,从行业产业企业角度开展成果导向的学习发展指导,不断改进“象牙塔”式的学校专业教育。 建立行业专家库,充分发挥产业教授、兼职教授、校友、校外企业家的育人作用,结合在校生的发展阶段确定各专家的报告主题和适用学生范围,组织“大讲堂”“工作坊”等大学生成长主题报告讲座或学术交流活动,指导在校生学习发展。

4.朋辈团队开展榜样示范带动

由于思想观念比较接近、年龄与经历相差不大,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较易进行,朋辈团队指导的榜样示范,是对学习发展指导的有效补充。开展“学长导航”朋辈榜样指导,充分发挥优秀学长对大一新生的“传、帮、带”作用;开展“优秀学长”学业发展指导,在毕业生中选拔优秀考研推免代表、就业代表、科技创新代表、奖学金获得者代表等组建“宣讲团”,组织学习发展经验分享会,进一步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增强专业认同感,获得学习发展动力。

(二)多阶段实施学习发展指导实践

要推动当代大学生发展指导内容、手段和方法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系统全面、分层分类的大学生发展指导评价体系,将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贯穿大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9]。 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应坚持学生中心的理念,以满足学生需求解决学生问题为出发点,在大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从学业适应规划、综合素质提升、专业能力提升、职业能力提升四个阶段划分学习发展指导的实施过程,见图2。

图2 四个阶段划分学习发展指导过程

在学业适应规划阶段(大一学年),学生面临高中生到大学生角色转换问题,亟待解决大学学习生活适应问题。 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学科导论等课程,制定入学教育方案开展“新生第一课”、入校入院主题教育等入学适应教育系列活动,以集体指导、个体辅导等方式,指导学生了解专业基本情况,熟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开展好政治引导、学习辅导、生活向导、心理疏导、生涯指导活动,启蒙专业认知,引导其合理制定个人大学发展规划。

在综合素质提升阶段(大二学年),学生亟需加强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个人综合能力建设。 通过开展学业与发展专题调研活动,开展专业方向选择指导、学术科研指导,鼓励参与学术活动,参加科研项目,培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组织、第二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开展经验分享会或学生成长沙龙,为同学们指明发展方向、答疑解惑。

在专业能力提升阶段(大三学年),学生在经过前期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需进一步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第一课堂依托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课程指导学生能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问题进行研究,习得专业知识,应用基本原理,使用现代工具,设计解决方案或流程,以研究分析解决复杂问题;在第二课堂以就业实习单位选择、创业就业指导、考研推免指导等为指导内容,鼓励参加专业实习实训,引导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或创新创业竞赛。

在职业能力提升阶段(大四学年),学生面临升学、就业、出国、创业等多种选择,亟待提高自身职业能力。 通过摸清毕业生去向,实行分类跟踪帮扶,组织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会加强考研复试指导;组织毕业生就业指导促进会等就业专题讲座,指导毕业生认清形势、合理定位、精心准备、积极就业,鼓励毕业生以正确的姿态和合理的定位参加招聘会、宣讲会;主动搜集整理招聘信息,对有就业意向的同学精准统计、精准推送,分享面试经验、提醒面试注意事项并指导修改简历等。

四、实施大学生成长的全周期跟踪调查

多数高校针对大学生学习发展指导工作开展情况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过程性的达成度评价缺失,目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形成性与总结性相结合,涵盖指导内容、指导效果的评价体系亟待建立。 面向在校大学生、应届毕业生和毕业几年内的校友进行全周期多维度的跟踪调查,是了解学生发展状态数据的有效措施,是开展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的重要支撑。 实施全周期跟踪调查,是了解学生发展状态的有效措施,是持续改进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的基础,能提高学习发展指导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针对在校大学生,可围绕其各个成长阶段的专业认知及认可情况、学习行为、学习效果、职业成熟度教育等,每学年及时调查跟踪了解和评估,开展专业认知度和认可度调查,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学生专业认知度方面,通过调查学生了解本专业的途径及其占比情况,分析学生了解本专业的途径,比如课外阅读或浏览网站、媒体,辅导员或班级导师的讲解,新生入学教育,学科导论或新生研讨课等专业课程;通过定量分析专业课程的开设对各年级学生提高专业认知度的影响,观察是否各年级学生随着入校时间的增长对本专业的了解程度逐渐加深,随着专业课程学习的不断深入,认知度是否上升趋势明显。 学生专业认可度方面,通过调查分析各年级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满意度占比情况,观察是否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课程教学成效是否明显,是否增加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专业知识对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学生是否越来越认可本专业的发展。

针对毕业生及毕业校友,每两年实施一次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和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问卷调查或座谈。 面向应届毕业生,开展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分析学生在毕业时是否掌握了本专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分析达成情况主要弱项,从而改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面向毕业校友,开展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分析本专业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和毕业后5 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是否较好地达成了本专业制定的培养目标,以期在后续培养目标持续改进时进一步优化。 达成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使用5 级制打分方式赋值1-5 分,通过采集多样本数据,计算各调查条目样本的平均值并除以满分5 分。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组织校友座谈会,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培养方案合理性等,定性分析达成度情况。

每年度形成专题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报告,及时进行反馈和改进,持续改进学习发展指导。通过不断收集跟踪调查的实证数据,反馈并调整现行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设计和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工作等,体现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

猜你喜欢
专业评价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