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岭华阳川地区吕梁期和燕山期铀成矿作用:来自含铀伟晶岩年代学的启示

2022-06-24 03:25李普涛辜平阳李永军何世平汪双双庄玉军陈锐明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热液锆石铀矿

李普涛,辜平阳,李永军,何世平,汪双双,庄玉军,陈锐明

(1.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 西安 710054; 2. 中国地质调查局造山带地质研究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54; 3. 长安大学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0 引 言

华阳川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小秦岭构造带西部(陕西省境内),区内铀成矿条件良好,铀矿类型多样。华阳川铀矿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以含铌钛铀矿的碳酸岩脉而知名。已往有关华阳川铀矿年代学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碳酸岩型铀矿。喻学惠提及华阳川碳酸岩中金云母K-Ar年龄为181 Ma;何升等对华阳川矿区的伟晶岩脉(长石-石英脉)和碳酸岩脉(长石-石英-方解石杂脉)中被铌钛铀矿包裹的未蚀变黑云母进行Ar/Ar定年,获得两组年龄分别为(132.58±0.70)Ma和(93.72±2.38)Ma。高龙刚等对从华阳川矿区内的碳酸岩型铀矿中选出的晶质铀矿进行U-Pb定年,得到235~201 Ma(印支期)和133~129 Ma(燕山期)两期铀成矿年龄,分别代表了区内印支期碳酸岩浆熔体的成矿作用和燕山期花岗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另外,华阳川外围的黄龙铺大石沟碳酸岩型钼矿和邻区的西沟石英脉型钼矿的辉钼矿Re-Os年龄分别为222.0~209.5 Ma和214.7~206.7 Ma,也反映本区印支期发生的成矿事件。上述对含铀碳酸岩的年代学研究表明,华阳川地区存在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期铀成矿作用。由于碳酸岩中缺乏足够数量和质量可靠的直接定年矿物,所以获得的铀成岩成矿年代学数据仍然较少。

近年来,项目组在华阳川矿区西部外围的铁岔沟—黄家沟—草坪沟一带发现大量含铀伟晶岩(细晶岩)脉、花岗岩脉等,部分脉体的U、Nb、稀土元素等含量已经达到富矿品位。本文结合矿体野外观测,通过岩相学、矿物学、锆石和独居石U-Pb年代学等研究,在含铀伟晶岩中获得了由锆石U-Pb年代学约束的吕梁期((1 922.5±6.0)Ma)成岩成矿年代数据和由独居石U-Pb年代学约束的燕山期((141.9±1.8)Ma)热液叠加改造成矿证据,以期为小秦岭华阳川地区铀矿成因理论创新和找矿工作部署提供参考。

1 成矿地质背景

华阳川地区所处的小秦岭构造带是一个变质核杂岩-拆离构造(图1),由山前断裂(太要断裂)、山后断裂(由金堆城断裂、华阳川断裂、小河断裂等相接构成)和洛南—栾川断裂等3个深大边界断裂限制。边界断裂控制了变质核杂岩的出露范围。不同时代的各类岩浆岩和脉体侵入到变质核杂岩中,使得华阳川地区的铀矿床成为一个由“古老基底+深大断裂+岩浆作用”耦合形成的多种类型、复杂成因矿床。

1为寒武系;2为震旦系;3为蓟县系;4为长城系;5为元古界铁洞沟组;6为太古界太华岩群;7为白垩纪—侏罗纪二长花岗岩;8为寒武纪正长岩;9为中元古代二长花岗岩;10为古元古代二长花岗岩;11为古元古代正长斑岩;12为古元古代闪长岩;13为太古代太峪岭、翁岔铺片麻岩套;14为喜山期地壳拼贴断裂、脆韧性剪切带、韧性剪切带;15为区域性断裂、一般性断裂;16为地质界线;17为华阳川铀矿区位置;18为样品编号及位置;19为地名;图件引自文献[21],有所修改图1 小秦岭华阳川地区区域地质简图Fig.1 Simplified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of Huayangchuan Area in Xiaoqinling

根据区内铀成矿规律,与铀成矿关系密切的地质体主要有太华岩群、华阳川断裂,以及老牛山、华山花岗岩体等。太华岩群作为基底“变质核杂岩”,按岩性可分为“表壳岩系”和古老“TTG岩套”,形成年代相对集中在约2.8、约2.5和2.0~1.8 Ga等3个时间阶段,为区内各类成岩成矿事件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赋矿空间。华阳川断裂是一个具有韧性剪切带性质的深大断裂,其一系列次级断裂控制了区内铀矿化带的分布范围和铀矿体的产出状态。华阳川断裂内构造片岩的黑云母Ar/Ar年龄为(419.0±0.6)Ma,代表了加里东期的主导构造变形事件。华阳川矿区外围的华山和老牛山花岗岩主体形成时代为印支期(223~205 Ma)—燕山期(152.0~131.9 Ma),代表了东秦岭造山带印支期—燕山期2次重要的花岗岩浆活动,为后期U的叠加改造成矿提供了流体和驱动力。

2 样品采集及岩石特征

2.1 样品采集

样品采自小秦岭华阳川地区华山岩体南侧的草坪沟一带[图1(b)],样品岩性为含铀花岗质伟晶岩[图2(a)、(b)]。根据野外观测,含铀伟晶岩呈较大规模的单脉体产出[图2(a)],地表出露的宽度可达数米,延伸长度可达上百米;放射性γ值和U、Nb刻槽样化学品位已经达到富矿级别;脉体走向为近EW向,倾向约60°,倾角约40°;与围岩太华岩群呈侵入接触,接触界线明显,接触带岩石蚀变、风化现象明显[图2(a)、(b)],表明接触带是流体易作用的薄弱带。

2.2 岩相学特征

采用德国蔡司Stemi305型偏光显微镜对样品薄片进行观察。镜下观察显示:含铀伟晶岩具有伟晶结构;主要矿物为钾长石(微斜长石)、斜长石、石英、方解石、黑云母和角闪石等,晶型较好的锆石颗粒发育在微斜长石和石英晶间[图2(c)],岩石矿物总成分相当于花岗质;可见石英边部较圆滑的嵌晶结构以及造岩矿物呈现弱定向排列结构[图2(c)],显示岩石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混合岩化作用;在微斜长石中可见析出的斜长石[图2(d)],表明岩石经历了交代作用。含铀伟晶岩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混合岩化、交代等变质作用,明显不同于本区印支期—燕山期以来的花岗伟晶岩脉普遍未遭受变质作用的特征。

Qz为石英;Pl为斜长石;Mic为微斜长石;Zr为锆石;Bi为黑云母;Cal为方解石。图2 含铀伟晶岩脉照片和偏光显微照片Fig.2 Field Photos and Polarized Photomicrographs of U-bearing Pegmatite Vein

2.3 矿物学特征

矿物学特征主要采用MLA650扫描电镜分析测试。扫描电镜分析显示:含铀伟晶岩的钾长石晶间发育晶型较好的锆石颗粒[图3(a)],显示出岩浆锆石的特征;锆石与铌钛铀矿、黑云母共生在钾长石晶间[图3(b)],表明铌钛铀矿可能为成岩期形成;独居石矿物普遍被磷灰石、褐帘石包裹[图3(c)~(e)];见到独居石在铌钛铀矿外围生长[图3(d)],或是独居石和铌钛铀矿共同被磷灰石、褐帘石包裹的现象[图3(e)],表明独居石形成同步或略晚于铌钛铀矿;在钾长石的裂隙见到大量晶型较好的独居石、铌钛铀矿、黑云母及石英共生现象[图3(f)],反映了发育在岩石裂隙中的热液结晶现象,此类型独居石显示与铌钛铀矿同期形成的特征。

Kf为钾长石;Qz为石英;Alt为褐帘石;Ap为磷灰石;Mz为独居石;Bnr为铌钛铀矿;Ur为晶质铀矿;Mt为磁铁矿;Cp为黄铁矿;Bi为黑云母;Zr为锆石图3 含铀伟晶岩扫描电镜照片Fig.3 SEM Photos of U-bearing Pegmatite

由于铌钛铀矿是主要的含铀矿物,根据铌钛铀矿和锆石、独居石及其他副矿物的的产出特征,可以推测出含铀伟晶岩中的铌钛铀矿可能有2期形成,分别是:与锆石共生在钾长石晶间的铌钛铀矿,代表伟晶岩成岩过程中的U富集成矿[图3(a)、(b)];与独居石共生在钾长石裂隙的铌钛铀矿,代表后期热液作用的叠加改造成矿[图3(c)~(f)]。因此,锆石、独居石年代学特征可以指示与各自共生的铌钛铀矿的形成年代。

3 分析方法及结果分析

3.1 分析方法

锆石和独居石样品的制靶和照相均在河北省廊坊市宇能岩石矿物分选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具体方法为:对矿石样品进行破碎、磨细、过筛后,利用重液法挑出锆石和独居石;将均一、透明、无裂痕、无包体的锆石和独居石颗粒固定在透明的环氧树脂中,抛光打磨至锆石颗粒一半出露;然后对锆石进行阴极发光(CL)照相,对独居石进行背散射(BSE)照相;最后根据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和独居石背散射图像,结合研究目的,分别在锆石和独居石上选择合适的测试区域。

锆石和独居石U-Pb同位素分析均在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微区实验室进行。锆石和独居石U-Pb同位素测定均采用GeoLas Pro193 nm型激光剥蚀系统、Agilent 7700x型ICP-MS仪;年龄计算采用Glitter 4.4软件完成,数据投图利用Isoplot 3.70软件完成;微量元素检出范围一般为10级,部分元素可达10级,能够满足本次研究的需要。不同的是:锆石测试采用的激光剥蚀束斑直径为32 μm,年龄计算以91500标准锆石进行同位素分馏校正,锆石详细的仪器参数和测试过程可参考文献[36]。独居石测试采用的激光剥蚀束斑直径为16 μm,独居石标准样品44069作为外标进行U-Pb同位素分馏效应和仪器漂移的校正计算,该标样U-Pb年龄均为425 Ma左右,详细测试流程可参考文献[38]。

3.2 结果分析

3.2.1 锆 石

锆石样品(D68Zr)的U-Pb同位素分析结果见表1。由于古老锆石(>1 000 Ma)往往存在一定Pb丢失,在相同初始条件下和共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下,Pb和Pb具有同步变化的特征,二者保持相对稳定的比值,故采用Pb/Pb年龄来代表古老锆石(>1 000 Ma)的形成年龄,而对于年龄小于1 000 Ma的锆石则采用Pb/U年龄。

锆石样品的30个分析点中有28个数据谐和度较高。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及分析点位置见图4。由图4可以看出:锆石大部分为灰白色—灰色—深灰色,呈自形—半自形晶型;形状基本为长柱状,粒度一般在100~150 μm,长宽比多为1∶1~2∶1;大部分锆石可见明显的岩浆振荡环带;Th/U值为0.14~0.42,平均值为0.23,总体显示出岩浆锆石的特征。在锆石U-Pb年龄谐和曲线[图5(a)]中,上交点年龄为(1 867±50)Ma。Pb/Pb年龄介于(1 955±10)~(1 888±36)Ma(表1),加权平均年龄为(1 922.5±6.0)Ma(平均标准权重偏差(MSWD)为2.1,分析点个数()为28)[图5(b)],代表了伟晶岩的成岩年龄。

图4 含铀伟晶岩锆石阴极发光图像Fig.4 CL Images of Zircons from U-bearing Pegmatite

图5 含铀伟晶岩锆石U-Pb年龄谐和曲线和年龄分布Fig.5 Concordia Diagram and Distribution of Zircon U-Pb Ages of U-bearing Pegmatite

表1 含铀伟晶岩的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结果Table 1 Analysis Results of Zircon U-Pb Isotope of U-bearing Pegmatite

3.2.2 独居石

考虑到华阳川地区的铀矿伴生较多Pb,独居石中可能会含有较多的普通Pb。为提高年代学数据的可靠性,本次独居石年代学测试不进行普通Pb校正,而采用Tera-Wasserburg反向谐和曲线进行计算,其下交点年龄代表了独居石的形成年代。独居石样品(D68Mz)的U-Pb同位素分析结果见表2。从样品中挑选了25颗独居石的37个不同部位作为分析点(图6),得到1组可靠性较高的Pb/Pb Tera-Wasserburg反向谐和年龄,为(141.9±1.8)Ma(MSWD值为4.5,=37)(图7)。

图6 含铀伟晶岩独居石背散射图像Fig.6 BSE Images of Monazite from U-bearing Pegmatite

Tera-Wasserburg反向谐和年龄为(141.9±1.8)Ma图7 含铀伟晶岩独居石样品Tera-Wasserburg反向谐和曲线Fig.7 Tera-Wasserburg Plot of Monazite Samples from U-bearing Pegmatite

表2 含铀伟晶岩的独居石U-Pb同位素分析结果Table 2 Analysis Results of Monazite U-Pb Isotope of U-bearing Pegmatite

独居石稀土元素分析结果在U-Pb年龄测试时同时获得(表3)。图 8为根据分析结果绘制的独居石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从表3和图8可以看出:独居石样品的稀土元素总含量为(786 219~843 797)×10,平均值为808 574×10;轻稀土元素总含量为(780 234~840 476)×10,平均值为804 747×10,而重稀土元素总含量仅为(1 474~7 640)×10,平均值为3 822×10;LREE/HREE值为49~262,平均值为111,表明独居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十分明显;独居石具有Eu强烈亏损和右倾特征(图8);独居石在重稀土元素区段也看不到明显的W型曲线。

表3 独居石样品稀土元素分析结果Table 3 Analysis Results of REE of Monazite Samples

ws为样品含量;wc为球粒陨石含量;同一图中相同线条对应不同分析点;球粒陨石标准化数据引自文献[44]图8 含铀伟晶岩独居石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Fig.8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Pattern of Monazite from U-bearing Pegmatite

4 讨 论

4.1 吕梁期伟晶岩成岩作用与U预富集

根据野外观测,含铀伟晶岩呈较大的单脉体侵入到太华岩群中,与华阳川矿区内的网脉状碳酸岩脉产状完全不同。虽然含铀伟晶岩中发育一定程度的交代-混合岩化等高级变质作用,但同围岩太华岩群的侵入接触界线仍然清晰可见[图2(a)]。含铀伟晶岩经历一定程度变质作用的特征也不同于本区印支期—燕山期以来未遭受变质作用的花岗伟晶岩脉(如区内与老牛山或华山花岗岩浆作用有关的伟晶岩脉)。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大量晶型完好的岩浆锆石颗粒[图2(c)和图3(a)、(b)],与铌钛铀矿共生在钾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等造岩矿物的晶间或裂隙[图3(b)],表明岩石中存在与锆石同期形成的铌钛铀矿,反映了成岩期成矿的特征。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总体显示出岩浆锆石的特征,锆石U-Pb年龄代表伟晶岩的成岩年龄;锆石的30个分析点中有28个数据谐和度较高,表明绝大部分锆石都是岩浆成因;锆石Pb/Pb年龄介于(1 955±10)~(1 888±36)Ma(表1),加权平均年龄为(1 922.5±6.0)Ma[图5(b)]。综上所述,华阳川地区存在吕梁期伟晶岩成岩过程中的U预富集现象。

区域上,沿华北克拉通内部古陆块边缘的碰撞造山带分布着大量吕梁期铀多金属矿床,典型矿床有辽宁连山关3075矿床、凤城翁泉沟铀铁硼矿床、营口六块地铀一黄铁矿矿床,山西平陆405矿床和甘肃红石泉7201矿床等。这些铀多金属矿床成矿年代主要集中在吕梁期(2.0~1.8 Ga),反映了华北克拉通吕梁期基底固结过程中构造、岩浆、热液事件普遍存在的铀成矿作用。华阳川地区处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吕梁期含铀伟晶岩赋存在基底太华岩群中,与华北克拉通广泛分布的吕梁期铀矿床属于同一期成矿,表明华阳川地区所处的华北克拉通南缘小秦岭构造带存在吕梁期铀成矿作用。

4.2 燕山期岩浆热液作用的叠加改造成矿

独居石广泛存在于沉积岩、变质岩及火成岩中,通常具有较高的Th、U含量,低的普通Pb含量以及较高的Pb封闭温度(530 ℃~720 ℃),是一种理想的U-Pb定年对象。在缺乏流体的环境下,独居石性质非常稳定,其U-Pb同位素体系基本不受后期地质事件影响,其年龄可以代表岩浆结晶年龄。而一旦有流体活动参与,独居石Pb封闭温度将大大降低,极易记录热液活动信息。因此,独居石是一种地质意义比较清楚的标志性矿物,目前已有较多的成功应用案例。

独居石按成因分为岩浆独居石、热液独居石和沉积独居石等3种类型。本文所获得的独居石产自于含铀伟晶岩,并且存在较大的矿岩时差,表明独居石既不是成岩期形成的岩浆独居石,也不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独居石。同时,考虑到独居石U-Pb年龄为(141.9±1.8)Ma,与伟晶岩成岩年龄((1 922.5±6.0)Ma)存在较大的时差(图5),而与燕山期(152.0~131.9 Ma)华山花岗岩岩浆作用时代基本一致,表明独居石成因与燕山期花岗岩浆热液作用关系密切,属于热液成因的独居石。热液独居石按照成因又可分为热液结晶成因和热液蚀变成因。热液结晶成因的独居石一般粒度较大,晶型相对较好,背散射图像均一,多呈单颗粒产出;热液蚀变成因的独居石一般多呈粒度细小的成簇颗粒集合体,背散射图像可以观察到独居石表面的溶蚀和成分分区以及复杂的边缘形态。由扫描电镜[图3(c)~(f)]和背散射图像(图6)可以看出,本文独居石比较符合热液结晶成因;独居石稀土元素总含量较高,且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十分明显,显示出热液独居石的特征;独居石具有Eu强烈亏损和右倾特征(图8),表明独居石可能为高度分异岩浆的晚期热液形成;独居石在重稀土元素区段也看不到明显的W型曲线,说明水未参加独居石的形成过程,且独居石形成后U-Pb同位素体系也未遭到破坏,说明独居石U-Pb年代学数据是可靠的,独居石U-Pb年龄可以代表独居石的形成年代。

华阳川矿区外围的华山和老牛山花岗岩的主体形成于晚印支期(223~205 Ma)—燕山期(152.0~131.9 Ma),代表了东秦岭造山带晚印支期—燕山期2次重要的花岗岩浆活动。本文含铀伟晶岩采样位置距离华山岩体100~200 m,燕山期华山花岗岩浆热液活动具备对已有富铀地质体进行叠加改造的空间条件。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独居石或包裹铌钛铀矿、晶质铀矿[图3(d)~(e)],或与铌钛铀矿共生在岩石矿物晶间裂隙[图3(f)],显示存在燕山期花岗岩热液作用对含铀伟晶岩的叠加改造成矿现象。另外,本文获得的独居石U-Pb年龄((141.9±1.8)Ma)与华阳川矿区内碳酸岩型铀矿年代学数据(133~129 Ma)十分接近,表明华阳川地区燕山期花岗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矿作用的存在。

4.3 铀成矿作用的构造演化背景

华阳川地区含铀伟晶岩的锆石年代学特征表明华北克拉通南缘基底存在吕梁期(2.0~1.8 Ga)铀成矿事件,也是古陆块边缘造山带铀成矿的体现。一方面,古陆块是最早期形成的成熟陆块,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高,易为铀成矿提供铀源;另一方面,古陆块边缘壳幔物质作用相对强烈,成矿物质大规模富集,岩浆活动频繁,造山活动不断,创造了有利的铀成矿环境,使古陆块及其边缘成为铀矿集中区,故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铀矿床的时空分布。从全球尺度来看,吕梁期(2.0~1.8 Ga)是哥伦比亚超大陆汇聚完成阶段。哥伦比亚超大陆重建给出了华北克拉通的位置,其中华北克拉通南缘位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边缘地带或大陆边缘的板内裂谷地带,总体属于板块边缘俯冲、碰撞、岛弧岩浆环境。从华北克拉通演化过程来看,吕梁期(2.0~1.8 Ga)是华北克拉通内部古陆块拼接形成统一结晶基底的终极克拉通化时期。华北克拉通南缘地块于吕梁期(1.97~1.80 Ga)拼接于华北克拉通的统一结晶基底。太华岩群属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结晶基底,形成年代相对集中在约2.8、约2.5和2.0~1.8 Ga等3个时间阶段,可见吕梁期(2.0~1.8 Ga)形成的含铀伟晶岩以侵入脉体赋存在太华岩群中,成为太华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区内后期(印支期、燕山期)铀成矿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含铀伟晶岩中的独居石年代学特征表明华阳川地区存在燕山期花岗岩浆热液作用对已有富铀地质体的叠加改造成矿事件。燕山期秦岭造山带处于陆内造山阶段,王晓霞等将东秦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花岗岩浆的演化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60~130 Ma)花岗岩组合,以I型花岗岩为主,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块南缘和北秦岭,主要来自古老地壳物质(太华岩群)的部分熔融,并有年轻幔源组分的参与,形成于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构造环境。第二阶段是早白垩世中晚期(120~100 Ma)花岗岩组合,以I-A过渡型和A型花岗岩为主,这些花岗岩类形成除了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外,有更多年轻幔源组分的加入,发育于陆内伸展环境,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块南缘的东部和北秦岭。本文独居石U-Pb年龄((141.9±1.8)Ma)将花岗岩浆热液作用对已有富铀地质体的叠加改造成矿事件约束在晚侏罗—早白垩世,正是秦岭造山带由EW向古特提斯构造体系转换为NE向滨西太平洋主动陆缘构造体系的构造体制转化阶段,构造环境由挤压转换为伸展。在这个过程中,挤压环境下由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岩浆,在随后伸展环境下沿深大断裂上升就位,形成了本区燕山期花岗岩浆热液(如华山、老牛山花岗岩浆活动)对区内已有的富铀地质体(如吕梁期含铀伟晶岩、印支期含铀碳酸岩)进行叠加改造成矿现象。

5 结 语

(1)根据小秦岭华阳川地区含铀伟晶岩的岩相学、矿物学特征,伟晶岩的矿物总成分相当于花岗质,铌钛铀矿是主要含铀矿物。根据铌钛铀矿和锆石、独居石及其他副矿物的产出关系,推测铌钛铀矿可能有2期:①与锆石共生在钾长石晶间的铌钛铀矿,代表伟晶岩成岩过程中的U预富集成矿现象;②与独居石共生在钾长石裂隙中的铌钛铀矿,独居石包裹在铌钛铀矿外围,或是与铌钛铀矿共同被磷灰石、褐帘石包裹,代表后期热液活动的叠加改造成矿效应。

(2)含铀伟晶岩的锆石绝大部分为岩浆成因,锆石Pb/Pb年龄介于(1 955±10)~(1 888±36)Ma,加权平均年龄为(1 922.5±6.0)Ma,代表了含铀伟晶岩的成岩年龄。含铀伟晶岩中的独居石为热液结晶形成,独居石Pb/Pb Tera-Wasserburg反向谐和曲线下交点年龄为(141.9±1.8)Ma,代表了形成独居石的热液活动年代。

(3)华阳川地区除印支期铀成矿外,至少还存在吕梁期U预富集成矿作用和燕山期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吕梁期铀成矿作用形成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地块拼接于华北克拉通统一结晶基底的过程。燕山期铀成矿作用体现为花岗岩浆热液作用对区内已有富铀地质体的叠加改造成矿效应。今后有关华阳川地区铀矿成因理论创新和找矿工作部署应关注吕梁期和燕山期铀成矿作用。

值此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成立六十周年之际,特撰写本文表达我们的衷心祝福!参加工作以来,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在秦岭,尤其是足迹遍布了南秦岭黑色岩系区、西秦岭西成—凤太铅锌矿集区以及小秦岭金钼铀矿集区等。2016年以来,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实施了“华阳川地区铀矿勘查示范与研究项目”,我作为主要参加人员,长期聚焦华阳川地区铀矿,深化和丰富了自己对铀矿的理论认知水平和找矿实践经验。在此感谢单位为每个人成长提供的专业平台,特别感谢秦岭专家团队赵仁夫、温志亮、何世平、赵东宏、李宗会等老前辈的悉心指导和谆谆教诲!最后,再次衷心祝福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热液锆石铀矿
史前核反应堆是大自然鬼斧神工
锆石 谁说我是假宝石
内蒙古自治区黄花窝铺乡达赖沟一带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Pandora冬季恋歌
河南省灵宝秦南金矿区金矿成因分析
锆石阴极发光和U-Pb年龄特征研究